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養,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01

傅佩榮老師說過:

"吃苦不是為了勝過別人,而是為了迎向生命的真實面貌,因為在苦難中,生命沒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廣度與高度。"

生活的真相是什麼,就是有善良也有醜惡,有貧窮也有富貴,有無私也有自私,活著本身就有太多的無可奈何,身不由己。

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意志和毅力,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有怎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現在很多父母都不捨得孩子吃苦,可是有些苦他將來也會吃,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對一個人的容錯率也會越來越低,早一點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將來不會吃更大的苦。

真正的富養,就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真正的富養,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02

讓孩子吃苦,不需要刻意地製造苦難的環境,而是要讓他們去體驗真實的生活。

比如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中來,讓他們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儘可能的讓他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多多地幫助他人,遇到困難時,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去解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說:

"只有喚醒孩子內心的需要,喚醒他們挑戰自己、適應艱苦環境的意識,讓他們在接受挑戰的同時,感受到美好和難忘,吃苦教育才是有效的。"

先苦後甜,孩子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所經歷過的苦難,為此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過程雖苦,卻有收穫,結局也是皆大歡喜。

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知道生命的意義貴在承擔責任,貴在努力付出,他們才能知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其實既渺小又偉大。

03

讓孩子多吃學習的苦,因為覺得學習苦的人,往往是沒有捱過現實耳光的人。

現在的生活條件太好了,孩子們的世界簡單純粹,往往不知柴米油鹽貴。

大人們也本著不想讓孩子,像當初的自己那樣吃苦受罪,便時常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

但是現在的社會太浮躁了,互聯網時刻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太多有趣味但卻沒有營養的內容充斥著他們的世界。

很多內容三觀未必正確,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未能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孩子們的自制力也很有限,往往嚷嚷著學習苦,讀書累,想要玩手機,玩電腦。

因為他們不知道不讀書的人生有多苦,唯有讀書才能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而往往越枯燥的書,對人的影響越大,有意思的書,影響反而小。

有些書只需瀏覽即可,淺嘗輒止,有些書則需要廣泛閱讀,滿足知識的博聞,有些書則需細細品味,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

因為有意思的書,讀的是趣味,我們很少會去思考,讀越枯燥的書,我們反而會想得越多。

會思考的人才是智慧的產出者,看書不思考,只能說是智慧的接受者。

而智慧的產出者往往比別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吃讀書的苦,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少接觸泛娛樂化的東西,才能實現真正的自我提升。

享讀書之苦,才能品讀書之樂。

真正的富養,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04

在家裡,要從小就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獨立很累,但不獨立很慘,孩子們從小就應該培養精神上、思想上以及人格上的獨立。

很多大人都擔心孩子們吃不了這個苦,但其實完全不必如此,因為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快點長大的心願。

他們渴望長大,渴望成為一個能幹的人,渴望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也渴望成為一個能夠得到別人肯定的人。

孩子們其實也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有著自己的判斷、有著自己的情感體驗,父母們不必幫他們做一切決定,把自由還給孩子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要把孩子當孩子,不要讓他們認為自己是弱勢的,是永遠都需要躲在父母背後的人,這樣他們很難形成獨立自主的性格,難以自信,遇到困難就會退縮、恐懼,會習慣性地去找他人協助。

經歷一些苦難,才會讓孩子們發揮出他們的力量,感受到獲得成就時喜悅。

一個父母最驕傲的事情莫過於,兒女長大成人以後,能夠獨當一面。

小時候依靠父母,長大以後,成為父母的依靠。

真正的富養,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05

吃苦是一種獨特的內心體驗,會加深孩子對自己情感的認知和體會。

吃點苦能讓孩子經驗豐富,內心柔軟,建立更為和諧真摯的人際關係,將來融入社會也會更加容易。

因為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心態,當吃苦成為一種習慣,其實就一點都不苦了,小時候吃過苦,長大後也不會畏懼困難和挑戰,會更加敢於拼搏,也會格外珍惜那一點點來之不易的甜頭。

反之,從小養尊處優的孩子,往往會身在福中不知福,吃慣了甜,也體會不到甜帶來的幸福,倘若吃到了苦,那麼這個“苦”將會放大數倍,讓他們難以忍受。

吃苦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孩子頑強的意志力,讓他們變得更強大,抗壓能力更強,更是為了培養孩子們豐富的情感。

讓孩子多多地接觸這個真實的世界,他們才能體驗到人生的豐富多彩,知冷知熱,知苦知甜。

唯有切切實實地體驗過,才能與這個世界共情,此時他們的內心是強大的,充滿彈性的,將來也能夠抵禦更多未知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