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草四郎時貞策動的“島原之亂”導致了幕府出臺最嚴厲鎖國令

公元1600年,關原合戰爆發,戰後,獲勝的德川家康榮登“徵夷大將軍”之位,開啟了德川幕府的統治。

天草四郎時貞策動的“島原之亂”導致了幕府出臺最嚴厲鎖國令

德川家康

1616年,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實施閉關鎖國政策,這一政策延續了260年,直到1853年,美國佩裡將軍的“黑船來航”事件上演方告結束。

日本這一時期的鎖國政策執行得非常嚴格,幕府先後頒發了五次鎖國令,一次比一次嚴厲。按幕府的規定,嚴禁日本船隻出海,偷渡者一律判處死罪;長期居留外國的日本人不得回國,否則一經發現即處死;驅逐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們的子女如果留在日本,將被處死,如果日本人藏匿他們,一經發現即處死罪。

有一箇中國人也在鎖國令中遭受了磨難,他就是朱舜水,是明清鼎革之際名動天下的大儒。他在日本有許多學生,明亡後,不願做滿清臣子的他決定“乃次蹈海全節之志”東渡日本。但正逢日本實行鎖國令,“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朱舜水被困在長崎附件的海上,進退維谷,幾乎陷入絕境。幸得早年與他有師生之誼的日本學者安東守約多方奔走呼籲,才終於得到幕府的登岸特許。由此可以見日本當時的鎖國政策有多嚴酷。

在這種政策下,日本成了一個孤島,基本斷絕了與外界的往來,日本人只能從中國商船上的船員那裡打聽中國和周邊發生的事,這種現象被稱為“唐船風說書”。通過這種信息獲得方式,日本瞭解了中原的明亡清興,也知道了“三藩之亂”,以及鄭成功收復臺灣等大事,幕府儒官林春勝、林信篤父子據此編纂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籍《華夷變態》。

長期的閉關鎖國使日本脫離了世界發展的潮流,經濟、科技、文化變得越來越落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日本實施這種自絕於世界的愚昧政策呢?主要是因為幕府對天主教勢力的防範需要。天主教與日本神道教在意識形態上是衝突的,日本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幕府藉此實現對社會各階層的嚴密控制,而天主教宣揚“人人平等”思想,這會削弱幕府對社會的管控;而且西南諸蕃在與西洋人的貿易往來中獲得了財富和技術,增強了自身實力,幕府擔心他們不再膺伏於將軍的權威;而天主教勢力策動的“島原之亂”是促使幕府出臺最嚴厲鎖國令的一個重要原因。

16世紀中期,日本首次接觸葡萄牙人,這是日本最早遇見的西方白人,日本人稱其為“南蠻”。葡萄牙人通過日本購買產自中國的生絲,而日本則醉心於西洋的火槍、火藥等武器。這種與以葡萄牙人為代表的洋人的貿易被當時人稱為“南蠻貿易”。通過這種貿易,天主教思想也逐漸在日本傳播擴散開來,形成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大名也皈依了基督。

日本人稱天主教為“切支丹”,皈依基督的大名稱為“切支丹”大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立志“布武天下”的織田信長。他敏銳地感到,西方的科技和武器將大大助力他統一天下的事業,於是對天主教採取了“容耶”、“用耶”的接納政策。在他的包容下,天主教在日本得到了很大發展。然而,隨著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死去,“切支丹”也迎來了凜冬。

豐臣秀吉繼織田信長之後成為日本最有權勢的人物。與織田信長不同,他對西方勢力在日本的迅速擴大感到擔憂,而九州一帶的西南切支丹大名與葡萄牙人緊密鉤連,更是對他形成了嚴重威脅,於是他下決心禁絕天主教。

1587年7月24日,豐臣秀吉頒佈了《伴天連追放令》,“伴天連”是“Padre”的日文舊譯,在葡萄牙語中是神父、傳教士的意思,此令宣佈驅逐傳教士:“一、日本神國也,西國傳來之基督邪法,萬萬不可接受。二、傳教士令諸國郡之民歸附,搗毀神社佛閣,實乃前所未聞之事,諸國郡知行,亦得遵天下之法,故需對其嚴加約束,不可任其妄為。三、傳教士皆以其知識博取信徒,乃至破壞日本之佛法,誠不當矣。故其不可留於日本,當自今日起二十日內歸國。四、黑船之儀,系貿易之事,應予區別,今後亦可進行長期貿易。五、不妨害佛法之商人,縱來於基督之國,亦予准許。” 《伴天連追放令》是日本史上對天主教的第一次禁令。後來豐臣秀吉對天主教徒的鎮壓愈發嚴厲,在1596年發生的“慶長大殉教”事件中,將二十六名教徒釘死在十字架上。

雖然豐臣秀吉嚴厲禁教,但天主教思想已經在日本大名中產生了深入持久的影響,他們雖然停止了宗教活動,卻沒有脫離天主教。而且在禁令之下,除了鐵桿教徒高山右近外,其他如小西行長、有馬晴信等人並沒有受到特別的嚴重的打擊,“切支丹”勢力仍在。

由於侵略朝鮮失敗,豐臣秀吉野心破滅,在憂憤中死去了。他一死,蟄伏的天主教勢力立刻抬頭,又迎來了大發展。在關原合戰的前夕,日本天主教的發展達到了最高潮,更多的大名皈依了基督。

與中國古代一樣,日本古代的土地兼併現象也非常嚴重,由此引發的劇烈矛盾是日本古代社會的一個固嫉。由於日本國土狹小,土地貧瘠,土地兼併使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難。

當時,幕府佔據了最富饒的土地,其餘土地被封給其他領主大名,廣大人民失去了土地,受到層層盤剝,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634年,長崎的島原半島遭遇嚴重災荒,農民食不果腹,處境極為悲慘。可是當地領主非但不救濟,還施加了很重的稅賦,農民們被逼起來抗稅,卻慘遭鎮壓。領主對抓來的農民施以名為“蓑衣舞”的酷刑,就是讓他們穿上蓑衣,然後再點火焚燒,受刑者或在痛苦地翻滾呼號中被活活燒死,或在絕望中跳入水中淹死。領主們這種令人髮指的暴行,使民間的憤怒迅速積聚,變得猶如即將爆發的火山,而在關原大戰中失敗的豐臣秀吉殘餘勢力也準備利用這種形勢醞釀起事。

“切支丹”在農民中宣稱“土地屬於上帝而不屬於領主”,“上帝比諸侯更尊貴”等思想,並迅速得到農民們的響應。幕府看到天主教勢力迅速壯大,感到了害怕,於是也像豐臣秀吉一樣開始禁教,並用火刑處死了十五名教徒,可是天主教並未被遏制,教徒人數增加到了七十五萬人。這種情形與洪秀全以“拜上帝教”思想鼓動民間情緒,積聚起義力量有幾分相似。

1637年,島原的火山終於爆發了,暴動的人們放火燒了衙門,島原城城主一家遭到屠戮。起義者在島原城的城頭掛起了畫有十字架和聖象的旗幟,四萬多農民和教徒參加了起義,史稱“島原之亂”。與中國古代的起義相似,島原暴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宗教,卻高舉著宗教的名義。

這次起義的領袖是一個日本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叫天草四郎時貞,當時年僅十六歲。他本名“益田時貞”,是大名小西行長的家臣益田好次之子,而小西行長正是豐臣秀吉倚重的大將。 益田時貞後來被過繼給天草甚兵衛,改名“天草四郎時貞”。關原合戰當中小西行長兵敗被殺, 包括天草四郎時貞父親在內的家臣們因失去了主人而淪為浪人。由於天草四郎時貞在通商口岸長崎港長大,自幼與洋人接觸較多,而主家小西行長又是個“切支丹”大名,這些因素使他很早就接受了天主教思想。

天草四郎時貞策動的“島原之亂”導致了幕府出臺最嚴厲鎖國令

天草四郎時貞

年少的天草四郎時貞相貌俊美,他不僅是個虔誠的教徒,他還向荷蘭人學習西方醫術,並治癒了很多人,使當時的日本人認為他有起死回生的“神術”,再加上他能在水上行走的傳說,使他在信教的浪人和農民中擁有了很高的威望。

幕府原以為起義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並沒有太在意,他們派武士板倉重昌領兵前去鎮壓。由於起義軍的骨幹是原來小西行長的家臣,他們是豐臣秀吉侵朝時的先鋒,雖然流落為浪人,戰鬥力仍十分強悍。貿然進攻的幕府軍隊連敗兩陣,傷亡四千多人,板倉重昌也戰死了。幕府大為震驚,於是派出重臣、幕府老中松平信綱率軍十萬再次前去鎮壓。

在強敵進攻下,因力量懸殊,起義軍被迫退守島原城,但幕府軍也無法攻下城池,雙方形成僵持。於是松平信綱決定圍城,耗盡城裡的糧彈供給。然而三個月後,島原城仍巋然不動。松平信綱又派了三十四個被幕府收買的教徒騙開城門進入城內,尋機刺殺起義領袖。可是這些人很快被義軍識破了,全部遭到斬首,頭顱懸掛在城牆上。

無計可施的松平信綱無奈之下請求荷蘭軍艦施以援手。荷蘭艦隊來到島原附近海上,向城裡發射了四百多發炮彈,卻仍然轟不開島原城。起義軍還用箭射出書信給幕府軍,諷刺松平信綱求助於洋人的行徑。

就這樣堅守了五個月後,島原城因彈盡糧絕,終於被攻破了。起義軍與幕府軍又在城裡激戰了三天,全城四萬餘人僅一名幕府內應倖存,其他全部被屠,天草四郎時貞切腹自殺,島原城被夷為平地。

天草四郎時貞策動的“島原之亂”導致了幕府出臺最嚴厲鎖國令

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雖然被鎮壓了,但幕府從中看到了天主教勢力的強大,及其對幕府統治的嚴重威脅,所以事後仍心有餘悸。幕府當局認識到,要維護統治,必須禁絕天主教在日本的傳播,而要禁絕天主教的傳播,則必須堅決杜絕天主教士來日本傳教。1639年,幕府頒發了最嚴厲的第五次鎖國令,規定日本全國只有長崎一處口岸允許通商,除中國和荷蘭的船隻外,其他國家的船隻一律禁止在日本經商;斷絕天主教會同日本的一切關係,將獲得居留許可的荷蘭人集中遷往長崎居住。

通過嚴密持久的閉關鎖國,德川幕府消除了外來勢力的威脅,削弱了地方諸蕃的勢力,牢牢鞏固了將軍對日本社會的統治。但同時切斷了資本對外流動,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使日本陷入停滯和愚昧,兩百多年後,終於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威逼下打開了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