中國人處世的六大黃金法則 “六然訓”值得一讀

中國文化向來是以儒道佛三家思想作為主流的,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道佛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融入了中國人的血脈,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準則和價值觀。

按照莊子的說法,中國人一生遵循的黃金法則就是“內聖外王”之道。“內聖”說的是整理自己的心靈,最好能達到逍遙的境界;而“外王”基本上屬於儒家的哲學,說的是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生在世要有一些能留在社會上的東西,最好是有偉大的德行,其次是能有傳世的作品,最差也要有偉大的事功。

中國人處世的六大黃金法則  “六然訓”值得一讀

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人歷來重視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孔子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叫做“貴仁”;老子重視柔弱勝剛強,叫做“貴柔”;而莊子則追求逍遙自由的人生境界,叫做“遊於世”、“遊於心”,以一種審美的遊戲的心態對待生活。

在如何安身立命上,明代有一個大儒叫崔銑,曾經提出了一個非常精闢的論斷,認為人生需要遵從“六然”法則,對我們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收拾好內心、如何經營生活和生命,大有好處。

崔銑的“六然訓”說:“自處超然,處人藹然,有事斬然,無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這“六然”法則,完美地融合了中國文化中的儒道佛之道。

自處超然。人生活在世界上,無法脫離世界生存。但人除了身體上的生存之外,還有精神。從哲學上來講,人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超越。我們做不到身體的超越,但是我們可以在獨處的時候,創造一種心境,能讓自己不喜不憂處之泰然。人生的痛苦在於我們總是有無窮的慾望,有了高床大屋還想要高門大戶,有了高官厚祿還想位極人臣,當慾求不滿時,又陷入哀愁悲苦之中。在人生哲學中,我們要學習老子的人生觀。老子說“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意思是,即使有繁華景觀,也要超然獨處。任他外界紅塵繁華,我自安靜如花,一派閒適超然。

中國人處世的六大黃金法則  “六然訓”值得一讀

處人藹然。如果說道家追求的是心靈的和諧的話,儒家追求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儒家大致有三點主張。首先是要仁者愛人。我們要用一顆溫暖的心來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如此,世界也會溫柔待你。第二是要有成人成己之心。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互濟的精神,這樣道路才能通達無礙。第三,我們還要有推己及人的精神,能夠站在不一樣的角度,對待生活和他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縱然是己所欲,也不能隨便施與人。如此處人藹然,則你我都會如坐春風。

有事斬然。其實我們的痛苦還來自心靈與身體的割裂,來自想法與行動的脫節。對於現代人來講,拖延症意味著我們得承受來自外界的無限的壓力。做人有準則,做大事就要有當機立斷的能力,古人說,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這就是有事斬然的道理。

無事澄然。人總有寂寞的時候,而且對一個心靈豐富的人來說,寂寞可能是常態。一個人的境界,主要體現在他的閒暇的時光如何度過。無事可幹時,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可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當然,在閒暇時最好能讀書,因為讀書是對抗寂寞對抗挫折的良藥,更是通向高貴的最低門檻。

得意淡然。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種得志便猖狂的心態不利於整個人生。按照老子的觀點,沒有什麼東西是長久的,也就是說,得意失意都是暫時的,所以,得意不要忘形,要知道,所有的美好不美好,最終都會隨風而去。在得意的時候,當讀一讀《桃花扇》裡的句子,這樣會讓人清醒一點:“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那麼慘烈的文字,當可以讓我們在得意洋洋的時候,清醒一點,淡然一點。所以,人生得意時,儘量看淡一些,畢竟“人間至味是清歡”。

中國人處世的六大黃金法則  “六然訓”值得一讀

失意泰然。一代詞帝李後主說,“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人生在失意的時候,應該去學學莊子,學習他的心齋坐忘的修行方法,學習他逍遙自在的遊戲心態。莊子認為,世界可以等量齊觀,得意失意、貧富貴賤、生死壽夭,都是一樣的。站在更高的視角你會發現,我們所蠅營狗苟的一切,無非是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而已。得意無所謂,失意也沒什麼大不了,人生最關鍵的是心靈的逍遙自在。按照道家哲學的觀點,事物都是可以向它的相反方向發展的,你今天得意洋洋,明天就可能悲愁斷腸,你今天悲悲切切,明天又會興高采烈。所以,無論是得意失意逆境順境,一切無非是自然而然,一切都是做好的安排。這就是王維所說的“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禪機。

其實,整個人生的“六然”,說的就是九個字——“看得透、想得開、放得下”,朋友,你能做到幾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