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地宮巨大,如此龐大空間,如何封頂的?上面巨大封土堆不會壓塌嗎?

我愛伊萬卡


秦始皇陵墓的地宮到底有多巨大,宏大到了什麼程度,現在基本都還是一種猜測,最終結果極有可能會讓人失望。



那麼,猜測的根據是什麼呢?

一、李斯的十六個字。李斯是秦始皇陵墓的主持者之一,他在向秦始皇彙報陵墓修建情況時曾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的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麼地宮明顯有個外殼。

二、與其成正比的陵墓外圍規模。秦始皇的陵墓一共修子38年之久,而且分三個階段完工。光是墓葬封土外圍的兩道內外城垣均有10千米長,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佈著百座地下陪葬坑,而目前發掘的一至三號兵馬俑坑,只不過是撩起了秦始皇陵規模的冰山一角。因此後人推測秦始皇陵的地宮應該與地表建築及陪葬坑等成正比,而無限的宏大,大到超乎世人的想像。


秦始皇陵地宮實際面積

根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度為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其規模相當於五個足球場。幽深而宏大的土宮為堅穴式,深度也不是最初推測的500至1500米,而是更為結合實際的26米。

那麼,問題留到最後,如此龐大的空間如何封頂,上面巨大的封土堆會不會壓塌?

按目前考古探明,秦陵地宮為堅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型木槨。如果是堅穴木槨墓,那麼墓道及木槨上部都會以夯土封實。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自然也不會有被封土壓塌的擔心。但是目前還沒有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虛實如何還是個謎。即便如李斯描述的“叩之空空”,但絕對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一番水月洞天景象。這與現實中遠沒有幻想中美好是一個道理!


感謝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始皇初繼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棺奇器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上面這段文獻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關於秦陵部分的內容。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簡單歸納出以下幾點重要信息。

[1]、秦始皇陵修造工程浩大,前後強徵各類築陵人近70萬。

秦始皇陵在修造地宮時一直深挖到地下有泉水處,然後以銅加固地宮基座,最後在基座上面安放秦始皇本人的棺槨。

[2]、秦始皇陵地宮內藏有許多殺傷力巨大的暗器,盜墓者一旦進入地宮便會被裡面的兵器射殺。

放置這些兵器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地宮不受外人進入破壞。


[3]、始皇陵地宮內部裝飾豪華奢侈,以珍貴的水銀營造江河湖海的樣子。除此之外,地宮內頂鑲嵌有珍貴的珍珠寶石,以象徵天上的日月星辰。最後用珍貴稀有的鯨魚油作為地宮長明燈的燃料,以求長明不滅。

(後人想想中的地宮內景)

秦始皇陵位於今陝西省臨潼區,裡面埋葬有號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

秦陵內外有兩重夯土堆成的城垣,以象徵都城咸陽的皇城和宮城(亦稱外城和內城)。


(秦陵封土堆平面結構)

而秦陵地宮的地上部分,即我們看到的封土堆(外形似金字塔)原高為115米,現仍高達76米。

秦陵四周還密集分佈著大小不同、規制各異、葬有不同類別陪葬品的殉葬坑。如我們所熟知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是秦陵殉葬坑之一,目前已經探明的殉葬坑共計400餘個。

(秦陵周邊殉葬坑出土的陶俑、陶馬)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殉葬坑是圍繞在秦陵周圍的陪葬墓坑,它們不是秦陵地宮的一部分。

通過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們已經被其壯觀的場面所震撼!殉葬坑尚且如此龐大恢宏,憑此我們亦可以想象秦陵地宮內部又會是何等規模。

目前通過遙感及物探的方法,科學家們發現地宮就在封土堆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處,其東西長約170米,南北寬約145米。

根據近幾年對秦陵的考古探測,特別是人們在封土堆中檢測到汞的含量確實異常。由此也更加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關於秦陵部分的記述是有充分的事實根據的,而非空虛來風胡亂編寫。

另據部分考古學家推斷,秦陵地宮的營建步驟依次大致為:“先解決好排水設施(若不如此很容易形成深水坑),之後開始挖掘墓坑、然後佈置墓室、再然後劵砌石頂、最後墓頂封土。”

一般豎穴土墓最後都是用封土填實。但根據對秦陵封土堆的物探,考古學家們發現地宮中存在大量石質板材。

由此推斷秦陵地宮頂部即是劵砌石頂。用這些巨大石板來保護地宮免遭封土堆壓塌。
(秦陵巨大封土堆)

至於題幹所說的“封土堆會不會壓垮地宮頂部?”

由於秦陵最後封頂距今已過二千多年,目前尚不得知。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相信秦陵地宮會有再現天日的那一天!到時關於秦陵地宮內部的一切秘密、一切真相都將會大白於天下。

也許這時間會很長,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


小司馬說


秦陵地宮巨大,根據探測地宮陵寢距離地面平均深35米,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整個地宮面積約56.25平方公里。秦陵地宮採用明挖明填法修築顯然是不可行的,因為填築體的巨大自重會壓垮地宮;因此地宮採用了暗挖法施工,平均埋深達35米,這樣地表的封土荷載經過未開挖土層向四周傳遞,就永遠也不會把地宮壓跨了。地宮的受力模型跟隧道一樣,有的隧道埋深達數百米,但是隧道依然穩固不倒。海底隧道承受的壓力更大,它還是通過未開挖岩層圈將荷載分散到更大的岩層圈去,以保證隧道安全。

秦陵地宮徵發了全國72萬人修築,前後經歷了數十年才建成;李斯彙報說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還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可以想象秦陵地宮的修築過程是先挖隧道進入地底,隧道採用巨木支撐,進入地宮區域後,再逐漸開挖地宮,邊挖邊支撐。隧道也不止一條,而是多條隧道進入地宮,只是最後保留了兩條主隧道進入地宮,其它輔助開挖隧道則被封堵了。地宮建成後,封土只是在地表上堆土,封土的壓力通過地層傳遞至其它地層,並不會對地宮施加壓力。

秦陵地宮在地面以下35米左右,這樣的話地宮當在岩石圈中,大家都知道在山體中挖隧道,隧道的埋深都比較大,但是隧道卻不會垮。原因就在於圍巖一旦成拱後,就會將上部的應力向沒有開挖部位的岩圈傳遞,開挖後的岩圈會形成應力自平衡,因此中空部位就安全了。墓室周圍還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宮牆十分堅硬,是良好的承重結構,宮牆的存在保護了墓室的安全。除了宮牆外,秦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這些阻排水渠可以良好的防止地下水進入地宮。

秦陵地宮的設計與施工都代表了當時傑出的土木工程技術,墨家善於營造,水家善於治水,當時墨家已以投靠了秦國,而水家名士鄭國、李冰的後代都在秦國為官,因此秦始皇地宮才能建成。在傳說中秦始皇地宮的建設得到了外星人的幫助,由於外星人的科技水平遠遠高於地球,因此他們設計的地宮精巧嚴密,受力合理而規模巨大,經過多次8級地震洗禮,依然完好無損。歷史上不少的人都動過秦皇陵的主意,規模最大的一次是項羽組織三十萬人發掘秦陵,結果也僅僅是破壞了表面的封土及建築,進地宮的門都沒有找到。


大秦鐵鷹劍士


秦陵地宮,如何封頂。二千多年來,眾說紛紜,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讀者朋友可以算算,東西長170餘米,南北寬約145米,這樣大的面積,就是封頂一公分厚,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承受的重量是多少噸。然後想象一下高176米又是多重。根據重量推算,要把這麼大的面積封頂,而又不會塌陷,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怕很難辦到,那又是怎麼封頂的呢?

不難想象,應該是傳說中的金字塔形狀,下寬上窄,頂呈穹窿形,這樣對封頂會有幫助,還能減輕工程量。至於為什麼這樣說?根據史記中記載,挖到最深處,點火不著。這不就是缺少氧氣的最好證明。在長176米,寬約145米的巨大空間,全部暴露在空氣中,怕缺氧的可能性很小吧!這隻能說明秦陵頂部空間很小,也許只有幾米,這樣也就很好封頂了,封完頂也才會二千多年不塌陷。



至於有人說古人記載秦陵地宮高116米,現在實測76米,根據這個推測,秦陵地宮已經塌陷,這可能性也不大,相差39米,看起來不少,但是平均在二千年間,每年不足2公分,風雨每年剝蝕秦陵2公分,這完全有可能。

事實怎樣,只能等挖開秦陵地宮的那天才能揭曉。讀者朋友有不同意見,
可以下方留言討論,不喜勿噴。


老邢談情感


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實在是個謎。世人都在猜測怎樣把這麼大的地宮給封頂的。

秦始皇陵規模巨大,耗時幾十年,動用七十餘萬人作業。沒點工作量就是廢話了。

那裡面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結構呢?

這恐怕還真不好說。考古專家們挖了許多陵墓,他們應該最有發言權,含金量也高,論述也詳細,但迄今為止還少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論述……坊間還是靠猜來求證一下好奇心。

秦始皇陵的復土自地平線起到復土頂尖有70多米高,與現在的小區樓房幾十層比肩的還少。遠遠望去,就跟日本的富士山差不多一樣的視覺效果。這渾厚雄麗,實在罕有。

地下有多深呢?很深了,穿三泉了。人們常說九泉,三六九一回事,反都是約數。反正是極深了,人工挖掘到挖不動為止。才停止不挖。這層最深的地下酒店。如果用三百六十根巨柱撐頂,那倒數第二層就用三百二十根,據此上推,最上一層用四十根。每一層環外面周遭復土。這樣的承受力就分散了。這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個埋在泥土中的金字塔。自上層入口,蛇行而下,達到最下地宮,也就是佈滿水銀保鮮的秦始皇寢宮。

在洛陽鏟的探測下,秦始皇陵的復土太厚,方圓面積又廣,這鏟子對於那麼個最上層的封頂出口(或者根本就沒有出口),實在無能為力,大海撈針了……

而歷代帝陵入口,都是擋不住外來入侵的。秦始皇陵沒有被盜,恐怕在復土堆下的無數入口造得有些怪異。這怪異就是多,但沒一個是真的。而真的恐怕在別處。








劉一千五


秦始皇的這座巨大的山陵,根據史料記載,高115米。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高大的封土仍然有76米,比西安城南的地標性建築——唐代的大雁塔還要高!

山陵整體呈覆鬥狀,全部為人工夯築,外形作三層波浪式起伏,似三座山崗疊壓在一起。不僅空前,而且絕後。


由於秦始皇陵一直沒有發掘,所以,根據考古學家研究推測,秦始皇陵地宮可能呈金字塔形狀,地宮墓室頂部的覆蓋材料為巨大長條石板材,應該是券砌石頂,完全不用擔心壓塌。券頂之後則是墓頂封土,這也是地宮建造的最後一道工序。
如今,實測秦始皇陵地宮的封土,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地宮的封土全部是經過粗夯完成,且地宮最低處與封土最高處的距離有一百多米。


歷史兵說


據史記記載己被的(記不清人名了,,)秦墓被盜三個月幾十萬人然後點燃燒了一個多月連阿房宮估計百分之八十文物己拉走


用戶3712969229289


應該是用巨型的木條,或者石板做壓頂,古人的能工巧匠,只能佩服


單曲循環1255329631


拱頂結構,採用的是搭塔拱頂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