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醫師證之後,患者不按考題說的那樣生病,該怎麼辦?

在世丹王


看見這個問題之後,我突然非常想哈哈大笑一場。

首先,多巴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教科書和執業醫師考題上的字,沒有一個是多餘的,連標點符號都不是多餘的。

它們是對大量疾病的總結,是對各種可能的典型集中體現。

其次,多巴胺想說的是:同樣的書,同樣的知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運用能力。

罪不在書,罪在醫者本人。

多巴胺曾經說過:

同一種病發生在不同患者身上,完全會有風馬牛不相及的症狀。

相同或者相似的症狀發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完全有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舉幾個最常見最普通的病例來說明:

有一天,急診先後來了兩位中年頭暈男性患者。

兩個人的症狀都是自感頭暈,伴嘔吐數次,其餘並無任何特殊病史和症狀。

但是,第一位患者的病因卻是沒有控制的高血壓,第二位患者卻是腦出血。

半個月前,搶救室裡先後來了一位60多歲和70多歲的男性患者。

60多歲患者的主要症狀是心前區疼痛50分鐘,70多歲患者的主要病因是腹瀉乏力三天。

結果,兩個人都是急性心肌梗死。

所以,掌握教科書上的知識點重要,結合實際工作靈活運用同樣也重要!

最後一支多巴胺:急診執業醫師,遇見許多人,碰見許多事!


最後一支多巴胺


哈哈,這是多麼有才的人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

相同的疾病有各自不同的症狀,而相同的症狀有可能是不同的疾病,這在診療活動中經常遇到。一個簡單的發燒有可能是感冒引起的,也可能是急性扁桃體炎引起的,也可能是肺炎引起的,也可能是風溼熱等等。而同樣的感冒,還有人有的是嗓子疼,有的是發熱,有的是咳嗽,有的是胃腸症狀,噁心,嘔吐等等

看了提問的問題,我不禁又回想到,小時候聽到同學跟我講到一定好笑的事情,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武校生過年回家時被一個流氓在街上打了一頓。他父親問他,你都學武六年了,怎麼能一個流氓都打不過呢?這個人的回答是他都不按套路來。😂

這個笑話跟上面的問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在實際的診療活動中沒有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只有靈活運用你掌握的知識。有一句話不是說的好嗎?運用之妙,在乎一心。你領悟了就能恰當的運用,你領悟不了,那隻能說你不適合當一名醫生。


我心安處即是家


事實上,對於中國醫生的培養體系來說,拿到醫師證,並不意味著具備真正的獨立行醫的能力。

以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本科為例,按現行政策,畢業以後必須在醫療單位工作滿一年,才有報考執業醫師的資格。我們從學校裡教育出來的醫學生,實質上是隻是醫生的半成品,加上1年的臨床工作訓練,也只不過是剛剛熟悉了臨床的常見業務流程而已,如果情況稍有變化可能就會抓瞎,這一點都不奇怪。

這個階段的醫生雖然考取了醫生資格證,但在醫院裡基本還是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他們主要管理住院病人,完成一些基礎性的病案工作,所以又被稱為住院醫師。當遇見沒有把握的情況時,他們隨時可以向上級醫生請教和求助。

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滿5年以後,才有資格考取主治醫師。這時候臨床工作已經滿6年,從經驗上來說才基本能勝任本專業常見多發疾病的診治。在大醫院來說,只有主治醫師以上級別的醫生,才有資格在門診坐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才是一個醫生開始具備獨立行醫能力的標誌。

考試60分就能通過,但是看病人只懂60%肯定是不行的;考試可能有重點和非重點,但是患者也不會只按照書上的重點來生病;就算是把整本教材背得滾瓜爛熟,那也只不過是所有知識的冰山一角,其中任何一個章節拿出來,就又能寫一本半尺厚的鉅著。

加上醫學知識每年不停地更新,可以說是學無止境。任何一個醫生都需要終身學習不能停止。

掌握知識還只是一方面,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懂得把知識靈活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患者生病不按照考試的來,是常有的事。你完全可以繼續查資料,可以請教,討論。但是如果長期不學習,不進步,永遠只會考試那一點內容,註定是會被淘汰的。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每天學習實用的健康知識。


鄭醫生百嗑


這個問題挺好,現在很多醫生不懂變通,完全按照教科書上的照抄照搬,最後使得自己思維越來越侷限。

如果你拿到了醫師證,說明你記憶裡超群,考試沒問題,考試的高材生,實踐的小矮人。

如果發現患者所患疾病你無法用藥,或者和書本上對不上號,那麼很榮幸的告訴你,你不適合做醫生,無論是中醫西醫都不適合。

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疾病和人體時刻都在發生變化。醫生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悟性,需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本領,否則就很難或者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百年一服堂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對於一個醫生來說拿到醫師證是必須的,同時要通過醫師證的考試,絕對不是就知道考題的那點知識。

一般一道考題就是一個知識點,甚至是一種疾病的全部知識。

為什麼考醫師這麼重要,因為考證的知識涉及很多,包括很多。

基礎醫學包括: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

還包括醫學人文的衛生法規、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

但其中臨床醫學比例最高佔75%:內科學(含傳染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還有少部分的預防醫學的題目。

那麼說患者得病不會按出題那樣生病,但是如果你把疾病認識清楚,知識點都掌握了,就是疾病發生,病理、誘因、症狀、診斷、治療還有進展等都掌握的好好,這個考試一定能過去。

但是一定不是說考試過了就能治好病的,因為拿到證後的醫生還要在臨床上實踐,現在還有醫生的規範化培訓,最後還有上級醫生帶。

如果看病你是要讓那個沒有考到醫師證的人看,還是讓那個輕鬆考過醫師證的人看。

當一個合格的醫生,考過醫師證是第一步的,醫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職業,所以不要攻擊醫師證的事了,這是對每一個都是有好處的事。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拿到醫師證後,患者不按考題上說的那樣得病,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看似問的無聊,實際上題主這個問的很有現實意義,真是老少咸宜,新舊皆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按呂鵬醫生理解,患者不按規矩得病,不是患者問題,而是教科書本來就不應該有唯一的標準答案,西醫還好說,有那麼多的輔助檢測系統,只要診斷明確,按教科書用藥基本不會錯的太離譜,而中醫就完全不同了,上面呂鵬醫生說的教科書本來就不應該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指的就是中醫,中醫教學和臨床實際是脫節的,中醫教學是什麼?就是必須根據中醫臨床診治的特點培養髮散性思維,這需要先天的悟性,這樣說有點玄學的味道,通俗裡說就是性格里面有思維發散跳躍、行為上有沉靜死宅的特徵那種人才適合搞中醫,才能最終有所成就,普通教育裡說的有教無類那一套是錯的,現在的中醫教育裡面什麼人都可以進來學然後考證成了中醫大夫,就成了今天的這個局面,所以,中醫院校錄取學生必須從根子上改變。

拿到了醫師證,並不等於臨床就一帆風順了,教材考題是死的,時間是流動的,疾病是變化的,這世間沒有永居不動的,所以臨床是另一種大學,以患者為師,以前人為師,以同業為師,就可以不斷進步不斷解決難題。

轉發關注 給你不一樣的醫療視點。



大理呂鵬醫生


這個問題真的很好,大夫跟老百姓都應該聊聊。

首先,疾病是複雜多變的,教科書上的是最經典的,也是最常見的。但是很多書本外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經驗。比如說,闌尾炎大家都知道右下腹痛,麥氏點壓痛。但是也見過左下腹壓痛的,也見過肝下闌尾,也見過左上腹闌尾,甚至先天沒有闌尾的。先表現為牙痛的心肌梗死也不少見。等等之類。這些知識獲得靠的是經驗,是教科書以外的專業書籍,靠勤看別人的經驗總結。

其次,學生現階段還是學習教科書知識為主,還是不應該給予太多課外知識,把本來就還沒形成的臨床思維打亂,這樣有點拔苗助長。

最後,還是想說,醫學無重點,醫學無定論。醫學無止境。


外科小孫


你好。書上的東西都是精華所在,我們學習知識,需要把知識點學透徹,做到活學活用。看病不是做數學題,每個題只有一種答案。有的病情非常複雜,會有多種發展結局和預後,也可能會有多種病因。

你知道紙上談兵嗎?現實中的疾病不會和教科書一樣,看病需要加入我們的思考和判斷,看病是收集證據證明我們對這個疾病的診斷,排除其它問題。如果你看完一個疾病,然後回頭去看教科書,基本都有提示。

所以,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對一個醫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

做一個好的大夫,不是按課本去死扣教科書的內容,而是理解一個疾病發生,發展,以及臨床表現,或特殊表現。因為個體差異的問題,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收集到的臨床證據不一樣,需要我們總結,思考,判斷,特別需要分析。

學醫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再不斷的學習,才可以真正瞭解一種疾病或一類疾病。

一個好大夫的診斷思維的成熟,和手術的成熟,需要十年的培養期。

所以請大家就診時,尊重大夫的診療意見,如果不認同大夫的觀點,可以共同探討診療計劃,不要發脾氣,因為每個好大夫的出現需要有漫長的成長週期,這個期間大夫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給予了醫學事業。



婦產知識在線


醫學生是沒有考試重點的。

曾經有學生問過老師,考試有沒有重點,老師說,難道患者會按照重點生病嗎?

問出這個問題的人真的是腦子進水。

沒有人會按照考題一樣生病,換一種說法,沒有人願意生病。

如果人人都按照考題生病,那豈不是大家都能活到90歲了。


正是因為有很多疑難雜症,有很多醫學上的複雜疾病,才會有非常多的醫生一步步去攀巖,一步步用生命的代價去研究,去解決。

患者不按考題說的那樣生病?

即使患者按照考題生病,你就能按照答案完美的把病治好嗎?

太單純!太無知了!

考研君致力於考研多年,關於任何考研的問題,或是大學,甚至是心理問題,都可以找阿君,阿君的個人微信:kaoyanjun666 考研君組織了一個每天學習打卡的小集體,研友們可以互相溝通交流。添加公眾號:考研君 也可以獲取更多資訊。


考研君


哈哈哈哈,這個問題有點逗。岳飛有一句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就是說啊,打仗不能光死記兵書陣法,還要能夠靈活應用才行。

當醫生也是一樣的

除了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以外,我們還要能夠巧妙的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其中臨床經驗和前輩醫生的教導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其實很多疾病,在書上都有記載過,不過因為發病率很低,並不是考試的重點。年輕醫生剛剛接觸臨床,經驗少,讀書的時候,這些不是重點,不是考點的知識往往就略過了,或者晃眼看了就忘了,沒有記下來。


很多時候,我們在臨床上見到一個病人,他的發病很奇怪,我們丈二摸不到頭腦,這個時候,老主任站出來說“這個病人應該是xxx病,你們回去好好翻翻書,在外科學第幾版的第xxx章節專門講過這種情況。”

你再回去一翻書,果然是這樣啊,這書裡面的一行小字還專門介紹了這種疾病。當時怎麼自己看就沒有看見呢。

不過,經過這一次在臨床上見了一會活病人,那麼記憶就非常深刻了,以後就不會忘了。


還有的時候,很多罕見情況,在普通的教科書中沒有詳細提及,但是在各個專科書,或者醫生寫的臨床論文中卻有記載,這個時候,你遇到了這種情況,就要去多查資料,多翻論文。


不按考題生病,那就去問主人,去翻資料。

當醫生,就要有一股專研的勁頭,才能取得大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