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會穿越歷史,獨領風騷一千多年?

千千千里馬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因為他開創了一個時代,一個行書的時代。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蘇軾的《寒食帖》並稱天下三大行書。無疑,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乃天下第一行書。

我們知道的書法藝術,主要有楷書、隸書、行書、草書。草書偏藝術欣賞類,好看但不實用。很多人是看不懂的。楷書隸書一筆一劃,雖然工整好認,但不夠流暢,書寫速度也慢。行書兼具實用與藝術特徵,又能在作者詩興大發、妙語連珠時一氣呵成,逐步得到文人墨客認可與推崇。所以,王羲之作為行書的開創性人物,自然得到推崇。

字因人貴。王羲之不僅僅是個書法家。蘭亭序是他一氣呵成的作品。他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另外他還是大將軍,是位軍事家,在東晉是個大官。

字因文揚。沒有蘭亭序,估計也不會有後來人們心目中的王羲之。蘭亭序是一次文人騷客聚會後所作。王羲之在微醺狀態下揮筆而就,據說類似草稿。曲水流觴。安徽滁州琅琊山有個意在亭(可參見我寫的《意在亭記》),裡面就有九曲迴轉的溝渠。酒具順水流轉,到了誰面前,就要作詩喝酒。王羲之蘭亭聚會就是這樣飲酒作詩的。

寫字是一種創作。好的創作需要好的狀態。據說王羲之清醒後想再寫一幅好一點的蘭亭序,畢竟那是草稿。但他寫了很多遍都不滿意,只得作罷。好的藝術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




蘇雷讀書


王羲之能夠引領書壇,這涉及主流書風的轉變,將之放在書法發展史中,放在他們當時所處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中,並不難理解。

王羲之的“新體”剛一出現,即受到當時文人士大夫的追捧,喜新厭舊大概人人都會有。

後來王獻之在其父基礎上,使書風變得更流便妍美,並在南朝的宋、齊時期迅速掀起了學習王獻之的高峰。



在這個時期,王獻之的影響遠超王羲之。

時間來到梁武帝時,蕭衍也是個才情很高的皇帝,是“竟陵八友”之一,但他不喜歡王獻之的妍媚書風,倡導大家學鍾繇的古質書法。


但結果是王獻之書風消停了,鍾繇的書風卻也沒流行,而卻在中間的王羲之書法卻又興盛起來,這大出蕭衍意外。從此主流書風由王獻之向王羲之轉變。

時間再往後推進,到了唐代,李世民對王羲之無以復加地推崇,終於奠定了“書聖”的地位,從此,王羲之穩居書壇霸主之位,並影響至今。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1、王羲之的書法水平很高,這個是主要的。

水平不高的話可能會得名一時,但是要得到歷代的書法家的認可,並且被稱為“書聖”是不可能的,即使在當時社會,他也是萬里挑一的書法家。一個人要想揚名於後世是需要真水平的,一個幾百年的朝代能夠讓我們記住的也就幾個人,何況王羲之獨領風騷了一千多年。


2、除了書法的技法高超,王羲之在書法的創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直接推動了楷書、行書、和草書的完全成熟,尤其是行書。

王羲之的書法被稱為“新體”,主要是相對於他之前的古法書寫而言的,他的書法中側鋒並用,改變了以前純中鋒的書法用筆,把楷書、行書和草書裡的隸書的用筆全都去掉,形成了完全成熟的楷書、行書和草書,開創了一種新的妍美的書法風格。


3、他的社會地位也對他的書法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羲之本身顯赫,當時說的“王與馬共天下”、“舊時王謝堂前燕”裡的王就是指的他們王家,他的書法正是在上流社會得到認可,才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

4、帝王的喜歡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南北朝時期王獻之的書法風頭一度超過王羲之,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把他的行書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地位,有水平也需要被人推一把,要不然他的書法作品可能連摹本都留不下來,只能成為一個傳說,成不了“書聖”了。


不二齋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王羲之的書法只所以穿越一千多年曆史,且獨領風騷,主要是原因有三個:

第一,王羲之的書法的確功力深厚,並有一定的創造性,且有中和之美,這些都在他的草書、楷書和行書中得以充分表現。



第二,王羲之學習書法遇到了一個好的老師。俗話說,名師出高徒。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一個書法高人,王羲之學書法拜衛夫人為師,真算是找對人啦。傳說,衛夫人對王羲之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甚至因為王羲之沒按要求把字寫好,衛夫人曾罰他多次下跪思過。正是有了衛夫人這個好老師的指導和教育,才使王羲之走上了學書的正路。另外,王羲之學書勤奮刻苦、並有極強的悟性,這些都為王羲之在書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唐太宗李世民推崇。因李世民喜歡王羲之的書法,逢人便講王羲之書法如何如何的好,並下旨用王羲之的書法集字成碑。李世民的這些舉動,影響力是何等之大啊!還有就是用“不擇手段”把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弄到手,並把《蘭亭序》做為陪葬品陪伴著他。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中州耕牛堂主


王羲之的書法能夠獨領風騷一千多年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王羲之的水平確實很高。“隸變”萌芽於先秦,在漢代達到鼎盛,這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轉變的分水嶺,但是隸書本身還保留了很多古文字的特徵。經過漢末鍾繇、張芝、皇象等人的努力,漢字已經在向今文字轉變了。但是真正完成古今文字轉變的,是王羲之,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對古文字進行了全新的改革,使其在真正意義上變成了今文字。並且王羲之在楷、行、草書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後來書家的筆法都是取自於王。王羲之是個源流的作用,作用很大,地位自然很高。

第二,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推崇王羲之的書法,說其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並親自為王羲之作傳記,是他以帝王之力奠定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後人再難撼動這一稱號,草聖出了不少人,但是書聖自古以來就只有這一個。


寫字那些事兒


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能夠獨領中國書法史千年之久,我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

首先,我們要承認一個事情,就是時勢造英雄。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才能造就特殊的歷史人物,而王羲之就是正好生就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然後再加上他的努力和智慧,才成就了這千年的風騷。他處在一個什麼時期呢?他正好處在一個書法的大變革時期,在鍾繇之後,羲之之前這段時期當中,那些士族書家書寫楷書、行書、草書的現象已經蔚然成風,這些新體的筆法、字法正走向成熟。

第二點,正是王羲之的實力體現,羲之之前有兩位書家,鍾繇專工楷書,張芝精於草書,而羲之楷書、行書、草書都擅長,這是他勤奮努力的結果。羲之除了對之前書法的繼承,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創新。把相對古拙的書法風格,演繹成質妍、遒美的書風,成為開宗立派的人物。而有關他學習書法刻苦努力的故事流傳的也非常多,例如墨池的故事、拿饅頭蘸墨吃的故事等等。要成為羲之這樣的人物,有兩點缺一不可,一是天分,二是勤奮,羲之都具備了,所以他最後成為書聖。

第三點,就是唐王李世民的推崇。在古代一位帝王而且是唐太宗這樣的帝王,對一個人發自肺腑的推崇,那種力量產生的效果絕對是我們很難想象到的,也正是這種力量加上前面的這些因素,最終把羲之推向中國書法的頂峰。

正是有了以上三點,最終成就了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聖,統領中國書法千年。


翰墨今香


書聖王羲之為什麼稱之為書聖,他的筆跡能夠穿越上千年就不難理解了。

王羲之被尊稱為書聖,這在書法歷史上是個無人超越的尊稱。本來文無第一,書聖暗示著王羲之書法確定為天下第一。

為什麼書聖必是王羲之而不是別人?王羲之的書法到底高在哪兒?這是很好書法愛好者與讀者最想得到的答案。我們不能盲目崇拜,得刨根問底,這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書法總體來講,沒有什麼特點,總給人的印象一般化。可是你再細細品味他作品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你稍微一加變動,例如他的變瘦加粗,或者讓其結構緊湊一點,都會感覺到不合適。所謂“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痩”--就是這個道理。

王羲之的書法高明之處就在這兒,把中國審美的“中庸之道”發揮的確到好處。

王羲之的字沒有特點,就是他的最大優點。或者說沒有優點,就是王羲之字最大的優點。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太順耳,其實你進一步理解:沒有優點是指全部都是優點,沒有一點點敗筆。故稱之為每個字都是優,那就使得優點不再那麼凸出了。

所以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書聖稱號理所當然。

王羲之的字與書法能夠穿越數千載也無人超越也就一一不足為怪了!

插圖選自筆者書法作品--草書《滕王閣序》與行書《三字經》等。筆者書法展示僅供鑑賞,不與高人比高底。











祥禎


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會獨領風騷一千多年?因為有人捧,所以成就了他的書法,成為了世代相傳的楷模。

我說的捧,是因為王羲之書法值得捧。不要一說到捧,便聯想到吹捧這個詞。打鐵還需自身硬。對王羲之書法熱捧的人,從帝王將相乃至草民百姓,無不頂禮膜拜。靠的是他多年的刻苦學習。


在他七歲的時候,即顯露出異常的書法天賦。王氏家族世代善書。家學的淵源,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他的書法師傅衛夫人,也是一位書學世家。成年以後,潛心專研書法,臨習鍾繇正書,張芝草書,李斯、曹喜篆書,蔡邕《石經》,梁鵠八分,張昶《華山碑》。在山陰山中,二十餘年,無間寒暑。竹葉樹皮,山石板木,不知寫了多少。在紙上則是反覆書寫。

梁武帝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是“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是“精研篆隸,盡善盡美,其為王逸少乎”。

孫過庭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是:“志氣平和,不激不厲,風規自遠”。歷代書家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他的書法,已經形成了中國傳統書法的審美共識。在古代學習書法的人,沒有人能夠避開王羲之書法的影響。被世人尊為“書聖”。


子衿書法


簡要回答幾個因素:

1,王羲之是大家,而且是劃時代的大家。

2,王羲之的書法深得唐太宗喜愛,其喜愛程度是收盡所有真跡並將其作為陪葬品,直接導致真品絕跡。

3,王羲之上有老師鍾繇《薦季直表》背書,下有兒子王獻之背書,還有智永和尚、懷仁和尚作為第某代子孫為其支撐,誰有那麼牛皮。

4,打個比方,誰見過鳳凰?沒見過吧,但有圖像,有傳說,神化了。

5,蘭亭序是別人臨摹的(黃昌友老師最早提出這個質疑,通篇沒有王羲之、落款沒有王羲之、印章沒有王羲之,要知道古人是不敢冒名和剽竊的,儘管當時沒有版權法,而且可能是臨摹本上再臨摹的)都已經這麼好了。

6,懷仁的集王羲之唐太宗《聖教序》大家都可以揣摩到王羲之的水準。

綜上幾點王羲之不但名傳千年恐怕要傳萬年....





手機用戶52099700724


本人天天臨摹蘭亭序!王字以柔媚為主,至顏真卿書風變為剛正挺拔,又發展成館閣體!王字為什麼至今無人超越?一是這種字體和風格至王羲之已發展到頂峰!剛字至顏真卿也到頂峰,後世只能模仿無法超越!二是王羲之的行書,後人怎麼寫都難及萬一!例如學王字學得最好的趙孟頫,拿他最好的行書與王羲之比,立見高下,差距是全方位的,從懸腕到提按到轉折,這些基本功都差得太遠,再別說其他人了!三是王羲之傳承有序,從鍾瑤到衛夫人到王羲之,一脈相承,襲之正宗。四是魏晉時期士大夫練字的刻苦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所以今人只要把帖臨好就行了,不要奢望超越!至於現在那些大書法家,都是互相吹捧,未得王字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