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術嚇怕杭州大姐,定製“無管方案”術後2天出院

肺癌是目前全球第一大癌症,也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手術,是治療乃至治癒肺癌的最佳手段。隨著肺癌早診斷、早治療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早期肺癌病人獲得了及時的手術治療,也促進了肺癌治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普胸外科,部分肺癌手術已經實現無管化、日間化,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成為省內較早開展無管化治療的單位之一

肺癌手術嚇怕杭州大姐,定製“無管方案”術後2天出院

大姐查出早期肺癌

顧慮太多,拒絕手術

杭州的徐大姐(化名)就是這項新技術的受益者之一。徐大姐今年59歲,退休後就一直在家帶孫子,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羨煞旁人。去年2月份,趕在正月前,徐大姐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右肺有結節,醫生建議定期複查。

由於當時沒有明顯的咳嗽咳痰、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等症狀,結節也不算很大,徐大姐並沒有足夠重視,高高興興過完春節後就將複查這事拋於腦後了。直到去年7月,兒子得知徐大姐並沒有聽從醫生建議定期複查,才“逼著”她去附近醫院又做了一次檢查,發現右上肺後段的磨玻璃樣結節已經長到7*7毫米大小。

肺癌手術嚇怕杭州大姐,定製“無管方案”術後2天出院

儘管精神狀態各方面都還可以,但身體發生的微小變化最終還是引起了大姐的注意。去年10月,發現自己體重減輕了10餘斤後,她趕緊找到浙大一院普胸外科主任胡堅主任醫師。經進一步詳細檢查,醫生考慮早期肺癌可能,建議手術切除

醫生介紹手術是胸腔鏡微創手術,手術全麻後需要氣管插管幫助呼吸,為了避免出現尿儲留需要留置導尿管,而為了觀察術後胸腔內是否有出血、漏氣症狀,還要留置胸管。儘管只需接受微創手術,但一聽到身上要插滿各種管子,徐大姐就覺得“慌兮兮的”,對手術方案十分抗拒,因為心理負擔重、精神壓力大,還一度血壓升高、焦慮失眠

病人不配合、情緒波動大,不利於病情穩定和治療開展。為了消除徐大姐的顧慮,胡堅主任詳細評估了她的病情,建議她接受“無管手術”,切除結節。

為滿足患者需求

醫生提出“無管手術”

什麼是無管手術?簡單地說,這是一種無氣管插管、無導尿管、無胸管的術式,可以大大減輕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減少術後疼痛和併發症,提升康復質量。

目前,胸腔鏡手術是微創肺癌手術的標準術式,但是胸腔鏡手術仍會在術中、術後給患者帶來一些困擾。

氣管插管

胸腔鏡手術中患者需要全麻,無法自主呼吸,氣管插管可以幫助患者呼吸,確保氣道通暢。但也有可能造成氣管黏膜損傷、氣壓傷,影響氣道纖毛的功能,導致患者術後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異物感甚至疼痛等症狀;

肺癌手術嚇怕杭州大姐,定製“無管方案”術後2天出院

導 尿 管

術中因為藥物的影響,患者很可能出現尿儲留現象,也就是尿液產生儲留在膀胱中,但卻無力自主排出,而導尿管不僅可引流尿液還可準確記錄尿量,保證手術安全。但導尿管在術後需通過膀胱功能鍛鍊才能拔管,造成患者術後生活不便,甚至引起尿道黏膜損傷、尿路感染等;

肺癌手術嚇怕杭州大姐,定製“無管方案”術後2天出院

胸 管

為了觀察術後胸部氣體和胸水排出情況,有無急性出血,是否存在肺漏氣,一般術後都會留置胸管,但同時,胸管會卡壓肋間神經引起疼痛,影響術後咳嗽、呼吸鍛鍊,不利於患者休息靜養

肺癌手術嚇怕杭州大姐,定製“無管方案”術後2天出院

而在臨床實踐中,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對肺周圍型小結節,尤其是楔形手術的患者來說,手術操作時間較短,肺部創傷較小,術後出現尿儲留、肺漏氣、出血的風險極低,可以嘗試不留置導尿管甚至胸腔引流管。同時,隨著麻醉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的發展,非氣管插管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的麻醉也越來越多,與麻醉科合作,為特定的合適病人實施無管手術,成為醫學發展的方向。

浙大一院普胸外科在醫院麻醉學科、加速康復外科的強大實力支持下,從患者利益出發,充分學習借鑑國內同行先進經驗,在省內較早引進並開展“無管化”手術,大大提升了患者體驗感。

手術順利,次日即出院

這種術式正惠及更多患者

瞭解了無管手術的優勢後,徐大姐接受了手術方案。手術當天,麻醉科黃素琴醫師為她制定了個性化麻醉方案,採用喉罩通氣以避免雙腔氣管插管,術前也沒有留置導尿管。麻醉後,胡堅主任和汪路明醫師為她進行了單孔胸腔鏡手術,以3cm左右的單切口切除了結節,術中快速病理提示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癌變,屬於最早期的肺癌,並進一步淋巴結采樣,耗時47分鐘手術順利結束。由於損傷小,術後也沒有留置胸管。

由於麻醉藥用量的精準控制和手術無管化,徐大姐在麻醉復甦室便能坐起來,回病房後就可以下床走路,術後第2天順利出院,親朋們直言她“根本不像做過手術的人”。

肺癌手術嚇怕杭州大姐,定製“無管方案”術後2天出院

徐大姐在麻醉復甦室便能坐起

談及整個手術過程,胡堅主任說:“這次只用極少量的鎮痛藥物進行局部麻醉,同時為避免患者緊張,使用一定的鎮靜藥物讓她睡著。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麻醉藥物應用大大減少,對患者胃腸道影響更小。同時,術中創傷小,不留置導尿管、胸腔引流管,術後疼痛和併發症減少,配合加速康復(ERAS)措施,明顯縮短了住院時間,實現快速康復,並降低了醫療費用。”

從2018年10月開始,在手術室、麻醉科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下,浙大一院普胸外科已完成無管化肺癌根治術40餘例,均順利在術後1-2天出院,無1例出現明顯併發症,為探索日間胸外科手術奠定良好基礎。

什麼樣的病人適合胸部“無管化”手術?

一般而言,患肺周圍型小結節,尤其是楔形手術患者適合無管化手術。患者是否適合無管手術,需要仔細、全面的術前評估,比如對於心肺功能異常、肥胖的患者,無管手術可能會存在較大的風險

除了胸部手術,還有哪些手術適合“無管化”?

目前,手外科、骨科在開展的一些手術用的是神經阻滯,不需要全麻插管也不用導尿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