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南嶽區是屬於縣區還是城區?有什麼文件可以證明?

Wff699012


五嶽,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境內。提起南嶽就會想起衡山,說起衡山也繞不開南嶽,衡山和南嶽的關係密不可分。

在湖南省衡陽地級市,有個衡山縣,還有個縣級南嶽區,但是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實際上南嶽區在行政上是並非隸屬於離它更近,幾乎將它團團包圍的衡山縣,而是隸屬於50公里外衡陽市,是衡陽市的一塊飛地。也就是說衡山縣雖因南嶽衡山得名,如今衡山卻與它不再有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

衡山,古代也叫岣嶁山,南起衡陽回雁峰,北至長沙嶽麓山,逶迤盤亙800裡,大小山峰72座,以祝融、天柱、芙紫、紫蓋、石稟五峰最著。主峰祝融峰海拔1289.8米,為南嶽絕頂。

為什麼叫南嶽衡山呢?“南嶽”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周禮•虞書》中記載:“(舜)五月南巡狩,至於南嶽。”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按星宿劃分,那裡上承軫宿玉衡星,如衡器一樣可稱量天地的重量,所以叫衡山。衡山又是處於五嶽中的最南方,所以又叫南嶽。

南嶽即衡山,衡山即南嶽。軫宿玉衡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所以南嶽衡山也稱為“壽嶽”,歷史上除了舜帝南巡在衡山狩獵祭祀外,歷代有很多帝王都往衡山進行狩獵、祭祀、祈壽等活動,如唐玄宗李隆基等,因此南嶽也被譽為“中華壽嶽”。我們常說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南嶽衡山。

衡山在五嶽中雖然不如泰山的名氣大,但是卻有一絕,就是在衡山佛道兩教並存並榮,放眼全球都是極其罕見的。因佛教在衡山出了很多著名的高僧弘揚佛法,有五大宗出於南嶽,和日本、東南亞的佛教國家都有交往,因此衡山也成為東、南亞佛教聖地。

衡山72峰,其中43座在南嶽區境內。南嶽區面積約181.5平方公里,是湖南最下的縣級區,而且一大半都是景區。南嶽區距離衡陽市城區約50公里,距離衡山縣城約15公里,如果不仔細看地圖,一定以為南嶽區是衡山縣的一個區。實際上,在歷史上南嶽區境一直是歸屬衡山縣的。

西晉惠帝即位的永熙元年,即290年,原衡陽縣更名為衡山縣,這是衡山縣之始。雖然後來的歷朝歷代區劃名稱有變,衡山在衡山縣基本上沒變,因有衡山,衡山縣才名符其實。不過歷史上衡山縣遠比現在大得多。即便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衡山縣還仍然包括如今的衡山縣、衡東縣以及南嶽區,不過後來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因為南嶽衡山的特殊性,1951年設立南嶽特別區,隸屬湖南省民政廳,但是因為管理不便,第二年就撤銷了,所轄區域重新劃歸衡山縣。只是另外設了南嶽管理局這個省民政廳領導的機構來管理衡山風景名勝。

1960年,南嶽管理局又改為兼具地方行政職能的縣級機構,將南嶽公社和南嶽鎮從衡山縣劃出,劃歸南嶽管理局領導。南嶽管理局也從湖南省下放到地方,歸衡陽地區領導。

1963年撤銷南嶽管理局,設南嶽縣。三年後,1966年南嶽縣撤銷,轄區又劃歸衡山縣。但是接著衡山縣也被以湘江為界拆分成兩個縣:衡東縣(湘江以東)和衡山縣(包括撤銷的南嶽縣轄區)。

接下來平靜了十多年,但是隨著1982年衡山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南嶽管理局也恢復了。兩年後,將衡山縣下轄的南嶽鎮、南嶽鄉以及望峰鄉、馬跡鄉、東湖鄉的十個村子析出,設立具有行政職能的縣級南嶽區,隸屬於衡陽市。湖南省南嶽管理局依然保留,實際上和南嶽區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南嶽區被劃出,衡山縣就像丟了“心臟”,成了衡山縣心中的痛。和浙江湖州沒了太湖一樣,丟了南嶽的衡山縣也就變得有點兒名不副實了。更讓衡山縣人耿耿於懷的是沒了南嶽衡山這個冒著金光的名片,每年數十億的旅遊收入也飛了。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找到的這兩個文件足以證明南嶽區編制是特別區是屬於縣級區,請所有的朋友都來認證一下南嶽區的真實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