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所謂的大師拍出來的電影根本讓人看不懂呢?你認為這些電影的藝術性在哪兒?

就事兒論事兒


在我的認知裡有兩位大師級別的導演拍的電影,我是真的有點看不懂,一個是王家衛,一個是姜文!這兩個人,拍的電影有時候看的特別憋屈,最可恨的是當你受著折磨,堅持了幾個小時看完了整部電影,你居然到頭來什麼都沒看明白,你說鬧心不鬧心?



先說說王家衛這位導演吧,對於他的作品,我基本上都會看上兩遍,因為很少有一遍就能看的明白的,但是,他的電影你如果能看完兩遍,你會發現這真的是大師級的導演作品,無論是他最早的《旺角卡門》,還是最近的《一代宗師》,我覺得都值得多看幾遍!




我最喜歡他執導的電影《東邪西毒》,這部電影雖然藉著金庸作品的旗號,但是裡面表達的東西,完全超越了金庸作品本身的層次,甚至可以說那根不就不是一部武俠電影,而只是一群武林中人為情所困,各自迷茫各自找尋的一個故事!



這部電影的演員,都是一頂一的大咖,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張學友,林青霞,梁家輝,楊采妮,就光這一幫演員,都值得我去多看幾遍,更何況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黑色幽默電影呢!



至於姜文導演,說句實話,由他主演的電影,我還是看完了幾部,可是由他執導的電影作品,至今為止我是一部都沒看完過,不僅僅是因為看不懂,更多的是因為看不下去,他的電影對於我來說,著實有點消化不良!



由夏雨主演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可能是姜文導演的作品中,我唯一一部看的多一點的電影,可是到現在為止,我也沒看完過,每次都是看了一節後就不看了,看的次數多了,這部電影也就看的多了!



有人說姜文導演的作品個人特色太強烈了,他總是在用電影講述著一個只有他自己,才能聽的懂的故事!我覺得這個評價很到位,我只是一個平凡的觀眾,我無法理解所謂的高尚藝術,更不懂什麼是電影藝術!電影對於我來說,娛樂意義大於教育意義!



所以對於這兩位大導演,我是又愛又恨,他們倆的電影看懂了,你會發現真的很有影響,電影中的東西非常的有韻味,可要是看不懂,你就會覺得不知所云,這都是什麼鬼?是在浪費我的電影票嘛?所以,我一般不會去電影院看他們倆的電影,因為看一遍我是看不懂的,看幾遍的成本有點高了!


影視偵探顧問


一般來講最被冠上看不懂這個頭銜的是陳凱歌和姜文,陳凱歌我看得少,姜文近幾年看的還是多一些。所以就嘮嘮姜文姜大爺。

姜導在拍了紅高粱和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後沉寂了那麼多年再回來就扔出一部造就了票房口碑雙神話的讓子彈飛。而對這部電影的解讀也成了諸位影評人直到現在還隔三差五拿出來翻一翻的談資。從這開始,姜大爺的片就和看不懂但是覺著很厲害掛上了勾。

我是不想去過度解讀什麼隱喻伏筆什麼的,我覺著過度解讀這些東西會陷入到死摳電影表象的牛角尖裡去。我最喜歡姜文電影的一點就是他在北洋三部曲以至於之前的作品中獨到的表達出來的煙火氣。

煙火氣是讓人很難琢磨卻十分誘人的一個因素,陳筱卿拍舌尖的時候也提到了這個東西。讓子彈飛中的火鍋,燒雞,涼粉,武狀元的罵街,一步之遙中的市井小民和美女霓虹,邪不壓正裡的許晴和老北京,煙火氣始終是姜文區別於其他導演的一大因素。墨鏡王的片我看得少,但幾個片段裡的煙火氣也十足而且誘人。

姜文的電影我覺著沒有必要太過於糾結於他究竟用了什麼隱喻和伏筆,他電影裡的每一個人物他都會盡可能的使其豐滿,並且人心各異各懷鬼胎。所以看著才能有趣。

姜大爺自己戲好,選角也好,所以把姜文這個名字一擺我就覺著電影值得看。雖然覺著彭于晏那一張帥臉差點味道,但是有許晴就無傷大雅。

大洋彼岸的足控達人昆汀和姜大爺我總覺著有異曲同工的地方,戲裡的人都各懷鬼胎,鏡頭都滿溢著煙火氣,看看姜大爺的戲再去看看昆汀,習慣了這個風格之後再回頭看姜文就能看明白了,始終看不習慣就別看了,沒必要折騰自己。

我懶得再去翻姜大爺的圖了,就這樣。



洛寒山


電影這個第七藝術,它也是有自己的前沿地帶,也有自己服務大眾的部分,並不是說所有的電影就該通俗,就該讓人不用思考就可以看懂。

電影是分類型的,目前的基本類型大概分10幾個。比如愛情片,喜劇片,公路片,西部片,黑色電影等等。但是混合類型就很多了,有的是兩種類型片混合,有的是多種類型片混合,這種類型混合電影目前是電影主流。看得懂的基本是單一類型,固定套路,說上句知下句,不費腦白金。看不懂的,比如臺詞說的委婉,劇情故意隱藏,反傳統劇作方式等,都會讓你有所棘手。

另外,目前前沿電影奔向了拍給後面幾個世紀人看的旅途,你看不懂沒關係,後面幾個世紀的孫子們看得懂就可以了。意識流,回憶+現實+想象,現實+夢境+意識流,這些本來就沒有讓你看懂的意思。最近爭議挺大的地球最後的夜晚,無非也是意識流+現實+回憶,它就不是讓你按照正常思維去看的影片,利用錯覺去思考回憶,這本來就很滑稽。

所以,建議是,及時行樂,想痛快看片就去看大片得了。

想折磨下自己,給點自己新的刺激,那你就別埋怨人家讓你看不懂了。





一說電影


電影,一部分電影與詩有殊途同歸之妙。都是緊湊精華之表達。表現為沒有線索讓你可依,去解讀一個常見的故事。創作者只負責營造氣氛、提供碎片、傳達意念。你可能不明白他們在講什麼,但一定會沉浸其中,帶來不可言喻的體驗。所謂“看不懂”的電影,主要原因在於講故事的方式,它常常會打破敘事常規,用意識流貫通時空虛實,受眾一時三刻很難用世俗的解讀方式進入故事。這不是創作者故意設置障礙,而是藝術的本質要求。藝術皈依意識。

“看不懂”的電影並非都是好電影,但從藝術的角度看,真正好電影都有點“看不懂”。猶如一首漢賦、一首唐詩、一首宋詞,每一個字都是不可替代的,“看不懂”的電影每一個鏡頭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通過抽絲剝繭,每一次都會向深處邁進一步,所以,耐看,你願意破解這個迷宮,而且,這個迷宮的路徑因人而異,但最終都指向那個高於生活的主題……


1973年的彈子球


沒啥看不懂的,大師拍的東西都是返璞歸真的感覺,能拍出比真實更真實的東西,現在很多搞藝術的分不清什麼是生活上的東西,什麼是高於生活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背道而馳搞反了,實際上普通百姓也是活在自欺欺人的虛幻之中,分不清好與壞、粗俗和高雅,不明是非,難道好的電影不是讓觀眾更瞭解和發現自我的嗎?但大多數電影都是給人一種扯的感覺,是表面看起來很生活化但內在很扯,姜文等著名導演的電影是表面很扯內在卻很真實


緘默的誰


大師的電影都是給自己看的,不是給觀眾看的。


尚錦聊車


電影如果一眼就看明白的話,那就不是好電影,好電影不僅能夠給人們思考話題,還要能夠給人們一種深思。就想哲學一樣,那必須是留給人們思考的空間。


明陽八芳


有一種感覺叫:自娛自樂


天行Zhe


為的就是讓你看不懂,他好裝逼


帶頭大哥tj


我覺得電影首先要有一個流暢而且合乎邏輯的故事主線,再一個就是出色的編劇,技術只是輔助的。張藝謀陳凱歌其實都是這方面的大師,但他們為了所謂時代感放棄了自己擅長的寫實題材,過於注重視覺效果,追求所謂意境,可惜啊。王家衛的片子節奏我也不喜歡,特寫慢鏡頭太多,作。姜文的片子我更看不進去,太漂浮沉不下來,遊戲感太重,荒誕地太淺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