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2歲學習不好,還有一身的壞習慣,感覺怎麼教育都沒有起色,有什麼辦法??

用戶7440343295783


能感受到家長的焦慮,不過我還是要說家長的關注點可能錯了!

教育不好孩子,有方法的問題,但絕對不是有好方法就能教育好孩子的,尤其是12歲的孩子。好方法還需要人會用。

所以對於12歲的孩子,成績不好,家長需要急於改變的不應該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從以下幾點來促使孩子的改變:

1,家長改變自己。

孩子一身的壞習慣,壞習慣是怎麼形成的?

絕對不是孩子生來就有的。一定是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養成的,成長離不開成長的環境,對12歲之前的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家長和家庭。

家長和家庭的影響當然不是物質的方面,而是家長的言行和為人處事。

一般家長喜歡玩樂,不喜讀書,孩子喜歡讀書的極少,家長認真敬業,孩子不把作業當回兒事的極少。

所以家長看孩子的壞習慣,可以用一張紙寫下來,再逐一地分析這些所謂的壞習慣是怎麼來的,在孩子成長中自己該做的什麼事情沒有做到?這就是自剖過程,這點比較難做,但是時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2,家長全面地看孩子,不聚光於孩子的壞習慣,先學習,有原則地和孩子建立一種信任的關係,努力讓自己更懂得孩子的心理。

任何一個人的改變都要從心理改變開始,之後心理和行為的改變才會產生彼此的影響。這種改變可能有反覆,也一定是一個慢長的過程,況且短時間是看不出什麼效果的。

家長一定要有一個恆定的心理。

3,不放棄、不封閉。

我們看孩子,如果只盯著自己的孩子成績、學習、升學等,這種心理容易產生一種極端或者情緒的膨脹,但是如果我們能把眼光放遠一點,能和孩子拉開一點距離,能把學習看做一個長期的狀態和方向,那麼孩子的很多問題就更容易解決,有的問題在成長過程中會自行消失,有的問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和認識的變化更加嚴重,不過如果家長能在友好的關係中及時地引導,或者牽引一下就不至於讓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具體到教育的方法,眾所周知的共情、傾聽、陪伴、溝通等都是為了建立一種更好的親子關係,目的是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心理成長,以期才可能的時候給予他一定的點撥和啟發,或者說建議、引導,所有的這些方法都需要家長會用並且有使用的能力使之得以更好的發揮,這樣才能真正稱得上好方法。


快樂庭院


孩子12歲學習不好,還有一身的壞習慣,感覺怎麼教育都沒有起色,有什麼好的辦法?

 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孩子的學習好壞雖與一個人的智力發育相關,但更取決於孩子的行為習慣。也就是說,具有好的行為習慣的孩子,成績達到頂尖不敢保證,但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錯不了。所以孩子的“一身的壞習慣”就是影響學習的根因,要想有起色,就得從改正壞習慣做起。

可既成習慣,改正談何容易?何況孩子已12歲,據有關專家研究,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時期就是12歲之前。然而,面對“問題孩子”,做家長的絕不能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若再等孩子成年,一切定型,可就難上加難了。再者,一旦讓孩子過早步入社會,往往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到時可就悔之晚矣。

那麼,該怎麼辦呢?我談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做父母的首先不能對孩子喪失信心,應該從對孩子負責任的角度出發,立下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的決心。既然習慣不是先天的,是後天形成的,那麼就有糾正的可能。父母擁有的是對孩子的深愛,相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可以征服一切的,只要我們肯付出!

二、父母要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當初就因為自身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才導致孩子壞習慣纏身;而今要想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就得講究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沒有先進的武器,怎能打退強敵?當今網絡上就有不少專家談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專題報道。做父母的千萬不要給自己找藉口,說學不會。

三、這兒將我瞭解到的一些改正壞習慣的方法介紹給題主,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父母應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心,讓孩子明確地意識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良的行為習慣,將之羅列出來,貼在對孩子來說醒目的位置,讓它每時每刻都去提醒孩子,喚醒孩子對不良習慣的注意,然後有意識地去克服、糾正。

2.和孩子簽訂一個君子約定。從最容易改正的那個壞習慣開始糾正,父母時時監督提醒,孩子有意識地自我修正。只要有點進步,父母就給以肯定、鼓勵、獎勵;如此一直持續到這個壞習慣改掉為止。父母切不可操之過,要耐心地等待,要敢於面對一次次糾錯的失敗,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為習慣成自然,已形成的潛意識行為很難在短時間內修正。

3.父母平時要細心觀察,記錄孩子壞習慣表現時的細節。然後想辦法在這些細節上做文章,看能否從細節上找到一些突破口,從而讓孩子抑制自己的行為,為壞習慣設堵。

4.在孩子容易表現出壞習慣時,嘗試用另一好習慣或中性習慣替代壞習慣。

    5.改變環境,儘可能地讓壞習慣擺脫誘惑,失去“用武之地”。

    6.糾錯不如立正。家長和孩子共同確立一個容易形成的好習慣,堅持下去,培養成功之後再增益另一習慣。如此,讓孩子一步步地由壞轉好。


浮塵微草


孩子12歲學習不好,還有一身的壞習慣,感覺怎麼教育都沒有起色,有什麼辦法?

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感覺不管怎麼做,孩子都是不可救藥。表面看是孩子天生就是劣質產品,不是教育的失誤,實際,主要是教育過程中,家長都是按照自己意圖和想法,沒有注意孩子成長過程的應有的天性,更沒有順應這種天性。

沒有天生不可教育的孩子,但是孩子生下來肯定會有些個性差異,不能因為這些細小的差異就直接否定孩子,認為孩子不可教育。

12歲的孩子一身毛病,肯定不是天生的,是後天的教育或是環境造成的,對於這些壞習慣,只能疏,不能堵,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毛病再多,成績再差的孩子,也是希望自己好的,大家看看張伯苓給孩子三顆糖的故事,就會發現,被很多人看不起,否定的孩子,一旦有人鼓勵他,會出現驚人的變化。愛因斯坦也是出名的笨孩子,在學校收緊嘲笑、欺負,自從家裡有一個能和他平等和氣說的大學生,他的人生出現了轉機,看似很笨的人,但是做起數學和物理來,極度聰明。積極情緒對人的成長有至關作用的作用。


霍體清


孩子12歲學習不好,還有一身壞習慣,怎麼教都沒有起色,問題是這樣的。

1

父母自檢自己身上的問題

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隨著孩子不同的年齡,學習不同的教育方法;想要孩子擁有好習慣,先檢討自己有哪些不良習慣,孩子從我們身上覆制走了;想要教好孩子,先看看自己教育的方法是不是科學和正面。

當然,一定有人說我們那麼忙,怎麼會有時間看書學習呢,那麼不好意思,你這樣的藉口也是孩子的藉口。

我見過一個爸爸回家從來不做家務,飯都要媽媽端到飯桌上才行,所以她家兒子也是一樣的,所以孩子看在眼裡的,很有可能會被通盤學走。

想要教育好孩子,請從自身入手,反思和改正。

2

父母要注意我們的言行。

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內在定義,孩子是自己養大的,好多壞習慣說不定就是從做父母身上學習的,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如何父母都是要為其負責任的。

做為爸爸媽媽,我們要幫助孩子,而不是數落和教育孩子,12歲的孩子正是叛逆開始的時候,他們不喜歡聽父母嘮叨,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該受到成年人的待遇,但是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就像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想喉就吼,想罵就罵,孩子不聽話,多半就是聽到了太多對自己的評價,之後內心產生了失望的情緒,就按照父母負面的話照做了。

比如說:整天就知道打遊戲,跟朋友出去玩,一點都不體諒父母。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感覺無助,父母不去了解孩子玩遊戲的原因,只是針對結果在罵孩子,他一定非常傷心。

想要改變這種狀況,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對孩子像朋友一樣,說話辦事都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想要跟孩子談他的問題,要鄭重其事地約聊一下,最好雙方都是非常正式的,認真的,冷靜的談,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被尊重,表現也會完全不同。

3

制定中長期目標,經常肯定孩子的進步

孩子已經12歲了,養成的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這時候我們的心態就非常重要。要慢慢來,不要著急,任何速成的方法,都不會持久。

先設定一個目標,在設定一個計劃,一段時間改正一個問題,這樣有針對性的,持續不斷的進步,就是非常好的了。

這個過程中,孩子有微小的進步,就要及時肯定他,因為父母的肯定,會讓孩子擁有持續改變的能量。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用愛用耐心去看到問題的真實原因,用科學的方法,更加友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做父母要選擇走的路。


陽光小房子zxf


你好,這種情況,是孩子心理異常的表現,一定有導致心理異常的原因存在。

原因在家庭關糸和互動模式上找,找到後調整一下,孩子的心理就正常了。

還可以直接真對孩子調整認知,也能達到調正孩子心理的目的。

在調整的時侯,孩子有什麼樣的心理變化,所用方法特別有講究,如檢討,批評,懲罰,關心,理解,尊重,要做到精準預知使用後的心理變化是什麼,避免起反作用,因為這些方法的使用是有前提條件的。

如,有心理問題的男孩子,如果媽媽用理解尊重,關愛呵護的辦法對待孩子,只能起反作用。

如果你感到很為難,建議你提供家庭情況,求人協助。

祝福你。


婚姻家庭心理通


首先孩子本身的興趣點並不在學習上。可以結合下孩子的交際圈、興趣點、以及對待學習的態度這三個方面思考,看看孩子不喜歡學習的根源是被什麼影響了。

其次家長既然能察覺到孩子不願意學習,那麼必然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學習造成了很多衝突,所以家長應該先反思下自己與孩子能否正常溝通,12歲的孩子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了,所以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以探討的方式來深入研究為什麼要學習?學習好與不好會對未來有什麼影響。

影響孩子還有一個方面,孩子的朋友圈,這點看似很正常,但是朋友圈裡的談話內容會讓孩子產生不同的追求,所以,巧妙的影響孩子的朋友圈,也是無形中給孩子樹立興趣的一種方式、俗話說近朱者赤。


愛伴兒童成長教育


12歲的孩子應該剛上初中,這個時候孩子正處於叛逆期,心思還沒有完全轉變到學習方面上來,身為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性格的養成,讓他改掉壞習慣,這回影響孩子以後的人格發展趨勢,孩子都是調皮的,但是要讓他知道凡事有個度,改掉了壞習慣,還能不學習嘛,孩子都很聰明,稍微用心沒有學不好的。


展顏呀


改變自己的觀念。你總說他這不好那不好,可是他沒覺得自己這樣不好,說的多了,管的多了他當然會逆反,心會離你越來越遠。你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思維去溝通,多交流。不要凡事都要叨叨,看見啥都想管管,青春期的小孩逐漸成人,不能再像以往對待小學生的態度簡單粗暴了。


天天天使1


孩子學習不好,首先要看孩子學習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糾結在成績上。(孩子是因為壓力大,還是知識難,又或是不想學......)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其次孩子的壞習慣,也許是家庭教育中的家庭或者是環境造成孩子是這樣,去改變教育孩子,不如來改變自己,成長自己,孩子就會在家長潛移默化的引導下改變。

希望對您有幫助。


海馬爸爸


12歲的孩子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開始出現叛逆時期,此時的孩子凡事不能跟他對著來,應多與孩子溝通。

首先,平時有機會應該多跟孩子溝通一下,與孩子溝通時不要站在父母的角度,要以朋友的身份一樣跟孩子談心,詢問他的想法還有想做什麼,不要一味的只叫孩子讀書讀書,當他不想做作業的時候,可以叫他適當放鬆休息一下,或者問問有什麼喜歡的體育活動,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參加。把孩子當成朋友,不要總是以父母的姿態來教育他。

其次,有條件有機會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一下,親近一下大自然,不僅可以拉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而且也可以愉悅孩子的身心。

第三,發現孩子有做錯什麼的時候,不要老是一味的責罵,要適當的瞭解究竟是什麼情況,適當的糾正並與其講道理,不要動不動就大動幹火,如果一味的訓斥孩子只會讓他更加反感,脾氣更加暴躁。

孩子的成長過程,最主要是靠父母的耐心和關愛,還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他表現好的時候要敢於鼓勵表揚,不好的時候也不必大聲斥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