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天齊鋰業2018年報的一些整理

一、概況

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44億元,歸母淨利潤2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36.2億元。這是在國內鋰鹽價格大幅度深跌、2018年全年內無新增產能釋放的情況下取得的,顯示了公司在行業低迷時期仍能維持相對可觀的經營利潤率——報告期內,公司鋰化合物及衍生物在佔銷售收入的比重約71.89%,鋰礦銷售佔比約為64.71%,毛利率依然分別高達65.25%和71.89%。

二、資源勘測數據更新

資源方面:

1、Greenbushes鋰礦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泰利森(ALB持股49%,本公司持股51%)擁有位於西澳的Greenbushes鋰礦,在全球所有鋰礦供應占到29%的份額,是目前世界上資源最豐富、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氧化鋰品位為2.1%。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勘測結果,Greenbushes的鋰礦資源儲量為約13310萬噸,摺合碳酸鋰當量約690萬噸。

2、西藏扎布耶湖公司通過20%的戰略投資享有對西藏扎布耶湖的資源。西藏扎布耶湖為現金世界上品質最佳的鹽湖之一,也是國內資源稟賦最好的鹽湖資源,資源量達183萬噸LCE當量。

3、四川雅江縣輝石礦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天齊盛合擁有雅江縣措拉鋰輝石礦的開採權,該礦段含鋰資源量約63萬噸。

4、智利Atacama鹽湖在其租賃的Atacama鹽湖區域,鋰離子探明儲量為489萬噸,潛在儲量333萬噸,總儲量為813萬噸;根據SQM與採礦權出租方Corfo公司於2018年1月17日達成的協議,2030年12月31日之前,SQM在Atacama鹽湖區域可動用鋰金屬配額為349,533噸,摺合碳酸鋰當量約220萬噸。

三、財務

一直以來對天齊有所跟蹤的朋友應該都瞭解,2018、2019兩年是天齊的現金流非常吃緊的兩年,在港股IPO暫時擱淺的情況下,公司勢必要尋求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手段。2018年成功收購SQM 23.77%股份以來,我們可以觀察到資產負債表質量會有比較顯著的惡化:

(報告)天齊鋰業2018年報的一些整理

2018年12月31日,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總量僅為19.43億元,而流動負債中有息借款部分為26.01億元,為了完成總金額高達40億美金的SQM的股權收購,使得總有息負債飆升到了302.5億元,按照披露的明細來看,平均的資金成本應該接近5.5%,也就意味著一年的財務費用達到16-17億,幾乎是是稅後淨利潤的八成。所幸,SQM的高分紅政策能夠對沖掉一部分財務成本,按照天齊的持股比例和SQM淨利潤完全分紅的習慣,將分得約人民幣7億元左右,則收購事項對於2019年全年淨利潤支出的影響預計在-10億以內。當然,這相對於公司的淨利潤體量而言依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2018年,公司合併報表歸母淨利潤為22億元,沒有出現負增長,這對於許多人而言是稍微超出預期的。誠然,非經常性損益中有4.75億元的投資收益為將SQM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入長期股權投資形的,是會計處理變更導致的一次性收益;但股份增加後,SQM每年都會帶來實實在在的股息分紅,實際上是可持續的投資收益。儘管天齊由於保密協議之故,從未細緻披露其產品的具體價格,但我們可以從年報的分類列示大致匡算,2018年鋰化合物的均價為107,313元/噸,鋰精礦的均價為5,068元/噸;鋰化合物的價格相較2017年僅僅下跌了5.95%,而鋰精礦原料的價格不降反升。

與此同時,公司在成本稟賦方面的優勢依然顯著,2018年全年鋰化合物平均成本僅為37,657元/噸,根據第三方機構的測算,天齊的碳酸鋰現金成本為全國最低,氫氧化鋰的現金成本為全球最低:

(報告)天齊鋰業2018年報的一些整理

(報告)天齊鋰業2018年報的一些整理

從2019年開年的價格以及國內的短期供需情況來看,今年的銷售均價仍然會在2018年的基礎上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公司已隨年報公佈了一季度的預告,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將僅為1-1.8億元,但必須注意的是,這是2019年上半年新產能未曾釋放業績、產品價格處於低位、財務費用激增所疊加出來的“至暗時刻”的盈利水平;隨著澳洲項目的產能爬坡、以量補價,2019全年的業績是有望實現正增長的。

當然,如果最壞的極端情況出現(鋰鹽價格繼續下跌10%-15%、澳洲項目爬坡艱難全年幾乎無新增釋放),2019年的歸母淨利潤被打回到10-12億的區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四、產能

天齊鋰業現有鋰化合物產能主要為四川射洪基地(設計產能:17200噸/年)和連家港生產基地(設計產能:17000噸/年),

2018年的實際產銷量如下:

(報告)天齊鋰業2018年報的一些整理

2019年,公司產能方面的增量將主要取決於西澳奎納納基地的年產2.4萬噸單水氫氧化鋰一期工廠。該項目於2018年底已竣工,目前正在調試階段,預計需要6-9個月的產能爬坡。鋰精礦產能方面,按照先前的計劃,泰利森的鋰精礦擴產項目一期工廠將於今年的二季度竣工,將泰利森的鋰精礦產能提升至135萬噸/年。中期來看,如若一切在建計劃如預期速度推進,2019年底,澳洲氫氧化鋰第二期2.4萬噸單水氫氧化鋰項目將建設完成;2020年中,遂寧2萬噸碳酸鋰項目將建設完成投產;2020年第四季度,泰利森的鋰精礦產能將提升至180萬噸/年。也就是說,順利的情況下,到了2020年底,天齊的鋰化合物產量將達到目前的3倍,鋰精礦產量達到目前的2.5倍。

五、小結

整個年報梳理下來,總體的結論是短期不樂觀,中長期不悲觀——短期的不樂觀是由於財務費用的負擔比原先預料得還要重,且產品價格下降給業績帶來的實際影響還要延續至2019年;中期不悲觀的信心自然還是來自電動車發展的大趨勢——2018年,鋰的全球消費量僅為27萬噸LCE當量,其中只有一半來自電動車;根據第三方機構的預測,2027年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將會使鋰的消費量達到122萬噸/年(LCE當量)——這個級別的鋰消費量對應的是大約2500萬輛電動車,對照大眾、寶馬、豐田等頭部車企紛紛激進推進的電動車產線,實現的可能性很大。就在整理年報的過程中,發現天齊在週末又發了一個公告,就目前西澳奎納納在建的氫氧化鋰產能與韓國兩家大型電池材料廠商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雖然不涉及具體的價量,但也傳遞了一個比較積極的信號:首先這說明奎納納基地的產品品質達到了海外高端廠商的認可,其次多少也說明了2019年西澳的產能爬坡可能比較順利,19年的產量已能達到一定的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