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是如何教育逆反期孩子的?

用戶68736147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後特別的恐慌,這是她們發現孩子忽然不再聽他們的話,覺得和他們對著幹,一下子失去了掌控權導致的。

聰明的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逆反心理出現,是自我意識的增強,代表著孩子長大了。

聰明的家長不會覺得自己失去了掌控權而恐慌,而會因為孩子有了自主意識而高興。

那麼聰明的家長,在遇到孩子叛逆期之後是怎麼做的呢?

一、尊重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性格是比較暴躁,他們做的一些事情是站長可以接受的,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尊重孩子,接納孩子,有耐心的瞭解清楚孩子到底在想什麼?這個時候切記不能勸孩子罵孩子。即便你認為他的做法非常的不準確。

二、和孩子溝通

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溝通確實是挺難的一件事情,因為叛逆期的孩子,常常封閉自己,不願意和父母說心事。這個時候,父母一定想辦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比如和孩子說說自己小時候的事情,或者陪孩子出去旅行,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三、允許孩子叛逆

家長為什麼不允許孩子叛逆,犯錯了,主要是家長覺得孩子這麼做,他會吃虧,所以家長就希望孩子能過一路正確下去,不做錯誤的事。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有句俗話說,不撞南牆不回頭。還有句話說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吃。小的時候走了彎路了,好好的改正,而如果在人到中年的時候才走彎路,那就晚了。

總之父母在對待叛逆的孩子時,不要認為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你一定要認為這是一件讓你感到驕傲的事情,因為孩子終於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了,一個人能有自己的想法,以後才能做成大事。


子謙媽媽育兒經


曾在朋友圈看過這樣一則笑話:我老媽的教育方式可以說無敵了。想當年我十幾歲進入叛逆期時,第一次對我媽破口大罵:“臭老婆子。”,沒想到我媽開心得不行,笑逐顏開向我爸報喜:“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當天晚上美滋滋地煮了象徵吉祥的紅豆飯,還在家門口郵筒上貼了告示:“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兒子啦!”年少的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只會讓老媽越來越高興,叛逆期一天就結束了。這看似一則笑話,實則蘊含了很深的教育意義。孩子迎來逆反期其實並不是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這充分說明他正在成長他自己的樣子,正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想法。在兒童心理學中,一個孩子基本上要經歷三個叛逆期,他們正是通過這三個叛逆期獲得成長。然而,在我們大多父母看來,逆反期的孩子簡直就是洪水猛獸,因為逆反意識著他們不再聽我們的話,總會跟我們對著幹,心理一下子失去了掌控感。這種感覺讓很多父母感到恐慌。如果父母能夠客觀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反而會像上面那個媽媽一樣,看到孩子進入叛逆期,我們會高興得不得了。那麼具體怎麼引導這個時期的孩子呢?

尊重孩子的意願,放手讓孩子去經歷

當孩子跟我們對抗時,我們應該蹲下來問問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不違背原則,既不傷害自己,又不傷害別人,並且不違法亂紀,我們父母儘量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放手讓孩子去經歷。讓人成長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只有經歷才能真正促進孩子成長,才能真正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還是錯誤,有沒有可實踐性。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在一聽說孩子的想法,就蠻橫地阻斷了孩子,結果只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

結果導向,事後一起探討

當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完以後,父母可以從結果來與孩子一起探討,分析產生這種後果的原因,應該怎麼做。當父母採取了正確的引導態度,孩子自然就能信服。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孩子遇到事情時,可能還會向父母請教,慢慢懂得在自己想法的基礎上再結合父母的意見去處理問題。既形成了自己的主見性,又懂得適當採納別人的意見!博取眾長,才能成就大事。


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


雨媽育兒頻道:教育孩子真是一個考驗人耐力的事,尤其是逆反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先和大家說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小斌放學回家,像一陣旋風似的跑回了自己屋,砰的一聲把房門關上。小斌的媽媽知道兒子遇到了麻煩,心急如焚的小斌媽媽走到小斌的房門口,抬手剛要敲門,卻硬生生地止住了。

小斌媽媽來到廚房,給小斌熱了一杯牛奶,端著敲了敲小斌的房門,過了一會兒,小斌打開房門,小斌媽媽把牛奶遞給小斌,小斌喝完牛奶,好奇地問道“媽媽,你就不想問問我發生什麼事了嗎?”

小斌媽媽微微一笑“你想說的時候自然會告訴我。”小斌笑了一下,慢慢開始講述“我和剛子約好今天打籃球,籃球沒打,我們打了一架。”

小斌媽媽看著小斌點點頭“剛子我知道,你好朋友。”小斌揚了揚拳頭,生氣的說“是剛子不守規則!”小斌媽媽摸了摸小斌的頭說道“我想你已經知道怎麼做了,不是麼?”

小斌放下拳頭,站起來點了點頭,“是的,畢竟我們是好朋友,我去找他說清楚。”小斌媽媽心裡鬆了一口氣。


小斌的事從頭到尾在考驗著媽媽的耐心

面對孩子突發狀況,父母的詢問應該“慢”,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總是火急火燎的去詢問,但是那時候孩子並沒有整理好思路應該怎麼和父母說,或是那時候並沒有心情和父母說。小斌把自己關屋裡,小斌媽媽並沒有去直接敲門詢問,而是給小斌時間,讓他自己去考慮整件事,平復心情。

面對孩子的沉默,父母的督促應該“慢”,在詢問孩子的時候,孩子總會沉默不語,這時候的父母心理更加著急,於是會大聲斥責孩子甚至動手,在父母這樣的逼迫下,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其實不是孩子真心的或是全部的想法。小斌媽媽給小斌的熱牛奶讓小斌感到了媽媽的關心和愛,放下了心中的防備,面對媽媽的不慍不火,小斌敞開心扉和媽媽分享了自己的事。


面對孩子的反抗,父母的引導要“慢”,父母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以後,往往會直接發表自己的意見,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一句“不用你管。”這也是大多數父母傷心的地方。青春期不同於前兩個階段叛逆期,這時候的孩子更有主見和想法。小斌在講述完自己的事以後,小斌媽媽並沒有著急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說了一句“我想你已經知道怎麼做了。”換來的是小斌對媽媽的接納,對自己的肯定。

父母對孩子的耐心能讓孩子從內到外都是真實的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耐心,能讓孩子穩紮穩打地走好每一步;

父母的耐心,能讓孩子的力量源源不斷!


雨媽育兒之路


關於逆反期,我猜,你指的是青春期孩子吧,對青春期前後的逆反,我已經說過多次了,其實,不存在什麼叛逆期,孩子之所以會逆反,只有這一個原因:

家長管得太多、太嚴、太細,孩子反感、才會叛逆、不聽話、對著幹!

試想,古代農民為什麼會起義?因為帝王昏庸、民不聊生,走投無路,才奮起反抗。

同樣,如果家長理解尊重孩子,心平氣和跟孩子溝通,無論多大孩子都不會逆反,更不會有什麼叛逆期。一句話:沒有家長的“叛”,不會有孩子的“逆”!

這五種家長,最容易導致孩子叛逆:

1、過分關注學習,不顧孩子身心需求

天天12歲,上初一。從小學起,每次寫作業,媽媽都在旁看著。媽媽非常認真,也很嚴厲:

橫不平豎不直?重寫!

拿筆姿勢不對?打手!

錯一個,罰十行,

錯兩個,罰二十,

以此類推,五個以上,就要多做五套卷子。

學校開什麼課,媽媽就給天天報什麼補課班,英語和語文還報了兩個,說要加強口語和作文。

一開始,天天很聽話,媽媽怎麼說就怎麼做,成績也很好,總在班級前三。小學階段,天天就把初中課程提前學完了。當然,天天的付出也很多,週末、節假日,天天不是在上課,就是上課的路上,沒有休息、沒有玩耍、沒有一絲喘息。

漸漸地,天天越來載不喜歡這樣,和媽媽提出,除了上學外,不再補課。媽媽不同意,還是補補補。

天天見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開始牴觸學習、不愛學習、不好好聽課,別說補課,連學校的課也不注意聽,課後也不認真寫作業,成績一落千丈。

媽媽很生氣,打、罵,各種辦法都用了,依然無法讓他重拾學習的熱情,天天厭學、甚至曠課不上,在家打遊戲.....

這時的天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個叛逆少年。

可回頭看看,是誰逼得他叛逆?顯然是媽媽!

“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學習之後就要休息、就要放鬆、就要玩耍。休息和學習一樣重要,不然,國家怎麼會規定週末要休息、每學期要有寒暑假呢?

父母不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拼命“填鴨式”學習,一味搶跑,孩子受不了,開始反抗,這樣的逆反,難道不是家長造成的嗎?

這樣的逼迫,孩子怎會不逆反?

2、要求完美,不允許孩子犯錯

有的家長追求完美,唯分數論,要求孩子不能有一點兒錯,考100分就皆大歡喜,99分就大發雷霆。

這樣的家長實在太糊塗,考試分數只是孩子某階段學習情況的一個反映。

考100,也不能說明學習內容全部掌握,只能說明,近期知識學的還不錯,也許還有盲點,沒考到,沒必要皆大歡喜,高興的不行。

考99就大發雷霆,更不可理喻。

也許孩子考試粗心了,也許某個知識點沒理解透,正好考試暴露了出來了。

多好的機會,應該抓住,把不會的弄懂弄通才是。

只是盯著分數,大發雷霆,而不幫助孩子查漏補缺,錯失良機,發脾氣後,下次,孩子就能考100?

問題不解決,永遠還存在。

這樣的家長,註定會嚐到苦果:

追求絕對完美的壓力下,孩子只會越來越不願學習、逃避學習,問題一大堆,逆反、不聽話,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父母。

這樣的打壓,孩子怎會不逆反?

3、固執無知,不允許孩子有個人愛好

有個爸爸諮詢,兒子6歲,每天就喜歡做手工。

爸爸非常生氣,一怒之下,燒了兒子所有的手工作品,還痛打了兒子。

剛打完還好,兒子還能不做手工,去學習、去寫字,爸爸稍微放鬆一點,兒子又偷著做手工了。

爸爸非常痛苦,諮詢怎樣才能讓兒子不做手工,好好學習,

爸爸還說,自己學習不好,孩子的媽媽也基本是個文盲,特別想讓兒子出人頭地,有出息。

爸爸的煩惱,真讓人哭笑不得。

網絡時代,多少家長苦惱於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無法自拔。

6歲的男孩喜歡做手工,多麼難得!

這麼大的孩子,有良好的動手能力,手眼協調非常重要,做手工表現的是動手能力,實際,鍛鍊的是腦子,

而且,“心靈才能手巧”,男孩這麼愛做手工,說明他非常聰明伶俐。

爸爸應該高興,應該創造條件多多做才好,把好的當成壞的,簡單粗暴,狹窄否定,孩子怎會愛學習?

至於爸爸說的自己學習不好,想讓孩子出人頭地,更讓人無語。

家長把沒實現的理想寄託到孩子身上,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不公平。

這樣的無知,孩子怎會不逆反?

4、大包大攬,孩子不自由、沒有獨立空間

有的家長非常強勢,沒有邊界意識,大包大攬,對孩子管得非常多:

早上幾點起床

吃飯穿衣多長時間

上什麼課外班

和誰來往

都要按家長的意思,孩子不能自己做主,甚至上廁所時間稍長,家長都要敲門催促。

不給孩子自由,隨意干涉,孩子怎能不煩、不反?

有個家長諮詢,孩子17歲了,不聽勸,寧可把事情弄砸也不讓父母幫忙怎麼辦?

我說,為什麼不給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呢?哪怕把事情弄砸也是成長啊!孩子爭取選擇權、決定權,不按照父母的安排和計劃來,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說明非常有主見,這是好事啊。

為什麼孩子會和父母唱反調?

因為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為就是個孩子,啥也不懂,不相信孩子,甚至剝奪孩子犯錯的權利,孩子感到人生被侵犯了。

這樣的包辦,孩子怎會不逆反?

5、不尊重孩子,過分干涉

有個媽媽擔心上高中的兒子早戀,偷偷查微信、查qq,不讓兒子和女生來往,哪怕正常交往,媽媽也緊盯不放。

兒子很反感,每天放學就把自己的房門緊關,不讓媽媽進。

媽媽不放心,一會送水果,一會送零食,其實,就是監視孩子,看孩子在學習還是在玩手機。

後來,兒子索性把手機上交,避免媽媽懷疑。

媽媽剛開始很高興,覺得兒子知道學習了,沒過多久,又擔心兒子不抓緊時間。

可是,兒子已經聲明不允許媽媽進自己房間,媽媽沒辦法,就趴在地上,透過門縫看兒子的腳是不是在書桌前:

如果在,說明兒子正坐在桌前學習,媽媽就很高興;

如果不在,說明孩子指不定在幹什麼,媽媽就會強行衝進去,命令孩子學習……。

如果,一個人時刻被監視,時刻會被突襲、被查崗,會什麼感受?

監獄的犯人也不過如此吧。

一個孩子總是被窺視、總監控,不被信任,自然就抗拒父母,不喜歡父母。

這樣的監視,孩子怎會不逆反?

所以,聰明的家長,是給予孩子充分尊重和自由的家長,相信孩子,給孩子自主權,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的家長。



我是親子心理師徐婧英,更多育兒乾貨,歡迎關注!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叛逆期,不是孩子一定要經歷的時期

3歲左右,和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容易叛逆的年齡段,尤其是青春期,幾乎變成了叛逆期的代名詞!


有不少家長把孩子的總總逆反表現,當長叛逆期的特點,說:“過了叛逆期自然就好了!”


其實,叛逆期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只不過是在那個特定的年齡段,孩子更容易產生叛逆行為而已。


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孩子比會出現叛逆行為。


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教育的是自己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改變親子關係,孩子的叛逆行為自然消失。


父母做到十多十少,孩子遠離叛逆:

多理解、多交流、多共情、多幫助、多欣賞、多鼓勵、多互動、多自由、多信任、多尊重

少指責、少命令、少批評、少說教、少挑剔、少嘲諷、少道理、少控制、少懷疑、少打罵



唐老師家庭教育


孩子的要經歷多個叛逆期,其中青春期是令家長最頭痛的階段。

在青春期,家長的尺度應該怎麼把握?過鬆,擔心孩子出現問題,過緊,影響親自關係,也許孩子更加叛逆。

首先、家長要放鬆自己的心態,不要過於焦慮,我們要知道這個階段是每一個人都成長的必經階段。你也經歷過,如果你很焦慮,孩子會被你這種焦慮的情緒所感染,他也會感到心煩,甚至會覺得你的焦慮和過多的干涉,讓他很心煩,反而會導致你們之間的關係過於疏遠。

第二、尊重孩子的獨立,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大人了,而家長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會以過來人的身份過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和成長。我們要意識到,孩子已經是獨立的個體,要給予孩子自由和尊重。不要對孩子過多的干涉,尊重孩子的情感和發育,你給予孩子的獨立代表你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這個是彼此的。孩子會感受得到。

第三、要跟孩子多溝通,這種溝通並不是說在青春期的時候才建立,而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跟孩子多溝通,多聊天。引導孩子多向你傾訴,這樣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如果有心事也會第一時間想到是否要和你說。要幫助孩子保守秘密,不要拿孩子的事情當笑話講。

第四、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打罵只會把孩子推的越來越遠。

在青春期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到尊重,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窺探孩子的隱私,不要過多的去幹涉孩子,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增加彼此的交流


木小暖同學


謙虛的說,我不是聰明的家長,但我也不是笨笨的家長。

教育逆反期的孩子是一個耐心和漫長的過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成為朋友。

有的家長做事比較武斷,對待孩子保持較遠的距離感,對帶孩子說話經常以吩咐和命令的口吻,忽視了學生尊嚴,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聰明的家長懂得放風箏的教育藝術,懂得放與收的關係,只有家長成為孩子的朋友,心靈相通,孩子才會親近家長,才會向家長吐露自己的心聲。



2、家長要換位思考,客觀公正地評價孩子。

有的家長處處以自己的年代出生條件和家庭背景來教育孩子,給孩子道德綁架。聰明的家長會換位思考,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允許孩子有失敗,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與孩子交流話題要就事論事,不要處處都要引入學習。



3、家長要關心孩子生活,與孩子一起參加有意義的活動。

聰明的家長不是隻會關注孩子的成績,還要關心他的老師,他的朋友,主動參加孩子的活動,比如看看電影,出去旅遊,在活動中尋求家長與孩子的共鳴。


愛智之學


眾所周知,逆反期的孩子通常會出現在12-17歲之間,我們統稱為青春期。那麼青春期的孩子都會出現一個叛逆期,這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管的太多反而會更嚴重,不管不顧任由孩子繼續下去,也不行。那麼到底該怎樣去更好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走出這個青春叛逆的時期呢?我認為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首先就是做家長的要有一個好的態度。如果遇到孩子做了什麼錯的事或者讓你不滿意的事你就要用你那種強硬的態度來制止,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出現打罵的現象,這樣做是最錯誤的一個辦法。不能整天的去跟孩子嘮嘮嘮叨的去反覆的說一個問題,其實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心裡,或者想法上已經有一定的判斷的能力了,你要跟他去講講道理,講一件事情的好與壞,對他來說到底有沒有好處,好處在哪裡,他都能理解。相反,你越是態度強硬他就越會和你擰著勁的對著幹,這就是逆反心理。所以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二、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上邊有說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她什麼都懂得,家長們要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學會和他們去溝通,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對待他們,這樣他們才會從心底裡去接納我們給出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們感到驕傲,要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的榜樣,而不是一提到父母就反感。

三、其實我不是一個家長,但是我有一個弟弟,在他叛逆期的時候父母也很頭疼,不愛學習,早戀,每天就知道打遊戲,說什麼也不愛聽,甚至也不會去聽。說的重了就去和父母吵幾句,說輕了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父母跟著著急上火。我記得上次回去,我和他談了很長時間,完全就是取決於一個朋友的態度去和他談,我和他聊遊戲,聊早戀,甚至聊了一些有的沒的,朋友之間什麼都可以聊,最後我有跟他去講這些事情的對與錯,好處在哪,壞處在哪,其實他還是挺懂事的,我說的話他有聽的進去。

真的就是這樣,要想讓他們的態度好,那我們當家長的就要首先做出一個樣子,你都沒有一個好的態度,那你怎麼去要求孩子呢?所以,我建議各位家長要多去自我檢討,一個良好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叛逆期的這個階段,真的很重要。

以上是我個人的意見和建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討論。


蘑菇街頭mk


逆反期的孩子大多處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雖說還不成熟,但自我意識已經開始發展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孩子了。

那麼該家長如何教育逆反期的孩子呢,我認為溝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作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多進行一些溝通,這樣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並且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引導。


其次,耐心很重要,我們不能急於求成,這樣會起到反效果,會讓叛逆的孩子更加叛逆。

我認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成長空間,當然也不能放任不管,應該讓孩子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魚憶七秒1362


其實,聰明的家長,無論孩子處於什麼生長期他都會"蹲下來與孩子說話",和孩子摸爬滾打在一起,與孩子一起笑,和孩子一起哭,跟孩子一起鬧騰,一起嘻皮,就跟他們的小朋友一樣,成為他們的大朋友。孩子怎麼會有叛逆之為呢!"蹲下來與孩子說話",非常容易之舉,可惜有尊嚴的家長往往很難做得到,或者至少不屑於做到。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與孩子的心理越來越牴觸,讓孩子對自己的親人感到生疏,進而冷淡生疏,甚至厭惡可憎,怎麼能不生出叛逆之為呢?"蹲下來與孩子說話"這是一劑良方,對任何孩子的叛逆行為都可適用,最起碼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