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日本新年號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使用長達30年的“平成”即將告別歷史舞臺。今天,我們就來全面解讀,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年號。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日本官房長官今天(4月1日)上午宣佈: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開始啟用“令和”為年號。

新年號使用,標誌著明仁天皇宣佈退位,日本平成時代也宣告結束。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日本是現今世界上唯一使用皇曆和年號的國家。

日本的年號,用來表示天皇統治的時間,出現在日曆和官方文件中。這一文化傳統習慣,其實來自於中國。

1

眾所周知,現在國際通用是紀年方式,是公元XXXX年的,起源西方。

而中國古代採用年號紀年,這是由漢武帝首創的。

漢武帝首創年號為建元,從此形成制度,流傳下來。

後來,這一傳統又影響周圍的鄰國,這就包括日本。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日本第36代天皇)掌權,孝德天皇效仿中國的年號傳統,以“大化”作為年號,開啟了日本年號的歷史。

從“大化”到“平成”,1300多年中,日本一共採用過247個年號。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1989年1月7日,時任日本官房長官的小淵惠三公佈新年號“平成”。(日本時事社)

這期間,因為自然災害等,一代天皇也曾有過使用8個年號的記錄。但在明治維新時,與“明治”這一年號公佈的同時,日本政府頒佈了“一世一元制”,規定此後只有新天皇登基時才能變更年號。

日本迄今使用過的年號,大多出自中國古典。其中引用較多的排名如下:

尚書 35次

易經27次

文選25次

後漢書24次

漢書21次

晉書16次

舊唐書16次

詩經15次

史記13次

藝文類聚9次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日本年號中使用最頻繁的漢字

而從使用過的漢字及次數統計來看,永、元、天、治、應等均超過20次。

從中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對日本影響之大。

但到了近代,隨著西方崛起,華夏文明的衰弱,西方紀年方式就取代了年號紀年。

1949年9月27日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與世界同步接軌,使用國際通用的公元紀年。

而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實施了《和平憲法》,年號等相關一切規定亦同時失效,年號失去了法律依據,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當時的日本也曾考慮重新制定年號法,但遭到聯合國盟軍司令部的反對,不得已作罷。此後,關於年號的存廢,一直爭論不斷。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日本學術會議提出的“廢除年號,採用西曆”建議局部

2

1950年(昭和25年),20世紀的前半期結束,這是推行西曆的一個轉折點,此時,日本正籌劃著在締結和平條約後重新迴歸國際社會,廢除年號統一實行公曆紀年的意見逐漸佔了主導。

時任日本參議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的田中耕太郎委員長和山本有三委員等人為中心,制定通過了《關於年號名稱的法案》,其中提出“昭和25年次年,定名為1951年”,“昭和”將在“昭和25年”結束。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這個法律草案並非貿然起草,也非田中、山本的“個人意願”。而是在眾多國民接受“廢止年號採用西方公曆”這一大趨勢的背景下提出的。

當年3月2日的朝日新聞上曾刊登社論也提出採用公曆是十分必要的,日本絕非一個孤立的國家,必須和世界齊頭並進共同發展。

參議院文化教育部委員會為此對於“年號廢止問題”,聽取了來自宮內廳、司法部、外交部、學術界、教育界、宗教界、言論界等25名各界代表提供的參考意見。這些人中,20人“贊成廢止年號”,“反對”者只有5人。

在主張廢止年號改用公曆的人中,包括了日本學術會議議長龜山直人、外交部調查局長與謝野秀、學習院長安倍能成、評論家小林秀雄、東大教授茅誠司、宮沢俊義等人士。

其提出的“廢止年號”的理由如下:

“使用世界通用的公曆從國際上來說是和合乎常理的”。

“在規定‘國民主權’的新憲法下,在公文中使用冠以天皇名字的年號,仍舊保留有‘天皇主權’的印記,違反憲法的精神。”

年號不僅給生活帶來了不便、在歷史的教育方面也有許多不便之處。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圖為1926年12月25日《東京日日新聞》號外,由於按照法定程序新年號確定前會提供若干候選,日媒有時為搶先發布新年號會搞出“大烏龍”,當年這一報道就是誤報新任裕仁天皇的年號為“光文”,而最終選定的年號為“昭和”

田中委員長自己也說保留年號就像保留“天皇主權”,是違反新憲法精神的。就國民的日常生活來看,採用公曆是毋庸置疑的。

年號廢止法律草案,如果被國會提交,那麼年號這種古老的紀年方式將在人類歷史上徹底消失。

然而,峰迴路轉,參議院文部委員會因為要優先考慮“文化財保護法”的成立,制定“年號廢止法”的工作就一直停滯不前。

二戰以後,日本的政治、社會、經濟體制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從戰前長期的黑暗的鎖國狀態中解放出來,日本想要一鼓作氣地回到國際社會。

民族自信心開始恢復,對民族文化傳統重新認識。

再者,年號更是天皇與國民生活之間的聯繫。

天皇通過年號滲透到了國民心中,年號也逐漸成為支撐政治基礎的強有力的武器。

這種體制下,國民與象徵天皇制有直接關係的或許只有年號。年號一旦消失,天皇制和國民之間就變得疏遠,甚至有可能動搖保守政權的基礎,這樣的不安讓掌握政權的一方逐漸變得強硬起來。也正因此,“廢止年號”運動就一直停滯不前。

到1979年10月,日本大平正芳內閣頒佈了《年號選定手續要領》。而在此前的6月日本製定《年號法》,12月頒佈實施。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年號法 圖源:日本國立公文書館電子檔案

◎元號法 (年號法)

1.元號は、政令で定める。(年號由政令確定)

2.元號は、皇位の継承があつた場合に限り改める。(年號僅限於皇位繼承時修改)

附 則

1.この法律は、公佈の日から施行する。(本法公佈之日起施行)

2.昭和の元號は、本則第一項の規定に基づき定められたものとする。(昭和之年號依本法第一條確定)

(內閣総理大臣署名)

日本年號的選定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圖為年號選定程序 圖源:日本國立公文書館電子檔案

首相首先選拔數位“學識深厚淵博”的專家學者,委託進行適合的年號的提議。這些專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漢文具有深厚的造詣、文化勳章獲得者、文化功勞獲得者、學士院會員等。

每位專家向首相提出2到5個候選年號。

內閣官房長官對這些年號進行研究、整理。具體由傳媒界代表數人組成諮問機關聽取國民的意見,聽取內閣法制局長官的意見,選定數個候選年號。

在全體內閣閣僚會議上,對候選年號進行協議,之後由首相對候選年號聽取眾參兩院各正副議長的意見。

內閣發佈改元政令的決定,決定新年號的實施。

那麼,新的年號使用什麼樣的漢字好呢?

“要點”如下:

1.符合國民理想,具有好的寓意。

2.是兩個漢字。

3.易書寫。

4.易朗讀。

5.至今為止,沒有被用作年號或者皇族諡號。

6.不是俗語。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圖為萬葉假名對照表,這些漢字都不代表任何實際含義,只是用於標音

為了不給國民造成不良印象,日本皇室儘量避免按照皇室的意向來決定年號。

政府先擬好幾個草案給“新天皇”過目,然後會按部就班先詢問“天皇”的意見。不過,但一般情況下天皇會表示“保留意見”,具體意見則由書陵部傳達給宮內廳,再轉達給政府。

3

年號不僅僅只是紀年的作用,兩個字表達日本國民對未來的嚮往。

日本上世紀80年代開始,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引發全面的金融體系危機,很多人將之稱為“失去的20年”。

這期間,日本的經濟實力被中國趕超,世界領先的電子巨頭的榮耀正在逐步褪色,老齡少子化成為直面的巨大問題。平成這個年號似乎過於平淡,並未給日本帶來多少驚喜。

自近代以來,每一代天皇一個年號都代表著一個時代,此次新年號的產生,當然也昭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令和”取自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解釋了寓意,“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併成長的意思”。

但在日本巖波書局出版的《萬葉集》中,關於“初春令月,氣淑風和”的註解,曾明確提到出於張衡《歸田賦》的“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歸根到底,日本年號還是和中國文化扯不斷,理還亂。

不過,日本新年號“令和”創下日本4個首次。

1.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而不是因為天皇天皇駕崩而變更年號。

2.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由現任天皇簽署政令公佈新年號。

3.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而以前的年號均出自中國古籍。新年號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

4.首次通過網絡現場直播。

日本上下都相信,新年號有望給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帶來轉機。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 日本宣佈新年號“令和”,東京市民街頭看直播

4

這次提前一個月公佈新年號,是為了方便新年號的輸入。

在不知道新年號之前,政府部門也只能採用公元紀年,資格證書和政府文件均採用公元紀年。

現在知道新年號了,就要把公元紀年改成年號紀年,本來,日本就面臨嚴重的人手不足局面,年號的更換極大增加相關行業的工作量。

雖然,公曆紀年有優點,不僅一目瞭然,還方便推算。

但是,其缺點就是缺少文化內涵,年代只是冷冰冰的數字。

而年號紀年,雖然麻煩,但是在懂歷史的眼裡,年號卻是承載文化的內涵。

漢武帝一生用了11年號,這些年號也正反映了漢武帝一生的經歷。


日本新年號剛剛公佈,還是沒能抹去中國的痕跡


明朝的皇帝只有一個年號,瞭解這些皇帝年號,也就知道了一部明朝簡史。

年號不是單調的數字,而是把歲月濃縮成兩個字。

希望這古老紀年方式,在日本能保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