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學生,家庭作業偏多,晚上的作業都要寫到11、12點,有什麼辦法能夠解?

很不喜歡美日


這種狀態很危險!家長必須改變這種現狀!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面圖片:

這個作業太多,個人感覺,作為家長,應該及時與老師溝通,對於一些過多的鞏固性的題目內容,進行一些刪減,讓孩子適當做些作業。我想,如果家長直接向老師提出來了,老師應該能夠答應的。如果感覺麻煩,甚至可以這樣,家長認為孩子已經掌握的內容,可以直接從作業中劃去。每天大量的作業,老師根本檢查不過來。還是跟老師溝通一下好一些。

我總是感覺,孩子有個健康的體魄是首位的。其次才是他的學習,才是他的前途。如果為了前途,把健康都搭上了,那就沒有意義了。

每天睡眠都不能保障,想想這樣的生活都很可怕。孩子拿 什麼長身體,拿 什麼去學習,有什麼競爭的本錢。用功,那是相對的,在正常限度內,有精力的情況下,多學一會,叫用功。如果身體都透支了,再學習都已經沒有成效了,還單純地圖一個形式,這種形式化的學習,有什麼意義?


跟我學公文


我分享一下我們家的情況,在孩子新入學的時候,我和很多家長一樣,認真輔導孩子作業,竭盡所能的壓制隨時可能爆發的情緒,有時也難免聲音提高八度,慢慢就發現越是壓抑怒火,孩子越緊張,越緊張孩子越不會做,甚至答非所問,經常寫到12點。關於孩子教養方面也算是喝過幾口墨水,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就放棄了輔導作業,一開始是為了避免孩子的恐懼心裡,影響學習,情況有所改善,寫作業時間減少了,不過回家先是出去玩,叫回來了就看電視,每天九點才開始寫作業,於是增加規定11點之前寫不完不許寫,只要寫不完作業就跟老師通報(前提是跟老師溝通好,初衷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這樣被老師批評幾次,再加上與孩子的及時溝通,幫助孩子權衡利弊,孩子現在二年級,再沒有為作業和學習操過心了。

我覺得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學會隱身,在孩子的心理成長上要有堅定的存在感。


九笑紅塵


我說幾個“靠譜”點的辦法,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跟老師申請不寫作業

這個是最好的辦法。

因為你沒法代表別人,你覺得孩子學到這麼晚太辛苦沒必要,那麼你可以不學,但是你不能也認為別人家也這麼認為對吧?

當然你也可以私下“串聯”一下,看看是不是大多數家長都跟你的想法一樣。假如這事兒真的就是這麼巧,你孩子班的家長們都跟你想法一樣那麼就好辦了!一起跟老師說這事兒就行了。

跟老師建議“分層作業”

或者說是把作業設計成“必做”和“選做”兩個部分。

必做部分是照顧到大眾需求的的作業,而選做部分則是給那些想進一步提高成績的學生們設計的。

如此以來就不存在完不成作業的情況了。

提高一下學習效率

你可以多多諮詢一下孩子的同學們家長一下,看看大家都是幾點寫完作業的(多問幾個,問的少了沒有代表性),如果只是少數學生寫到很晚,那麼問題應該就是出在了孩子的學習效率上。

這個問題要綜合來看,是孩子時間管理有問題還是掌握的有問題,找到問題針對性改改試試。

給孩子多一些鼓勵

一個人的精氣神也會影響效率,如果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或者非常厭倦這種疲勞的學習,那麼也是會影響效率的。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跟孩子好好聊聊,講清楚努力的意義!讓孩子從心裡理解自己為什麼要經歷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付出對於自己的未來又會有哪些影響等等。

爭取讓孩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轉學

這個操作起來了可能會有點難度,但是真的是有些學校會有作業少的情況。以我們這裡為例有的學校作業真的要寫到十一二點(大多為私立),而有的學校(幾乎都是公立)基本上九十點就能寫完了。


我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這麼多了,總而言之我是不建議你去舉報、投訴什麼,因為這些會讓你孩子在學校很難做,但不是怕學校為難孩子,而是擔心其他同學會孤立、排擠你孩子!別小看了現在的孩子們,他們雖然年級看上去不大,但是很多事兒已經想的很透了。就說學習這事兒,你別看他們有些人嘴上整天的叫苦,可是思想上是知道這份苦是必須要經歷的,因為這是支撐他們實現目標的必經之路。因此平常過過嘴癮心理痛快一下也就算了,假如你真的做出讓他們認為你是在“害”他們的事兒,他們會真的急眼的……

先從自身調整一下看看效果吧,實在不行再跟老師溝通一下!畢竟現實也的確如此,一方面有些孩子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也根本不需要一些低質量的重複練習。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現在有些中學生家庭作業偏多,晚上作業都要寫到十一二點,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

首先要確定是作業真多還是做得偏慢,然後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怎麼確定呢?一是問一問別的家長,瞭解其他孩子作業完成時間,建議分層次去問,從優中差的學生中分別挑選兩三位去打聽打聽,樣本量大一點,層次都涉及到,得出來的統計數據會更準確一點。二是仔細觀察孩子做作業時的表現,看孩子是不是經常抓耳撓腮不得要領,是不是心猿意馬坐立不安,是不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這三個方面主要是看孩子是不是聽得懂,夠專心,習慣好。

如果確實是老師佈置的作業過多,家長可以跟老師提出協商意見。

第一,建議老師減少題量;第二,請求老師允許孩子同一科目只做一本資料;第三,與老師達成口頭協議,明確表示不因為作業做少了影響成績而怪罪老師。相信一般情況下,家長提出這些建議,老師會酌情采納。若是老師固執己見,非要佈置大量重複的、懲罰性的作業,那就請老師看教育部的“減負三十條”。

如果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則以糾正不良作業習慣為重點,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力:

第一,做作業前先複習當天所學內容,不要硬著頭皮去做,弄懂了知識點,才能提高作業的答題速度和準確率,這叫“磨刀不誤砍柴工。”第二,做作業前,把所有影響作業專注力的事情都處理完畢,只要坐下來,一門作業沒完成就絕不去做另一件事,頻繁的切換任務會讓大腦越來越疲憊,處理事情的效率會越來越低下。第三,形成做作業的儀式感,觸發心理上對於作業拖延、磨蹭的緊張和焦慮,迫使自己快速完成作業。首先是準時開工,其次是限時完成,最後是配合一定的獎懲措施。

你有何高見?歡迎給焦急的家長留言支招!


劍客談教育


題主所說的中學生是高中生呢?還是初中生?

如果是高中生,我覺得這太正常不過了,高中就是要拼,就是要上大學的,這是個非常時刻,如果你沒有上大學的決心,那你上高中做什麼?混個畢業證嗎?那我覺得你還不如去上箇中專,至少比高中強,中專幹得好,畢業後就有單位,好好做幾年,就能升職加薪,如果很用心,幾年後工資7000以上還是有的。反倒是高中畢業,你能做什麼?你沒有手藝,你競爭不過別人,不過洗碗,搬磚可能適合你。


所以我說,高中就要拼,家庭作業做到12點這沒什麼,稍微努力點的同學都可以做到一點。衡水中學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是全國最厲害的中學之一,你們可以上網搜下,就知道里面的學生有多拼了,沒親身體驗過,說的不夠真切。

如果是初中生的話,那可能就多了,老師應該佈置少點。

初中生的同學剛步入青春期,身體都在發育中,如果作業過多會讓孩子不能好好休息,這個階段晚上就要早點入睡,深度睡眠後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才多,才容易長高,所以睡得晚,就會少,久而久之很可能就長得矮,也不利於身體機能發育。



作業量與成績不成正比

老師應該積極去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而不是使用題海戰術。如果孩子的成績與作業量成正比,那還要老師做什麼?作業要適當,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怎麼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和學生們多多交流,採取他們提出的意見,或者根據成績整體做出改變等等。還可以給成績差或較差的學生相對多留點作業,成績好的正常留就可以了。

我是“包子”,喜歡我的回答請給我點個贊,評論或關注,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支持

肉包村的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因為我確實比較熟悉。

一、關於學習的效率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作業做得也比較快,可能這種孩子回家之後,晚上8點之前就把所有的作業都做完了,然後他還有充足的時間來看書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孩子他有些習慣需要我們家長注意,一個是上課聽課的效率非常高,再一個是非常會利用時間,又有孩子,他們就會主動的去把自己的作業完成。

所以說作業寫得慢的孩子啊,這個看著表面的現象是一個慢字,實際上涉及到他學習習慣的好壞問題,這裡要注意,一個是上課聽課的效率你聽懂了,那作業自然要做得快,再一個就善於利用時間,課間中午晚上一回到家,這些閒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呀,也非常可觀。

二、關於上課聽講

作業完成好的孩子,他的上課完成情況一定是好的,這種孩子一上課眼睛盯著老師,老師一發問就舉手,思維完全跟著老師在做,所以說整節課上課的效率非常高,所學到的知識也非常牢固。

而對於上課走神的孩子來講,整堂課的掌握情況就不盡人意,所以說對於作業的情況有的就有些困難,甚至不會。作業慢,也就是正常情況了。

所以說要想孩子作業完成的快,我們要從根上找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上課好好聽講,提高聽課的效率,下課利用閒暇時間及時的來做作業。

還有一點需要我們家長注意,就是孩子的成績重點在寒暑假,也就是說當所有的孩子在上課期間都這麼努力的去學習,那麼實際上,區分孩子學習成績的,就是在寒暑假寒暑假做好學習的預習,知識的鞏固,對於孩子成績的保持非常關鍵。



師者說教育


我不是教育專家,所以我的回答主要以自己的見解和親身經歷為主。本人,18年考生,女,二本。成績並不是很好,但是也還過得去。我每天11點準時睡,第二天6點必須醒。在學校幾乎做完所有作業,回家以複習為主,作為選了生物歷史政治的學生(上海3+3)要背的東西非常多。

請不要說我一個只考了二本的人在這裡說什麼說,沒有資格什麼的,我身邊不乏考了廈大華師大之類的朋友,我覺得自己與他們的區別,可能就是在理科上。我原來一樣的努力,天天做題凌晨睡,可惜沒什麼起色,其他課還會睡著。

綜上,高中凌晨睡正常,別天天那麼睡就行,作業肯定多啊,比初三最苦的時候還多,別相信什麼老師都讓孩子自己學的說法,盯得一個比一個緊啦。不用擔心什麼玩手機誤事,學習好幾個小時還不準放鬆一下啦?

說句不好聽的,理科文科,有些人真的不擅長,像我,可能是我腦子有點問題,畢竟我文科真的很不錯。

加油哦,不管是莘莘學子的爸爸媽媽還是學子本身,學習是最開心的事了,大學比高中複雜多了,儘量考好一點的大學呀


寶寶148803708


本不想參與炒作這種問題,但接到這些問題很多了,還是談談吧。

首先適量的作業是必要的,必需的。學習的‘‘習’’就是反覆練習的意思,孔子講‘‘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就強調了練習的重要性。學而不練則空:聽了不等於懂了,懂了不等於會了;只有會做了才是真懂。要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必需做作業練習;要參加好考試更應認真作業練習,而各種考試是一個人正常成長永遠無法迴避的。

其次作業應適量。一是要減少簡單重複的作業。二是要控制超高難度的作業(可作為鼓勵性選做題)。三是控制總量且分層次要求。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差異性,同樣的作業有的學生覺得多覺得難,而有的學生又覺得少覺得易,因此建議分層佈置作業分層要求。而做哪個層級的作業可以由老師與家長和學生共同商定。請家長不要覺得老師要求不一致就沒一視同仁,要知道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更好的。

其三,減負的主體是學生和家長。一是取決於學生是否主動高效率的完成。若學生樂學樂做,主動完成,方法好,效率高,家長再適度提醒,作業也就不是負擔,壓力也就不大。但如果基礎又差又不願做,做時又不專心,家長督促管理也不到位,可能兩三天也難做出一道題,當然

就覺得作業太多壓力太大。二是取決於學生和家長是否有明確而強烈的升學願望。既然提問者說到孩子是中學生,那接下來就要面臨升學與否的問題了。而這次要升的學校不再是全盤接受的義務教育,必然優勝劣汰競爭激烈。若不想再升學,那作業就達到最低要求就行了,甚至不做也沒多大關係,壓力自然就小。當然,多做點肯定沒有壞處。若還想再升學甚至升好學校,那就是自加壓力了。就應該積極主動高效地完成作業,並多歸納總結,舉一返三,使知識形成系統形成能力。對於你說到的完不成的作業,要看是作業太多太難還是學生基礎差做作業習慣不好,要分析後與老師溝通解決。

所以怎樣解決的關鍵是看你如何定位孩子畢業後的去向。不再升學就最輕鬆,還想升學就別跟風去追求眼前的所謂輕鬆。還要大力倡導有目標地學習,刻苦地學習。


myzlyok


先把問題搞清楚,是確實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還是孩子做作業時拖沓,還是孩子掌握知識不夠好,而致使做作業時要想半天,然後再對症下藥。


好吃好做好學


只是現在嗎?我記得我上初中(06~09年)的時候已經是這樣啦,我還是睡得早的那種,可是初三也常常是十二點左右,早上七點十五就上早讀啦,很正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