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城市裡建的高樓大廈主體結構完成時叫“封頂”,一般開發商會比較矯情的稱之謂“喜封金頂”!而農村建房,過去房子是土木結構的傳統俗稱“上大梁”,簡稱“上樑”,而現在的建築是磚混結構,沒有了大梁,故稱之謂“圓垛”,各地的叫法可能也不盡相同。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記得30年前,農村房子都是土磚牆體,屋頂是木製龍骨,龍骨上鋪瓦,所以架設屋頂龍骨時可稱之為上大梁,還是頗形象的。而現在,農村建房已經淘汰了磚體加木龍骨青面瓦的結構,升級成為磚混結構,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上大梁也只有其名而無其形。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據史料記載,造屋上樑作為禮儀始於唐、宋時期,到明、清年間已普及全國各地。上樑就是房屋蓋到屋脊,慶賀一番。上樑前幾天,提前將一對古錢幣(一般是方孔青銅錢)、一雙新紅筷子、五色新布條用紅線捆到一塊香木上。一般人家都要訂做滿滿一籮筐大饅頭,饅頭頂上蓋有大紅喜字,放上花卉。有的還做了面獅子、面龍、面鳳凰,煞是好看。上樑這天,新房裡裡外外貼上大紅對聯,屋脊的主樑上繫上香木,披上大紅布,主人在新房子裡放禮炮、點響鞭、擺宴席。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在上樑之前,首先要精心選梁和制梁。梁木製作完成之後,主人便選定吉日良辰上樑。按傳統習俗,上樑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個人相沖,否則會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與上樑的時辰相沖、相剋,也要回避。

儘管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但上樑儀式都十分隆重,整個過程可分為“祭梁、上樑、接包、拋梁、待匠”等幾個程序。

上樑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們將貼上紅紙或紅綢的正樑抬進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擺上豬、魚、雞、鵝、蛋、豆腐、香燭等祭品,由泥瓦匠、木匠等邊說好話邊敬酒。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上樑可以說大有學問。

據史料記載,我國建房舉行上樑儀式始於魏晉,至明清時已普及於全國各地。中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凡事都講究禮儀。建房作為生產生活的一件大事,各種儀式當然必不可少。建房中的禮儀其實是一種祈福儀式。

人們舉行這些儀式的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生活美滿。

民間建房的程序大致包括選址、立中柱、上樑、立門竣工等幾個步驟。其中“上樑”被人們視為建房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梁是建築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橫跨構件,是上架木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民間認為,上樑是否順利,不僅關係到房屋的結構是否牢固,還關係到居住者今後是否興旺發達。過去農村有句俗語:“房頂有梁,家中有糧,房頂無樑,六畜不旺。”可見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整個上樑儀式可以說都是圍繞“正樑”進行的。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在上樑之前,首先要精心選梁和制梁。梁木製作完成之後,主人便選定吉日良辰上樑。按傳統習俗,上樑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個人相沖,否則會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與上樑的時辰相沖、相剋,也要回避。

儘管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但上樑儀式都十分隆重,整個過程可分為“祭梁、上樑、接包、拋梁、待匠”等幾個程序。

上樑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們將貼上紅紙或紅綢的正樑抬進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擺上豬、魚、雞、鵝、蛋、豆腐、香燭等祭品,由泥瓦匠、木匠等邊說好話邊敬酒。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祭梁結束後,便由匠人把正樑抬上屋頂,或用繩子將正樑拉上去。抬梁或拉梁的時候,鞭炮齊鳴,上樑師傅要唱上樑歌,高喊“上啊!大吉大利!”在上樑的過程中,有的地方要求在正樑放平穩後,主人要將親朋好友送來的“五穀彩袋”搬到屋頂,放在梁的正中,並將紅布披在樑上,寓意五穀豐登。有的地方在紅布的底端縫上一雙布鞋墊,寓意給新房主人鋪墊家底。有的地方在正樑中間掛上裝有紅棗、花生、米、麥、萬年青等的紅布袋,寓意“福、祿、壽、喜,萬古長青。”此後,匠人將果品、食品等用紅布包好,邊說好話邊將布包拋入由主人雙手捧起的籮筐中,這個程序稱為“接包”,寓意接住財寶。上樑儀式最熱鬧的程序是“拋梁”。當主人“接包”後,匠人便將糖果、花生、饅頭、銅錢、“金元寶”等從樑上拋向四周,讓前來看熱鬧的男女老幼爭搶,人越多主人越高興,此舉稱為“拋梁”,意為“財源滾滾來”。在“拋梁”時,匠人還要說吉利話,他們常說:“拋梁拋到東,東方日出滿堂紅;拋梁拋到西,麒麟送子掛雙喜;拋梁拋到南,子孫代代做狀元;拋梁拋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滿。”拋梁結束後,眾人退出新屋,讓太陽曬一下屋樑,這叫做“曬梁”。最後,主人設宴款待匠人、幫工和親朋好友,並分發紅包,整個上樑儀式結束。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上樑賀詞:賀詞寫於紅紙上,貼在主樑下方。北方人常用: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上樑大吉。以下四字吉語寫在紅紙上貼在柱子頭上。卜雲其吉;奠厥攸居。豎千年柱;架萬代梁。吉星高照;福地呈祥。旭日懸頂;紫微繞樑。梁起戶聚瑞;瓦鋪門納祥。天眼照宅地;陽光撐棟樑。花發立柱日;鳥歌上樑時。金梁光耀日;玉柱力擎天。

上樑習俗:上樑前,作頭師傅要唱上樑歌,邊唱邊用酒壺澆酒,從梁頭澆到梁尾。澆畢,主人給工匠發"紅包"。接著作頭師傅互相打過招呼,便喊"上啊,大吉大利!"用繩子拉梁慢慢上柱端,梁的東端應高於西端而上,因東首為"青龍座",西首為"白虎座",白虎要低於青龍。此時鞭炮齊鳴,待正樑敲進榫內,往下拋上樑饅頭,此時兒子、媳婦拉著一條紅被面,把拋下的饅頭接住,示意傳宗接代。凡拋到被外的,或有意拋向觀望的人群,大家紛紛搶奪,稱"搶上樑饅頭",以示慶賀。至晚,主人家辦上樑酒,宴請工匠、親友。上樑盼雨,意"及時下雨,生活富裕"。上樑後則生火,遷進新屋亦生火甏,意謂"烘烘響"。上樑之日,四鄰用紅布作旗,掛在自家的屋脊上,以免被"佔風水"。

農村建房上樑(圓垛)風水習俗,你見過嗎?

民間造屋,向上"上樑"之俗,稱大廈落成之喜。上樑之日,東家做酒設宴,諸親好友登門道賀,豎扇上樑時,吉炮轟天,觀者甚眾,木工以雞血祭梁;東方披紅拜梁。

木匠喝彩:"伏以呀!"

東家應彩:"好啊!"

"手提金雞鳳凰叫,

好啊!

祭梁金雞吉星到,

好啊!

……。"

一呼一答,獨具風韻。

木工一邊喝彩,一邊將麻餈向下面猛撒,村童鄉婦,轟然而搶,熱鬧非常。

建國後,人民建造新房,按照建房規劃設計施工,不再按舊俗請"地仙"擇基,巫道擇時,魯班選師啟"太歲"動土,然"上樑"之日,依然講窮,是日,親朋戚友趕來送禮道賀,幫忙豎扇做工,梁木塗染紅色,上寫造屋人名及年月吉日。至今有些地方仍存有"上樑"、搶麻餈之風,有的則以糖果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