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金風科技的龍頭地位動搖


內外交困,金風科技的龍頭地位動搖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新疆風電機組生產商金風科技(02208-HK,002202-CN)近年來有點憂愁,憂的是經濟實力上捉襟見肘,愁的是窮的時候還收到一條壞消息:你的收入很可能會下降!

或許金風科技此刻正猶如荒漠中的風電機組般,孤寂卻仍需迎風勞作。

風電平價上網再提速,金風科技也遭殃

產能過剩一直是近年來我國產業發展的痼疾,風電產能如煤炭等行業一樣,也出現了產能過剩局面。數據顯示,我國風電行業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產能利用率均顯著低於下限79%,說明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

在可再生能源補貼存在巨大缺口的背景下,推動平價上網成為當前風電行業政策的一大主流方向。12月17日,寧夏發改委發佈了全國首個風電競價配置結果,結果為平均0.4515元/千瓦時的上網承諾電價,較國家規定的0.49元/千瓦時Ⅲ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下降了0.0385元/千瓦時。而2019年開始風電競價將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競爭的核心則是電價,低度電成本是關鍵,這會使風電企業承受較大的成本壓力。

電價下調,將導致風電企業的收入受影響,盈利能力也因此承壓。在這種背景下,風電企業也會承受較大的成本壓力,加上當前“棄風限電”現象日趨嚴重,風電企業首要面對的就是如何降低風電的度電成本,以達到利潤的最大化。而降低風電場的造價、提高技術水平和質量,提升發電量,進而降低度電成本,就成了擺在金風科技眼前的難題。

風電競價配置結果出爐後,風電上市公司股價承壓。作為提供風電機組的供應商,金風科技因此也遭遇重挫,至今(截至12月31日收市)跌幅近10%。

內外交困,金風科技的龍頭地位動搖

除了近半個月股價表現糟糕外,在今年以來,金風科技股價已接近腰斬,累計跌幅達45.9%,而恆生指數跌幅為14.76%。可見金風科技幾近被市場拋棄了,在環保板塊今年進入回調階段,跌幅也超過了40%。顯然,雖有不斷的利好政策,但“競價”轉型期的中國風電行業依然經歷著寒冬,短期內仍難走出低谷。

收入二連降,庫存隱憂大

除了外部交困,內部困局也是金風科技的另一塊“絆腳石”。

金風科技作為風機行業龍頭,2017年時在國內的市佔率達到29%,且已連續7年國內排名居首。但“大哥”不好當,市場影響力越大,意味著承受的風險也就越凸顯。

在紅色預警機制、環保力度加大以及部分地區開發受限等多種因素影響下,金風科技在風電裝機容量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不得不減少風電裝機生產量,但行業風電機組需求的下滑也使公司風機庫存大幅攀升。根據公司年報,2015年-2017年3個年度,公司新增裝機量逐年減少。2015年我國風電行業大爆發時期,金風科技新增裝機量高達7.8GW。然而到了2017年行業下行時期,金風科技新增裝機量縮減至5.3GW。

新增裝機量的減少必定會對金風科技的營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滯,公司2016年-2017年的營收也因此二連降。另外,在新增裝機量下滑的不利因素下,讓金風科技另一個頭疼的問題也接踵而至,那就是庫存的增加,2015年-2017年存貨金額大增超過10億元(人民幣,下同),從而加大了公司的財務負擔。

內外交困,金風科技的龍頭地位動搖

由上圖可知,在總營收下滑的情況下,金風科技的庫存出現背離,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出現大幅攀升,超過了36億元,均比2015年及2016年的年度庫存金額高。庫存增加帶來的影響無疑是需要重視的,對倉庫保管費用、自然損耗費用,以及資金佔用方面都造成負擔。單單是折舊與攤銷費用就是一筆大數字,財報顯示,金風科技折舊及攤銷費用由2015年的4.65億元翻番至2017年的9.71億元,而2018年上半年為6.16億元,預計全年將超過12億元,接近其半年的淨利潤,從而對其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總負債超500億,今年募資200億補血

行業特點決定了風電運營商的負債率普遍高於風機及零部件廠商,然而金風科技資產負債率卻大幅高於行業不到50%的負債率。

近年來,金風科技負債水平持續高位運行,多年維持在60%以上,且有緩慢上升趨勢。截至2018年上半年,金風科技負債總額達到了509.39億元,是其目前總市值的逾1倍。較高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風科技的抗風險能力,也制約了產業拓展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

內外交困,金風科技的龍頭地位動搖

如此大的債務,單靠現金流來償還不現實,金風科技近幾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年均也只有35億元左右。為了償還債務以優化債務結構、項目投資及一般營運資金用途,金風科技不斷進行融資補血。尤其是在2018年開始,金風科技多次通過發行債券和票據以及供股方式融資,據財華社粗略計算,2018年以來融資總額超百億。

內外交困,金風科技的龍頭地位動搖

金風科技所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償還有息負債以及補充運營資金。在募資緩解債務負擔時,金風科技不忘重資應對業務上帶來的挑戰。金風科技將部分資金用於戰略調整,制定了“兩海戰略”,主要是試圖發展海上風電以及拓展海外風電業務為主,以應對業務發展瓶頸。不過當前金風科技海上以及海外業務收入佔比仍然較低,不到10%。“兩海戰略”的真正落實,併為公司帶來可觀利潤,對金風科技來說仍然是一場燒錢的馬拉松式賽跑,對其不斷擴大資產負債結構是一大考驗。

多舉措自救,以保龍頭地位

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幾度起落,東方電氣(01072-HK,600875-CN)、中路股份(600818-CN)等多家A股上市風電企業已“星光黯淡”。金風科技在這種大環境下維持著龍頭地位實屬不易,自身營收下滑、負債纏身,加上平價上網、環評難度加大影響風電投資熱情等因素作用,金風科技面臨著龍頭地位不保的境地。

在公司的三大業務上,金風科技正以多舉措進行自救,以保其行業龍頭低位。

1)主營業務增長乏力,試圖轉型機型

風力發電機組是金風科技的主營業務,近十年來該業務表現跌宕起伏,2015年是該業務最風光的時刻,收入達到270億元,但此後增長乏力,無論是收入還是總營收佔比都呈下滑趨勢。

內外交困,金風科技的龍頭地位動搖

主營業務風電機組板塊的表現構成反應出金風科技整體業績的現狀,值得注意的是,在金風科技的板塊中,風電機組板塊是近年來唯一一個收入下滑的板塊,其他兩大業務風電場開發以及風電服務業務收入佔比逐年增高。

金風科技在售風電機組機型為1.5MW、2.0MW、2.5MW以及3.0MW。多年來,1.5MW機型是公司的主力機型,受整個行業風機機型更新換代的影響,1.5MW機型2015年起逐步退出,給金風科技帶來了陣痛。因此在銷售結構上,金風科技也力圖實現主力銷售機型的轉變。當年起,金風科技將2.5MW機組作為其主力機型發展,當年的銷售容量比2014年增加1.55倍至1612.5MW,似乎轉型頗為理想。但此後該機型收入給金風科技潑了冷水,2017年該機型收入下滑至1377.5MW,銷售臺數僅為551臺,未能接過1.5MW機型的接力棒。

金風科技風電機組業務近幾年營業成本雖然下滑,但該項財務數據下滑速度低於營收降幅,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抗壓能力。

1)風電場投資與開發:嘗試分散式開發策略

該業務存在的作用更多的是自產自銷,滿足金風科技自身的用電需求。隨著該業務容量的擴大,金風科技近年來以出售方式獲得了不菲的收入。2017年,金風科技發電收入達32.47億元,佔總營收13%,而2012年僅為1.2%。

在策略上,金風科技推行的是分散式開發步驟,通過建立的14個省級公司進行開發項目。不過由於競爭激烈和行業不景氣等原因,該業務2017年來新增併網裝機容量不斷減少,2015年該業務新增併網裝機容量1044.4MW,2018年上半年僅新增165.5MW。

3)風電服務:難題多,前景大

風電行業的服務與光伏以及水電等行業不同,在信息技術、成本控制、產品保養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難題,需耗費大量的資源以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幫助客戶發掘潛力、提高效能。

要在風電服務市場分一杯羹雖有難度,但該市場前景廣闊,近幾年風電後服務市場迅速發展,成為風電產業發展新藍海。

金風科技運維服務團隊為全球超過3.5臺機組提供建設、運維等服務和技術支援,這3.5萬颱風機分佈在全球992個風場,平均每個風場一年的服務費用205萬元,金額不大。所以在該項業務上,金風科技當前靠的是數量獲取收益,仍需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畢竟密集型勞作賺不了什麼錢。

2018年上半年,金風科技風電服務收入6.2億元,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這也是金風科技在該項業務上仍處於摸索階段、需加大轉型力度的一個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