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城管驛站,讓杭州成為更多“異鄉人”的家

一个小小的城管驿站,让杭州成为更多“异乡人”的家

從新塘路與慶春東路天橋經過,在東南角,會看到一座粉色房子,像兩條平行的波浪,穿梭在盛開的桃花中,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這是杭州第一家城管驛站,叫城管驛站·新塘路點。

中午11點左右,開始有環衛工人、停車收費員等陸續進進出出,裡面時不時傳出聊天的歡聲笑語。

11點半,環衛工人劉菊英也來到這裡。她從帶來的袋子裡拿出一隻飯盒,放進微波爐里加熱。等待期間,又從旁邊的飲水機裡,給自己倒了一杯水,找了一把椅子,加入到其他人的聊天中。

“聽說一家包子鋪可以免費領包子,你們今天早上去過沒?”吃飯期間,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起早上公司微信群裡發的“免費領包子”的福利。

劉菊英是85後,也是之江環衛所最年輕的一線環衛工人,負責鳳起路到新塘路段的保潔工作。她已經做了5年道路保潔,“從28歲開始幹這行,越幹越有勁了”。

劉菊英說,以前在四星級餐廳當服務員,賺得比現在多,可是,在杭州的歸屬感卻是做道路保潔員這幾年才有的。

一个小小的城管驿站,让杭州成为更多“异乡人”的家

“城管驛站是我們自己的休息室”

一個小小的驛站帶來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在新塘路點,城管驛站有兩個房間,佔地近70平方米。一個房間,有冰箱、空調、微波爐、電視、桌椅等硬件,也有薑茶、急救藥箱、Wi-Fi等軟件;另一個房間,除了空調,則主要擺放著一排躺椅,供大家午休。

“現在天氣還不熱,早上帶來的飯不用放冰箱。過不了幾天,早上就得先把飯拿過來,存冰箱裡了。”劉菊英說,天氣再冷點或再熱點兒,冰箱的用處就要突顯出來了。

吃完飯後,劉菊英習慣性地拿出手機,看起視頻,手機裡播得是最近大火的《都挺好》。

“作為年輕人,就喜歡上上網,晚上回家管孩子,也沒時間看視頻,剛好中午休息,追追電視劇,覺得可踏實啦!”劉菊英說,城管驛站就像一個安樂窩,讓中午的兩個小時變得踏實、有趣。

“關鍵是,總是能吃上熱乎乎的飯了。”58歲的保潔員王述文接話道,自己做了9年保潔員,自從有了城管驛站,胃病都不怎麼犯了。

在杭城,每天露天作業的城管職工有30000餘人,涉及系統內的環衛、執法、綠化、市政、河道、停車等6大行業,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冰雪霜凍,亦或烈日炎炎,他們都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一般來說,道路保潔員早上4點多鐘上班,7點之前要完成第一遍普掃,他們的工作,不僅起早貪黑,還特別辛苦,最嚴重的問題是,經常喝不了熱水、吃不上熱飯。

跟我們一樣,每天11點到13點鐘,他們也有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但是午休“質量”卻一直得不到保障。

王師傅回憶,以前,他都是在路邊的公交站坐一坐,有的時候,見公交站等車的人多,就會找個牆角休息一下,“冬天飯冷,就找個相熟的店家要點熱水,倒在飯裡,夏天則完全沒辦法,中午打開飯盒,已經有一股餿掉的味道,只能忍著吃。”

現在,王師傅吃好飯,習慣去隔壁房間的躺椅上小憩一會兒,“年紀大了,幹了一上午活兒也累,能躺平了,睡一覺,下午幹活也格外有勁兒。”

用王師傅的話說,有了城管驛站後,再不用蹲馬路邊吃飯,靠著牆壁休息,工作得更體面了。

“溫暖的地方,都是家”

各方跨界合作,共同打造“城管驛站”

如何讓環衛工人在這兩個小時內,吃好飯、休息好,是城管局一直想要解決的一件大事。可是,杭州寸土寸金,要在城市裡要一些空間,作為一線城管人休息的地方,並不是件容易事。

“杭州冬天冷夏天熱,而冬天和夏天的時間又特別長,環衛工人吃飯和休息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就一天沒有歸屬感。”杭州市城管局市容中心工作人員說,為了讓城管驛站落地,市城管局想了很多辦法。

最後,在市城管局的努力下,2016年7月,“城管驛站·新塘路點”正式啟用,跟傳統印象不同,這裡不只是城管的休息站,而是面向環衛、市政、序化、綠化、河道、停車收費等所有城市管理一線作業人員開放,是大家共同的“家”。

一个小小的城管驿站,让杭州成为更多“异乡人”的家

按照城管局的規劃,“城管驛站”要遍地開花,讓一線作業人員都能就近休息。可這麼多地兒,從哪裡來呢?

社會各界積極騰出場地,參與到這場溫暖的活動中來。面積大一些的叫“城管驛站”,面積小一點兒的,則叫“愛心休息點”,不管大小,絕大多數都設置了空調、桌椅等設施,提供熱飯、熱水、常規藥品等服務。

去年,慶春東路5號建行杭州分行秋濤支行騰出了支行內部辦公用房,按照城管驛站黨建綜合體的管理要求,建設了集用餐、休息、學習、應急、醫療於一體的城管驛站。除了秋濤支行以外,建行杭州分行下屬150個支行參與共建城管愛心休息點也全部對外開放。

中石化浙江杭州石油分公司下屬115座加油站正式加入到共建城管驛站、愛心休息點的行列中,建成秋濤路加油站、中石化莫干山路加油站、康橋油庫3個城管驛站和112個“城管愛心休息點”,這些地方從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不等,由加油站自行出資建設,集用餐、休息、應急、醫療等功能於一體。

105個“城管驛站”和3000多個“愛心休息點”

“城管驛站”形成“杭州樣本”

現在,杭州已有105個城管驛站和3000多個愛心休息點,除了城管系統的工作點,其餘基本都是與沿街企事業單位合作的形式設立的。他們不僅僅向城管系統的工作人員開放,還向所有戶外勞動者開放。

今年初,市城管局發佈《城管驛站管理規範》杭州市地方管理標準,成為全國首創,也成功將“城管驛站”升級為 “杭州樣板”,引得全國各地來杭州學習。

《規範》中,對驛站的“軟件”與“硬件”指標進行了明確規定,為各個驛站的配置標準、日常管理與服務功能提出了明確的標準。

比如,一線城管人員較密集的地區宜優先配置驛站,應具備用餐、休息、學習等基本功能,配備必要的消防、醫療急救等服務性設施設備。

再比如,驛站建設應因地制宜,面積不宜少於20平方米,不僅是集用餐、休息、學習、交流、應急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同時也是展示地方特色風貌及文化體驗等多重功能的“同心圓”。

一个小小的城管驿站,让杭州成为更多“异乡人”的家

有的驛站,發揮黨建共建作用,讓基層組織更加緊密地融入城市管理,形成城市管理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推出固定主題黨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會一課”等黨建學習內容。

有的驛站,端午送粽子、高溫送綠豆湯、中秋送月餅、臘月初八送臘八粥……隔三差五,就有一波社會愛心人士來送溫暖。

在新塘路點,牆上貼著“週五城管驛站固定志願服務安排”,有免費理髮、測血壓等服務。劉菊英說,每到活動日,大家都會互相轉告,經常排起長長的隊,“我們都不用另外花錢理髮了。”

驛站還專門設了一個“心願牆”,一線作業人員把自己的願望貼在上面後,過不了多久,願望就能實現。劉菊英說,很多環衛工人都想要一隻電飯鍋,有個工人把心願貼到牆上,一個月後,真就收到了一個電飯鍋,惹得大家好生羨慕。

想起以前,劉菊英在四星級餐廳打工,也沒個落腳休息的地方,只能等客人走光了,在沙發上稍微靠一下。而且,餐廳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倒閉了,“特別沒有安全感,覺得隨時得找工作。”

後來,當了環衛工人,公司幫著繳納五險一金不說,還有意外險,加班費,各種福利不斷,“拿五險一金來說,看病可以報銷,退休後可以領養老金,這是我以前打工想都不敢想的。誰能想到,在杭州當環衛工人,也能像企業員工一樣,得到保障和體面。”

通訊員 | 李敏吉 曾大吉

一个小小的城管驿站,让杭州成为更多“异乡人”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