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犢寨從“千年土匪窩”到4A景區,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花花心心


抱犢寨位於石家莊市鹿泉區,據省會石家莊16公里,距北京200公里,是集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我國4A級景區。

抱犢寨:

在清末明初因匪患猖獗。富戶豪紳經常遭綁架,敲詐錢財,為躲避兵匪來此築寨成村。

在1946年作惡多端的國民黨鎮壯丁隊長謝潤玉帶領匪兵500餘人,盤踞抱犢寨經常襲擊、殺害附近的無辜百姓和革命人士。讓抱犢寨成為土匪窩。

由於抱犢寨易守難攻,解放軍和地方武裝經過1946年11月、1947年12月、1948年4月三次戰鬥,付出500餘人的巨大代價,終於剿滅了抱犢寨匪部。

當年解放軍攻山指揮部、火房等設施,已成為抱犢寨紅色旅遊的核心區。再因抱犢寨原有的峭壁懸崖、山頂又有平曠坦夷等等特有的自然奇觀,形成現在國家4A級旅遊區。


笑容姐妹遊記


抱犢寨,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是綿延數百公里太行山脈的一個山寨,海拔1800米,這裡四周懸崖峭壁、深不見底,唯獨山頂地勢平坦,宛如上峰仙台,由於此地易守難攻,千百年來,聚集此地匪盜無數,屢剿不滅,成為世人皆知的土匪窩。

1948年8月23日,北寨門之戰,解放軍將聚集此地的匪徒一舉殲滅,自此,抱犢寨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在這裡修建了一條六公里的盤山公路,實現了天險山寨的通車,又貫穿山腳拉通了水渠,從此,抱犢寨青山綠水、綠意盎顏、美侖美奐。

改革開放後,國家對歷史文化越來越重視,在此背景下,抱犢寨文化景區被重點塑造,隨著陸續的投建,抱犢寨文化景區逐步成型,成為了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2001年11月,抱犢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景區,景區南北走向,東西延伸,北起北天門,南至南天門,景區有長城、棄仙亭、仙人洞、八卦臺、金闕宮、九龍壁、羅漢寺、抱犢雕像、石榴園、天池、牛郎織女家、天門洞、杏花村、桃花園、萬聯苑、連心亭、韓信祠等二十處景點。自此,曾經的土匪窩翻天覆地的變成了旅遊勝地,被譽為“天堂之幻覺,人間之福地,兵家之戰場,世外之桃花源”的天下奇寨。來此遊玩的中外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爆今花


抱犢寨古時稱為萆山,即漢將韓信伐趙之戰中,令軍卒“人持一旗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的地方。抱犢之名,據說在北魏葛榮起義時,當地人為避戰亂,抱犢上山,因此才有了抱犢之名。山的四面都是峭壁,山路很險,而山頂上又有600多畝耕地,所以民間又有“抱犢(小牛)上山,養大耕田”的說法。而實際在早於北魏,作於兩晉時期的《玉匱》中,即有“抱犢山”的記載。“抱犢”與“寨”相連,是在金末元初時,金將武仙在山頂屯兵建寨,抗擊蒙古軍隊,這樣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稱。

抱犢之美,美在自然風光。早在明代,“抱犢晴嵐”就被列為獲鹿八景之首;被評為石家莊十景之冠。奇泉、飛瀑、古洞、幽境、山光、霧態、朝暉、夕照,構成了抱犢寨如詩如夢的自然景色,令人流連忘返。如著名的“抱犢晴嵐”,每當曙色初開及初雨新霽之後,或煙繚霧繞,嵐氣氤氳;或碧天如洗,丹崖凝輝;或雲濤無際,簇翠飛紅;如天開圖畫,美不勝收。再如山陰十八池,又稱十八泉,一洞幽深,杳不可測,清泉湧出,涓涓不竭。夏秋季節,泉水驟增,奔騰而下,落為飛瀑,聲聞數里;冬日則細水恆流,層層凍結,形成如玉之冰瀑,春來不化。最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山雨欲來,此洞先出縷縷雲煙,令人稱奇。


走馬之行


和歷史社會背景有關係,覺得了解最好去查下資料或者實地調查下,不是幾句話說的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