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可掉以輕心

有不少患者向醫生提出以下類似的問題:

我之前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從來沒發過病得過肝炎,結果B超檢查,一下子就是肝硬化了,不是理論上應該是先得肝炎後肝硬化嗎?跳過了肝炎這是啥原因?

攜帶者就真的沒有一點炎症嗎?就不會肝硬化嗎?是時候說一下關於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那些事兒了。

1、什麼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可掉以輕心

乙肝病毒攜帶者首先是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陽性持續6個月以上,在此基礎上,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很少有肝病相關的症狀與體徵,即符合老百姓口中“攜帶者”的標準。

事實上,“攜帶者”也分 e抗原陽性、HBV DNA高載量的大三陽攜帶者和e 抗原陰性、HBV DNA低載甚至測不到的小三陽非活動性表面抗原攜帶者。前者處於免疫耐受期,機體免疫細胞不能識別和攻擊有病毒活躍複製的肝細胞,乙肝病毒和肝臟能夠“和平共處”,因此沒有明顯的炎症;後者早已度過免疫耐受期, 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病毒,但免疫系統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能夠較好的控制病毒複製,因此也沒有明顯的炎症。這兩種“攜帶者”的共性是肝功能均表現為正常。

2、肝功能正常≠肝組織無病變

我們臨床上一般通過檢測外周血的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評估肝功能。谷丙轉氨酶一般存在於肝細胞漿中,穀草轉氨酶存在於肝細胞線粒體等細胞器中,只有肝細胞破裂、甚至細胞器破裂才能將肝酶釋放入血,大量的細胞、細胞器破裂才能使釋放入血的肝酶被檢測到。因此,血液裡肝酶的檢測非常的間接,往往不能非常敏感得反應肝臟內部的情況,有些肝損害進展的非常隱匿,血液中的肝酶時而正常時而升高,不容易被抓住異常的時間點,因此半年甚至一年一次的肝功能檢查可能並不能完全反映病情。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可掉以輕心

此外,我國的谷丙轉氨酶一般以40 IU,50 IU,甚至60 IU為正常上限,已有充分的研究證明,哪怕谷丙轉氨酶處於40 -80 IU左右(1到2倍正常上限),通過肝穿刺活檢,也能發現不少“攜帶者”存在明顯的炎症和纖維化。甚至有研究表明,對於大於30歲的谷丙轉氨酶40 IU 以下的“攜帶者”,在肝穿刺後也有不少存在炎症和纖維化。很多國內外的專家認為,年齡大於30 歲仍為“大三陽”、HBV DNA 活躍複製的“攜帶者”,哪怕肝功能正常,也是存疑的,最好進行肝活檢,甚至可以直接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

目前如下結論是基本明確的,“攜帶者”哪怕肝功能正常也可能存在組織學損害,哪怕谷丙轉氨酶在“正常”範圍內,也是數值越低,肝內炎症纖維化的程度越低。

3、無症狀≠肝組織無病變

肝臟是個“沉默”的器官,不僅僅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很多慢乙肝患者在緩慢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過程中,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但是無症狀並不意味著肝臟內部就“風平浪靜”。病變有可能在靜默中演變和轉化,病情有可能在長期的量變後突然爆發。待到出現黃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明顯症狀”時, 疾病往往處於失代償階段,再想徹底控制病情就非常困難了。

4、乙肝病毒攜帶者需要重視定期檢查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可掉以輕心

除了上述乙肝病毒攜帶者雖然肝功能正常但仍可能存在肝內炎症和纖維化外,我們還需要知道,不論是大三陽免疫耐受期的攜帶者還是小三陽非活動性攜帶者,病情均可能隨時存在變化。對於前者,雖然之前免疫系統不認識病毒,但隨時可能發生免疫耐受打破(突然認識病毒了),而後開始攻擊肝細胞引起炎症,對於後者,雖然目前免疫系統能夠控制病情,但這種脆弱的平衡隨時可能打破, 炎症隨時可能復燃。

因此,“攜帶者”須密切隨訪觀察,以期儘早發現疾病進展,及時干預。年齡大於30歲、有乙肝家族性攜帶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較高,更需要重視定期複查。具體複查建議如下:

❏ 每3~6月檢查1次肝功能、HBV DNA

❏ 如肝功能出現異常,可立即就醫,必要時開始抗病毒治療

❏ 需每6個月進行甲胎蛋白和B超檢查

❏ 如年齡大於30歲,最好進行肝穿刺活檢,如肝內有明顯炎症者需啟動抗病毒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