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敵美人計,放棄魯國周遊列國

孔子不敵美人計,放棄魯國周遊列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

春秋時期,齊國除了大政治家管仲,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魯國也得聽令於齊。可是,自管仲死後,齊國卻一蹶不振。直到春秋後期齊景公時,齊國又出了一位賢相晏嬰,國勢才又出現了上升勢頭,才又呈現出壓倒魯國之勢。

但在這時,魯國也出現了一位思想家孔丘,並逐漸得到魯定公的任用。在齊魯夾谷之會上,魯國因有孔丘輔佐,齊國就沒討到便宜。為此,齊景公很是憂愁,便對大夫黎彌說:“魯國日漸強盛,有壓倒我國之勢,如何是好?”黎彌說:“這個容易。擒賊擒王,把關鍵人物制住,就不怕魯國壓倒我國了。只要把孔丘擠走,魯國就強盛不起來。”齊景公說:“這道理我也知道。可孔丘如今正得寵,怎能把他擠走呢?”黎彌說:“這好辦。俗話說:飽暖思淫慾,貧窮起盜心。魯君本是好色之徒,其手下臣僚中也不乏好色之輩。孔丘卻是講”政者正也“,強調國君要作表率的。我們送一隊女樂給魯君,讓他沉迷其間。孔丘見國君如此,必定生氣,覺得前途黯淡,就會自動離開。”齊景公說:“好!”便依計而行,令黎彌挑選了80名美女,教以歌舞,授以媚術。訓練成熟之後,又選出120匹好馬,特別修飾,配以雕鞍,連同美女,一起送到魯國,暫時被安排到魯都城南門外驛館中。

魯國重臣季斯本是好色之輩,搶先得到這一消息,心中樂不可支,便偷換便服,乘車去南門外頭看,一探虛實。只見齊國美女正在輕歌曼舞,舞態弄風,直把季斯看得目瞪口呆,意亂神迷。自此之後,他天天微服去南門外欣賞,連朝見君主的事也忘了。直到魯定公三番五次地宣召,才把他招進殿裡。魯定公把齊國贈送美女、名馬的信交給他看,商量定奪之策。他一口答應,並添枝加葉地描述齊女之美態,直把定公說的按耐不住,立刻換上便服,與季斯前去偷看。其實,齊國使臣認識這位定公,見他偷偷來看,便知事情成了一半,於是暗中傳令,讓舞女使足媚勁,加力表演。舞女得令,擺臀搖胸,揚手亮腿,巧笑媚視,手引眼勾,直把定公看得神蕩魂飄,齒酸涎流,立即回宮,傳見齊使,接受美女名馬。自此,“春宵苦難日高起,君王從此不早朝。”魯定公一心只在美女身上,早把國家大事拋在九霄雲外。

孔丘聞說,連連嘆氣,其弟子子路便勸他離魯周遊,以求名君。孔丘並不甘心:“不幾天便是郊祭大典了,看國君的表現再說吧!”哪知郊祭那天,定公心不在焉,草草祭完,連祭肉都沒顧上分割發送,便急急忙忙回宮享樂去了。孔丘長嘆一聲,終於下定決心,離開了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遊。自此之後,魯國一蹶不振,淪為齊國的附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