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1904年2月8日,爆發了日俄戰爭。它是日本與沙皇俄國兩個帝國主義為爭奪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在我國領土上進行的不義戰爭。在這次戰爭中,清政府採取了所謂的“局外中立”方針。而作為清政府支柱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則是這個方針的倡導者與執行者,並且他以此作為藉口,乘機發展其北洋陸軍。

  • 八國聯軍後,俄國強佔東三省,拒不撤兵,引起了日本等國的不滿

1900年7月,俄國以鎮壓義和團為由,悍然派軍十多萬侵佔我東北三省,在《辛丑條約》簽訂後,由於中國朝野的激烈反對,列強之間的矛盾加劇,俄國才被迫與清政府於1902年4月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規定分期撤退。然而,俄國在第一批撤軍後,又拒不按照條約的規定撤軍,這就使得日本以及英美等國極為不滿。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沙俄軍隊

  • 日本一直垂涎我國東三省,可是有俄軍在那,戰爭一觸即發

就日本而言,侵佔我東北是它的既定國策。因此,日本便以俄國拒不撤軍為藉口,整軍備戰,決心與俄一戰來爭奪我東北三省,鞏固它在朝鮮的地位。俄國也不退讓,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1903年下半年,戰爭已經迫在眉睫。11月2日,清廷急召袁世凱與湖廣總督張之洞進京,謀求對策。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 袁世凱“密陳”東三省宜籌“自保”之策,也就是“局外中立”

1904年1月15日,清廷處於日俄“相持日急,中國勢難兩處”的窘境,乃命令奉天、直隸等地方,由袁世凱統籌佈置。19日,袁世凱復奏朝廷,表示遵旨辦理之外,進一步“密陳”在日俄戰爭中,中國應該“嚴守局外中立”之策。他說:“就我現在情勢而論,不得不謹守局外”,“不許客兵借境為要義”。同時,他把國際公法有關戰爭“中立”規定的內容,摘要翻譯上呈。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劇中的慈禧

在此前後,袁世凱還通告了各國,聲明中國會在這次戰爭中保持中立。實際上,日俄兩國根本無視中國主權,擅自在中國領土、領海上進行戰爭,根本役有什麼“不許客兵借境”可言。

袁世凱在負責“中立”各項事宜過程中,表面看來是認真執行的,比如:海軍總兵薩鎮冰,對日俄交戰中的一艘俄國軍艦,因機器損毀而馳入“中立”的煙臺港後,被兩艘日本魚雷艇追擊,數名俄國官兵被擊落海,該俄國軍艦也被日本魚雷艇拖走。因此,袁世凱認為薩鎮冰對俄艦“保護不力”,有損“中立”立場,請旨斥責一下薩鎮冰。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日俄戰爭

  • 可是袁世凱雖然嘴上要求清政府要保持中立,背地裡還是偏袒日本

然而,袁世凱關於上述的“中立”事實,僅僅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在關鍵性的問題上卻是倒向日本一方,其中,最為典型的事例,莫過於雙方共同組織對俄軍事情報組織。除此之外,還有支援日軍糧食,在海運、陸運提供便利條件,等等。

  • 袁世凱為何偏袒日本,其實是雙方都在互相利用,各懷鬼胎

袁世凱之所以偏袒日本,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後,日本企望他作為它侵華利益的代理人,而袁世凱則更需要日本的支持,來推行他的“新政”,擴充他的軍隊。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清兵與日兵

日本與袁就在這種相互利用的基礎上緊密勾結起來了。1904年袁世凱聘請日本人擔任顧問、教習者達85人,隨後,增加到175人,幾乎排擠了所有外國僱員而專任日本人了。在北洋陸軍中,日本顧問和教官佔有重要地位。北洋陸軍所用的武器也多數來自日本,1903年,袁世凱一次就從日本進口武器價值一百二十萬兩。日本的外交官更是袁世凱的座上賓了。為了推行“新政”,袁世凱派遣直隸官紳前往日本遊歷、考察者絡繹於途,並且規定凡新任知縣之前,必須先到日本遊歷學習而後始能就任。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袁世凱的北洋系

  • 日俄戰爭的爆發,袁世凱更以必須“嚴密防範”日俄軍隊“越境”侵入直隸,保證維持“局外中立”為理由,而大肆擴軍

1943年11月,當慈禧太后“急召”袁世凱,面詢對日俄戰爭的方針時,袁世凱面陳兩策,一是“嚴守局外中立”,再者是編練北洋大支勁旅以為防範。袁世凱野心勃勃,抓住這個特殊時機,大肆擴充其北洋陸軍。在袁世凱的一再鼓動,與其密友奕劻的支持下,慈禧太后批准了他編練新軍的擴軍計劃,由戶部陸續批撥款項,加上袁世凱自籌的資金,在武衛右軍的基礎上,陸續編成新軍六鎮。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日俄戰爭畫報

1904年3月,編成新軍第三鎮,同年組成第四鎮。1905年春,第五鎮、第六鎮編成。至此,袁世凱在日俄戰爭期間的一年中,以“防範”為名,編練新軍達四鎮四萬餘人之多。連同原有的兩鎮,北洋新建陸軍達六鎮七萬餘人,除第一鎮由鐵良控制外,其它五鎮均為袁世凱嫡系部隊,是以他為頭子的北洋軍閥集團創立的基礎。

日俄戰爭,袁世凱嘴上說中立,背地裡卻幫日本人,原來是為了擴軍

袁世凱新軍

據1906年的統計,清政府全部軍費開支為三千五百萬兩銀子。其中,海軍經費為五百萬兩,在三千萬兩陸軍軍費中,袁世凱的北洋陸軍佔去了四分之一。袁世凱以防範為由,趁日俄兩軍交戰正酣,與日本人互相利用,偷偷擴張軍隊,為後來的北洋陸軍打下了基礎,也為其辛亥革命時期逼清帝退位和當上民國大總統提供了實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