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渣硕出身的我留在了中科院

01说在前面

以下所有均为本人考博两年的个人感受,只针对我所经历的几个学校,纯属个人经验,对后面的你们有帮助最好,没帮助的话勿喷,谢谢。

主要经历:应届考博,复试被刷,工作,三个月后辞职,考国防科大,西交,中科院IME,最终在留IME

二战后,渣硕出身的我留在了中科院

从头说起吧,本人211渣硕,研三学期年10月底左右联系的中科院IME的导师(没有文章,没有专利,还好硕士期间做了不少实验性的东西,因此简历勉强有半张A4纸),老师很好说话,欢迎我报考并给我说了一些考试要注意的内容。

注意不是划重点,因为中科院每一年的出题老师不一样,碰巧我报考的老师不是出题老师,他也直言不知道考什么,但这些回复已经让当时的我犹如打了一针鸡血,很快就进入了全身心的备考当中。(硕士导师人特别好,知道我要考试,研三之后就基本没怎么找过我)

从11月份开始复习,中科院考英语和两门专业课。

02英语

英语就是做真题,这个网上都有卖,也可以自己下载。一开始做英语真题时候,对我这六级没过的渣渣水平来说简直有点惨不忍睹,一是题量大,一是词汇量大,单选就没几个认识的选项,所以效果很差,后面就是把不认识的单词全部都记下来,专门看这些试卷中的单词。

我是用的有道云笔记做的笔记,大概做了有六七套的样子。其实07年之前的感觉不用怎么做,或者说可以从07年以后开始做,如果做完还有精力,再做07年以前的不迟,因为以前的真的是比后面的难了很多。这会儿才开始有一点感觉,所以英语只要

静下心来好好做真题就行。两年英语一年考了65,一年考了60。

二战后,渣硕出身的我留在了中科院

03专业课

IME网站上会有每一科的考纲,里面详细说明了哪些是熟练掌握,哪些是掌握,哪些是了解性的,按照目录,每一小节都有说明,很详细,然而我觉得这个和出题老师的风格关系特别大。

当然,我就只考过半导体物理和集成电路器件这两门课,其他的专业课,我不知道。拿半导体物理来说,第一年考试出的题很规矩,全部是考纲里面的内容,但计算量很大,公式考的特别深。

举个例子,MIS结构的C-V,里面如果你记住了F函数,并且知道简化条件,可能还能推出来,要么你就把堆积,反型,耗尽几种C-V公式给记住,就是公式考的特别深,同时器件里面一样考到了这个,所以第二年我复习的时候,是真的把半导体物理里面前8章所有公式都给推导了一遍,并且记住。

然而第二年我考试后,心灰意冷的发现两年半导体物理只有一个名词解释是重复的,就是雪崩击穿,其他没有一道题可以说没有一个知识点是重复的。毕竟专业课题目量小,知识点那么多。而且第二年几乎没有考很深入的公式(只有一个课后习题,好像是实际硅中有效质量推导什么的),大题集中在功函数和后面光电导什么的,考完完全傻眼,所以第二年出考场时候,是真的感到绝望。

04IME的复试

第一年是21或者22个人过线了的,初试50个人的样子,(这些数据是大概,真的记不准确了、两年的初试,复试人数基本差不多)最终复试好像要了11个人还是13个人,反正接近刷了一半的样子。

考微所的和你一块复试的大部分人是微电子所的学生或者职工,所以有外校如我一样要考的,做好和他们竞争的准备。

高考两年,考研时被调剂了一次,现在考博又是复试被刷,因此,应届毕业的那个时候真的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日子,后面工作也是胡乱找的一个。复试结束已经算是4月中旬过了,那时候也没什么校招,当然除了五一的校招。

工作三个月时间想了很多,最终仍是觉的不甘心,想继续走科研这条路,同时工作内容也确实不合心意,因此三个月后果断辞职。当然,在这三个月里,我找过硕士导师,家人,还有朋友,听过了很多人的意见才最终决定二战。

二战后,渣硕出身的我留在了中科院

05关于二战

二战这一年,是我人生中心里最没底的一年,从未如此担忧,而且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怕这一年浪费,怕考不上,是真的怕,因此我这一年找了很多导师,最终报了三个学校,尽管过程很曲折,最终其实也只有中科院微所这一个参加了初试和复试,最终留在IME。

国防科大的初试,各科都有真题,学校和淘宝上都卖,但实在是贵,真的贵。英语听和我一块考得人说大部分阅读是GRE里面的真题,专业课我报的微机原理感觉很偏,半导体物理出题很一般,我就是微机原理没过,真想考的同学,好好准备,应该不是特别难。其实想想三个学校的半导体物理,真的只有中科院的最恶心,其他两个学校出的题都很基本。

06西交之行

关于西交,过程最曲折,一开始想着是肯定能去的,就这一个算了,最后报名时出了一些状况,虽然报名成功,但导师没确定好,所以后来让我去复试的时候,一是微所这边基本确定,一是那边导师都没确定,因此我放弃了复试。

个人感觉西交是最好考的,只有一门专业课,而且考的很基础,我考的半导体物理。可能是复试比较严,我没去,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总之心里其实对西浦的那个导师很愧疚,老师人很热心,他帮了我很大的忙,特别是心理上的,但我最后没去。事实上即使是过了西交复试,也基本没可能去这个导师那里。

另外想说的是,如果有一个和你一块考博得人,还是和你考的相近的,真的是一件很幸福很幸运的事情,于我而言,这两年里,如果没有我这个好朋友好兄弟的一直的帮助,我可能真的读不了这个博士,所以如果你也有,一定要珍惜这个朋友!

07尾声

总体而言,终究是了了心里一愿望,过程虽曲折,结局仍是达到了自己心中所想,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所有的结局都是好的,如果不好,说明还没到最后,因此,希望后面的你们都能坚持下去,走上你们自己喜欢的道路。

二战后,渣硕出身的我留在了中科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