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業變革時代,最具互聯網基因的券商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句話,用在證券業,也同樣適用,券商,也需要改變,也需要擁抱“互聯網+”。

這一輪券商的“互聯網+”中,更快搶跑的,無疑正是華泰。

早在2009年,華泰證券就制定了業務全面互聯網化的戰略目標。彼時,智能手機尚未全面普及。

2013年,華泰證券率先推出在線開戶佣金率萬分之三起,從線下轉向線上,華泰又一次跑到了同行的前面。

那時,距離“互聯網+”概念被提出,才剛過去一年,人們眼中的“互聯網+”,還不過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簡單相加,二者如何深度融合,能帶來多大的效益提升,並不知道。

2018年,華泰發佈定增方案,阿里認購35億元,持股比例為3.25%,位列第五大股東,成為券商與互聯網巨頭聯手的經典案例。

早早佈局,深度融合,聯手互聯網巨頭,十年磨劍,互聯網基因已經深度融入華泰的血脈之中,成為其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

如今,身處轉型時代,券商都在擁抱互聯網,華泰想要保持優勢,就不能停止創新和轉型的腳步。

1

經紀業務,互聯網戰略的成功典範

對於同行來說,華泰最厲害的地方之一正是其經紀業務,在“低佣金”的策略下,持續保持著行業第一的地位,讓同業羨慕不已。

年報顯示,2018年,華泰股基交易量合計人民幣14.27萬億元,排名行業第一,客戶賬戶總資產規模達人民幣2.46萬億元

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互聯網戰略的加持。

华泰:证券业变革时代,最具互联网基因的券商 | 年报专题(六)

早在2008年,迫於市場的轉變,各大券商就開啟了“佣金戰”,為的就是搶佔更多市場,來彌補成交量的下滑。

7年時間裡,行業佣金率從2008年的萬分之十七點八快速下降至2014年的萬分之六點二,下降超過10個點。

佣金大戰中,華泰通過早期的互聯網戰略佈局,搶得了先機。

2013年10月,華泰證券宣佈在線開戶佣金率為萬分之三起,據當時的報道,在推廣“萬三”開戶一個月內,華泰證券在線開戶數量過萬。

此後一年,華泰證券與網易進行戰略合作,在網上開戶、金融產品銷售、證券投研服務、客戶信息的大數據挖掘以及線下高端投資活動等業務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成為業內首批聯手互聯網企業的券商

一系列舉動帶來的結果,就是華泰證券的客戶流量集中於線上

年報顯示,2018年,已經是6.0版本的“漲樂財富通”平均月活躍用戶663.69萬,

月活數位居所有券商APP第一名

華泰旗下營業部的優越表現,也從側面印證了其低佣金戰略的成功:

2008年,股基成交額TOP20營業部中,無華泰;

2011年,股基成交額TOP20營業部中,有3家上榜,位列第14、15、20;

2014年,股基成交額TOP20營業部中,有3家上榜,位列第2、12、13;

2015年,股基成交額TOP20營業部中,有3家上榜,位列第3、11、16;

2016年,股基成交額TOP20營業部中,有5家上榜,位列第3、13、14、17、18;

與此同時,華泰證券還改變了傳統經紀業務模式,推動財務、風控、運營等中後臺部門向總部和分公司集中,營業部也不斷壓縮,輕型營業部佔比高達50%以上。

以經紀業務來看,2014年開始,華泰就超越了中信,成為當年股基交易市場份額的“老大”,這一地位,一直維持到了現在。

2

多項指標居行業前列,穩居券商第一梯隊

資本市場歷來有逢“8”不利的魔咒,上一個帶“8”的年份,上證指數絕大多數時間都處在下跌狀態,隨股指跌落的,還有一眾證券公司。

2018年也是如此,上證指數持續下跌,“靠天吃飯”的券商們,裁員的裁員、降薪的降薪,業績慘淡異常。

截至4月1日,共有21家上市券商公佈了2018年報,其中絕大多數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出現雙下滑,沒有一家是雙增長。

年報顯示,華泰2018年實現營收161.08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50.09億元,同比下滑17.01%,這樣的業績也反映了去年券商生存環境的惡劣

上市券商2018年業績(截止4月1日)

华泰:证券业变革时代,最具互联网基因的券商 | 年报专题(六)

營收和淨利潤來看,華泰仍居於第一梯隊的行列,僅次於中信、海通和國君,以同比數據來看,扣非淨利潤同比僅下滑17.01%,對比同行來說,這一表現已經相當難得。

在行業環境惡劣的背景下,華泰各項業務還是延續著此前的表現,多項指標行業排名前列。

华泰:证券业变革时代,最具互联网基因的券商 | 年报专题(六)华泰:证券业变革时代,最具互联网基因的券商 | 年报专题(六)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最值得驕傲的仍是財富管理業務(經紀業務)。報告期內,華泰股基交易量合計14.27萬億元,排名行業第一,客戶賬戶資產總規模達人民幣2.46萬億元。“漲樂財富通”月活數為712.88萬,月活數位居所有券商App第一名

投行業務方面,在市場總融資額規模萎縮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經證監會核准的併購重組交易金額人民幣1104.27億元,排名行業第一;股權主承銷金額人民幣1384.66億元,行業排名第三

資管業務方面,華泰證券資管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人民幣8124.21億元,行業排名第三;私募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2264.69億元,行業排名第四。旗下南方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8293.34億元,華泰柏瑞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1075.59億元。

华泰:证券业变革时代,最具互联网基因的券商 | 年报专题(六)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國際業務方面,主要來源於2016年收購的AssetMark公司,作為美國領先的統包資產管理平臺,2018年其市場佔有率為10.2%,排名行業第三;國際業務也是唯一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的業務板塊。

3

因變求變,持續轉型

華泰證券董事長周易在年報中提到,“

舊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方式無以為繼,數字化、機構化、國際化等趨勢相互交融,正在加速催生證券行業新的發展格局。

的確,十年前,華泰提出互聯網戰略,隨後又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浪潮,藉助在網絡時代的先發優勢,才得以確立在行業的地位。

顯然,華泰證券已經嚐到了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以及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未來,在同行紛紛轉型的情況下,華泰仍需不斷求變,才能行穩致遠。

技術方面,董事長懂技術,也重視技術。

華泰證券董事長周易,在2006年8月出任華泰證券黨委副書記之前,是完全的技術工作背景,先後在江蘇省郵電、江蘇移動、江蘇貝爾、南京欣網視訊、上海貝爾富欣通信從事技術管理、行政管理和投資管理工作。

也許是技術背景產生技術思維,對技術有特別的敏銳度,2010年公司剛上市時中信組織客戶聯合調研,當時周易就提出,要將佣金費率在營業部公示,消滅信息不對稱。

當時,普遍認為這完全違背商業邏輯,調降了公司評級。但今天回頭看,從2007年開始統一後臺、建立CRM系統,到後來建立漲樂財付通平臺,公司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從4.64%提升到8.85%,幾乎翻了一倍。

年報顯示,在未來,華泰將加大在新興技術領域的持續投入,不斷推出和升級一系列數字化產品和平臺,創造出全新的智能應用場景,實現全方位數字化轉型。

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信息技術投入10.85億元,信息技術人員達740人,資源投入和技術創新實力持續位居行業前列

組織人事方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以適應公司戰略轉型的需要。

3月29日晚間,華泰證券公告,根據公司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公司擬在高級管理層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實行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

公司設立執行委員會,負責日常經營管理,不設總裁、副總裁崗位。擬面向全球選聘若干名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統稱“職業經理人”),打造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職業經理人隊伍。

從引入阿里巴巴、蘇寧等戰略投資者,到員工股權激勵和職業經理人制度,華泰在組織人事方面,也在變革和轉型。

綜上,互聯網戰略的率先推出,給華泰帶來了先發優勢,但後來者肯定也會迎頭趕上,想要保證持續的領先和競爭力,就看華泰能否如其董事長所說,做到“因變生變,與客戶共進”。

畢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始終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的思維,才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

往期年報專題內容回顧:

年報密集發佈,只會遲到,不會缺席的行情,怎麼掘金?如何避雷?|年報專題(一)

趕超中信,爭當一哥,國君憑什麼?|年報專題(二)

中信: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券商“一哥”!|年報專題(三)

萬科:居安思危的情懷中年,喊著”活下去“ | 年報專題(四)

銀行股“不值得”,但招行值得!| 年報專題(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