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謙:做一名忠誠堅定善良公正的法律守護人


孫謙做客《法治中國說·大檢察官說》談刑事法律監督

做一名忠誠堅定善良公正的法律守護人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備受公眾期待,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推出的大型法治演說類節目《法治中國說·大檢察官說》於2019年1月7日晚,在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如約與觀眾見面了。作為該節目首位主講嘉賓,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孫謙面對鏡頭,開誠佈公地就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特別是刑事法律監督工作,與專家、媒體進行了交流和互動。

維護所有法律底線

我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這就意味著,檢察機關的職責是維護和保障憲法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和尊嚴。

那麼,作為法律的守護人,檢察機關是如何監督和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在節目現場,孫謙通過兩個關鍵詞,即“糾正違法”和“追訴犯罪”,深入淺出地向觀眾詳解了檢察機關的職能定位。

孫謙介紹說,檢察機關糾正違法是指檢察院在對刑事訴訟活動進行監督的過程中,發現偵查機關、審判機關和刑事執行機關的偵查、審判和刑事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後,依法提出糾正意見,甚至可以提出抗訴。而追訴犯罪是指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根據事實和法律對當事人是否有罪、是否需要逮捕和起訴來作出決定,啟動刑事追訴程序。

“刑事法律監督它是在維護所有法律的底線。”孫謙進一步解釋道,檢察機關對刑事偵查活動進行監督,核心就是保障刑事偵查活動的合法性,防止刑事偵查過程中,侵犯人權和非法剝奪財產的違法情形的發生。

針對刑事審判活動監督,孫謙指出,對審判活動中違反法律程序的行為,檢察機關有權提出意見。刑事判決裁定之後,檢察院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提出抗訴或者提出檢察建議,推動啟動人民法院的二審或者再審程序,以此保障刑事法律在司法實踐中得到順利的實施。

在講解刑事執行活動監督時,孫謙特別舉例說,犯人生病是否得到及時的救治、控告申訴權利是否得到了保障等都屬於檢察監督的範疇,一旦出現違法情形,檢察機關都會依法提出糾正意見。

 把法治作為內心根本追求

在孫謙看來,新時代給予檢察機關更大發展機遇,也賦予檢察機關更多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政法機關一定要保障法律的實施,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與尊嚴,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做到這些,我們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思想和理念。”孫謙說。

孫謙認為,檢察官必須崇尚法治,要對法律有敬畏之心,尊重法律的精神和具體的條文,尊重事實,把法治作為內心的根本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權,牢固地樹立人權觀念,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責任和義務。堅持理性、平和、文明的司法,公平公正地辦理每一起案件,既無不及又無過度。

“任何權力都要接受監督,檢察權也不例外。”孫謙還特別指出,歷屆檢察長都告誡大家,要像監督別人那樣監督自己,而且要比監督別人更嚴格地來約束自己。對此,只有約束好檢察權,嚴格規範地按照法律指引的方向前進,才能履行好檢察職責。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傾聽人民的呼聲。”孫謙強調,憲法法律雖然規定了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但這與傾聽人民的呼聲並不矛盾,“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應當成為檢驗我們是不是人民檢察院的根本標準。”

監督要節制準確也要剛柔並濟

“辦理刑事案件最高的境界是天下無冤。檢察機關在整個訴訟流程當中,為了保證司法的這種無冤的境界,在做它最大的努力。”近一段時間,檢察機關辦理的於歡辱母案、王玉雷案、崑山於海明案給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位專家作為嘉賓做客首期《法治中國說·大檢察官說》時,結合相關案件的辦理對檢察機關刑事法律監督工作表示出極大的肯定。

在談及監督效果時,周光權表示,檢察機關要行使監督權,首先對法律的理解和把握要很準確,只有每一步監督都經得起推敲,提出的監督意見才是有力度的,從而最大限度地贏得被監督方的認同和接受。

“人民檢察院作為法律的守護人,貫穿著刑事訴訟的全過程,對於保障刑事訴訟的公平公正,特別是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陳衛東建議,制定更加嚴密的檢察監督程序規則,對於正確的法律監督意見,被監督單位和個人拒不履行的,應當啟動追責程序,以此提升檢察監督的剛性。

“監督不是居高臨下的監督,而是平行機構之間的一種提醒糾錯機制。法律監督要有節制、要準確,既要有柔性,也要有剛性。”孫謙指出,檢察機關會根據違法情形的程度,採取不同的監督手段。能通過檢察建議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提出抗訴,但對於執法司法人員暴力取證、刑訊逼供,徇私舞弊、私放罪犯,檢察機關依然會依法立案偵查、逮捕和提起公訴。

“檢察機關不是為了監督而監督,而是為了法律得到更好的實施。”孫謙說。

注重民意更要依據事實法律來辦案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熱點案件也會在傳播過程中不斷髮酵。在接受輿論監督過程中,檢察機關能否保持中立?面對媒體的提問,孫謙應答自若。

孫謙表示,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案件,最高檢同時也會高度關注,比如於歡辱母案、崑山於海明案、鴻茅藥酒案,等等,檢察機關十分關注來自社會的聲音,傾聽人民群眾在期盼什麼,並給予回應,指導基層檢察院依法、及時、妥善地作出處理。

“案件的最後處理,只能根據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法作出處理,而不是完全依照民意來辦。”孫謙說,以於歡案為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於歡屬於正當防衛,支持他的行為,但在二審法庭上,依據檢察機關提供的所有事實證據,在充分認定了他防衛正當性的同時,也認定了他防衛的過當。

希望檢察機關在未來要實實在在地提高這支隊伍的辦案水平;期待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功能能夠更加的發揮有效,被監督的部門能夠與檢察機關一道,通過相互配合和制約,實現監督的雙贏多贏共贏……在節目最後,專家們紛紛對檢察機關下一步工作提出期望。

對此,孫謙回應表示,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離國家的重託和人民的期待還有很大的距離,檢察機關會不斷提升檢察官的專業素養、職業良知,強化職業倫理,做好應對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的準備。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正確理念的指引下,檢察機關能夠做好忠誠、堅定、善良、公正的法律守護人,為促進依法治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出新貢獻。

(正義網北京1月7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