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



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大禾方鼎



黃帝統治中國的幕後真相

仰韶半坡遺址考古證明,公元前3000-5000年,東亞地區還是“政教合一”的女性統治時代。就連充滿謬誤的官方歷史教科書,都不得不承認它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毫無疑問,當時人們信奉女神,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那些氣象莽蒼的年頭,來自西亞和中亞的族群,以遊牧民族(西戎)的面貌進入東亞領地,逐漸放棄遊牧生活方式,改種稷米,成為早期稷作文明的代表,而他們信奉的女神——“黃”或“黃神”,經過兩場跟當地農耕民族“炎神”部落的血腥戰爭,以及版圖的劇烈擴張,也便成了統治整個東亞大陸地區的大神與“祖先”。

甲骨文裡的“黃”字,描述一根箭矢垂直地穿過田地,以此表達用弓箭奪取並丈量土地的意思,而這是騎馬射箭習俗的一種典型表達。但彪悍的牧人們移居中原之後,弓箭被耒耜替換,馬鞭則被丈量土地的“規矩”所取代。

早期的黃神,是一位威嚴的大地母神,這體現在他的“四面神”特徵上。《屍子》和馬王堆三號墓帛書都透露說,黃神具有四個面,朝著四個不同的方向。饒宗頤認為,商代晚期的人面方鼎(現改稱“大禾方鼎”,現存湖南省博物館),向我們提供了本土化黃神形象的唯一證據。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人面為主體,圓眼,弧眉,高顴,闊嘴,雙耳肥大,兩側上端有類似勾雲紋的犄角,中間為耳紋,而下部則為手爪紋,由此描繪出一個表情肅穆、線條柔和的女神,儼然是一位大母神的寫實主義形象。但隨著父權戰勝母權,黃神便逐漸向男神形象過渡,最終演化為一個標準的男性神祇。她的性別轉換,是東亞男權社會確立的重大標記。

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

素女經指導下民族春宮事務

出土典籍中的黃神,保留了早期獵牧部落的集體性人格:好鬥、嗜血、對獵物毫不留情以及強悍的復仇意志。這些暴烈風格,是昔日獵人戰勝農人的秘訣。在東亞的舞臺上,黃與炎的對弈,從一開始就分出了勝負,它是遊牧民族後裔征服並統治農耕民族的預言,也是操縱華夏民族歷史進程的基本語法。中國的數千年曆史,無非就是西部遊牧民族攻擊、佔領和同化東部農耕民族的過程。正是在這樣的演出中,中華民族完成了自身的種族融合和進化。

黃神的形象,歷史上經歷過三次重大整容手術。第一次在戰國,由道家黃老學派主導,將“黃神”改稱“黃帝”,而跟老子加以並置,隨後把大量道家學說嫁接在黃帝身上;第二次是西漢年間,以司馬遷為代表儒家文官,以修史方式再次為黃帝大面積整容,並建構起以黃帝為首的帝王世系。第三次則在西漢末年,由劉歆率領儒生群體,為王莽的帝王身世尋找血緣依據。

經過三次整容的黃帝,性情溫存而胸襟博大,逐步開始插手性愛、生殖、繁衍和美容之類的事務。在南方荊楚一帶,他還還接管了灶火、巫術、醫療、長壽和亡靈的地下生活,儼然是一個全知全能的天神。在道家偽託的對話式文獻中,黃帝扮演一個意態謙卑和虛心求教的君主,發出天真的疑問,而由一些身份不明的隱士作答,說出關於政治、權術、戰爭、醫學和養生等問題的真知灼見。在《素女經》裡,他甚至與一個化名“素女”的神秘女神,展開關於床幃之術的熱烈討論。正是這些教誨令中國人在房中術方面佔世界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黃帝還教會中國人通過床笫生活,實現下列三個重大目標:歡娛、長生和繁衍後代。這種“性國學”超越了低級趣味,轉而成為國家政治的核心策略。毫無疑問,人口是帝國最重要的資源,它能夠維繫帝國的強大。黃帝是這種信念的開拓者。沒有黃帝,就沒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數和最豐厚的人口紅利。

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

炎帝畫像


“炎神”的鹽業保衛戰

“炎帝”古稱“炎”或“炎神”, 是東亞史上最著名的火神。由火神掌控的火種,不僅用於照明和取暖,還要用以耕作(“烈山”,即放火燒山平整理土地),更須用於炊煮食物(灶火)。火神點燃了新文明的熾熱光亮。

信奉炎神的古老酋邦叫做“烈山氏”,應為黃神之前佔據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羌人,因擅長以刀耕火種方式推進農事而得名,“烈山”就是放火燒山的意思。它的勢力範圍遍及河北和山西一帶,向東甚至達到渤海之濱。它所掌控的核心資源,是產自解州的湖鹽和渤海沿岸的海鹽,這種物品不僅是人體必需的養分,也是進行“國際”貿易的戰略物資。誰佔有鹽業資源,誰就能成為部落聯盟(酋邦)的領袖。

按司馬貞《三皇本紀》的說法,第一代烈山族的首領叫做神農,是這個部落的第一始祖,其身份猶如以色列人的摩西。他可能還是更大的部落聯盟的首領。他的傳說後來被人跟炎神加以混淆,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把人跟神相混,是中國史學家的最大毛病,從司馬遷到左丘明,幾乎沒有不犯病的。神農生子叫魁,魁又生承,承生明,明生直,直生氂,氂生哀,哀生克,克則生下了榆罔。以上八代領袖,共傳了530年之久。

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

民間的蚩尤木雕

在另一邊,信奉黃帝(古稱黃神)的黃河上中游地區居民,在西亞貴族的率領下,組成新的部落聯盟“有熊氏”,該部族原先跟烈山氏有通婚關係,和諧共處了一段時期,但基於土地擴張的需要,有熊氏率先背棄兩國的盟約和友誼,大肆侵入烈山氏的領土,雙方發生激烈衝突。烈山氏的第N代邦主,率領軍隊跟有能氏在“阪泉”展開首次激戰,其結果是烈山氏大敗,邦主率部分部落攜帶炎神旗號向有熊氏投降,成為黃神部落的子民,而那些拒絕投降的部屬,則在烈山氏的旗幟下進行重組,保存了烈山氏的血脈。

到了第八代榆罔當政的時代,整個烈山氏經過勵精圖治,重新變得強大起來,有足夠的力量來血洗從前的恥辱,於是發生了“第二次炎黃大戰”,而榆罔的對手,是一位姓公孫的有熊氏首領(以下簡稱“公孫氏”),但世人大多把他誤認為黃帝本人。

榆罔高舉炎神的火紅色大旗,率領烈山氏軍隊,為了捍衛自己的核心價值——鹽湖(錢穆觀點),在山西解州附近的逐鹿一帶展開保衛戰,與有熊氏發生激鬥。雙方各自動用了自己的神力資源。炎神部族雖屬火神系,卻擁有堅利的兵器(“銅頭鐵額”),而且還能水火併舉,甚至招來風伯雨師製造閃電暴雨。信奉地神的有熊氏也毫不示弱,不僅邀來應龍,用蓄水戰術去淹滅敵手,還請到旱魔“女魃”前往止雨,製造旱災。雙方連續打了三場戰役,最後以有熊氏第二次大敗烈山氏而告終。

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刑天舞干鏚


蚩尤、夸父和刑天之死

第二次炎黃大戰,一直是史家所津津樂道的題材。信奉炎帝(炎神)的烈山氏國王榆罔(世人蔑稱“蚩尤”),手下有一員彪悍的戰將夸父,是追逐太陽的巨人,卻因過於逼近太陽而被活活渴死。這其實是夸父浴血奮場景的一種暗喻,因為這個“日”並非自然界的太陽,而是信奉黃帝(黃神)的有熊氏軍隊的隱喻。黃帝(黃神)請來女神“旱魃”施行魔法,蓄意製造炎熱的天氣,夸父的軍隊,因而陷入缺水的絕境,最終失去戰鬥力,土崩瓦解。另一名著名的戰將刑天,被有熊氏軍隊砍去頭顱,竟然以自己的兩乳為眼睛,以肚臍為嘴巴,揮舞著銅戈,繼續跟苦苦緊逼的敵人作戰。這個悲壯的場景,被陶淵明譜寫成千古不朽的詩篇。古書上還記載說,蚩尤軍團丟棄的長槍堆積如山,豎起來猶如密集的樹林(鄧林)。這是何等悲壯的場景。在殷紅色的落日餘暉裡,死難士兵的鮮血,染紅了天空和龜裂的大地。

西漢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稱,在逮捕榆罔之後,假託“黃帝”之名的有熊氏首領公孫氏,露出了其獵人祖先的殘忍本性。他先用大木枷將其囚禁起來,然後剝了他的皮做成箭垛,讓天下百姓都來練習射箭;還剪下他的頭髮(在上古時,這是一種極大的羞辱)高高掛起來,叫做“蚩尤旗”,讓老百姓遠遠望去都會感到恐懼;再把榆罔的五臟六腑掏出來,用胃袋充氣做成皮球,叫百姓都來踢球,看誰能把球弄進洞裡去,據說,這就是全球足球的“最早起源”。

在奪取鹽池的同時,公孫氏還順便拿下了鹽業的下游產業——釀造業的生產和營銷權。其中最著名的產品,也許就是全國暢銷的苦菜醬。公孫氏心血來潮,把榆罔的身體剁成肉碎,摻入苦菜醬裡,強迫全體民眾消費這批“御製產品”,以此炫示其不可挑戰的神聖權力。

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

相傳楓葉是榆罔的靈魂所化

公孫氏為此向全體子民頒佈最高指示說:你們不許觸犯我的禁令,不許拒吃我賞賜的肉醬,不許製造動亂,不許違反我的政策辦事。要是觸犯禁令,要是偷偷倒掉我的人肉醬,要是蓄意製造動亂,要是不聽我的話,要是大搞反叛行為,要是知錯犯錯,要是越過雷池,要是擅自改制讓自己快活,要是你想怎樣就怎樣,要是我還沒頒佈命令就擅自用兵,請看蚩尤和共工之流的下場吧:叫你俯首為奴,吃自己的糞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地底下給我當墊腳石!

公孫氏的鐵血手段果然奏效了。榆罔是所有反叛者中的最後一位。他的下場如此令人膽寒,以致心狠手辣的“黃帝”,此後再沒有遇到像樣的對手。儘管榆罔死無葬身之地,但那些帶血的木枷碎片,卻散落在廣闊的荒野上,化成美麗的楓樹。每逢榆罔遇難的秋天時節,楓葉都會變得鮮血一般殷紅,猶如蚩尤含恨不屈的靈魂。

此後,以榆罔以“蚩尤”的貶稱在史書裡出入,成為偉大的黃帝的反面陪襯。他的殘部沿海岸線南下逃亡,與南方的原住民融合。他們攜帶全新的農耕、製陶和治玉技術,為此飽受當地居民的歡迎,最終成為“三苗”的領導者,而死去的榆罔,則跟炎帝一起被提升為祖先神,以跟炎帝相同的“人身牛首”之法相,印刻在南方蠻族的各種祭品和飾物上,成為民眾永恆敬拜的神明。廣袤而富饒的南方,收容了失敗者的亡靈。

本文插圖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新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複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朱大可:“自家人”炎黃何以打得死去活來?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