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鄉寧縣,春秋晉鄂侯居此,古稱鄂邑。有人曾考證,湖北鄂州與此鄂邑有一脈之源。山有鄂山,人為鄂人,水為鄂河,曾經的方國叫鄂國。鄉寧文脈厚重,位於黃河中游、呂梁南端、臨汾西隅,迄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國土面積2029平方公里,175個行政村,24萬人。在這方神奇的熱土上,古有先賢垂青史,近有英豪競風流,明代兵部尚書鄭崇儉、清代方誌大家楊篤光照史冊,戰國荀息墓、隋唐千佛洞、宋代柏山寺、金代壽聖晨鐘、明代結義廟、清代古長城等文物古蹟,詮釋歷史、傳承文明。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相傳,大禹從棗嶺師家灘開始治理黃河,他用利斧劈開了孟門,形成了一道石槽。石槽通暢了洪流,洪水傾瀉而下,奔騰向前。師家灘村的禹王廟不知始建於何時,如今所見,是2005年在原址上新建的,雖說歷史遺存並不多,但是廟的北面有一株近千年的古槐樹,如果按照“先有村後有廟再有樹”的說法,至少證明這座廟宇已有千年之久,只可惜在日軍侵華期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廟裡有一塊啟母石,村人說,這塊石頭,正是禹的妻子所化。傳說大禹為治水變為一頭熊,開鑿石崖。石頭滾落,正好敲在和妻子約定送飯的鼓上。妻子來時,見了熊,慌忙逃離,大禹忙中出錯,沒有再化為人形,在後面追趕,誰想妻子竟變為石頭。大禹說,無論怎麼樣,你把孩子還我。石頭開了,蹦出一個嬰孩,便是夏朝第一位君主——啟。村裡人還說,這塊石頭,是翻修廟宇時從廢墟下挖出來的,可見從古時人們就開始祭祀和供奉了。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師家灘因為緊鄰黃河,上銜壺口、下接禹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在古時候就是上下船隻的集中點,也因此形成了渡口。沿著黃河一路而來,但凡曾經是渡口的地方,都是富足之地,人流如織,商賈活躍。 師家灘大多數村民姓師,他們說自己是晉國著名音樂家師曠的後代,因為厭倦了宮廷爭鬥,先祖才避之遠地,在這黃河邊上留了下來。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黃河自鄉寧縣棗嶺鄉萬寶山北麓進入縣境,至棗嶺鄉暖水溝南下,流入河津市境,長度為22.5公里,為鄉寧縣與陝西省韓城市的天然分境線。鄉寧縣全縣河流均屬黃河水系,區內較大的有一河五峪,即鄂河、豁都峪、三官峪、馬匹峪、瓜峪、青石峪。除鄂河和青石峪外,其他各峪均屬於季節性河流,唯有雨季暴發暫短性河水。另外,境內還有宋家溝河、留太河等28處常流河。其中鄂河為一級支流,全長16公里。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鄉寧縣目前所有的河流都是兩個流向,兩個水系。北部地區的鄂河和西部的青石峪、順義河、安裡河等河流,由東北轉向西,直接注入黃河,稱黃河水系,流域面積921平方公里。東部地區的豁都峪、南部地區的三官峪、馬匹峪,西南部地區的黃華峪、瓜峪等由北向南匯入汾河,稱為汾河水系,流域面積1108平方公里。黃河鄉寧段有渡口多處,如師家灘,上銜壺口,下接禹門。因上游壺口瀑布天然阻隔,船隻行至師家灘,必須卸貨,經“旱地行船”繞過壺口後繼續行船,久而久之,這兒商賈稠密,成為繁忙的貨運中轉之地。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黃河一路穿過晉陝大峽谷來到鄉寧縣,一改奔騰咆哮之勢,水流變得平緩,盡顯黃河母親的溫柔。灘灣寧靜秀美,成為繁忙的渡口,留下一段段美麗的傳說。甚至鄉寧的群山峻嶺中,還保存著傳統的古村落,流傳千年的風俗習慣依然主導著百姓的生活。這,就是鄉寧最大的魅力,也是其旅遊資源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師家灘,這個黃河邊只有500多口人的小村莊裡,據說住的都是晉國音樂家師曠的後人。村子不大,好東西不少:禹王廟、清長城點將臺、師家大院……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師家灘的熱鬧是靠著做水旱碼頭攢下的——上有吉縣的壺口,下有河津的龍門,它居中間,來往車船莫不在此停運靠岸。人氣旺了,村子自然就旺。只是這日子像河水一樣逝去,現如今說起這黃河邊的“大碼頭”,只知磧口,不知其餘了。離它不遠,就是石坪村的杜家大院。跟師家一樣,這裡也有高門大院,兄弟四人,一人一串院兒,就在黃河邊的黃土坡上層疊錯落著。鑽進滿是荒草荊棘的院落,會被那精美繁複甚至帶有歐洲風格的磚雕折服。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黃河流過鄉寧,其實只劃過它的西南一角,滿打滿算也只有22公里,這段黃河大峽谷,山勢峻峭,水勢浩蕩,在經歷了壺口的激烈後,黃河在這裡平靜了下來,河面下不知藏著多少秘密,一如它身邊的這些村莊,和村莊裡久被塵封的繁華過往,包括那個神奇的基因密碼:鄂。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它居然和千里之外的湖北有一脈之源。山有鄂山,人為鄂人,水為鄂河,曾經的方國叫鄂國。上古先民用鄂測出了四季,才不用天天出去打獵採果子維生。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裡,鄂文化浸潤著這塊土地,黃河水默默地滋養著兩岸子民。數千年的無盡繁華塵封在這名不見經傳的河岸小鎮,如今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牽動國人心絃。

山西鄉寧棗嶺,黃河在這裡塵封幾多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