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大王郭臺銘為什麼沒做房地產?

科技新發現


前不久,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出現在央視《財經人物週刊》欄目中,他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以及同蘋果合作的起源。面對央視記者,郭臺銘再次霸氣側漏,他說:“搞房地產只能賺一次,而搞技術則能賺很多次。”


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中國的很多企業家都或多或少的涉足房地產業,而中國的代工大王郭臺銘卻一直堅持不涉及內地的房地產業。本來以郭臺銘富可敵國的財富,又與地方政府有著良好的關係,若是早些年投資房地產,那恐怕要遠比做代工廠要強得多。因為,房地產利潤高達30%,而代工廠的利潤僅是2%。


更讓人費解的是,雖然富士康利潤微薄,但是還能為蘋果墊付生產資金。相關數據統計,iPhone有40%的成本都需要富士康墊付,等到他們完成出貨時,才能收回成本,就連郭臺銘的個人財富,也遠非普通人可以想象的。有資料顯示,郭臺銘的個人身價早已超過了68億美元。


現在,富士康集團已經發展成為集液晶面板、電商、物流、工業互聯網、自動化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企業。那麼,郭臺銘做了這麼多年的富士康加工製造,寧願拿著微薄的加工利潤,卻為何從不涉及內地的房地產業呢?


首先,郭臺銘向來喜歡做技術工作,對投機囤房拿地並不感興趣。早在郭臺銘創業之初,他就拿著起始資金去買模具設備,而不是買當地的廠房。最終生產出符合檔準模具後,又轉戰代加工行業,現在要逐步向高端製造業領域邁進。正像郭臺銘自己所言:“搞房地產只能賺一次,而搞技術則能賺很多次。”


再者,內地做房地產往往是政策多變,甚至於被任志強稱為是“夜壺”,在需要時拿出來用用,而用完了還要放回去。不如做實體加工業踏實。房地產市場化已經很多年了,每次經濟衰退了,就給房地產鬆綁,而經濟復甦了,又開始打壓樓市。雖然,國內的房企業績是屢創新高,但是政策多變的日子,並不好過。


再次,郭臺銘創辦富士康一路走來,早已年逾7旬,也是經歷過日本房地產危機、海南省房地產泡沫危機,以及美國的次貸危機。深知投資房地產是有周期性的,具有很大的投資風險。不像郭臺銘替蘋果和其他公司代加工,加工費雖然微薄,但是這樣可以保證其基業長青。對於郭臺銘來說,即使有大筆財富,也要投資機器人技術,也要整固好富士康的整個加工鏈條。


最後,內地房地產漲了這麼多年了,開發商雖然賺到了錢,排在富豪榜的前列,但是社會美譽度不高,甚至高房價遭到群體的痛恨。而郭臺銘開設的手機加工企業,解決了幾十萬人的就業問題,富士康讓很多人過上了中等收入水平。郭臺銘所到之處,那個地方政府不喜歡他,領導不主動要求見他呢?


代工大王郭臺銘寧願做蘋果公司的代工企業,也不願意投資房地產業。在郭臺銘的眼裡,房地產遠不及富士康的技術含量高。同時,國內房地產幾起幾落,開發商雖然賺了不少錢,但總是在過膽戰心驚的日子。再加上房地產被人詬病,但是加工業,解決大量人的就業問題,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撐。雖然,郭臺銘也知道做代工雖然沒有房地產賺錢,但是這是一份穩定收入的行業,每年蘋果的單子也相對穩定。


不執著財經


誰說郭臺銘不搞房地產了?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廣州增城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郭臺銘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巨頭,但同時它也是一家隱形的地產大鱷。

郭臺銘曾經表示過富士康不會搞房地產。

我們都知道房地產是一個利潤比較高的行業,平均利潤在20%~30%之間,所以稍微有點資金的人都會去搞房地產,特別是過去十幾年,中國房地產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房價也是不斷的上漲,得益於中國房地產的高速發展,開發商們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在巨大利潤的誘惑之下,很多曾經表示不做房地產的企業或者企業家後來都悄悄地搞起了房地產。

與房地產高利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近幾年製造業的利潤非常低,目前絕大部分製造業企業的利潤只有5%~10%之間,就連鴻海這種代工巨頭的利潤率也只有5%左右。比如2017年鴻海精密的營業收入差不多是1547億美元,但利潤只有45.6億美元左右,淨利潤不足3%。



而據說富士康代工的蘋果手機淨利潤只有2%左右,這個利潤空間跟房地產動不動就30%左右的利潤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在房地產高利潤的誘惑之下,富士康的老總郭臺銘傑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富士康不會搞房地產,郭臺銘曾經表示做房地產只能賺一次利潤,而做科技就可以賺取多次利潤。

對於郭臺銘的這種做法,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因為以富士康的實力去做房地產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富士康開發房地產具有天然的優勢。

首先,富士康具有很大的輻射能力。

富士康每進入一個城市都對當地的房價以及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富士康工業園一般都比較大,動不動就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員工數量,光一個富士康工業園區就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所以富士康每進入一個城市之後,周邊的房價也會跟著上漲,利用這種輻射能力,富士康開發樓盤是有天然的優勢的,可以以低價購入土地,然後等工業園區建成之後拉動房價,這樣就可以高價賣房。

其次,富士康有雄厚的資金做支持。

目前郭臺銘並不缺錢,一年的營業收入近1萬億,淨利潤也有幾百億,從這麼多利潤當中拿個幾十個億出來開發房地產,完全不成問題。

再次,富士康儲備了很多土地。

富士康從90年代進入大陸,目前已經在十幾個城市建設了富士康園區,而且也儲備了很多土地,目前富士康在大陸儲備的土地面積估計有幾十平方公里,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的建成區面積。

下圖是富士康在一些主要城市的土地儲備情況。



實際上富士康一直以來都在悄悄的涉足房地產業務。

郭臺銘說不會搞房地產之後,很多人都以為富士康真的不會涉及房地產業務,實際上過去十幾年富士康偶爾都會涉及房產業務,而最近幾年涉及房地產業務更加頻繁。

只不過富士康涉及房地產業務,並不是以富士康的名義及開發,而是以其他公司的名義去開發,其中總部位於深圳的香港軒盛投資有限公司就是富士康開發房地產業務的主體,從2005年前後,軒盛就在太原、深圳、武漢、上海等多個城市拿下商住用地。

據公開資料顯示, 自2005年以來,富士康在大陸共有五個商業地產項目,兩個住宅銷售項目。除了上海的“富士康大廈”項目之外,2009年、2012年、2013年以及2015年,富士康分別投資重慶商業地產、長春“玉蘭新天地”、貴州“富士康商貿城”以及樂山商貿綜合體,但這些項目後來並沒有開盤的消息。目前可以確認已經開盤的兩個項目是武漢“軒盛·灣郡”項目以及武漢富士康工業園區附近別墅項目,這兩個項目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開盤。

富士康最著名的一個地產項目當屬廣州增城的地產項目。

2018年1月15日以及2月26日,廣州增城的三塊商住被廣州市碧城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拿下,而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富士康和碧桂園,兩家企業共同佔股75%。 這次富士康聯手碧桂園在廣州市增城區連下三地,共耗資59.7億,土地面積總計36.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70萬平方米。



實際上在目前製造業利潤比較低的情況下,富士康也在積極尋找轉型,而房地產則是富士康尋找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貸款教授


在中國大陸,如果要找兩個利潤率相差懸殊的行業配對,相信房地產和製造業肯定是天作之合,前者拿下地皮在一片漲價的聲音中,隨隨便便賺取30%以上的利潤,甚至更高,而後者則要拉訂單、談報價、搞生產、做物流,要同客戶、員工、政府和社區搞好關係,一年到頭來常常僅有個位數的利潤率,最低廉的時候僅有2%,連自尊都給搭上了,而如果出現過度投資或者訂單減量,就非常有可能虧損,所以,在普通人看來,房地產和製造業簡直是判若雲泥,但代工大王郭臺銘,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前不久,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出現在央視《財經人物週刊》欄目中,他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以及同蘋果合作的起源。在最早建廠時,郭臺銘手上只有一筆錢,他需要做一個艱難的決定:是去買塊土地,蓋座工廠;還是去租一座工廠,用錢買來模具設備?顯然,郭臺銘選擇了後者,也由此衍生出一個以模具為基礎的世界500強企業,但這個“衍生”並非一帆風順,早期階段甚至令郭臺銘非常“沮喪”,他放棄購買的那塊土地,價格隨著臺灣房地產經濟發展飆升了20倍,生意上的朋友們都賺得盆滿缽溢,而郭臺銘的首批模具產品卻因質量不合格而遭遇退貨,工廠險些倒閉,好在,郭總裁通過強硬的手腕逐步在模具企業站穩腳跟,成為康柏、諾基亞、蘋果等電子巨頭的供應商。面對央視記者,郭臺銘再次霸氣側漏,他說:“搞房地產只能賺一次,而搞技術則能賺很多次。”

現在,富士康集團已經從單純的模具、組裝代工發展成為集液晶面板、電商、物流、工業互聯網、自動化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企業,常年積累的資本讓他們可以買到足夠的技術和人才,而房地產又是“最沒有技術含量”,利潤卻最高的行業。在建廠初期,郭臺銘受制於有限的資金,如今總裁富可敵國,又同政府交好,他為什麼依舊不搞房地產呢?事實上,總裁在一次採訪中曾經霸氣地回應記者:我終身都不踏足中國大陸房地產領域。

在普通市民看來,房地產應該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低的行業,但需要大量的資本和良好的社會關係,事實上,刨去一些大型的開發商,大多數的房地產老闆都遭遇過資金鍊斷裂的風險,他們常用的套路就是費盡心思地拿下一塊地,然後,讓購房者向一塊“沙盤”繳納不菲的首付,從而啟動旗下項目,接著又會提前收取暖氣費、管理費、物業費等等一切可能的費用來“維持”產業鏈的運轉,顯然,這種操作模式具有相當的風險性,稍微有些意外,項目就有可能變成“爛尾樓”。其實,隨便去一些城市的郊區就能看到一幢幢孤立的半成品商品樓,等待著新的資金來拯救自己,如此情況,最鬧心的自然是準業主們。

毫無疑問,富士康在資本規模方面,絕對不是問題,他們的利潤率雖然微薄,但前期投資非常大,相關數據統計,iPhone有40%的成本都需要富士康墊付,等到他們完成出貨時,才能收回成本,就連郭臺銘的個人財富,也遠非普通人可以想想的,筆者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財富排行榜,彼時郭臺銘的個人身價是68億美元,總之,富士康想要拿下一兩個樓盤項目,資金絕對不是問題,比之收購夏普的難度要小200倍,加之,郭臺銘以及旗下的高管運營團隊,擁有非常豐富的建廠經驗,他們曾經把深圳龍華、河南鄭州、四川成都、貴州貴陽等一片片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人聲鼎沸的電子產品製造車間。雖然製造工廠的施工標準,同商用樓的標準不甚相同,但資源之間的相關性,還是非常容易讓富士康找到合格的施工廠商資源。此外,郭臺銘一向同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特別是內陸地區,所到之處無不夾道歡迎,有一位省長為了爭取到投資,不惜放下身段,親自拎著餃子到郭臺銘下榻的酒店,鼓弄一個“禮輕情意重”的儀式,相關手續辦理甚至披上一兩塊地都不是難事兒。

綜上所述,郭臺銘涉足房地產似乎已經是萬事俱備的事兒了,但真正的事實是,郭總裁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諾言,兢兢業業地耕耘於製造業,賺取著微薄的利潤,同時,加快企業向自動化、工業互聯網轉型,躊躇滿志地建設自己的製造王國。

現在,郭臺銘已經年過古稀,自己的“精力帶寬”越來越狹窄,估計他現在很難每天工作16個小時,也沒有辦法把一個會議從早上8點開到晚上11點了,幸虧他多年培育起來的經營團隊已經深諳製造業的規則,郭臺銘本人估計更側重於“工業互聯網轉型”或者“去美國找特朗普批下一塊地”之類的高端事宜。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富士康有實力做房地產,但社會各方面都不希望他們太過強大,要知道,富士康新建一座工廠,動輒十幾萬人的規模,會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讓當地經濟竄上一個新臺階,而房價也會隨之暴漲,常常能從1000元漲到20000元,如果郭臺銘玩票房地產,他又最清楚自己在哪裡興建廠房,大可以提前囤積商業樓盤,如此生意只能用“恐怖”和“變態”來形容了。基於此,地方政府雖然歡迎富士康到來,但更希望,他們專注於創造就業崗位以及提高出口額,而房地產這麼技術含量低的項目,還是交給相對弱小一些的企業來完成吧,事實上,中央就曾叫停過海爾、康佳的地產項目。

如果用錢來衡量人生的成功程度,那麼,郭臺銘應該比不上王健林或者許家印,這兩位大佬憑藉地產長期躋身中國富豪榜的前幾名,但問題在於,一旦企業家們實現財務自由之後,“賺取更多的錢”已經是最低層次的追求了。事實上,郭臺銘在採訪中坦言,自己現在年過古稀,本來應該頤養天年,抱著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但他依舊能兢兢業業,全世界的飛來飛去,足以證明其骨子裡的倔強,他統轄的代工行業長期以來都遭受外界非議,卻能持續拿出“改善者”的心態來對待,先不說富士康培養出了大量的中產階級,單就能徹底遵守法律和支付足額的加班費,就已經比大陸一些企業領先太多了。正如郭臺銘所講:做房地產只能賺一次的錢,而做技術能賺無數次的錢,他常常笑稱:工業互聯網是自己的第三次創業,也希望治下的員工能夠逐步擺脫“製造者”氣息,向著商務、技術、研發等更體面的領域進軍,而其本人也取消了退休計劃,要一直要做到最後。

事實上,富士康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國大陸房地產商學習,比如遵紀守法、不拖欠工資,堅守SOP等等,最重要的是,富士康一旦向客戶承諾,就一定會:按期交貨。


科技新發現


我這個人呢,一向是相信商人追逐利益,所以我這個人講究實際,你要跟我整什麼堅守底線不碰製造業之類的說法,我是不相信的,沒辦法,我這個人就是這麼現實

商人,總是現實的。

不現實,當什麼商人?去搞慈善業務啊。


你可能覺得郭臺銘不做房地產是一種良心,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因為富士康做代工業務不知道比房地產強了多少萬倍。

郭臺銘是一個臺灣人,房地產是有很強的本土屬性的,現在請告訴我,臺灣最強的房地產開放商是誰?來告訴我。

答不出來對吧。


好,那麼現在告訴我富士康市值多少?

富士康在大陸上市了一家公司叫“工業富聯”,這段時間大陸股市特別不景氣,在這個不景氣的情況下,市值多少?


2241億人民幣,對吧。

對不起,工業富聯全稱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這還不是富士康的本身,富士康總市值是這個公司的好幾倍。


那麼中國最最牛逼,最最厲害的房地產企業是誰?告訴我。

是萬科對吧。

萬科在A股上市,名字叫萬科A,這是他的市值:


2272億人民幣,和工業富聯差不多,也就是說大陸最最牛逼的房地產企業的市值,居然和富士康的一個子公司差不多。

而最近幾十年,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冠絕全球,增幅最快,人口又有13億,在這個基礎上,最最牛逼的房地產企業,也就2272億,而富士康的一個子公司,就是2241億。


那麼假設郭臺銘是在臺灣,搞的臺灣的房地產,請問他能達到這個數麼?

絕無可能。


不要以為房地產企業是多了不起的企業,富士康比中國最最牛逼的房地產企業都要牛。

美國總統特朗普,房地產巨頭,厲害吧,總身價多少?不過幾十億美元。

中國幾十億美元的,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郭臺銘是有大追求的,眼光絕不限於一個小小的臺灣島,他要和全世界做生意,也就是有了這個大氣魄,大格局,所以他才能吧生意做這麼大。

郭臺銘不願意走房地產,恰恰不是因為房地產賺錢,而是相對於他所在的代工產業來說,房地產根本算不了什麼。

如果郭臺銘當年在臺灣乾的是房地產行業,現在又有幾個人認得他?


李建秋的世界


誰說沒有,廣州增城富士康小鎮是啥,地鐵口邊,房價20000+


品海軒128


不熟悉,不是大陸資產,無後臺,無基礎鬥士,無信心,無膽量,不熟悉市埸,太文明瞭。


apqmnapqmn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bcbe1951f7837f1818b03ea585a0791\

全家寶貝嬰幼兒游泳館


有做地產的,可以查一下御品置業,隸屬於富士康集團的,在鄭州已開發了港區一個項目,其他地區暫時還不清楚


zZ82405826


佳世迪應用程序



佳世迪


就他發給工人的工資,他更本就沒想到這群打工仔能買的起🏠。他的初心就是這樣子,怎麼敢發展房地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