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愛做飯的翠花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說過,任何不理智的行為,都隱藏著負面情緒。

總對孩子發脾氣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那麼深藏在其中的就是你的負面情緒。

這個很容易理解,當我們心情非常好的時候,看誰都順眼,如果心情很糟糕的話,一點芝麻大的事情也會讓你勃然大怒,但是發完脾氣後,你會馬上感到心口非常輕鬆,因為負面情緒都發洩出來了。所以,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在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孩子無辜的成為你的情緒排洩通道。

因此,想要控制自己,不亂髮脾氣,我們就應該找到這些負面情緒的來源,然後想辦法去化解。

怎麼化解呢?

首先,要意識到你的負面情緒。比如,你趁著週末休息,打掃了三個小時的衛生,累的直不起腰,剛回房間躺了二十分鐘,但是孩子只用了十分鐘,就把你一上午的衛生徹底搞砸了,衣服到處都是,水彩筆把地板裝飾一新。你看到這些,肯定會生氣,恨不得把孩子掛起來吊打。但是,這個時候,你要意識到,負面情緒正在你的身體裡發揮作用,讓你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此時,要對自己喊停,停止不理智行動。

其次,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拒絕自己的情緒,而是要接受自己的情緒,從心裡告訴自己,有這些情緒是很正常的。在接受的時候讓自己的怒火平靜下來,這個時間段因人而異,脾氣大的可以時間長一點,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是5分鐘左右。可以採用深呼吸的方式,也可以背過身去數數。

最後,冷靜的思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處理更有效。最好是理智而嚴厲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的行為,平靜的堅持讓他們重新打掃,直到把房間恢復原樣。

另外,我們的負面情緒可能不僅僅來源於孩子,可能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也會產生負面情緒,孩子可能很不幸的成為我們情緒的導火索。

如果你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管是否面對孩子,都要對自己喊停,然後慢慢的重複第二三步,自己去消化掉它。

時間長了,你就會慢慢變得心態平和了。


何小元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你說的情況就好像是我的昨天,對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有些事情明明都很小,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吼完孩子後,自己又陷入深深的後悔和不安中。搞得家裡經常烏煙瘴氣,孩子說感覺不到我的愛,還說要離家出走呢?

女人經常生氣,發脾氣的壞處

有心裡學說,女人經常生氣發脾氣容易生病,而且對身體很不好,特別是乳房,這幾年新聞也不停的報道,乳腺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乳腺癌和女人愛生氣有很大關係呢。而且女人經常生氣,對皮膚很不好,我為什麼想著要改變自己,不去對孩子發脾氣的,就是有時候照鏡子,我都懶得看自己的那個樣子,這是對我最大的打擊,所以我就下決心先改變自己開始。女人生理期那幾天情緒容易失控,也一定要學會放鬆調理自己。

我也是全職帶孩子,只要在家裡,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有時搞得自己無名的火,所以我現在無論怎麼忙,都要留點時候給自己,比如爬爬山,跑跑步,或者自己做個美容,或者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來給自己減壓和放鬆。

有問題多想辦法處理,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我經常分析吼孩子的原因,有時是因為寫作業又慢又錯的離譜,這學期我就給孩子報了班,他放學寫完作業才回家。然後我也抽多時間多看書,看育兒類的書,看一些育兒專家和心理師是怎麼分析孩子的心理,慢慢的,我和孩子的關係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強烈推薦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以幫你解決很多育兒煩惱。

經常吼孩子的副作用

孩子面對我們的壞情緒和責罵,會變得脆弱,會產生不安和恐慌,會對我們變得疏遠,有什麼問題和想法,不也願意和我們交流,很容易抑鬱或者自閉,沒有自信和主見,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也會讓孩子有很多的挫敗感,這樣嚴重容易影響孩子的生活和成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時候孩子都會模仿我們,如果我們易怒,愛生氣,也一定會感染孩子,這樣對孩子成長是很不利的。


王書霞19


先說說我朋友的經歷吧,24歲,女,從小和姥姥一起長大。姥姥,小姨對我很寵愛。我也特別喜歡她們。

因為我不在父母身邊,她們倆怕我委屈,什麼都依著我。所以性格里除了懂事勤快以外還透露著一點改不了的霸道。我會忍不住的跟她們發脾氣。說話很大聲,說著說著語氣就特別急躁。話說出去就後悔的不得了。

然後潛意識裡告訴自己不能這樣,要控制自己,然後情緒會低一些,但也不見得好太多,姥姥和小姨能明顯感覺到我的情緒,馬上不再說話。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對她們很殘忍。

在外人看來,我乖巧懂事,獨立認真,做飯,洗衣,寫詩,彈琴。但是隻有親近的人知道我的脾氣非常壞。我對不熟悉的人畢恭畢敬,對愛自己的人就毫不溫柔。發現問題後開始尋找解決辦法。看了一些溝通類,心理學的書,道理我都懂,但是一旦情緒上來還是沒有用。

打孩子說明潛意識裡你認為打人這個行為是被允許的,尤其是比自己弱小的對象,打了反正不會導致什麼短期可見的後果,打了就打了唄。

孩子不聽話,你怎麼不砍他的小手指,不殺了他呢?為什麼打他就可以呢?你怎麼不單挑街上的惡霸呢?說明你潛意識裡知道砍孩子殺孩子,這個後果是你接受不了的,打比你強大的男人,你也是知道打不過的。

要想不打孩子,首先你要告訴自己,打孩子,這個行為的嚴重性,和殺孩子,和去打你打不過的男人,後果是一樣的。是絕對不允許的。才能避免打孩子,否則什麼都沒有用。尤其你這種打孩子已成習慣的人。

邂逅筆墨間


對孩子吼叫是媽媽自己情緒的問題,要首先處理自己積壓已久的負面情緒。其實,這位媽媽也不用太自責,對孩子吼叫,很多媽媽都經歷過,只要調節好自己情緒,逐漸減少對孩子吼叫和發脾氣的次數就可以了。

1、如何調整媽媽自己的情緒?這是很多全職媽媽都面臨的問題。每天在家做家務,帶孩子,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家庭,唯獨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只存在無眠的夜裡。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自己感到彷徨不安,找不到自我。想找回這些逝去的夢想,但又覺得對不起孩子。這種糾結就會演化成對孩子的吼叫和發洩。所以,一個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平和的愛寶寶。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你可以協調好帶孩子的時間,做一點屬於自己的事情。學一門技術、上一些課程,有可能的話可以出門工作。你說在家帶孩子好幾年,那寶寶應該是3歲以上,完全可以找一份時間相對自由的工作。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才能讓自己發現除了家庭以外的價值,才能更高效的陪伴寶寶。

2、媽媽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積極暫停。如果發現自己情緒很差,孩子又調皮,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很生氣;媽媽今天情緒不好,”。然後到另外的房間休息一下。可以聽聽音樂、玩玩手機,等情緒好點的時候再出來。這樣避免直接對孩子發飆。讓孩子知道,“媽媽是自己情緒不好,並不是因為我犯了錯誤”。

3、事後要和孩子恢復關係。這一點很多媽媽都忽視了,覺得,我都發過火了,再去和孩子承認錯誤,那多沒面子。其實孩子可以原諒父母一萬次。並不會因為媽媽的道歉而瞧不起媽媽,反而會學到更好的溝通方式。他會意識到通過發火和吼叫處理問題是不好的方式,可以通過溝通解決。道歉只是為自己錯誤的表達“管教”的方式而道歉,並不是縱容孩子的不當行為。良好的親子溝通,更容易解決存在的問題。

4、和孩子約定提醒。邀請孩子想一種辦法,可以在媽媽發火的時候提醒媽媽。可以是一個手勢也可以是一個擁抱,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是媽媽和孩子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就可以。媽媽正要發火,看到孩子可愛的提醒動作,氣好了一半。這也有一個好處,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約定的手勢同樣有用。


慧媽媽家庭教育


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脾氣,相信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

有時候明明自己的心情很好,可是一看到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孩子做了讓自己不滿意的事,情緒就立刻變了,開始對孩子大吼大叫,完全不像平時的自己。其實就是家長就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所謂的情商太低了。畢竟現在社會中高情商的人並不多見。我們都要不斷的學習和磨練。



作為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因為整天的家庭瑣事比較多,容易引起心煩氣躁。或者是社交圈子比較小,沒有合適的發洩對象,有時候就會把負面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對於這種情況,媽媽可以在家庭瑣事之外,重新找到自己的興趣,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以前喜歡讀書,那有時間就可以多看看小說,心靈雞湯等。喜歡寫作,可以把生活中的趣事記錄下來,或者動筆寫一部小說。喜歡做手工,可以秀十字繡或者其他的小飾品。喜歡運動,可以在閒暇之餘去公園鍛鍊……等等,只要多接觸外面,很容易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自己的心情就會得到有效的釋放。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孩子已經大了,媽媽也可以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既能接觸到新鮮的人和事,還能讓自己經濟獨立,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能從家庭瑣事中解放出來,改善自己的情緒,進而改善親子關係。

說實話,全職媽媽,是最辛苦的,但是因為都是瑣事,所以很多時候被人誤解,覺得什麼事都不做,對家沒有什麼貢獻似的。這也是讓媽媽情緒化的原因。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媽媽對家的貢獻是不能量化的。要多和愛人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多包容,改善親子關係。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歡迎關注,我將和你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


小風車媽咪


我想每個當媽都會有這種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其實有的時候很不想對著孩子發脾氣,但是就是控制不住,發了脾氣又後悔,個人總結了下兩點

1、學會冷靜

要知道如果對孩子發了脾氣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長久下來,孩子一直看到的是一個對自己沒有耐心,愛發脾氣的媽媽,孩子的心理就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的,惹媽媽生氣了,就會導致壓抑自己的情緒,變得膽小,不愛說話,不溝通,不交流,我想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活潑開朗的。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2、再來應對孩子

等到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了,再來跟孩子溝通,想吃東西,想喝水,還是想玩什麼,可以試試,其實並不難,等你發現你沒有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會覺得沒有什麼做不到的,只是願不願意去改變,去嘗試。

不是有一本書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嗎?可以多看看,做了媽媽不能有氣就撒,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受到影響,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天使,相信你可以做得到的。


小乖媽媽說


“我總是忍不住朝孩子吼叫,甚至會打孩子,之後又會後悔,我該怎麼辦?”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能深刻體會到這些媽媽此刻的情緒,某些時候孩子的舉動確實會讓我們抓狂,那怎麼辦呢?

  1. 情緒是天生的,從生下來我們就會哭,開心了就會笑,失望了就會難過,這是生而有之的,從來不用教。首先不要為自己有情緒而自責難過,因為這是人的本能。

  2. 情緒管理是需要後天學習的,我們從小就給孩子教,這是水杯,這是沙發,這是叔叔,那是花朵,但是,有人告訴過你,什麼是鬱悶,什麼是難過,什麼是委屈嗎?從來沒有,那有人告訴你難過了怎麼辦嘛?那就更沒有了,我們學到的就是“不準哭” ,要剋制,要壓抑,所以當媽媽們剋制不住的時候,就會發火,發洩之後就會內疚。那要怎麼辦呢?這要去系統的學習情緒管理,情緒管理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掌握的。例如情緒ABC,如果不明白,可以去問度娘。

  3. 還有一部分媽媽學習之後依舊無法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知道做不到”,那這有可能是原生家庭或者創傷性事件帶給我們的影響,那需要去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做心理諮詢,根據我的過往經驗,經過療愈的都能夠改變,

推薦書籍《對生命說是》、《遇見未知的自己》

接納自己,通過學習不斷的自我提升


天賦家


這個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不想發火,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也這樣,說著說著聲音就高了,說著說著孩子就開始說“媽媽,你怎麼又發脾氣了?

1、 關於發脾氣,我跟孩子一起看過繪本《生氣湯》和《菲菲生氣了》,我覺得這兩本書就非常好,不光對孩子,大人也是一種指導。

比如《生氣湯》這個故事中,小主人公好多生氣的理由,可是媽媽呢,一直笑臉相迎,最後用煮湯、吼叫等方法有效的緩解了他的情緒,不再生氣了。試想一下,當我們遇到想對孩子發火的情況時,先自己在心裡緩解一下情緒,讓孩子冷靜一會,自己也去幹點別的事情緩一緩。也許氣就不那麼大了。

再比如《菲菲生氣了》這個故事,菲菲非常生氣,她自己跑出門,跑到了外面,發現外面的一切都很可愛,大自然中的一切讓她把生氣拋到了腦後,當她再回家的時候就不再生氣了。對大人也是一樣,生氣的時候不妨多想想孩子的好,試著用平靜的語氣與孩子對話,讓你的心情儘可能平靜。

2、建議媽媽們也看一看關於情緒管理的相關書籍,當想要發火的時候,讓舌頭在嘴巴里轉三圈,哈哈,不記得在哪看過了,不過可以試試看,也許效果會意想不到呢!

3、想一想自己容易在什麼情況下發火,累了的時候?自己有情緒出不來的時候?嘗試著自己去宣洩,聽聽音樂,出去走走,跟老公溝通一下等等,不要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家有倆寶育兒頻道


這是大多數媽媽的通病,但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就需要多學習,媽媽講話,孩子不聽,證明你的教育無效。而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忍不住發脾氣,發脾氣卻恰好證明了,你應該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了,否則遇到情況就會變得手足無措。當一個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他不聽你說的話,那麼你就應該反思了,而不是發脾氣,為什麼你說的話孩子不聽呢?

教育也講究方式方法,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我明顯感覺自己在教育他的時候力不從心,於是我趕緊學習補充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的跟孩子溝通。怒發佈恰好證明你的無能和自私,明明是你自己不懂得如何去溝通,卻要責怪孩子不懂事,不聽話。

推薦愛發火的媽媽學習《好媽媽不打不罵培養男孩的300個細節》,這是一本不錯的書,看過之後你就會明白如何跟孩子溝通,怎樣時候孩子才會聽,充實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學習和成長。


未說育兒


現代社會包括家庭對全職媽媽有著極高的要求,7*24小時全年無休,既要照顧孩子生活,負責孩子教育,又要照管家務,打掃洗衣做飯,無所不能。

若是先生體貼,下班回家能幫著陪陪孩子做點家務,多少能分擔一些事務,那還好些;若先生工作忙常加班,沒有時間顧到家庭,或者先生自認為負責賺錢養家,太太負責家中所有事務是理所應當,那做全職媽媽的就更加辛苦,又無處訴說。

如此天長日久下來,每天應對孩子和家務,沒有一點空閒,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休閒和社交,這種狀態下,如果再不能夠自我調節,所有的疲勞、怨氣都積壓在心裡,無處釋放,心情常常處於崩潰邊緣,隨時想要爆發,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火完全可以理解。

我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態,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會適當休息。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用來純粹的休息放鬆,要麼睡覺,要麼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半小時、十幾分鍾都好。全職媽媽一人帶孩子,一方面要陪伴孩子,一方面又有許多家務要做,往往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就想趕緊利用這個時間乾點活,孩子醒了又得陪孩子,因此永遠處於高度緊張忙碌的狀態。建議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分一點時間給自己,聽喜歡的音樂、發呆、上網、看劇、看喜歡的書,或者做點自己喜歡的畫畫、手工等等,任何事情都可以,只要能讓自己投入進去,能讓自己感覺到愉悅放鬆,對自己的身心都能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

2、和家人做好溝通,請家人幫忙分擔。全職媽媽,大約公婆父母不會長期在身邊幫忙帶孩子,我也並不認為老人有幫忙帶孩子的義務,但長輩都是愛孩子愛孫兒的,偶爾半天一天請他們幫幫忙,一般都會非常樂意,也會願意和孩子單獨相處一段時間,這樣,自己就可以出門走走、逛逛街、和朋友約會,也是很好的調整。

平時和先生也要做好溝通,家庭的和諧美滿,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需要爸爸媽媽共同努力,要求先生在下班後陪伴孩子,分擔家務是合情合理的。心情不好時也要主動向先生訴說,讓先生了解自己的狀態和感受,取得先生的理解和支持。

3、讀書學習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大自己的內心。也許會說本來就夠忙了,哪有時間做這些事,其實,越是忙,就越是不應該放棄學習,放棄成長。內心脆弱、精神空虛的人總是心懷怨氣,容易陷於自己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一個內心強大、精神世界豐富的人往往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心態平和,會努力讓自己感受到生活中愉悅的一面。

讀書、冥想、瑜伽、音樂、禪繞等等,有很多事情都能夠幫助自己靜心、平和。同時,可以學習一下時間管理方法,幫助自己更好地做好時間安排,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做事效率。

4、學會接納孩子,學習親子溝通方法。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有特點,媽媽若是不懂得,在面對孩子出現的種種問題時,往往無能為力、束手無策,感受到深深的挫敗,也容易控制不住向孩子發火。有很多優秀的育兒專家,好的育兒書,多向育兒專家學習,閱讀相關的書籍,也能夠幫助自己學習正確地面對孩子,處理孩子的各種狀況。比如臺灣作家蔡穎卿,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孫瑞敏等等,可以讀她們的書,向她們學習育兒理念,還有如《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如何說孩子才肯聽》等親子溝通書籍,也能幫助到你。

接納自己,調整自己,接納孩子,多學習多交流;加強自我成長,不斷提升完善自己,相信你一定能做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