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時,各省八旗駐防是怎樣一個一個被消滅的?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好友


這問題老梁來回答。

咋說呢?這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這八旗駐防被一個個的幹掉,那也是有原因的。要先解決題主的問題,咱呀先得從這根上說起。

首先一點,咱先了解一下,啥是八旗駐防?

當年順治起了個頭,幹掉南明的福王,敲死了在北京城裡嘚瑟了小四十二天的李自成。這一路上為了保證大兵的一路推進,打到哪裡,這八旗大兵就駐到哪裡。這個時候也就是個形式,隨駐隨撤,也沒啥固定形式。


這到了天下沒啥大的戰事了,滿清一幫子貴人,這腦仁疼,為啥?這漢人多如牛毛,八旗大兵這撒進去,就像那蝨子進了牛毛裡,你不仔細瞅都瞅不出來,這可咋整?

得了,這像種莊稼一樣,每一個點都讓八旗大兵來守,那也就是三倆人守一城,這也不像回事,也幹不了嘛事。於是就在全國各地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險要之地,派上為了八旗大兵來駐防,這就是八旗駐防的由來。

一開始的時候,順治手裡撒到全國的八旗兵丁也就一萬五千來人,這到了康熙和雍正的時候,就增加到了七萬九千人,到了那十全老人的手裡,就已經達到了十萬來人,全國八旗駐防的地就有九十七處,性質和小日本修的炮樓差不了多少。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就在於這八旗駐防和歷史上的一般人不一樣,不是簡單兵丁入駐防守,而是一幫子旗人,拖家帶口吆五喝六的去駐地。

而且這滿清皇帝一直想要保持自己滿人血統,他的純潔性和獨特性以及高貴性,還有那最為重要的戰鬥性。這八旗駐大兵到了地頭上,要麼在一座城裡建一堵牆,將城市一分為二;要麼另找一地建一座新城,將來駐防的旗人以及家眷都塞裡頭,這就形成了一個駐防點,按照滿人的說法,這就叫“滿城”。

這重點可就來了,這滿城裡有滿人自己的衙門口,不是滿城裡的漢人用咱漢人的衙門口,這有了事,滿人找自己的衙門辦事,漢人犯了事被自己的衙門口修理。

漢人的罪行有詳細的劃分,笞、杖、徒、流、死,那叫法度親民。回頭看看滿人這塊,您別管多大點事,撐死了,套一枷鎖,好吃好喝住牢飯裡待一段時間,啥事沒有這就出來了,至於漢人頭上最嚴厲的流和死,您從那字典裡摳了就成,根本就沒有的事。

而且滿清的皇帝還規定,這旗人不能務農或經營啥小生意,每月都有朝廷提供錢糧,每個旗人就是一鐵桿莊稼,都是餓不死的。

好嗎?這一趟下來,二百多年近三百年的積怨可就積攢下來。

這小日子到了辛亥革命的時候,這就戛然而止了,滿人和漢人的矛盾也就迸發出來了。這就分成三種情況出現,一種八旗大兵堅決抵抗,然後被革命家搞死了,另一種八旗大兵堅決抵抗,還成功了,再有一種就是舉小白旗投降,咱好事好商量。

那麼這三種情況,老梁就給大傢伙嘮嘮。

第一種堅決抵抗被消滅了

咱先從武昌這塊說起,當時在最先運動起來的是工程營,就有這麼兩條“勾結滿人者斬”“私藏滿人者斬”。

好吧武昌城內,八旗會館沒了,四個大姓的滿人家族也被殺了個差不多,據說滿人死了八百人。

那有人要問了,咋這麼少呢?武昌這地他不是八旗駐地,滿人他也不多,但形式是很嚴重的,只要確認是滿人,那沒話說,直接槍斃。

就這麼折騰了三天,軍政府下達了命令,這一行為這停了下來。

最搞笑的是,有大約一百名八旗大兵得到了釋放的命令,其中有七個回家的路上又被人幹掉了。(有來受訓的八旗大兵,他們還沒開始就被革命家給俘虜丟大獄裡頭去了)

武昌這地不算啥,咱拿西安這地說事,西安滿城佔了整個西安一半的面積,裡頭的滿人人口達到了兩萬多人,城牆那叫個高啊,可架不住滿人自甘墮落,抽著大煙喝著小酒自廢武功啊。

革命軍一天一夜就拿下了這滿城,這一半的滿人可就沒了。這過程咱也沒必要細說嘍。

第二種堅決抵抗沒有被拿下的

這首推寧夏八旗駐防,革命軍進攻並不順利,革命軍劉先智戰死。為啥不順利呢?

這寧夏他就不是個安生地,這駐防八旗平時打仗的事也不少,所以這手上打仗的手藝可沒落下來,所以革命軍並沒有討了便宜。

這不宣統退位詔書一下達,寧夏八旗瞅了瞅自己個城了沒人理的野娃子了,這才舉手投降。

第三種搞小白旗投降的

這首推當然就是四川成都的駐防八旗,萬事好商量,四川的革命軍給了八旗大兵,被清政府拖欠的六個月的軍餉,還給發了房產證,並集資搞了一工廠,派專人教這幫人啥叫工廠技術,讓這幫人有了一口飯吃。

至於啥秋後算賬,各位您可真心想多了,沒有的事,這真叫以德報怨啊,當年滿人在四川這地可是殺了不少人的。

最後說一句,成都那個寬窄巷子就是當年八旗的駐地,現如今被當做成都的明信片來使喚。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辛亥革命爆發後,面對革命大勢,滿清各省八旗駐防部隊反應不一,雖然最終都消失在歷史長河裡,但並非所有的八旗駐防軍隊都是因武力抵抗被消滅的,這些“世受皇恩”的駐防八旗,有的堅決抵抗,有的則直接投降。




作為滿清八旗“立國”的根本,也是他們最信任的軍事力量,清末年間,八旗軍高達20餘萬。這些八旗軍分為北京的禁旅八旗和駐紮全國各地的駐防八旗,人數各半,也就是說,清末年間,駐防八旗兵力約十萬。

公元1911年,即清宣統三年,滿清的駐防八旗將軍級駐點為:綏遠、西安、江寧、杭州、福州、廣州、荊州、成都、寧夏、伊犁等,除此之外,駐防八旗還有京口、乍浦、揚州、荊州等副都統級駐點。八旗駐防各地,根本目的當然也是為了控制地方戰略要地,穩固統治。

武昌起義爆發後,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廣州等多地的駐防八旗和平解決,並沒有與革命軍發生衝突。四川成都的駐防八旗,更可堪稱和平解決的典範。

在成都將軍玉崑的努力下,四川革命政府與成都駐防八旗達成了“一次性發餉3個月,以後陸續再發3月,住房發給執照,准予自行買賣,再撥款20萬興建工廠,容納窮苦旗民學習技術,解決生計問題”等等一系列協議後,成都駐防八旗繳械投降。

而廣州、乍浦、鎮江、杭州等地,雖然也有旗人試圖抵抗,但是面對革命大勢和革命軍的強大壓力,最終,駐防八旗與革命軍簽下了城下之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當然,有順應大勢,和平解決的駐防八旗,也有冥頑不靈,試圖堅決抵抗、為滿清殉葬的旗營。這其中以駐防南京、西安、福州、荊州、寧夏等地的旗營為主。

南京的駐防八旗,是在滿清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後,重新派旗人駐紮的。辛亥革命後,時任江寧將軍的鐵良率領南京駐防八旗,和時任兩江總督張人駿、江南提督張勳等人組織忠於清政府的軍隊,堅決抵抗革命軍。



但是作戰意志薄弱,疏於訓練的八旗駐防軍隊,終究無法與革命意志高漲的革命軍對抗,雖然多次抵抗,但最終,南京駐防八旗部隊投降革命軍,而張人俊、鐵良等人則逃往上海。

而且,最奇葩的是,當時堅持抵抗的人中,最忠誠於滿清的,並非這些旗人,而是漢人張勳。沒錯,就是後來進京發動“張勳復辟”的辮子軍統領。


其他抵抗的各駐防八旗,西安駐防八旗由於反抗非常激烈,滿城被革命軍攻破,最終“所有滿人,潛逃一空”。而福州旗營在經歷巷戰後,最終被迫繳械投降。位於革命首義之地湖北的荊州,經歷了激烈的野戰,最終被革命軍擊敗,統領恆齡自殺,荊州駐防八旗投降。

唯一抵抗住革命軍進攻的,就是寧夏旗營。這是由於寧夏地處偏僻的西北,進攻寧夏旗營的革命軍並非起義新軍,而寧夏旗營由於環境惡劣,本身也有一定的戰鬥力。袁世凱上臺後,寧夏旗營接受了袁世凱的委任,民國三年被裁撤。




作為滿清入關佔領天下的根本,滿清八旗早在康熙年間已經開始衰微,清中期,除少數駐紮東北等地的八旗部隊,作為軍事力量,八旗集團已不堪使用,而到了清末,八旗更是徹底墮落。

面對辛亥革命的大勢,雖然也有福州、江寧、荊州、西安等地駐防八旗試圖武力抵抗,但由於其衰微到極致的武力,使抵抗毫無意義,而曾經被用來穩固滿清皇朝統治的駐防八旗,也因此在辛亥革命中毫無任何作為,也沒有對挽回清朝的崩潰,起到一絲一毫的作用。


鳶飛九天2018


其他答案裡已經把大體的情況說過了:

一,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廣州等多地的駐防八旗和平解決

二,廣州、乍浦、鎮江、杭州則發生了零星的抵抗,但最後還是投降的下場。

三,武昌,南京、西安、福州、荊州、寧夏則發生了激烈的交戰,死傷慘重。


而我就說一下當時的一些細節:


一,武昌起義時期,申報分時段報道,讓我們看到當時的戰爭狀況變化:

“武昌兵變,革命黨進攻總督署,擁進上房大肆搜尋……凡操京音者俱被槍斃”

“武昌仍在戰鬥,惟目下大都從事搜尋滿人。”

“據北京電稱,中國革黨勢力大張,漢口防軍五百名業已變志,聞滿人被殺者共有三百名。”

“武昌漢口漢陽三處今日除有革黨搜殺滿人外尚覺安靜。”

”武昌“各處皆有滿人屍體,計滿人被殺者八百人,現革命軍仍在搜殺滿人。”


二,駐防八旗的報復行為:

辛亥年10月26日,北京八旗學堂學生及旗制處人員聯合禁衛軍進行秘密會議,認為漢人排滿氣勢洶洶,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將京中漢人屠盡然後自殺,會場氣氛激烈,民部尚書桂春也非常贊同。後來被漢族大員知曉並向朝中官員彙報才得以遏制。但消息傳出後,北京漢人又紛紛驚恐出逃。


荊州駐防八旗因駐防官員被殺,,出隊至荊州沙市, “逢人便殺,大屠兩日”


還有各種旗人投毒的消息漫天飛,但真實性可疑,


例如:在上海,滬軍都督曾探得有三名留日旗籍學生妄立敢死隊名目,希圖混入武昌行刺民軍重要人物,已有滿人三名及“漢奸”多人到滬,都督遂懸賞捉拿,捉到者每名賞洋二千元,因報密而捉獲者每名賞洋五百元。

報紙還披露了留日滿洲學生從外洋購得毒藥返回中國擬將藥倒入黃浦江及揚子江實行暗殺的消息,並致函自來水公司,請通知各捕房嚴加防範,延請西醫在各處水池中細加化驗。(嗯,朝江裡投毒,這個厲害)


閉家鎖的紅楓


歷史中真正毀滅明朝的並不是清軍,而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正是在李自成內部的席捲下,明朝這個大帝國才如同堤壩被蟻蝕一般崩潰開來,數百年的江山延續,自此化為了烏有。

清軍是在明朝的江山倒塌後,才趁著這個難得的歷史時機順勢奪走了中原江山的。


如果說他們跟滅掉明朝有什麼關聯的話,那唯一關聯的地方就是他們滅掉南明殘餘力量的事情了。

不過在清軍佔據了中原江山後,他們開始遇到了一個讓他們恐慌的處境。

他們本身的人口是非常稀少的,滿漢蒙八旗的士兵人數相加起來也才僅僅只有十幾萬人,人口頂了天的也才僅僅幾十萬人左右徘徊。

這個時候面對著人口數量達到數千萬、上億的漢人,說不恐慌其實是假的。

在這種恐慌的促使下,他們就做出了一系列的預防措施。

清朝各省的八旗駐防細節

入關後,他們把八旗軍隊一半的兵力留在了京城以及京城周圍的重要關卡,用來拱衛他們的核心地帶。

除此之外,他們把另一半的八旗兵力分散在了全國各地的重要省會、戰略意義重大之處,用於監視當地的綠營兵。


而綠營兵,就是由大多數明朝降兵降將們構建而成的軍隊,長期人數保持在60萬左右,他們的結構和八旗軍隊是差不多的,採用的是父死子承製度,士兵的來源是世襲制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鐵飯碗。

在清朝入關後,他們也被分佈到了全國各地之中,如果當地有什麼叛亂或者戰事,第一個衝上去出兵出力的就是他們。

而駐防在全國各地的八旗軍隊,則就是專門監督他們、防止他們造反的,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督戰隊。

至於清朝都在哪些地方駐紮下了八旗駐防軍,大家可以通過以下一張圖片瞭解一二。


清朝八旗駐防的旗民分治

而這些八旗駐防軍在駐紮各地時,除了坡甲的士兵之外,他們的家人也會跟隨他們一起來到駐防地居住生活。

清朝時期,清朝一直奉行著旗民分治的原則。

一般在八旗軍民駐紮於當地的時候,他們都會在駐防的城市中修建一個城中之城,專供旗民居住,這些城中之城通常也被我們稱之為滿城。


而如果不修建城中之城的話,他們則會在當地設置一個只能由旗民們居住的特區,用來分隔開旗民和漢民,保持他們自認為的高貴性。

清朝各省八旗駐防的下場

而在清朝滅亡的過程中,清朝駐紮在各地的八旗駐防軍們遭遇到了幾種不同的結局。

其中有的在清朝滅亡的過程中保持了他們對清朝的忠誠,在戰爭中死傷慘重。

也有的在清朝滅亡過程中,選擇了對清朝朝廷視死不見,輕易的就向革命軍投了降,其中有不少還加入了民國後來的軍閥部隊中。

在這所有的八旗駐防地中,損傷最為慘重的是西安駐防地和荊州駐防地,在西安的滿城所在地,幾乎大多數士兵和旗民百姓在動亂中丟掉了性命。


荊州駐防地在經過長時間的抵抗後,最終選擇了投降,而在此過程中,他們有4/5的士兵和旗民死在了戰爭之中。

至於其他地區的八旗駐防地雖然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傷亡,但都不如西安、荊州這般嚴重。

在這眾多駐防地中,受到損傷最小的是寧夏駐防地和成都八旗駐防地。

在那次浩大的動亂中,寧夏駐防地因為敵人弱小、自身實力強大,所以他們的根基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動搖,他們是憑實力保下自身的。

而成都駐防地有些不同,成都駐防地的八旗子弟們在遭遇到危機的時候,第一時間選擇了投降,所以在後來受到了四川方面很妥善的對待。


除了以上這些案例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兇狠的駐防地,比如福州的駐防地在動亂爆發的時候,就先下手為強殺了他們駐防地周圍不少的漢人百姓。

不過在福州駐防地被打下來後,相關軍隊並沒有對他們實施報復,而是採用溫和手段安撫起了他們。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各省八旗駐防在清末動亂中的大概結局,他們中有些在動亂中差不多全員滅絕,也有不少並沒有被消滅掉,而這些駐防地,一般經歷了三種不同的結局,第一種是在投降的情況下完整保留了下來,第二種是在自身實力充足的情況下,憑藉實力完整保存了下來,第三種則是最開始進行了抵抗,但是實力又不充足,因此在遭受到一定損失後,投降保存下了部分實力。


孤客生


革命的浪潮一浪勝過一浪,從最初的辛亥革命開始,全國範圍內都展開了一種叫做革命的鬥爭,清朝真的就沒有絲毫抵抗嗎?

並不是,清朝入關時靠著一股軍隊,那是他們的本土勢力,正是八旗軍,這支軍隊也不是當時中原實力可以阻擋的,畢竟東北地區環境比較惡劣,是中原地區不能比較的,所以八旗軍的戰鬥力一向都比較高,當時的中國內地軍隊面對敵軍的侵犯,完全沒有反抗的實力,畢竟,兩邊的戰鬥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而明朝也已經到了覆滅的邊緣。

這樣一支厲害的軍隊,在清朝傾覆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站出來守衛皇權呢?

雖說這支軍隊一直受到了皇室的重點關注,但畢竟他們也在內地生活了幾百年,沒有了當初剛來時的那般健壯,戰鬥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再說鴉片之類的物資進入中國,影響到的可不僅僅是普通百姓,也不僅僅是普通的軍士,八旗軍的待遇一向很好,自然更容易被這些東西影響到,加上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火的歷練,這支軍隊如今的戰鬥力已經落入了冰點,不及全盛時期的一半,而科技的發展更是讓這支軍隊落後於時代。

這支八旗軍隊在國內遍佈,雖然數目也不算少,但是分配到各個地方就不多了,正經的皇室的八旗軍只佔了一半,這一半的戰鬥力也很差,在與侵略者鬥爭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這支皇室專屬的軍隊只有被吊打的份,在被侵略過後,拱衛皇室的八旗軍戰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已經擔不起守護皇室的責任了。

革命中,雖然各地多少都有八旗軍的存在,但他們大部分都是直接投降新政權的,畢竟清朝都倒了,這時候不乖乖的投降還要做什麼呢?抵抗的當然也有,卻還是少數。

抵抗的八旗軍也大多都是做做樣子,真正開始打起來,他們戰鬥力差的缺點就透出來了,許多地方實行的是和平演變,在不打仗的情況下和平的取得八旗軍的陣地。

像是南京,荊州等地的卻都是戰鬥道最後一刻,他們因為戰鬥力差,即使是頑強的抵抗過了,在面對革命軍的時候還是被迅速的擊敗,成為了一抔黃土,真正能抵擋住革命軍炮火的也不是沒有,只是很少,比如寧夏,這裡因為戰鬥力還有一定的規模,革命軍也不夠強大,暫時在浪潮中站穩了腳跟。

就算是抵擋住革命的炮火,但面對清朝已經覆滅的事實,他們也不可能繼續抗爭下去。辛亥革命對於清朝來說是致命的,慈禧去世以後這個政權就已經只有表面上的權益了,各地的軍閥幾乎沒有信服他們的,八旗軍更是表現慘淡,面對革命的浪潮,清政府已經完全沒有了抵擋下去的可能,各省的八旗軍發揮出來的作用近乎可以忽略,八旗軍受盡了皇室的恩寵,但皇室覆滅時,他們卻沒有發揮任何的作用。


魏青衣


有網友問:辛亥革命時,各省八旗駐防是怎樣一個一個被消滅的? 在湖北荊州,革命軍從11月19日開始就與荊州駐防八旗軍開始了激烈交戰,戰鬥一直持續到12月10日,經過近1個月戰鬥。

荊州駐防八旗軍已經彈盡糧絕,隨後左副都統恆齡自盡,到12月13日,清八旗將軍連魁被迫投降,12月16日,革命軍佔領荊州,當地的八旗軍和家屬一共25000人,只倖存4000人。

青州八旗駐軍則沒有爆發戰鬥,也一直保持著武器。一直到後來張宗昌收編了這支八旗軍,發給糧餉,武器和被服,一直到1929年張宗昌戰敗,這支八旗軍才解散。

杭州則在光復的時候,革命軍就以炮兵對準八旗軍營地,同時,出動1個步兵團包圍八旗軍營地。西安則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當時,西安八旗軍和家屬一共有2萬人,有1萬支老式步槍。

革命軍出動2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營為主力參戰,八旗軍武器多為:“前口裝火藥扳機上扣火帽的來福槍”,不如新軍的後裝連發步槍先進,也沒有大炮。經過激烈戰鬥,革命軍攻破了滿城,八旗將軍文瑞、副都統承燕投井自殺,副都統克蒙額陣亡。

南京八旗軍則與江防軍一起與革命軍,也就是新軍第9鎮爆發戰鬥。從9月17日爆發戰鬥,一直戰鬥到10月初,革命軍組成了浙江和江蘇聯軍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八旗軍1個營和江防軍3個營,攜帶馬克沁重機槍60挺和火炮20門,死守在南京天保城。最後抵擋不住,革命軍答應可以放這些人一條生路,戰鬥才結束。

福州駐防八旗,在戰鬥爆發前,臨時給13歲以上男性發一隻槍和幾發子彈,給女性一人一把小刀。隨後戰鬥爆發,新軍很快佔領制高點炮擊滿城,到11月9日,革命軍衝進滿城,總督松壽自殺。次日晨,八旗兵發動反攻。

500名八旗大刀隊衝擊革命軍于山炮兵陣地。但是,革命軍山炮集中火力進行近距離炮擊,很快革命軍就擊敗旗兵大刀隊, 總督松壽自殺,樸壽被擒,不久被殺。

寧夏八旗駐防則是革命軍劉先智帶領民兵首先發動進攻,但是進攻不順利,劉先智陣亡。隨後,根據宣統退位詔書,寧夏駐防八旗投降。

四川成都八旗駐防則解決的最好,當時經過談判,一次性支付給八旗軍6個月軍餉,所住房屋發給房契。再投資20萬興建工廠,招聘八旗士兵為工人解決生計問題。沒發射一發子彈就解決了問題。


深度軍事


清朝的軍制,大體可分為八旗與綠營兩種。其中,八旗相當於國防軍,主要用於征戰和平亂的,綠營則主要是用於維護地方治安、剿匪之類,相當於現在的武警部隊。

但在近代以後,無論是八旗還是綠營,戰鬥力都嚴重下降,八旗的職能已經形同虛設,綠營也只是苟延殘喘。

由此,在鎮壓太平天國後,在湘淮軍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一種新的軍隊,這就是練軍和防軍(也有一些是綠營改造而來)。

這批新軍隊中,其中又以李鴻章的淮軍為代表,因為他們肩負保衛京畿的重任,所以實力相當比較強大。

之後,在甲午慘敗後,事實再一次證明,就算是李鴻章的半新半舊的軍隊也沒有什麼用處,於是又有了袁世凱的小站練兵,這就是後來的新軍。



清末新政後,清廷實行的軍事改革有三個主要內容,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以袁世凱的北洋軍為模範發展新軍,而除北洋外,其他各省也都負有編練責任,即規劃中的36鎮新軍。

這計劃中的36鎮新軍,也就是所謂的國防軍,是用來抵禦外來侵略的。但可惜的是,因為辛亥的原因,實際只練成了24鎮不到,即使練成的,最後也都打了內戰。

不過也沒啥,因為這個辛亥本就是日本軍部勾結革命黨藉以削弱分裂中國、以便其上下其手的勾當,這個不多說。

清末軍事改革的第二個內容是將之前的殘存的綠營、練軍、防軍等改為各省的巡防營,這個是換湯不換藥,反正還是執行維護地方治安的職能,沒有太高要求,也不必報太高指望。

維護地方治安,反正任何時代都是需要的嘛!



第三個內容就是裁撤八旗,化旗為民。眾所周知,旗人之前說白了就是軍戶,生下來就是要當兵打仗而不許從事其他行業,作為回報,就是朝廷負責養活所有旗人。

然而,在兩百多年後,八旗已經證明毫無用處而徒廢糧餉,於是清末新政開始實行裁撤駐防。但是,因為涉及到內部人的問題,這項改革進展十分緩慢。

是啊,吃官飯兩百多年了,現在讓人下崗再就業,這種問題一向是十分難解決的啊!

當時的駐防八旗,其實近半都在京城和京畿一帶。東北的駐防,半兵半農,也不必說,邊境的如蒙古新疆,也有。

這裡說說辛亥年的情況。當時的八旗駐防,並不是哪裡都有的,而主要駐防以下地方:

廣東的廣州、福建的福州、四川的成都、湖北的荊州、浙江的杭州、江蘇的南京和鎮江、陝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山東的青州。

其中,像江西、湖南、貴州、廣西、雲南五省是沒有八旗駐防的。



至於說辛亥年的風暴。最開始是武昌,大概殺了七八百人,但那不是駐防八旗,而是抽調的一些旗兵和在武昌工作或辦事的旗人及其家屬。這個是搜殺比較厲害的。

其次是陝西西安的滿城,這個幾乎就是屠城,大約有兩萬旗人(旗兵及其家屬)全部被殺,這個性質是十分惡劣的。

再次是山西太原的滿城,基本也殺了個七八成,不過沒有西安那麼惡劣。

其他各地的滿城,有一些小衝突,但總體還算平和,如福州將軍自盡,還帶領其他旗人有一起自盡的,被革命黨殺的也有,不過不多。

類似福州的情況在南京、鎮江和荊州都發生過,其中荊州是抵抗比較堅決的(因為武昌被殺的旗人很多來自荊州)。

但總的來說,這些地方雖然有一些抵抗和衝突,但死人是很少的。

至於廣州和成都,基本是和平解決,沒有發生什麼衝突。而山東青州還有京城、京畿及東北,因為革命黨勢力沒有觸及,所以沒有什麼影響。



此外就是邊疆地區的,如外蒙古的駐防沒有什麼影響,但外蒙獨立後被驅趕回來,也算是撤防了(不過那時清廷都沒了)。

不過在新疆的伊犁,那裡的駐防因為有原湖南湘軍的駐兵,結果也鬧起了革命,伊犁將軍志銳(也就是光緒珍妃瑾妃的哥哥)給殺了,於是那裡也就一直亂到49年。

至於革命地區的那些駐防,那些旗人在民國年後大多離開了滿城,因為當時被敵視與謠言得很厲害,旗人們害怕再發生類似西安的事件。

再說了,清廷也沒了,沒人發糧餉了,還駐什麼防,各自逃命謀生去吧!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回了京城,或者改名換姓,泯然眾人矣。

由此,八旗駐防,也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哦,忘記說寧夏革命了,當時的革命黨去攻打滿城,結果反被打得抱頭鼠竄,這也是革命黨在辛亥年唯一失敗的案例,就當是笑料聽吧。

不過話說回來,也是因為改革太遲緩,如果真按當時的規劃裁撤八旗,旗人離開滿城,也會就不會發生辛亥年的屠殺了。


坑爹史冊


關於八旗兵,很多人有一個認識方面的誤區,認為到了清朝後期,自打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八旗兵就讓位於地方漢族武裝湘軍、淮軍;八國聯軍又打垮了僧格林沁的滿蒙鐵騎,八旗徹底熄火;後來又隨著新軍練成,旗兵就全部廢止、解散了。

其實不然,八旗兵雖然到了清朝後期缺乏存在感,但人家確實還存在,慈禧太后的親弟弟桂祥就擔任過鑲黃旗副督統,到了民國初年,在五族共和的綱領下,民國政府為了保持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仍然讓他擔任正藍旗滿洲都統,都統手下當然要有些兵,這些兵大部分還是旗兵,不過發薪水的老闆換成了民國政府。

清朝後期,八旗兵的戰力的確是廢了,但建制沒變(漢軍旗大部被逐步撤銷),一直到大清覆亡之際,全國的八旗兵丁還保有12萬人的規模,其中官員6680人,滿族八旗佐領681個.兵力多駐紮在京師周邊和滿蒙地區,在全國各省會城市或戰略位置重要的城市多有駐紮。北洋六鎮新軍中的第一軍和後期成立的禁衛軍也基本是以旗人為主組建而成,不要以為清廷只准備依靠這兩隻嫡系部隊保命,原先的旗兵在當時也一樣跟著與時俱進,各地旗兵經常被成建制的組織到當地新軍中受訓,接受新的軍事思想、戰法和槍械武器,只是總體來說難挽頹勢,無論從精神面貌還是火力配備都比新軍要差很多。

清廷之所以願意死馬當作活馬醫,是因為旗人才是永保江山統治的基石,漢人相對靠不住,再加上你不讓他們當兵,也一樣要發工資吃勞保,這份“鐵桿莊稼”是祖制,不能停止輸血,一點也不省錢,所以不想用也得用。

辛亥革命時,東北和京畿、中原一帶,起義者、新軍和八旗兵的交鋒規模不大,流血衝突並不太多,但是其他的鐵血十八省,旗兵的命運就慘得多,不光是旗兵,就連普通的旗人也跟著受連累。

革命者跟洋人侵略者不一樣,洋人來了是要錢,旗兵可以假裝看不見,不會硬著頭皮往上衝,而革命者很多可是來要命的,旗兵在保命的前提下,困獸猶鬥,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有戰鬥力。

試舉幾例:

武昌固然是九省通衢的戰略要地,但省內八旗駐紮地卻是在地理更加重要的荊州,清末此地的旗兵駐紮有7000多人,統帥是連魁。

武昌起義的過程中,有一部分荊州旗兵正在武昌新軍受訓,人數大概佔到新軍百分之十的比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新軍的戰友,但是這些旗人戰友卻大部分被民軍分批處死,旗兵也組織過零星抵抗,但更是激起革命者的殺戮之心,很多旗人百姓也被盡行殺死。三天之後,這種不正常的情況才得以改變。

荊州的八旗兵選擇了抵抗,隨著民軍在武昌、宜昌、襄陽逐步站穩陣腳,荊州也成了民軍的眼中釘,必須予以拔除。11月,宜昌的革命軍開始進攻荊州,迅速掃清外圍,隨著湖南等地民軍趕來支援,人數越來越多,形勢對荊州旗兵十分不利。總攻發起之前,民軍給予旗兵最後通牒:再不投降,則“必以昔日清政府對於嘉定、揚州之手段對付荊州”,但荊州旗兵仍然負隅頑抗。

總攻開始後,戰鬥非常激烈,旗兵陣亡者眾,主戰派荊州副都統恆齡飲彈自盡,參謀長德霈、將領恩霈都自殺身亡,也有旗兵投河自盡。都統連魁求和,旗兵全部放下武器,連魁被民軍釋放後北歸,旗兵被解散。

相對武昌、荊州的戰鬥,陝西西安的旗兵與民軍的戰鬥規模更大,結果也更慘重,主要原因一是旗兵抵抗行動堅決,另一方面是民軍陣營中的會黨成員太多,殺戮心太重。西安滿城被攻破後,2萬多人的滿城人口銳減一半以上,一座北美教會也遭到攻擊並被焚燬,8名外國教士和學生被殺。

由於滿清統治時期旗對漢民的壓制太久,可以說,越是在戰鬥激烈的地方,起義的民軍犧牲越大,報復心就越強,旗兵旗民的下場就比較悲催。相反,主動反正、和平交接的旗兵基本得以保全。所有地區的報復屠殺式行動,基本都能在短時間內加以修正。總體來說,東南地區各省的旗兵抵抗意志最弱,那畢竟是革命黨人的大本營,而西北地區的旗兵抵抗意志較強,形勢也顯得殘酷一些。隨著清帝遜位,北洋政府上臺,在五族共和的新背景下,這種濫殺行為基本絕跡。


歷來現實


消滅掉?哈哈,你想多了。八旗子弟被大清養了幾百年,早就養廢了。八旗兵就是吉祥物。辛亥革命時候,革命軍根本不用以武力消滅八旗。直接派個代表過去,八旗兵就繳械投降了。真正抵抗比較堅決的,通常都是漢人士兵,比如巡防營等。

武昌起義時,旗人士兵看到革命黨要起事,都不敢來管,跑的比誰都快。

湖北荊州駐紮有2000旗兵,數目不算少了。但當宜昌革命軍前來進攻時,荊州旗兵沒有做抵抗,選擇投降。

杭州的旗兵倒是抵抗了大半天。但是當杭州各地全部光復後,旗營已經被起義的新軍和巡防隊包圍。革命軍答應保護旗民生命財產後,旗營選擇繳械投降。

鎮江新軍起義後,準備進攻旗營。在士紳的勸解下,副都統載穆放棄抵抗。載穆同意在保全旗兵生命的條件下繳械。

廣州方面,旗兵在廣東將軍松壽的帶領下,抵抗了一陣子,有數百人傷亡,算是不錯的了。但革命軍一去招降,旗兵就紛紛逃亡。松壽自殺身亡。

辛亥革命時期旗兵的表現基本就是這樣。絕大多數都是直接投降的,毫無亮點可言。

八旗兵要是指望的上,消滅太平天國時,大清何必指望湘軍、淮軍呢!


國史拾遺


這個問題很好,辛亥革命爆發之際,正是滿漢衝突激烈之時,當時仇滿、仇漢的情緒在民間蔓延,所以當革命爆發後,滿城首當其衝受到威脅。而如何處理滿漢之間的關係,也成為革命軍面臨的主要問題。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消息傳到京城,上到王公貴族,下到普通旗人無不驚慌失措。當時一些京城的滿洲貴族帶頭出逃,據《大公報》報道,雖然清廷下令阻止,但京城滿人出京者有增無減,“人煙稠密之精華,將有十室九空之嘆”。滿人出逃的去處,就是大清龍興之地的東北地區,當時去往奉天的火車一大半是京城親貴。

京城滿人的恐慌很快蔓延到北方各城市,當時謠言四起,有人聲稱革命黨正在全國血洗滿城,京城也有淪陷的風險。與此同時,還有人聲稱清廷命令各地政府軍屠殺漢人,以示報復!

實際上,辛亥革命期間,雖然有八旗軍與革命軍發生了激烈交火,但大部分滿人還是採取了合作態度,而革命軍在此後的安撫工作,也進一步降低了滿漢之間的衝突。當時清廷多次頒發懿旨闢謠流行於民間的排漢政策,對消除國內各族人民的矛盾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辛亥革命是一次東亞版的光榮革命。

以武昌起義為例,最初革命軍曾經一度在武漢城中搜殺滿人。但是很快軍政府就頒發了禁止擅殺滿人的命令,並且在清帝退位後對被俘滿人釋放或遣返回原籍。

在滿漢矛盾較為激烈的福州,由於總督松壽和將軍樸壽仇視革命黨,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動員滿城內13歲以上和50歲以下男子,並組織殺漢隊對周圍居民進行屠殺,但當革命黨攻城後,雙方僅進行了短暫交火,第二天城內即恢復秩序。大多數被俘的滿人,革命軍不僅在收繳武器後准許其回家,還保證了他們的財產安全,同時向滿人發放口糧維持生計。為了進一步安撫滿人,福建都督府對外宣佈“滿漢一視同仁”。

滿漢矛盾較為緩和的地區,雙方多以較為和平的方式達成了共識。比如成都地區,辛亥革命爆發後,滿城一度陷入混亂,大家對主和還是主戰爭論不休。革命政府為此與將軍玉昆多次協商,並作出保證,在滿人投降後給予保護。同時為了維持滿人生計每人發3個月軍餉,籌措資金開辦工廠解決滿人就業問題。在各方的努力下,軍政府得以和平接收滿城城防。

所以,在辛亥革命爆發的過程中,雖然滿城作為清廷的暴力機關曾與革命軍爆發過沖突,但大多數滿城在與革命軍對立中,和平解決是主流。

在此期間,除了革命黨的和平努力,清廷的作用也不可不提。

革命爆發後,清廷否定了某些滿族大臣的排漢主張,同時對滿人將要屠殺漢人的謠言及時闢謠,為這次光榮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