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隊武器裝備中,高炮為何到現在還有不小的生命力?

利刃巨透社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現代戰爭中,高炮仍然有一定作用。

在對付低空低速,尤其是低價值的空中目標時,小口徑高炮還是必要的。

至於大口徑高炮,目前看來用處已經不大,目前各國裝備不多,貌似我軍還有不少裝備。

解放軍第一款57毫米高炮是什麼?花重金從蘇聯買來的C60型高射炮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是不對外開放的寶庫,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20期

南京理工大學成立於1953年,由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分建而成,先後經歷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等幾個發展階段。南理工是我國軍工科技的重點大學之一,很多畢業生投身於國防建設中。

2003年,學校在孝陵衛校區五號門內規劃建設新的兵器教學樓,2005年正式落成,總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其中兵器博物館約6000平方米。這裡面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類武器裝備,囊括了火炮類、輕武器類、引信類、軍事通訊和光學器材類等諸多門類計6000餘件珍貴藏品,其中不少武器裝備由我國自行研製。

資料裡面說的很好:可以這麼說:抗美援朝戰爭之後,我軍所贏得的每一場戰爭,都與南京理工大學這座高等學府裡開展的科研密切相關;也可以這麼說,新中國兵器科學與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著南理工人的無窮智慧與辛勞汗水。

C60型57毫米高炮,是我軍59式57毫米高炮的原尊。

早在二戰期間,蘇軍就發現37毫米高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有限,難以對付大型戰機。戰爭中,蘇軍繳獲了德軍的55毫米高炮,經過測試性能不錯,蘇聯方面隨即開始仿造。

遺憾的是,57毫米高炮的仿造並不容易,製造成功時戰爭也結束了,時間是1946年。

因一線官兵對37毫米高炮稱讚有加,57毫米高炮的裝備就拖延下來,直到1950年。

高炮性能優秀,採用雷達引導和炮兵指揮儀,全自動發射,全天候作戰。

57毫米炮彈威力大於37毫米,尤其精度相當優秀,對於現代戰機有較大威脅。

在蘇軍中,該炮一直用到蘇聯解體才退出現役。而57高炮被蘇聯大量出口,至今還有很多軍隊裝備這款高炮。不過蘇軍的57高炮基本都退役了,大多數已由薩姆 -8 防空導彈取代。

自然,57毫米高炮也參加過很多戰爭,比如中東戰爭,蘇軍入侵阿富汗,海灣戰爭等等。

中東戰爭中,57毫米配合薩姆系列導彈和 4 管 23 毫米高炮 , 曾對以色列飛機構成較大威脅。

在海灣戰爭中,57毫米高炮被稱為A10殺手。A10攻擊機設計師可以抵抗小口徑防空炮,但對付不了57毫米高炮。

我國在1955年,從蘇聯購買了64門57毫米高炮,裝備了2個高炮團。

以此為基礎,我國仿造出59式57毫米高炮,不過是60年代的事情了。

蘇制的57毫米火炮曾參加了抗美援越的防空戰。

面對世界第一的美國空軍,57毫米高炮相當厲害。我軍官兵對這種相對先進的57毫米高炮,也是讚不絕口。

目前為止,蘇聯這批57毫米高炮早已全部退役,但它仍然是我國第一種57毫米高炮,意義深遠。


薩沙


艦載近防炮也屬於高射炮的範疇,武器裝備的發展和使用原則就是:管用。否則長滴再漂亮、價格在昂貴的武器也是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

飛機進入到戰爭以來,至少有30%是由高炮擊落的,這個數量僅次於空戰被擊落的數量,而導彈由於實戰化時間太短,它所擊落的飛機數量並不是很多,甚至在越南戰爭這樣空襲非常頻繁的戰場,高炮擊落的飛機數量也要遠遠高於導彈!

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損失了8588架作戰飛機,這其中我軍援越高炮部隊共擊傷1608架、擊落1707架,這些飛機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超音速戰鬥機,所以高炮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仍然無法替代!

到了1960年代末~1970年代之後,隨著武裝直升機大量的裝備、固定翼飛機低空超低空突防的戰法出現,各國陸軍和防空部隊更加重視小口徑高炮,因為小口徑高炮的射速高!單管2~3秒鐘就可以發射200枚左右的小口徑炮彈,瞬間就將目標覆蓋,而小口徑炮彈使用的高速破片甚至是“貧鈾”穿甲彈頭,會把飛機打爛!


正是由於高速射擊和彈幕密集的原因,各武器裝備製造強國都大力發展76毫米以下的中小口徑高炮,伴隨機械化部隊行軍,隨時抗擊來襲的敵方武裝直升機和低空突防的固定翼飛機;還可以部署在重要設施的周圍,配合地空導彈反擊來襲敵方高速飛行器。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都開始研製射程更遠、飛行速度更快的航空彈藥,在發射完成後彈藥根據事先規劃好的飛行線路自行去打擊目標,發射平臺則馬上返航,這種新的突襲形式叫:防區外打擊。由於來襲的遠程巡航導彈飛行速度更快、目標更小、來襲路徑更復雜…這就需要“小高炮”採用更快的射擊速度進行攔截(以快制快)!所以,各國開始將“加特林射擊體制”的艦載近防炮搬上了陸地,目的就是利用更加射擊快速、機動性更好的戰法去配合地空導彈打擊飛行速度0.75~2.5馬赫的小型高速目標…。

科技在發展,空襲的方式方法和武器裝備的效能在改變,而高炮也隨之變化,往射速更高、跟蹤/瞄準更精確、彈藥威力更大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有效的應付得了現代戰爭。
敘利亞內戰時政府軍將蘇制S60型57毫米牽引高炮安裝在了卡車底盤上 ,成為簡易的自行高炮,S60型57毫米高炮射速高、彈丸威力大(彈重2.8公斤)並且使用了“延時引信”,炮口初速高達1000米/秒,射程12公里、射速120發/分鐘…這樣的“大殺器”對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是巨大的威脅!使得這種1950年代中期就出現的舊式高炮有重新換髮了青春!

武器裝備的使用原則仍然是“管用”二字!製造的年代是否久遠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消滅敵人!


皇家橡樹1972


在現代陸軍戰術體系裡,高炮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尤其是二戰時期,一個陸軍集團軍獨立作戰的能力如何,很大程度要看火炮部隊的協同程度。其中負責防空的高炮部隊是穩住空域安全的絕對主力,二戰時期的飛機航程較短,不可能隨時支援前線部隊打空戰,地面防空能力是關鍵。

到了現代,隨著導彈技術的突飛猛進,高炮開始慢慢的退到了幕後,現在說起防空武器,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防空導彈。但高炮並未退出戰場,世界各國既沒有放棄高炮也沒有停止研發新型高炮,說明它還有其他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代高炮跟以前那種有很大改變,過去的高炮普遍是固定在某個陣地上的,來往不便。在實際使用和運輸中,還有拆卸運輸的必要。這種高炮一般安排在固定陣地上,執行點防禦任務,重點防護最危險的區域。現代高炮普遍採用機動技術,給高炮增加坦克底盤,德國的獵豹雙管35毫米高射炮,美國的火神M163式20毫米高炮等等。目前國際上還有幾十種自行高射炮服役,這些自行高射炮既可以採用履帶式,也可以採用輪式。哪裡需要它們,它們就去那裡,效率遠勝固定位置高射炮。

自行高射炮的主要功能是打擊低空飛行的目標,比方說專業攻擊機,武裝直升機,通用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無人機等。這些目標為了達成低空突襲任務,往往會冒險降低高度,而自行高射炮的射高在不斷增加,總能找到機會打掉這些目標。實戰中,導彈來襲,飛機會提前告警,機動規避。但炮彈是無法提前預知的,往往在被擊中後,飛行員才能意識到危險降臨。但也有觀點認為,攻擊機如果飛的越來越高,高炮還能發揮作用嗎?

我認為高炮即使喪失了打擊攻擊機的能力,用它來應對直升機和無人機,還是充分必要的。所以世界各國都會保持足夠數量的高炮部隊,應對不時之需。


兵說


看到這個問題偵探想說:簡單粗暴,就好用!

高炮在20世紀50年代受防空導彈影響,一度被冷落。在防空武器中傳統高炮確實存在種種弊端,但是高炮一直堅挺在軍事舞臺,就有他的道理。


第一,防空需求

戰爭防空手段中,防空導彈不是萬能的。存在很大的低空射擊死角。高炮可以有效的彌補這個缺陷。高炮群具有反應快、命中率高、多管集中發射的特點。可以迅速擊毀低空進犯的敵機。現代戰爭空襲和防空襲是是一個重要的元素,過度依賴信息化,沒有雷達,沒有定位所有的制導武器都會成了廢鐵。高炮機械化操作,具有很高的抗干擾能力。在立體化防空手段中,高炮作為一個多元化防空協同作戰元素,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防空成本

高炮具有很高的反導彈能力,戰爭敵我雙方防空手段不可能過度依賴,以導制導,成本太高。一枚導彈的價格,肯定比一個高炮炮彈貴了不少,甚至抵得上一個高炮群。高炮至現在有易操作,易保養,維護成本低,穩定性強,炮彈價格低廉的特點。可以說通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發射高炮。面對敵方低空襲擊。高炮具有以小博大,以十換一得作用。


第三,高炮的延展性

傳統高炮確實面對現在信息化作戰容易被剋制,尤其是在第五代戰鬥機的開發,以及隱形空對地導彈等。但是高炮發展也逐步的自動化,不需上手,直接遠程控制。配合雷達和反雷達裝置,高炮群完全可以在人員沒有傷亡的情況下做出有效的防空反擊。高炮的作戰能力還在不斷被挖掘,在防空能力中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總結一句話: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軍事偵探


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高炮至今都沒有被防空導彈趕出歷史舞臺的原因說起來也並不複雜或者高深莫測,其實就是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因為軍隊還需要高炮。

然後疑問肯定會隨之產生:為什麼?難道導彈不夠先進?難道作為最新最高技術的體現的導彈不能包攬一切的防空任務?事實上還真的是這樣,有的情況是導彈所不能應付的。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投資與回報(即效費比)的問題。防空導彈並不是萬能的,不應該在這方面犯玉米的“導彈萬能論”錯誤。另外導彈也並不是便宜的常規炸彈之類,並不是說想用就可以隨意開火的。首先需要明確的觀念問題就這些。

隨著這些年的發展,高炮也已經不再是各位想象中或者印象中那些粗大笨重還需要支架之類的輔助設備或者說是完全靠手控的東西了,正如導彈不斷在進化一樣,高炮在已經有的成熟牢固的基礎上也不斷髮展,能夠適合不同作戰要求。另外至於精確度問題,現代的各種自行高炮或者拖曳式高炮都已經解決了,訣竅在於雷達的應用,有的自行高炮乾脆就是雷達+火炮的搭配,再不會只能依靠目視或者不靠譜的瞄準系統了,由雷達引導的自動高射炮能夠對空中的任何能夠觸及的目標構成不可忽視的威脅。另外,在某些距離使用導彈也並不適合,比如近距離防空作戰,運用由雷達與指揮電子情報交換系統制指導的高炮群就能夠解決的事情,自然沒有必要動用防空導彈。另外,導彈的成本就算是再怎麼壓縮也都比使用普通常規彈藥的高炮要多得多,所以保留高炮是軍隊出於經濟性以及一個較為完整的對空中威脅防禦體系的打算,當然比那些鍵盤軍事家的考量要實在而且深刻得多。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今的高炮多是射速很快的全自動小口徑高速高射炮,那些笨重又不合時宜的大口徑高炮基本已經都快被淘汰得絕跡了。


利刃軍事


在防空導彈普及的當代,高炮為何還有不小的生命力?個人認為,儘管防空導彈早已列裝部隊,但高炮依然是野戰防空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別是對於低空近程的直升機、無人機和巡航導彈來說,防炮的防禦打擊力量仍然是很強的。

從裝備上來講,老式的37、57、100毫米蘇式高炮已然淘汰,替而代之的是07、09式35雙管高炮和單管高炮。雖然這些高炮口徑比原先裝備的偏小,但配備了火控雷達系統,對500-5000米範圍內的空中目標打擊力很強,且大多為裝甲車載式,穩定性和機動性均很出色。



安全視野


為什麼高炮到現在還沒被淘汰,我來說一下幾點:

第一,他是低空殺手武裝直升機機的剋星

第二,他對低空突防戰機也很有殺傷力。

第三,他對貼地飛行的巡航導彈的攔截非常有效,由於防空導彈對近距離的目標很難有效攔截,巡航導彈由於貼地飛行搜索雷達較難發現,當然有可以發現的。現在主流的高炮在20/40mm之間,30和35是熱銷品。雖然目前的高炮射程在3000/4000m,但高炮可以打直升機,低空突襲戰機,必要時可以對地射擊。所以高炮不會消失,反而會有相當大的市場

這就是高炮不會消失的一些原因,說的不全面,還希望大家一起探討


鹹魚6604


高射炮誕生之初最主要的用途是防空,打擊對方的飛機等目標,而現代的飛機速度快,飛行高度高,高射炮在面對這樣的目標時就顯的力不從心了,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他存在的意義。

高射炮對低空飛行目標還是具有很好的攻擊效果的,比如無人機,直升機等。特別是多管轉膛炮的出現,每分鐘可以發射萬發炮彈,形成防禦彈幕,敵方飛行器根本無處可躲。比如中國的1130就屬於高射炮的延伸。



此外高射炮還有一點防空導彈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就是便宜!對於一些威脅程度低的目標,能用高射炮解決那就絕不用防空導彈解決,因為一枚導彈的造價有可能抵過一個炮群。再有一點就是高射炮維護保養的成本也很低。

我想著就是高射炮之所以還要保留的原
因吧。


一門土炮


這個問題本質上是放空導彈和高炮的優缺點問題。戰場環境不同,武器裝備的優缺點評判標準就不同。

高炮的存在主要是由火力配系和武器裝備經濟兩大要素共同決定的。


木石玉蘭


高炮的還是有它的必要價值,簡單來說,世界上,擁有4代機,5代機的國家也沒有多錢,很多國家還在裝備著3代機甚至是2代機,這樣的飛機,導彈直接招呼,可能有些導彈比飛機都貴,高炮的成本低廉對一些老舊飛機攻擊的效果也非常不錯。
另外就是現在在現場上活躍的A10或者是蘇25這樣的對地攻擊機,還有直升機,這些武器存在,也是高炮還有生命力的原因。而且被敵人突防成功後,高炮可以說是最後的一道防線,某些象徵性質的意義還是有的,至少它是抵抗的最後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