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什麼要寫《大義覺迷錄》?

毛火榮


一向被漢人統治的王朝,一夜之間易了主,蒙古人入關,把全國的漢族人都捏在了手心裡,這讓很多漢人轉不過來彎兒,順不過來氣兒。所以反清復明一直是一股強大的思潮,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很多有志之士也加入進來。雍正即位之時,這種現象仍未消失,雍正為此很頭疼。

這個時期,湖南有個窮書生曾靜多次科考都沒有考中,心中對朝廷很是不滿,後來索性在家做了個教書匠。平日裡喝喝小酒,傳播傳播反清思想。偶然的一天,他讀到了清初激進思想家呂留良寫的文章,頓時驚為天人,深深折服,就讓自己的學生張熙去拜訪他。

張熙長途跋涉終於找到了呂留良家,不幸的是,呂留良已經去世好多年了,他兒子為了感謝千辛萬苦來拜訪自己父親的張熙,就送給他幾本父親的遺作。曾靜仔細品味了這些作品之後,對呂留良更加崇拜,反清思想更是猶如黃河之水洶湧澎湃,難以按耐,於是乎,他接連寫了很多批判雍正的文章,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反抗清朝統治。

巧的很,戰功赫赫的川陝總督嶽鍾琪因為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被很多大臣嫉妒,暗地裡挑撥離間,散佈謠言說他對朝廷不忠,意欲謀反。一時間,流言四起,嶽鍾琪惶惶不安,向雍正請辭。但雍正沒有怪罪他,說他忠心,是個好官,還給了個重要職位,嶽鍾琪感激涕零,正為無以為報發愁。

但有人卻聽信了這些謠言,忽悠嶽鍾琪是岳飛後人意欲拉他入夥,這個人就是曾靜。

嶽鍾琪和雍正一合計,演了一齣戲。

在曾靜唾沫橫飛的激烈演講之後,嶽鍾琪說,好,我同意。曾靜信以為真,一激動,將計謀和盤托出。老嶽立即上奏朝廷,曾靜沒死,呂留良的後人死翹翹了。

雍正用曾靜的小命兒為自己,為大清樹立了光輝的形象。

曾靜終於被“感化”,寫了本《歸仁說》,表示懺悔反省, 雍正又針對曾靜的造反作品寫了大量闡述了滿清統治的合法性的文章,其中包含了很多粉飾太平塗抹政績之語,更涉及到許多宮廷秘事,官場鬥爭和重大歷史案件等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與《歸仁說》合為《大義覺迷錄》廣為發行。

然而這樣一部“嘔心瀝血”意義非凡的作品,被乾隆一登基就徹底封殺。曾靜這一流“反革命”社會危險分子也被砍了頭。


落子開新局


《大義迷覺錄》更像是另外一種版本的“文字獄”,用今天的話說,有點反向炒作的意思。

湖南永興人曾靜,因為科考成績很差,於是放棄舉業在家鄉做了個教書的,教書這份工作雖然蠻受當地人尊敬,但也是個很沒有前途的工作。讀書人有傲氣,但當才學或者說考試成績不能支撐這份傲氣的時候,就會轉化為怨氣。

家境平寒的曾靜就是這樣,特別是在失意無聊的時候,道聽途說了一些呂留良寧可削髮為僧也不赴清科舉的事蹟,頗為欽慕。這就好像我們這代人,當年聽說韓寒寫了本《三重門》而不考大學一樣,又是羨慕又是欽佩,自己考試考不好,就把全部責任歸咎於教育考試製度。大概但是的曾靜也是這種心態吧。

於是曾靜同學開始廣泛學習他的偶像呂留良的著作,特別是其中關於“華夷之辨”的內容,更是心有所動,對滿清的怨恨更是深重,於是他不僅在書裡發洩自己的不滿,而且還是個行動派,派自己的學生張熙去呂留良的家鄉訪問,這一訪問,除了抄錄了些呂老爺子的詩文,還訪問出一個大事件來,那就是關於雍正即位傳位詔書的傳言,當時又逢天災人禍,民困人怨,這個傳言蜂起,十分有市場。

曾靜聽說後,感覺要“變天”了,於是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他寫好策反信,再派張熙去陝西策反嶽鍾琪,然而結果悲劇了,他和他的徒弟被嶽鍾琪逮捕了。


雍正親自過問了曾靜一案,而這一次他出奇地沒有直接把曾靜等亂臣賊子直接殺頭,而是讓不怎麼有骨氣的曾靜在獄中錄了口供,並寫了懺悔錄,最後集結成《大義迷覺錄》讓曾靜師徒作為榜樣到處去宣講。同時雍正還將《大義迷覺錄》刊印全國,發放到各地學校作為思想宣傳資料。

看起來似乎雍正在曾靜一案上的處理很是仁慈,但實際上細細品味,就很容易弄起雍正的目的。

其一:曾靜通過道聽途說,列舉了雍正謀父、逼目、弒兄、屠弟等十條罪狀。雍正在看了曾靜“謀反”的這份黑材料後,估計是意識到自己在民間的形象是在太差了,是時候做一波洗地工作,重新把自己的人設工作搞好,所以不殺曾靜,出書這是一個很讚的輿論方案。

其二;與曾靜的“華夷之辨”,這個問題一直都是滿清極為重視的。這種觀點,在思想文化上給清朝的統治造成了障礙了,雖然不一定能夠完全解決,但是思想教育工作不能鬆懈,必須藉以此為理由謀反的曾靜之口,來現身說法,以此達到更有說服力的宣傳工作。

其三;《大義迷覺錄》是雍正與康熙處理“明史案”時,所採用的相反的思想文化鉗制策略。雍正比他老爹要更聰明點,知曉天下的書是禁不完了,你越禁別人越是好奇。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藉著曾靜謀反—翻然悔悟,這一系列的心路歷程出本懺悔錄,來給廣大的知識分子,特別是那些還在讀書的比較容易熱血上腦的年輕人們,洗洗腦。你看,朕是明君啊,多麼講道理,別人謀反了,我不計前嫌,不興因言獲罪這一套,要天下臣民弄清這件事的是非曲直,並且鼓勵大家進言加入討論。

實際上,《大義迷覺錄》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文字獄,他通過大家對《大義迷覺錄》的公開大討論,把讀書人們的點贊和對自己有利的評論收集起來,以此作為“民意”將已經死掉的呂留良開棺戮屍,梟首示眾,叛呂留良之子呂毅中等人斬立決,其諸孫發配寧古塔為奴,刊印、收藏呂留良作品的人分別判處斬監候、流放、杖責........


青年折緣


雍正寫《大義覺迷錄》的起因是漢人學著曾靜,張熙因受呂留良華夷之辯思想影響遊說陝甘總督嶽鍾琪反清失敗而被捕,加之他登記以來,朝廷多有不忿傳言,為統一政治思想,加強滿漢管理,強化統治階級的權力,通過對上諭、口供等進行辯解,對孔子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其實就是說言而有信,忠實可行,雖蠻貊之地方之人,可行,音不由衷,言而無信,行為不實,在大地方,在大城市,又怎麼可行呢?雍正宣你自己是聖君,也是一部自辨書


威華辦公手機靚號


雍正朝攤丁入畝,火秏歸公。八爺黨黨徒極力抵制。八爺黨東窗事發以後有發配雲南的有發配寧古塔的,他們沿途對老百姓蠱惑人心。其中山東一個失落的秀才受到反清的呂熘良的蠱惑,寫信給嶽鍾其讓其造反,其反被抓。雍正初年政局不穩,所謂的殺父等待無稽之談。雍正繼位是名正言順,故宮博物院有康熙親筆傳位聖旨。


竹伊珂莉


雍正繼位後,其合法性遭到質疑,坊間也多有傳言。雍正親編的大義覺迷錄,不打自招,抖落出好多家醜。完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合法,為什麼將兄弟圈禁流放或毒死,或致死,為什麼將隆科多等知情人先後治罪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