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我自然是沒有資格寫王爾德的,就好像人們不會輕易去談論莎士比亞。

王爾德,莎士比亞之後,英國最偉大的語言大師,唯美主義在世間行走的代言人。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王爾德只留下九個童話,他說,童話不是為兒童而寫,是為18到80歲之間孩童般的人所寫。

本書是談瀛洲譯本,收錄了《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漁人和他的靈魂》等9篇童話,《藝術家》等6篇散文詩。我推薦大家要看談瀛洲翻譯的王爾德。

談瀛洲,被稱為“復旦第一美男子”,二十多年來,王爾德一直是他的主要研究興趣之一,談瀛洲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王爾德,他讀了王爾德已出版的全部作品。後來他又讀了莎士比亞研究方向的博士,興趣也從王爾德擴展到整個唯美主義運動和頹廢派,著有文集《詩意的微醺》和《那充滿魅惑力的舞蹈》。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現在市面上比較多的是林徽因與巴金的譯本。

林徽因在19歲時就翻譯了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這是唯一確切的信息,所以坊間的“林譯”《王爾德童話集》裡,除了《夜鶯與玫瑰》,其他是否是林譯,尚需打個問號。

巴金先生在1946年至1947年間翻譯了《王爾德童話》,很有自己的風格,但60多年過去,現在看來,難免有些拗口之處,加之巴老深入瞭解的是無政府主義,而非唯美主義,也會出現偶然的錯誤。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談瀛洲修正了一些錯誤,同時唯美主義的研究經驗也融入譯本中,算是這一譯本的長處。

王爾德的生活是極致唯美的,他的辭藻是華麗的,但他故事的感情卻是質樸的。

王爾德曾說,我把所有天才放進了生活,只把才能放進了作品。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他用《快樂王子》講述善良;用《夜鶯與玫瑰》講述金錢與愛情的關係;用《漁人和他的靈魂》講述靈魂與心的關係;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探討外形的醜陋與內心的醜陋……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西班牙公主》和《漁人和他的靈魂》,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都寫出了王爾德對某些所謂社會價值觀的痛恨與不解。

01

《西班牙公主的生日》

西班牙公主十二歲生日宴臺上,大臣們找來了為公主表演舞蹈的小矮人。

小公主是皇宮中最美的人,她有死去皇后“動人的傲慢態度”、“任性的擺頭的樣子”、“驕傲的美麗的彎彎的嘴”以及“非常漂亮的微笑”。小矮人生於樹林、長於樹林,樹林裡沒有等級,沒有制度,小矮人相貌醜陋不堪,但是由於森林裡面沒有鏡子,他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很快樂。

他最可笑的地方,也許是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丑怪的相貌。確實,他看上去很滿足,興致很高。孩子們笑的時候他也笑,而且笑得就像他是他們中的一員,那麼爽朗、快樂。每跳完一支舞,他都要給他們鞠一個最滑稽的躬,還對他們點頭微笑就好像他真是他們中的一員,而不是大自然一時興起,懷著惡作劇的心思造出來供他人取笑的一個畸形的小玩意兒。

公主每次看到他跳舞都高興極了,小矮人甚至天真地以為小公主愛上了自己。可是,由於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醜陋,小矮人才意識到,公主原來是在拿他的醜陋取樂,他不堪打擊,心碎而死。

知道小矮人已經死了的小公主,只是冷漠的說了一句,

“以後,要讓沒心的人來跟我玩才好。”

02

《漁人和他的靈魂》

漁人為了美麗的小美人魚,放棄了自己的靈魂,靈魂獨自遊走世間,用極盡華麗、離奇的經歷,一次次回來引誘漁人:

我們跟馬佳迪人打了仗,這種人出生時是老人,卻每年變得更年輕,等到他們變成小孩時就會死去;我們又跟拉克特洛伊人打了仗,他們說自己是虎的傳人,還在自己身上塗了黑色和黃色的條紋;還跟奧蘭蒂斯人打了仗,他們把死者葬在樹頂,自己住在黑暗的洞穴裡,因為害怕崇拜為神的太陽會殺死他們;又跟克里姆尼安人打了仗,他們崇拜一條鱷魚,給它戴上綠草耳環,給它吃奶油和新鮮的家禽;還跟阿加宗比人打了仗,他們長著跟狗一樣的臉;還跟西班人打了仗,他們長著馬的腳,跑得比馬還快。

這地方太奇妙了,你簡直不能相信。那裡有一個個大烏龜殼,裡面裝滿了珍珠還有大塊的空心月長石,堆滿了紅寶石。金子儲存在象皮製的箱子裡,金粉裝在皮製的瓶子裡那裡還有蛋白石和藍寶石,前者裝在水晶的杯子裡,後著裝在玉石的杯子裡。圓形的祖母綠整整齊齊地排放在薄薄的象牙盤上。在一個角落裡堆著些絲綢口袋,有些裝滿了綠松石有些裝滿了綠柱石。象牙的角形杯中裝滿了紫水晶,黃銅的角形杯中裝滿了玉髓和肉紅玉髓。柏木的柱子上掛著成串的黃猞猁石。橢圓形的平盾牌上鑲著紅榴石,有的像葡萄酒的顏色,有的像草的顏色。我跟你描述的,還不過是那裡的東西的十分之一。

漁人一直不為所動,直到靈魂向主人描述了一個佩戴面紗、赤足跳舞的美麗少女,年輕的漁人想到小美人魚沒有腳,不能跟他跳舞,心裡有些失落,於是答應去看一下,然後再回到愛人身邊。

欣喜若狂的靈魂趕緊進入漁夫的體內。當“靈魂”再次成功的與“漁夫”合二為一之後,他誘導純真的漁夫去墮落,走進骯髒的社會生活中去。他們走過珠寶商街的時候,靈魂便讓漁夫拿起那個銀盃藏起來;看見一個小孩,靈魂就讓他打那個小孩;一個商人出於好心留宿並招待了他們,在半夜十分,靈魂卻讓他殺死商人並拿走他的金子。

然而當年輕的漁人重新回到海邊的時候,美人魚早已消失不見了。

兩年過去了,住在海邊的漁夫聽見海洋中傳來的哀號,他向岸邊衝去,看見了小美人魚,小美人魚卻躺在他的腳下死去了。痛不欲生的漁夫抱著小美人魚,不顧靈魂的苦苦懇求,任憑黑色的巨浪一點點逼近,最後被海水吞沒了。

靈魂在那光怪陸離的社會中,為何會墮落腐朽至此?王爾德用這個童話表達了自己對當時墮落腐朽社會的無奈與唾棄,也通過靈魂給出了一個回答:

“你把我趕到世界上去的時候,沒有給我一顆心,所以我學會了做所有這些事情,並且喜歡做。”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在這個公眾號,我寫過歌德的“少年維特”,寫過日本NHK的”無緣社會”,現在是王爾德的童話。所有偉大的作家、優秀的電視工作者,都是不斷在用自己的良知去發聲,突破某種冰冷的社會價值觀,喚醒大眾的同情心和悲憫之心。

前陣子民眾都被宣師一附小的事氣憤不已,但也不乏有一些事不關己的人,發表自己的冷漠言論。我只想用一首約翰·多恩的詩來回應這些,只因沒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冷漠處之的人們,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沒有誰能像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接成整個陸地

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去

歐洲就會失去一角

這如同一座山失去一角

也如同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無論誰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因此

永遠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為我也為你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 |《夜鶯與玫瑰》奧斯卡·王爾德



本文首發於 微信公眾號 【雲卷讀書雲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

你真的應該讀點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