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郭德綱是本世紀初相聲復興的首功之臣,這是顯而易見的,他在中國相聲史上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但有些事情雖然只是個虛名,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應該說明一下,比如相聲迴歸小劇場的先驅並非老郭,而是天津茶館相聲的領袖,馬三立親傳弟子,陳鳴志鄧繼增佟有為馬樹春的師父於寶林。

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一,七釐升整份

於寶林,1921年出生於天津,從小家境不好到評書場裡當雜役,耳濡目染燻出來對相聲評書的愛好來,他先後跟著張振圻學相聲,跟著張闊峰學評書。1943年正式拜馬壽巖進入評書門,得藝名於樞江。1952年拜師馬三立得藝名於笑瀾。

1947年於寶林進入連興茶社,年輕的他只拿七釐份,一開始只是在飯點說單口相聲留人,這種活費力不討好難度還大,本來就是吃飯的時間,其他演員都去飯館了,他一方面不能吃飯另一方面還要把觀眾留住,留不住的話回來必定遭埋怨。於寶林另闢蹊徑拿出一段新活兒《還珠花》,結果聽膩了《君臣鬥》《張雙喜》的觀眾越聚越多,等掌穴人尹壽山(尹笑聲父親)吃完飯回來一看,嚯,滿了。得,於寶林從七釐升整份兒。

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二,一對冤家火檔

解放後於寶林曾趕赴朝鮮戰爭慰問志願軍,回來後先後調入天津和黑龍江等地曲藝團,1959年他和馮寶華同時調入河北省曲藝隊,這就拉開了兩人幾十年火檔的歷史。

說起來於寶林和馮寶華挺有緣分,於寶林一直仰慕馬家相聲,一直到解放後正式拜師馬三立。而馮寶華則是從小跟著馬三立大哥馬桂元學相聲,馬桂元那是出了名的嚴格和兇狠,親弟弟馬三立都被打得暈頭轉向,馮寶華更不用說了。兩個人同為馬家相聲傳人,輩分持平年齡只差一歲,基本功還都很紮實,這對強強聯合的組合不火都難。

於馮火檔留下了一大批經典的相聲段子,《師父經》《鍘美案》《哭四出》《鈴鐺譜》《賣布頭》等,這些都被收入傳統相聲經典曲目,其中《賣布頭》更是作為北方曲校教材使用。對於想學相聲的初學者來說,看幾遍他們的錄像很有幫助。

有意思的是,於寶林和馮寶華搭檔了幾十年,老了老了開始鬧彆扭,尤其是眾友相聲團和哈哈笑曲藝團成立後,他們倆直接裂穴了。據說到他們合作的最後幾年臺上依然配合默契,到了臺下見面恨不得動手打起來,兩個老小孩倒像是一對歡喜冤家。

本來年紀相差一歲的兩人又分別在兩年先後離世,裡外裡馮寶華吃虧了兩歲,不知道在那邊兩人是不是還繼續鬥嘴。

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三,京劇裘派“大師”

於寶林除了是相聲評書兩門抱之外,他的京劇功夫一點都不差,說他是相聲京劇評書三門抱都行。他學的京劇是裘派,唱起裘派經典曲目來吐字清晰有力,帶著股濃重醇厚的腦後音。他的《鍘美案》唱段幾乎可以亂真,曾經在北京演出時連裘盛戎都親自過來觀摩並對於寶林的裘派唱腔表示讚賞。

不過學唱京劇這事還是侯寶林說的對,相聲演員之所以學的比一些京劇專業演員都好,主要還是因為相聲只唱幾句不用唱全本,濃縮的就是精華啊。

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四,桃李滿天津

評價一個相聲大師的歷史地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就是傳承,徒弟的數量和水平也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師父的地位。之所以筆者敢說於寶林是天津茶館相聲的領袖,那是因為不光是他,連他的徒弟都是天津茶館相聲的領袖。

按照相聲譜系記載,於寶林徒弟多達十幾人,其中佼佼者有陳鳴志、鄧繼增、佟有為和馬樹春等人。其中陳鳴志在業內都尊稱他為陳九爺,他的相聲熱烈灑脫剛柔並濟,他為人古道熱腸,在德雲社危難之際曾力挺郭德綱。

佟有為馬樹春被聽戶稱為佟馬組合,目前在天津依然是一對火檔,他們倆憑藉創新又傳統的相聲被譽為目前天津茶館相聲的領軍人物。

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五,相聲迴歸小劇場的先驅

於寶林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呼籲相聲要回歸小劇場,隨著相聲市場趨冷他的呼籲越來越沒有響應。等到他年過古稀之後終於坐不住了,1998年8月14日由於寶林倡議,尹笑聲、黃鐵良、馮寶華、佟守本等人聯合發起組建了改革開放後第一家民間相聲社團—眾友相聲團。9月13日社團在天津著名的燕樂茶館首演成功,正式開啟了相聲迴歸小劇場的序幕。

其實說起來這個民間相聲團,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家應該是楊振華八十年代在張家口成立的楊振華相聲藝術團,不過這個團體只存在了一年就宣告解散。而在北京方面,第一家正式成立的民間相聲團體就是德雲社,那已經是2003年的事情了。

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為什麼說相聲迴歸小劇場的先驅不是郭德綱呢,德雲社雖然號稱成立於1996年,但彼時的郭德綱第一沒有固定團隊,第二沒有固定演出場地,他只是和普通相聲藝人一樣在各個茶館和小劇場之間來回穿梭,中間也曾經回到天津茶館演出過,那時候他和天津相聲圈關係還很不錯。在他之前王世臣沙廣森就經常在京味茶館演出,甚至包括張伯鑫孫越王玥波他們也在京味茶館表演相聲,如果德雲社從1996年開始算的話,那張伯鑫王玥波沙廣森王世臣豈不是比老郭更早?

在經歷京味茶館、中和戲院和啟明小劇場等地的流浪演出之後,2002年郭德綱張文順李菁他們在廣德樓成立相聲大會,第二年成立德雲社,所以德雲社的歷史應該從2002年算起比較科學。

相聲迴歸小劇場先驅並非郭德綱?而是天津相聲昔日領袖

當然,在相聲圈也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這個計算從藝時間的算法,比如馬三立從藝八十週年把他的從藝起點定在了1921年,其實馬三立是1926年才開始學相聲,1930年才正式登臺,從1930年算最科學。但人家畢竟是家傳,你就是從他剛出生的1914年算也能說出道理來。

另外一個則是常氏相聲百年紀念,常家是按照1917年算的起點,其實1917年只是常連安倒倉改行的開始,距離他們家開始說相聲還有好幾年呢。對比之下,老郭把1996年他到北京京味茶館說相聲算作德雲社的起點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眾友相聲團是當之無愧的改革開放後第一家民間相聲團體,1998年就是相聲再次復興的起點,不論是天津、北京、濟南、西安還是瀋陽的民間相聲團體和相聲茶社都在此之後誕生。於寶林先生對於相聲迴歸小劇場和再次復興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