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對襲人的感情,經過了怎樣的歷程?有變化嗎?

我就是竹韻


寶玉對襲人的情感當然有變化,這種變化其實還挺複雜,也非常明顯。

年少時寶玉對襲人有一種姐姐甚至母親般的依賴感,再加上年少時對女孩子的無知和充滿好奇,所以當他在警幻那兒領受了一番後,回來隨即就跟襲人一試,作者這時候寫出寶玉心中襲人的樣子,用了一句話:“寶玉亦素喜襲人柔媚嬌俏。”這四個字,就是當時大概十三歲左右的襲人落在寶玉眼睛裡的形象,全是美好。

男女之事,一旦開了頭,總是要經過一段熱切的時光。寶玉也一樣。所以,當那個年後,襲人母親接了她回家吃茶,寶玉就有些控制不住,他開始想念襲人。在寧府看戲覺得無聊,跑出來對茗煙說:“依我的主意,咱們竟找你花大姐姐去,瞧她在家作什麼呢。”頗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味道。到晚上襲人回來,一番規勸,寶玉卻說出這樣的話:“只求你們同看著我,守著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飛灰——灰還有形跡,還有知識。——等我化成一股輕煙,風一吹便散了的時候,你們也管不得我,我也顧不得你們了。那時候憑我去,我也憑你們愛那裡去就去了。”這時候的寶玉,希望大家永永遠遠守在一起,當然包括襲人。

到了第三十回,寶玉在園子裡看齡官劃薔,然後下雨了,他提醒齡官回去,自己也跑回屋裡,淋得個落湯雞。這時候,怡紅院的一幫丫頭們正在瘋玩,兼之外面雨聲又大,誰也沒有聽到寶玉的敲門聲。等到襲人終於反應過來去開門,寶玉已經是怒氣衝衝,一腳踢上去,襲人捱了傳說中的“窩心腳”。這裡可視作寶玉和襲人關係急轉直下的轉折點。

時常有人會問,這事怪襲人嗎?襲人挨那一記“窩心腳”究竟冤不冤?我的回答是毫無疑問的。外面下著那麼大的雨,襲人作為怡紅院裡的一號丫頭,主子沒回來,她既沒去找,也應該時時留心門外的動靜。可是她沒有。捱了寶玉這一腳後,襲人“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皆灰了”。她之前的爭榮誇耀之心可謂人人皆知,連不常來怡紅院的李嬤嬤都看得明明白白。襲人勸寶玉上進讀書的那些話,幾乎跟寶釵是同一版。在寶玉眼裡,好好的一個女孩兒,卻偏偏要追逐那些名利之誘,實在不可接受,寶釵如此,湘雲如此,襲人也如此,只有林妹妹從來不講這樣的混帳話。

如果說寶玉給襲人一記“窩心腳”還只是無心之舉,那麼,到晴雯被王夫人攆出後,寶玉對襲人,就是公然地責問了:“這也罷了。咱們私自頑話怎麼也知道了?又沒外人走風的,這可奇怪?……怎麼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紋來?……你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這些話,句句都說出了寶玉心頭的疑惑,也說出了失去晴雯的心頭之痛。寶玉和襲人的關係,至此可以說是降到了冰點。心裡的裂痕一旦出現,即使後來她不被打發出去,倆人也不會再回到從前了。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花氣襲人知晝暖!寶玉對襲人的感情歷程,都從這個"襲"字上來!

寶玉少小時,賈母就把襲人指派給寶玉,初時大家都年少,心思純良,相安無事,襲人也沒有辜負賈母的期望,一心一意照顧著寶玉的生活起居.那時她那無微不至的照顧就像花香一樣縈繞著寶玉!寶玉對襲人更是滿滿的信任與喜愛!

襲人的轉變在於第一次和寶玉行雲雨之事,此事後襲人越發盡職,甚至都站在王夫人的立場上替寶玉考慮.比如規勸寶玉讀書,求寶玉上進,剛開始,寶玉對她也是言聽計從,甚至折斷一把梳子起誓,以後好好讀書,絕不吃胭脂等.但都是狗改不了吃屎,這邊剛起過誓,那邊就粘屁股糖似的討吃鴛鴦嘴上的胭脂.

這邊寶玉改不了,那邊襲人老嘮叨,時間一長,寶玉對她就見外了,所以像給黛玉送手帕等事,都瞞著襲人讓晴雯去.此時寶玉對襲人就有點離心!

再說黛玉的到來更是打破了寶玉與眾女子的平衡,讓寶玉從搦水三千中,只取了一瓢!特別是襲人親口聽到寶玉對黛玉告白後,更是震驚!這是襲人的一個轉變,一個從默默奉獻到人不為已的過程.

之後才有了襲人向王夫人請求把寶玉挪出去,得到王夫人賞識後,更是成了怡紅院的監聽器!這是襲人的轉變!溫柔香變成了偷襲!

那寶玉對襲人的感情變化,也是從襲人開始偷襲晴雯開始.晴雯去世後,連襲人自己都覺的寶玉疑她!寶玉對襲人開始有所提防,再也不是以前那般親密!


週一燕


賈寶玉對襲人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襲人原是賈母身邊的頭牌大丫鬟珍珠,因照顧照顧主人細心周到,切對主人中心,因此賈母派給了寶玉,珍珠沒有辜負賈母的期望,對寶玉無微不至,對寶玉盡職盡責,長此以往,慢慢的在寶玉心中產生了一種不可言表的情感,是任何人都不可取代的地位,按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母系的感情,對感情懵懵懂懂的寶玉錯把這種情感認為是男女之情了,因感念襲人的好處,稱讚她,花氣襲人知晝暖,從此,珍珠改名襲人,從晴雯進入怡紅院,寶玉慢慢發現自己與晴雯情趣相投,無話不談,這種情感就像現在的紅顏知己吧,由於襲人心中妒忌晴雯與寶玉的親近,常常以規勸寶玉為由,讓他多讀書,言語之中表露處讓寶玉遠離晴雯之意,而此時的寶玉心裡不再是隻有襲人,在他的感情天平上正在向晴雯傾斜,後來寶玉在可卿處初經男女之事,被襲人發現,後在怡紅院與襲人偷試雲雨情,事後對此寶玉有著愧疚,此後更加對襲人好,襲人把這當做姨娘的階梯,背叛了賈母,開始投靠王夫人,想抱住王夫人這棵大樹,促成她的心願,打壓晴雯,離間寶玉的摯愛林黛玉,規勸寶玉讀書走勢圖之路,做起了她的姨娘春秋大夢,正是襲人的這些表現,讓寶玉清醒過來,開始明白自己與襲人不是一路人,從心裡開始疏遠襲人,不在珍惜襲人送給他的東西,反把襲人送的東西轉送蔣玉菡。歷經晴雯被捻,慘死讓寶玉徹底看清了襲人,知道她並不是從前那個賢惠的女孩子,有一種陌生的感覺,此事的寶玉對襲人只有怨恨,五同情,在黛玉死後,賈府被抄,眾女兒們都悲慘的死去,萬念俱灰出遁入空門。


王潤璞


首先來看賈寶玉,榮國府賈政與王夫人的第二個孩子,因銜玉而生故名寶玉,又稱寶二爺,賈家嫡孫,

襲人外面尋常人家之女,小時侯,家人迫於生計,賣了死契給賈家當丫鬟,寶玉知姓花,又語,花氣襲人知晝夜,故叫花襲人,又因″善人意"又叫花解語。

起先為伺侯賈母,後伺侯史湘雲,因善良,恪盡職守被賈母吩咐伺侯寶玉。大寶玉兩歲的襲人,因從小被賣入府中,無父無母,伺候的主子對她也挺好,性情溫順的她,對這有一種歸屬感,加上她與寶玉年令相仿,與寶玉朝夕相處,"日久生情″,起初感情是真的,加上襲人又會伺侯人,書中有言″這一個小爺的屋裡,要不是襲人,可想到什麼田地″。賈寶玉對襲人的依賴挺強,所以書中多有描寫。

由於賈寶玉的"痴情″,又是大觀園中唯一男子,不可能的中只有一個人,以致書中第三十四回,寶玉想念林黛玉,怕襲人知道,故意支開,叫晴雯去送了隻手帕, 二來看看黛玉也就放心了,可見,由情轉怕。

當然到最後寶玉更是情毒至極,金屋藏寶釵,又有麝月等丫鬟,卻懸崖撒手,如此絕決當了和尚,第116回寫到對襲人也是冷冰冰的,可見其"情到深處反成空,世間之事在其中,參破由因皆知果,知知了了空空空″。



俠隱世界


無變化,老婆加小媽的組合體。可以睡,可以打,但最終還得聽她的話。這種關係已經絕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