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龍指”到海外投資踩雷:光大證券跌落之路

3月27日晚,身陷海外投資虧損泥潭的光大證券,向市場交出了一份黯淡的成績單:2018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3億元,同比下降了96.57%。光大證券淨利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為其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爆雷,為此計提15.21億元預計負債及資產減值準備。

在實施該項海外投資時,光大證券董事長薛峰時任光大證券總經理,對此負有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根據相關規定,上海證監局對薛峰採取了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2018年,薛峰帶領的光大證券不再是十年前的行業第五,甚至被甩出了前十名。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若按照淨資本排名,2018年年中,前十名的公司分別為國泰君安、中信、海通、廣發、申萬、銀河、招商、華泰、國信和東方證券。

排名第十的東方證券淨資本約為400億元,排第一的國泰君安約為900億元,而光大證券2018年底的淨資本為350億元。

目前的光大證券,幾乎淪為最尷尬的券商。

在2013年“烏龍指”事件後臨危受命的薛峰,高舉“變革”大旗,鬥志昂揚地鼓勵光大“二次創業”,但卻沒能讓光大證券保住老牌券商的位置,反而讓光大證券因為投資海外MPS公司失敗計提15億元損失。未來,光大證券何去何從?

“光大不止一次出現事故,說明公司內部存在許多問題,包括風控、管理、合規等方面,並且都是老問題。”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現在再次到了轉折點,市場加速開放,國內證券公司要做好準備,跑得慢就會被淘汰。”萬喆表示。

“一切以公告為準。”光大證券證券部有關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跌落的行業老五

潮流在變。

“在光大證券的第一個十年,靠的是併購營業部,但薛峰到任後的十年,時代變了,經紀業務已經不是主要收入來源,券商行業拼的是淨資本、規模和綜合實力。光大證券落後了。”深圳某公募基金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李俊(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尤其是2015年後,各個證券公司爭相上市,或者利用定增融資,在這一輪資本擴張中,光大被甩到了後面。”李俊表示。

據統計,2015年以來,在港股上市的證券公司中,募集資金最多的是廣發證券,2015年4月在港股上市募集到了321億港元,國泰君安也在2017年4月的港股上市中募集到172億港元,招商證券則在2016年10月募集到107億港元。

相比起來,光大證券2016年8月在港股上市,僅募集到89億港元。

此外,藉著2015年牛市許多證券公司把握時機在A股IPO,其中,募集資金最多的莫過於國泰君安,在2015年6月上市時募集到300億元,東方證券也在2015年3月募集到100億元。

已經上市的證券公司,可通過定增進行募資,但薛峰治下的光大證券表現平平。據Wind數據,自2015年以來,證券公司通過定增募集資金,最多的是華泰證券,在2018年8月的定增中募集到142億元,申萬宏源也在2018年1月的定增中募集到120億元,東方證券為110億元,長江證券為83億元,但光大證券僅在2015年的定增中募集到80億元。

“淨資本對券商來說是核心競爭力之一,淨資本越大的券商創新業務擴張也越從容。股票質押業務、自營業務、資管業務、經紀業務、保薦業務等,都要受到淨資本的約束。另外,淨資本也會影響券商的融資能力,監管也傾向於風控能力強、綜合實力強的大型券商。一句話,資源和市場都向龍頭集中。”李俊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光大證券設立於1996年,2005年變更為股份公司,註冊資本29億元,2009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

光大證券2005年進行股改,中國光大集團持有48.5%的股權,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持有46.59%的股權。

股改之後,公司開始引入外部投資者進行增資擴股。2007年,公司以2倍PB的價格,進行增資擴股,引入了8家新的外部投資者,包括酒泉鋼鐵集團、大眾交通集團、兗礦集團等。

完成股改的光大證券,開始不斷擴張。

2005年5月,光大證券以300萬元收購了中天證券旗下的瀋陽和平北大街證券營業部;同年10月,光大證券又以700萬元收購了大通證券旗下的太原、濟南、蘇州、紹興四家營業部;2006年5月,光大證券又以900萬元左右的代價,把崑崙證券的經紀業務都收編到旗下,包括深圳、西寧、武漢、北京、上海等地的營業部和服務部。

在2007年牛市中,光大證券的收購更上新臺階。當年,光大證券以4388萬元的價格,整體收購了天一證券的證券類資產,包括原天一證券的20家證券營業部和4個證券服務部的全部客戶,以及天一證券在上交所的37個交易席位和深交所的18個交易席位。

同年,光大證券還以4745萬元收購了上海南都期貨公司100%股權,並且對其增資1.2億元。

截至2009年公司上市,公司旗下的營業部和服務部已經從設立時的十幾家,增長到79家營業部和15家服務部。

2008年,按照淨資本排名,光大銀行在全行業排名第五。其淨資本為82億元,僅次於申銀萬國的89億元。但與行業前三的中信、海通、國泰君安差距較大,分別為388億元、362億元、132億元。另外,當時光大證券的經紀業務排名也是第9名,在前十之內。

薛峰和證券業的轉折

生於1967年的薛峰是山東人,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似乎天生是個筆桿子,早年擔任的職位也大多與文字工作相關。

1990年,23歲的薛峰從大連海上樂園企管部部長的任上,調到人民銀行大連分行做辦公室秘書,從此在金融業平步青雲。

從1990―2009年,近20年的時間裡,薛峰都在大連市多個崗位歷練。他先從人民銀行大連市分行的金融研究所科員,升到人民銀行大連市中心支行辦公室副主任,又擔任《金融時報》大連記者站站長;2003年,薛峰開始擔任大連市銀監局辦公室主任,後來升任到大連市銀監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2009年,就在光大證券謀求A股上市的同一年,薛峰調入北京,來到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擔任辦公廳副主任、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這一年,薛峰42歲,開啟了他在光大體系內的仕途。

薛峰先在集團幹了兩年左右,之後到湖北荊門市掛職任市委常委、副市長。一年後,薛峰空降至光大證券。

2011年11月,薛峰在光大證券擔任黨委副書記,2012年6月開始擔任副總裁,2014年1月升任總裁、黨委書記,目前仍擔任光大證券董事長。

薛峰上任之初,恰逢中國證券業的轉折之年。

由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股市重挫,中國證券行業的生存狀況也越來越窘迫。根據Wind數據,證券行業的營業總收入,從2007年的接近3000億元,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已經下降到階段性最低的1000億元附近。

2012年5月,證監會舉辦了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在會議舉辦之前,證監會展開了調研並廣泛徵求意見,主要就是關於券商如何創新的問題。而整個大會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對券商鬆綁,監管層明確表示將改革監管制度,強化證券公司自治權。

“我國證券業同質化競爭嚴重,證券公司過分依賴傳統的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等,創新力不足。2012年的大會,實際上是鼓勵券商去擴大業務範圍,進行創新,開拓更多的收入來源。”李俊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證券行業應聲而變。

2012年,證券業的創新業務收入大增。根據中證協的數據,2012年證券業來自經紀業務的收入佔比下降到40%以下,比前一年下降10%,而自營業務卻大爆發,貢獻了接近20%的收入,而前一年的佔比不足5%。

從2012―2018年,證券行業來自經紀業務的收入佔比,從40%左右下降到20%左右,而自營業務的收入從20%左右提升到30%左右。

另外,證券業的資管業務和利息業務收入佔比也從無到有,在2018年都已經分別達到10%左右。

“資管業務就是成立資管產品,把客戶錢組織到一起去投資,利息業務則主要是股權質押,把錢借貸出去收利息。”李俊分析稱。

整個證券業也從2012年的低谷中走出,行業收入逐年提升,2014年就恢復到了2000億元之上,2015年為最高峰,已達到6000億元左右,比2007年的高點還增加了一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光大證券恰是在創新業務上出了問題。

臨危受命與二次創業

光大證券這些年,不斷被創新業務推到風口浪尖。

2013年8月16日,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爆發,公司在進行ETF套利交易時,因程序錯誤下錯單,以234億元的鉅額資金申購180ETF成分股。買錯之後,光大證券立刻把手中股票轉換為180ETF和50ETF賣出,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

當天,光大證券的“烏龍指”導致上證指數出現大幅拉昇,大盤一分鐘內漲超5%。

2013年年底,證監會給予光大證券沒一罰五的經濟處罰。“烏龍指”事件給光大證券的聲譽造成巨大影響,管理層動盪,多項業務資質一度被禁,薛峰因此臨危受命,承擔起光大證券總裁的職責,2014年9月被任命為公司副董事長。2016年11月,薛峰擔任光大證券董事長。

在2016年的年報中,光大證券寫道:“公司圓滿完成了二次創業的預期目標,徹底從烏龍指事件影響中走了出來,並實現了新的發展。”

同時,年報中還指出,2016年,公司“完成收購國際頂尖體育媒體服務公司MP&Silva股權項目,實現了國內金融資本聯合產業資本走向世界的重要突破”。

但沒想到,這筆交易卻成為薛峰日後的折戟之戰。

在“烏龍指”事件之後,薛峰在光大證券提出“二次創業”,制定了五年戰略發展規劃。在薛峰的理念中,“變革”是最重要的關鍵詞。2017年,在薛峰被任命為董事長之後的第一年,光大證券的年報中出現了“董事長致辭”,這是近些年唯一的一次。薛峰在致辭中說,“所謂變革,是優化機制之阻滯”“致敬偉大的變革”。

“或許是出於對股權投資業務的重視,薛峰向相關子公司投入了許多資源,光大資本是股權投資為主,光大富尊投資也是以股權投資為業務重點。”李俊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光大證券旗下的全資及控股子公司總計有6家,除了光大資本,還包括光大富尊投資、光大期貨、光大證券資產管理、光大證券金融控股、光大保德信基金。

在2015年A股定增募集80億元資金後,光大證券2016年1月曾發佈公告,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根據公告,薛峰砍掉了原計劃投資給光大金控和光大證券資管的3億元投入,還砍掉了其他創新業務的10億元投資,也砍掉了“加大信息系統的資金投入”項目的2億元投資,變更為,給予光大期貨和光大富尊增加5億元投資,另外增加10億元,用於擴大信用交易規模。

2015年7月,光大資本是與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等機構共同出資設立了一隻產業基金,規模300億元。

此後,光大證券還對光大資本進行了增資。根據2017年10月的公告,經過增資,光大資本的註冊資本從20億元增加到40億元。

光大資本主要從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務。2016年,光大資本通過下屬公司聯合暴風集團,設立了浸鑫基金,由光大方面擔任此基金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此基金隨後耗資52億元收購了MP&Silva公司65%的股權。

不過,在被收購後,MP&Silva三大創始人相繼套現,另立門戶。2017年10月,MP&Silva接連丟掉意甲、法甲版權,並因無法支付保全費被告上法庭,隨後更是官司不斷。2018年10月17日,在與法國網球協會的糾紛中,MP&Silva被判破產清算,這距離浸鑫基金收購不到兩年半時間。

今年2月2日,光大證券發佈公告,由於MP&Silva公司經營陷入困境,浸鑫基金正面臨巨大風險,無法按原計劃實現退出。

“52億元打了水漂。本來股權投資項目失敗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此項目中,存在一份保本協議,如果按照此協議,光大證券要為投資失敗兜底,賠償浸鑫基金出資人的損失。”李俊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據公告,浸鑫基金的兩名優先級合夥人各出示了一份光大資本蓋章的《差額補足函》,由光大資本承擔差額補足義務。但目前,該文件有效性存在爭議。浸鑫基金有超過10個股東,最大的股東為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53.82%。目前,公司公告並沒有披露提出差額補足的優先級合夥人具體為哪一個,但“此事未來給光大資本帶來的損失暫時無法準確估計”。由此,光大證券計提預計負債及資產減值準備合計15.2億元,減少公司利潤總額15.2億元,減少合併淨利潤約11.4億元。受此影響,光大證券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下滑97%,從2017年的30億元跌至僅剩1.03億元。

由於對此事負有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薛峰被要求在3月25日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上海證監局接受監管談話。

而今年1月,薛峰被免去光大證券黨委書記職務,接任者為閆峻。最新的年報數據顯示,薛峰2018年的薪酬為274萬元,與其2017年334.59萬元薪酬相比,降低了60萬元。

从“乌龙指”到海外投资踩雷:光大证券跌落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