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相聲(二十七)- 田立禾“降輩兒”之妙

田立禾“降輩兒”之妙

在相聲這一行的“行規”裡,不論你地位多高,名氣多大,對禮節的遵守非常嚴格也很自覺。

侯寶林的名氣人人皆知,但他小於馬三立一輩,所以,他每次到天津也要先到馬三立家看望“三叔”,即便到津不能馬上登門問候,也要打個電話說:“三叔,我到天津啦,我先到電臺錄音,然後去看您。”

我本人已多年從事行政工作,由於相聲傳承的家譜中有我的師承排名,所以,且不說天津的相聲晚輩,即便是像北京的戴志誠及一些歲數比我大的演員如李金斗等,每次見面,也不稱呼我的官職,而是尊敬地喊一聲“叔”。

可也有例外,那就是現在天津北方曲校任教的田立禾。他在相聲界是個大輩兒,1951年正式拜師第五代相聲“掌門人”張壽臣的門下。但他總想給自己降輩兒,按規矩,這也是不允許的。怎麼辦呢?他為什麼要降輩兒呢?

戲說相聲(二十七)- 田立禾“降輩兒”之妙

原來,田立禾的父親田寶琛是天津有名的中醫,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就是燻也能燻出一些醫學道道來,何況父親還教他。他雖然也懂得一點兒醫學之道,但卻偏偏愛 上了相聲。父親開明,不但不反對,反而帶著他去見張壽臣,讓兒子拜師。此時,張壽臣已收有徒弟15名,並且,已公開聲明不再收徒。可是在見到這對父子後, 竟然只想到“義氣”,而“忘記”了此前的聲明,居然立即答應了。究其原因,他無法推脫好友田寶琛的請求,也愛上了求學心切的田立禾。然而,張壽臣收田立 禾,卻在相聲行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原因是,張壽臣的輩分高,收下的徒弟,論輩分也“水漲船高”。當年,田立禾只有16歲,而李潔塵的徒弟趙心敏已經28 歲,常寶堃的徒弟蘇文茂已22歲……他們都要成為田立禾的徒侄。再有高桂清的徒弟史文翰已經45歲,說相聲的年頭比田立禾的歲數還大,而像史文翰這樣的演 員又很多,雖然趙心敏、蘇文茂、史文翰不說什麼,但也有人站出來表示了不滿意。

在相聲行裡也有歲數小、輩分高的,但這種情況基本是出在相聲“世家”中。子承父業者,幾乎沒有兒子拜父親為師的,都要拜一位和父親同輩的人為師。如,李德 鍚的兒子李桐文、郭瑞林的兒子郭榮起拜師周德山;焦德海的兒子焦少海拜師範瑞亭;馬德祿的兒子馬桂元拜師李德鍚,馬三立拜師周德山,馬四立拜師郭瑞林;常 連安的兒子常寶堃拜師張壽臣,常寶霖拜師侯一塵,常寶霆拜師郭榮起,常寶華、常寶豐拜師馬三立;馬桂元的兒子馬敬伯拜師侯一塵;陳子貞的兒子陳湧泉拜師譚 伯如;馮子玉的兒子馮立鐸拜師高桂清、馮立樟拜師張壽臣;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拜師朱闊泉……這種情況出現的歲數小、輩分高,大家都很尊重。但外行人的孩子 “入門”當大輩兒,剛說相聲就當了許多人的叔叔、甚至是爺爺,人們不太服氣。

戲說相聲(二十七)- 田立禾“降輩兒”之妙

可張壽臣決心已下,絕不更改。但張壽臣多次叮囑田立禾:“你最要緊的是學好‘活’,要和大家搞好關係,千萬不可攀大。”對師父的教導,田立禾牢記在心。不 久,他進入天津市南開區曲藝團相聲隊,在這個演出團體裡,有四位演員年齡和他差不多,卻早在解放前就開始說相聲了,依據相聲門戶,這四位都得叫他“叔”。 如李伯祥,早在1944年就已登臺。實話實說,在當時,他的演出經驗遜於他們。於是,聰明的田立禾,有了一絕妙的想法,他要與這四位結拜為兄弟。師叔與師 侄“拜把子”,顯然亂了輩分,也是“違規”。他計劃把這個想法告訴師父,當然也做了“捱罵”的心理準備。沒想到,張壽臣聽了後,一拍大腿,只說了一個字: “好!”一見師父也願意“違”這個“規”,他異常高興,便和這四位“晚輩”在張振圻(李壽增的徒弟)的主持下磕了頭,結拜為五兄弟,依據年齡的大小,老大 是姜寶林;老二是田立禾;老三是王文進;老四是李伯祥;老五是魏文亮。這種情況在相聲行業史無前例。

戲說相聲(二十七)- 田立禾“降輩兒”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