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不足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思考力不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一刻·晨读

Albert.Einstei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一旦清楚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本文字數2215,閱讀時間約3分鐘

第一次聽到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時,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戲說:第一,這種1小時決定生死的情況並不存在;第二,愛因斯坦或許只是想通過這個類比告訴大家思考的重要性罷了。所以,看過之後點了個贊,也沒當回事兒。

隨著閱歷的增加,越來越意識到他說這句話時是嚴肅的、認真的。當這個世界頂級的頭腦把真理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卻把它當成了玩笑,想來真是愚蠢。

不是嗎?有太多的生活教訓都在告訴我們同一個事實——思考力不足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01你以為的“思考”只是“習慣”

我們的生活由一次次的選擇構成,小到點開手機、吃東西,大到擇校、婚戀、換工作,每一次選擇的背後都是自己思考力的體現。

然而我們總是在事前糾結,在事後感嘆:為什麼之前沒想清楚,又做了一個不佳的選擇呢?

事實上,這事兒不完全怪我們自己,如果我們知道大腦的運行規律的話,就明白問題所在了。

我們的大腦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偷懶”,在自然狀態下,只要能簡單做的就不會做複雜。

“思考”這件事對於大腦來講是非常緩慢和耗能的,為了節省能量,大腦會把之前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保存到長期記憶中去,當再次遇到該類問題時只要快速調用記憶就可以了,而不用重新思考。

這也是我們祖先在遠古時代保護自己的方法,如果每次遇到老虎都要思考它到底危不危險,可能早就被吃掉了,但是調用記憶就簡單多了,看到老虎拔腿就跑,生存的概率大大地增加。

長此以往,我們在生活中做過某事的憶迴路也就逐漸形成了習慣,所以,大腦事實上很少在思考,而是調用記憶,或者說是利用習慣在做決策。

如果不作刻意分辨,面對每天做的那麼多選擇,我們會以為自己在思考,實則只是習慣而已。用習慣去生活,雖然省力,但若不刻意調整,必然難以精進。

最終,我們總是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事情全局和重點,而是習慣地一頭扎進具體的過程和細節,前者需要動腦,費勁,後者不用思考,省力,就是這個邏輯。

03怎樣的思考才是有效的?

注重思考是好事,但不是所有的想事都是思考,比如“胡思亂想”和“想清楚”就是兩碼事,這也是很多人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

“胡思亂想”總是在情緒和關係上相互牽扯,在得與失上過多權衡,內耗嚴重,卻對核心問題毫無促進作用。

比如,你希望自己能夠早起,醒來後,卻一直在被窩裡糾結時間早晚、天氣好壞、精力不支、衣物不齊……這不叫思考,只能是“胡思亂想”,要杜絕的,因為想再多也不會促進起床這件事。

思考力不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一刻·晨读

網上這張圖很好地描述了胡思亂想的狀態

而好的思考則有如下特點:

  • 始終圍繞問題的解決,即使暫時解決不了,也會推動問題解決;

  • 始終向自己提問:最重要的是什麼?多問幾層,答案就出來了;

  • 向核心困難進發,分解困難,逐個攻破;

  • 總是能看到事情的意義,用認知驅動行為,而不是意志力;

  • 讓目標、安排、預案極其明確,不會讓自己猶豫不決……

希望我們的生活不要被習慣驅動,而是被思考驅動。提升思考力,迎來更美好的人生。

關注“清腦”

共同開啟心智

探索成長方法論

思考力不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一刻·晨读思考力不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一刻·晨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