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写《大义觉迷录》?

毛火荣


一向被汉人统治的王朝,一夜之间易了主,蒙古人入关,把全国的汉族人都捏在了手心里,这让很多汉人转不过来弯儿,顺不过来气儿。所以反清复明一直是一股强大的思潮,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很多有志之士也加入进来。雍正即位之时,这种现象仍未消失,雍正为此很头疼。

这个时期,湖南有个穷书生曾静多次科考都没有考中,心中对朝廷很是不满,后来索性在家做了个教书匠。平日里喝喝小酒,传播传播反清思想。偶然的一天,他读到了清初激进思想家吕留良写的文章,顿时惊为天人,深深折服,就让自己的学生张熙去拜访他。

张熙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吕留良家,不幸的是,吕留良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他儿子为了感谢千辛万苦来拜访自己父亲的张熙,就送给他几本父亲的遗作。曾静仔细品味了这些作品之后,对吕留良更加崇拜,反清思想更是犹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难以按耐,于是乎,他接连写了很多批判雍正的文章,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清朝统治。

巧的很,战功赫赫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因为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被很多大臣嫉妒,暗地里挑拨离间,散布谣言说他对朝廷不忠,意欲谋反。一时间,流言四起,岳钟琪惶惶不安,向雍正请辞。但雍正没有怪罪他,说他忠心,是个好官,还给了个重要职位,岳钟琪感激涕零,正为无以为报发愁。

但有人却听信了这些谣言,忽悠岳钟琪是岳飞后人意欲拉他入伙,这个人就是曾静。

岳钟琪和雍正一合计,演了一出戏。

在曾静唾沫横飞的激烈演讲之后,岳钟琪说,好,我同意。曾静信以为真,一激动,将计谋和盘托出。老岳立即上奏朝廷,曾静没死,吕留良的后人死翘翘了。

雍正用曾静的小命儿为自己,为大清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曾静终于被“感化”,写了本《归仁说》,表示忏悔反省, 雍正又针对曾静的造反作品写了大量阐述了满清统治的合法性的文章,其中包含了很多粉饰太平涂抹政绩之语,更涉及到许多宫廷秘事,官场斗争和重大历史案件等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与《归仁说》合为《大义觉迷录》广为发行。

然而这样一部“呕心沥血”意义非凡的作品,被乾隆一登基就彻底封杀。曾静这一流“反革命”社会危险分子也被砍了头。


落子开新局


《大义迷觉录》更像是另外一种版本的“文字狱”,用今天的话说,有点反向炒作的意思。

湖南永兴人曾静,因为科考成绩很差,于是放弃举业在家乡做了个教书的,教书这份工作虽然蛮受当地人尊敬,但也是个很没有前途的工作。读书人有傲气,但当才学或者说考试成绩不能支撑这份傲气的时候,就会转化为怨气。

家境平寒的曾静就是这样,特别是在失意无聊的时候,道听途说了一些吕留良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科举的事迹,颇为钦慕。这就好像我们这代人,当年听说韩寒写了本《三重门》而不考大学一样,又是羡慕又是钦佩,自己考试考不好,就把全部责任归咎于教育考试制度。大概但是的曾静也是这种心态吧。

于是曾静同学开始广泛学习他的偶像吕留良的著作,特别是其中关于“华夷之辨”的内容,更是心有所动,对满清的怨恨更是深重,于是他不仅在书里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且还是个行动派,派自己的学生张熙去吕留良的家乡访问,这一访问,除了抄录了些吕老爷子的诗文,还访问出一个大事件来,那就是关于雍正即位传位诏书的传言,当时又逢天灾人祸,民困人怨,这个传言蜂起,十分有市场。

曾静听说后,感觉要“变天”了,于是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他写好策反信,再派张熙去陕西策反岳钟琪,然而结果悲剧了,他和他的徒弟被岳钟琪逮捕了。


雍正亲自过问了曾静一案,而这一次他出奇地没有直接把曾静等乱臣贼子直接杀头,而是让不怎么有骨气的曾静在狱中录了口供,并写了忏悔录,最后集结成《大义迷觉录》让曾静师徒作为榜样到处去宣讲。同时雍正还将《大义迷觉录》刊印全国,发放到各地学校作为思想宣传资料。

看起来似乎雍正在曾静一案上的处理很是仁慈,但实际上细细品味,就很容易弄起雍正的目的。

其一:曾静通过道听途说,列举了雍正谋父、逼目、弑兄、屠弟等十条罪状。雍正在看了曾静“谋反”的这份黑材料后,估计是意识到自己在民间的形象是在太差了,是时候做一波洗地工作,重新把自己的人设工作搞好,所以不杀曾静,出书这是一个很赞的舆论方案。

其二;与曾静的“华夷之辨”,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满清极为重视的。这种观点,在思想文化上给清朝的统治造成了障碍了,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但是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松懈,必须借以此为理由谋反的曾静之口,来现身说法,以此达到更有说服力的宣传工作。

其三;《大义迷觉录》是雍正与康熙处理“明史案”时,所采用的相反的思想文化钳制策略。雍正比他老爹要更聪明点,知晓天下的书是禁不完了,你越禁别人越是好奇。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借着曾静谋反—翻然悔悟,这一系列的心路历程出本忏悔录,来给广大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还在读书的比较容易热血上脑的年轻人们,洗洗脑。你看,朕是明君啊,多么讲道理,别人谋反了,我不计前嫌,不兴因言获罪这一套,要天下臣民弄清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并且鼓励大家进言加入讨论。

实际上,《大义迷觉录》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文字狱,他通过大家对《大义迷觉录》的公开大讨论,把读书人们的点赞和对自己有利的评论收集起来,以此作为“民意”将已经死掉的吕留良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叛吕留良之子吕毅中等人斩立决,其诸孙发配宁古塔为奴,刊印、收藏吕留良作品的人分别判处斩监候、流放、杖责........


青年折缘


雍正写《大义觉迷录》的起因是汉人学着曾静,张熙因受吕留良华夷之辩思想影响游说陕甘总督岳钟琪反清失败而被捕,加之他登记以来,朝廷多有不忿传言,为统一政治思想,加强满汉管理,强化统治阶级的权力,通过对上谕、口供等进行辩解,对孔子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其实就是说言而有信,忠实可行,虽蛮貊之地方之人,可行,音不由衷,言而无信,行为不实,在大地方,在大城市,又怎么可行呢?雍正宣你自己是圣君,也是一部自辨书


威华办公手机靓号


雍正朝摊丁入亩,火秏归公。八爷党党徒极力抵制。八爷党东窗事发以后有发配云南的有发配宁古塔的,他们沿途对老百姓蛊惑人心。其中山东一个失落的秀才受到反清的吕熘良的蛊惑,写信给岳钟其让其造反,其反被抓。雍正初年政局不稳,所谓的杀父等待无稽之谈。雍正继位是名正言顺,故宫博物院有康熙亲笔传位圣旨。


竹伊珂莉


雍正继位后,其合法性遭到质疑,坊间也多有传言。雍正亲编的大义觉迷录,不打自招,抖落出好多家丑。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合法,为什么将兄弟圈禁流放或毒死,或致死,为什么将隆科多等知情人先后治罪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