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会穿越历史,独领风骚一千多年?

千千千里马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一个行书的时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并称天下三大行书。无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乃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知道的书法艺术,主要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草书偏艺术欣赏类,好看但不实用。很多人是看不懂的。楷书隶书一笔一划,虽然工整好认,但不够流畅,书写速度也慢。行书兼具实用与艺术特征,又能在作者诗兴大发、妙语连珠时一气呵成,逐步得到文人墨客认可与推崇。所以,王羲之作为行书的开创性人物,自然得到推崇。

字因人贵。王羲之不仅仅是个书法家。兰亭序是他一气呵成的作品。他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另外他还是大将军,是位军事家,在东晋是个大官。

字因文扬。没有兰亭序,估计也不会有后来人们心目中的王羲之。兰亭序是一次文人骚客聚会后所作。王羲之在微醺状态下挥笔而就,据说类似草稿。曲水流觞。安徽滁州琅琊山有个意在亭(可参见我写的《意在亭记》),里面就有九曲回转的沟渠。酒具顺水流转,到了谁面前,就要作诗喝酒。王羲之兰亭聚会就是这样饮酒作诗的。

写字是一种创作。好的创作需要好的状态。据说王羲之清醒后想再写一幅好一点的兰亭序,毕竟那是草稿。但他写了很多遍都不满意,只得作罢。好的艺术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




苏雷读书


王羲之能够引领书坛,这涉及主流书风的转变,将之放在书法发展史中,放在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中,并不难理解。

王羲之的“新体”刚一出现,即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追捧,喜新厌旧大概人人都会有。

后来王献之在其父基础上,使书风变得更流便妍美,并在南朝的宋、齐时期迅速掀起了学习王献之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王献之的影响远超王羲之。

时间来到梁武帝时,萧衍也是个才情很高的皇帝,是“竟陵八友”之一,但他不喜欢王献之的妍媚书风,倡导大家学钟繇的古质书法。


但结果是王献之书风消停了,钟繇的书风却也没流行,而却在中间的王羲之书法却又兴盛起来,这大出萧衍意外。从此主流书风由王献之向王羲之转变。

时间再往后推进,到了唐代,李世民对王羲之无以复加地推崇,终于奠定了“书圣”的地位,从此,王羲之稳居书坛霸主之位,并影响至今。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1、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很高,这个是主要的。

水平不高的话可能会得名一时,但是要得到历代的书法家的认可,并且被称为“书圣”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当时社会,他也是万里挑一的书法家。一个人要想扬名于后世是需要真水平的,一个几百年的朝代能够让我们记住的也就几个人,何况王羲之独领风骚了一千多年。


2、除了书法的技法高超,王羲之在书法的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直接推动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完全成熟,尤其是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被称为“新体”,主要是相对于他之前的古法书写而言的,他的书法中侧锋并用,改变了以前纯中锋的书法用笔,把楷书、行书和草书里的隶书的用笔全都去掉,形成了完全成熟的楷书、行书和草书,开创了一种新的妍美的书法风格。


3、他的社会地位也对他的书法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羲之本身显赫,当时说的“王与马共天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王就是指的他们王家,他的书法正是在上流社会得到认可,才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4、帝王的喜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南北朝时期王献之的书法风头一度超过王羲之,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把他的行书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地位,有水平也需要被人推一把,要不然他的书法作品可能连摹本都留不下来,只能成为一个传说,成不了“书圣”了。


不二斋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王羲之的书法只所以穿越一千多年历史,且独领风骚,主要是原因有三个:

第一,王羲之的书法的确功力深厚,并有一定的创造性,且有中和之美,这些都在他的草书、楷书和行书中得以充分表现。



第二,王羲之学习书法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就是一个书法高人,王羲之学书法拜卫夫人为师,真算是找对人啦。传说,卫夫人对王羲之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甚至因为王羲之没按要求把字写好,卫夫人曾罚他多次下跪思过。正是有了卫夫人这个好老师的指导和教育,才使王羲之走上了学书的正路。另外,王羲之学书勤奋刻苦、并有极强的悟性,这些都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唐太宗李世民推崇。因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逢人便讲王羲之书法如何如何的好,并下旨用王羲之的书法集字成碑。李世民的这些举动,影响力是何等之大啊!还有就是用“不择手段”把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弄到手,并把《兰亭序》做为陪葬品陪伴着他。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王羲之的书法能够独领风骚一千多年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王羲之的水平确实很高。“隶变”萌芽于先秦,在汉代达到鼎盛,这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分水岭,但是隶书本身还保留了很多古文字的特征。经过汉末钟繇、张芝、皇象等人的努力,汉字已经在向今文字转变了。但是真正完成古今文字转变的,是王羲之,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对古文字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变成了今文字。并且王羲之在楷、行、草书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后来书家的笔法都是取自于王。王羲之是个源流的作用,作用很大,地位自然很高。

第二,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说其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并亲自为王羲之作传记,是他以帝王之力奠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后人再难撼动这一称号,草圣出了不少人,但是书圣自古以来就只有这一个。


写字那些事儿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够独领中国书法史千年之久,我个人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情,就是时势造英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才能造就特殊的历史人物,而王羲之就是正好生就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然后再加上他的努力和智慧,才成就了这千年的风骚。他处在一个什么时期呢?他正好处在一个书法的大变革时期,在钟繇之后,羲之之前这段时期当中,那些士族书家书写楷书、行书、草书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这些新体的笔法、字法正走向成熟。

第二点,正是王羲之的实力体现,羲之之前有两位书家,钟繇专工楷书,张芝精于草书,而羲之楷书、行书、草书都擅长,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羲之除了对之前书法的继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创新。把相对古拙的书法风格,演绎成质妍、遒美的书风,成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而有关他学习书法刻苦努力的故事流传的也非常多,例如墨池的故事、拿馒头蘸墨吃的故事等等。要成为羲之这样的人物,有两点缺一不可,一是天分,二是勤奋,羲之都具备了,所以他最后成为书圣。

第三点,就是唐王李世民的推崇。在古代一位帝王而且是唐太宗这样的帝王,对一个人发自肺腑的推崇,那种力量产生的效果绝对是我们很难想象到的,也正是这种力量加上前面的这些因素,最终把羲之推向中国书法的顶峰。

正是有了以上三点,最终成就了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圣,统领中国书法千年。


翰墨今香


书圣王羲之为什么称之为书圣,他的笔迹能够穿越上千年就不难理解了。

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这在书法历史上是个无人超越的尊称。本来文无第一,书圣暗示着王羲之书法确定为天下第一。

为什么书圣必是王羲之而不是别人?王羲之的书法到底高在哪儿?这是很好书法爱好者与读者最想得到的答案。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得刨根问底,这为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书法总体来讲,没有什么特点,总给人的印象一般化。可是你再细细品味他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你稍微一加变动,例如他的变瘦加粗,或者让其结构紧凑一点,都会感觉到不合适。所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痩”--就是这个道理。

王羲之的书法高明之处就在这儿,把中国审美的“中庸之道”发挥的确到好处。

王羲之的字没有特点,就是他的最大优点。或者说没有优点,就是王羲之字最大的优点。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太顺耳,其实你进一步理解:没有优点是指全部都是优点,没有一点点败笔。故称之为每个字都是优,那就使得优点不再那么凸出了。

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书圣称号理所当然。

王羲之的字与书法能够穿越数千载也无人超越也就一一不足为怪了!

插图选自笔者书法作品--草书《滕王阁序》与行书《三字经》等。笔者书法展示仅供鉴赏,不与高人比高底。











祥禎


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会独领风骚一千多年?因为有人捧,所以成就了他的书法,成为了世代相传的楷模。

我说的捧,是因为王羲之书法值得捧。不要一说到捧,便联想到吹捧这个词。打铁还需自身硬。对王羲之书法热捧的人,从帝王将相乃至草民百姓,无不顶礼膜拜。靠的是他多年的刻苦学习。


在他七岁的时候,即显露出异常的书法天赋。王氏家族世代善书。家学的渊源,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书法师傅卫夫人,也是一位书学世家。成年以后,潜心专研书法,临习钟繇正书,张芝草书,李斯、曹喜篆书,蔡邕《石经》,梁鹄八分,张昶《华山碑》。在山阴山中,二十余年,无间寒暑。竹叶树皮,山石板木,不知写了多少。在纸上则是反复书写。

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是“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是“精研篆隶,尽善尽美,其为王逸少乎”。

孙过庭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是:“志气平和,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历代书家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他的书法,已经形成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共识。在古代学习书法的人,没有人能够避开王羲之书法的影响。被世人尊为“书圣”。


子衿书法


简要回答几个因素:

1,王羲之是大家,而且是划时代的大家。

2,王羲之的书法深得唐太宗喜爱,其喜爱程度是收尽所有真迹并将其作为陪葬品,直接导致真品绝迹。

3,王羲之上有老师钟繇《荐季直表》背书,下有儿子王献之背书,还有智永和尚、怀仁和尚作为第某代子孙为其支撑,谁有那么牛皮。

4,打个比方,谁见过凤凰?没见过吧,但有图像,有传说,神化了。

5,兰亭序是别人临摹的(黄昌友老师最早提出这个质疑,通篇没有王羲之、落款没有王羲之、印章没有王羲之,要知道古人是不敢冒名和剽窃的,尽管当时没有版权法,而且可能是临摹本上再临摹的)都已经这么好了。

6,怀仁的集王羲之唐太宗《圣教序》大家都可以揣摩到王羲之的水准。

综上几点王羲之不但名传千年恐怕要传万年....





手机用户52099700724


本人天天临摹兰亭序!王字以柔媚为主,至颜真卿书风变为刚正挺拔,又发展成馆阁体!王字为什么至今无人超越?一是这种字体和风格至王羲之已发展到顶峰!刚字至颜真卿也到顶峰,后世只能模仿无法超越!二是王羲之的行书,后人怎么写都难及万一!例如学王字学得最好的赵孟頫,拿他最好的行书与王羲之比,立见高下,差距是全方位的,从悬腕到提按到转折,这些基本功都差得太远,再别说其他人了!三是王羲之传承有序,从钟瑶到卫夫人到王羲之,一脉相承,袭之正宗。四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练字的刻苦是我们难以想像的。所以今人只要把帖临好就行了,不要奢望超越!至于现在那些大书法家,都是互相吹捧,未得王字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