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鐵世界第一的國家,摩托車製造業又有何不可!

中國作為高鐵世界第一的國家,全世界皆知,同樣屬於交通運輸業,很多摩友提出“高鐵都能建造的世界第一,難不成摩托車比高鐵還難造”?為啥我國高鐵技術能登頂世界第一,而摩托車卻始終不行?難不成摩托車的技術含量比高鐵更難攻克嗎?


作為高鐵世界第一的國家,摩托車製造業又有何不可!

答案:是“NO”,中國不缺人才、不缺技術、更加不缺資金,只要我們想要,摩托車製造也能拿下世界第一,只是國情不符合,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東西南北跨度太大,高鐵是最為經濟而快捷的出行方式,所以鐵路運輸在我國一直是重點發展項目,人力財力巨大投入成就了高鐵的世界地位,其次就是高鐵的發展其實也是創收項目,一條鐵路線就可以養活那麼多勞動力,這對勞動力過剩的中國來說非常值得,所以我國也在著重發展高鐵運輸。


作為高鐵世界第一的國家,摩托車製造業又有何不可!


中國近200個大中城市禁摩限摩直接堵死了摩托車的銷售通道,沒有了摩托車保有量何來摩托車文化,一個沒有摩托車文化的國度如何製造出享譽世界的摩托車品牌,國摩企基本都是民企,自負盈虧限制了他們發展,異常激烈的競爭何來利潤,沒有利潤何來研發成本,摩托車供應鏈各環節缺乏工匠精神,鋼鐵、橡膠塑料、烤漆鍍咯等質量參差不齊,而且往往出於成本考慮也不會用等級最高的產品。

自貿易戰爆發,科技這個話題開始取代了 “ 新四大發明 ”,開始重新成為討論、反思的焦點,楊振寧在 1999 年的時候總結說,他對中國科技發展充滿信心,輝煌的科技發展需要四個條件:聰明的、能做科學研究的年輕人,重視紀律、忍耐心、勤奮的傳統,政府、社會有決心,有經濟條件。


作為高鐵世界第一的國家,摩托車製造業又有何不可!


從宏觀的角度去看這思維,自己水平所限、沒什麼意見。從微觀的角度,對於具體的類別摩托車,自己的看法是,科技還是需要有實體市場的支持發展的,尤其是民營企業、經不起折騰的,開發出再好的技術、最終還是要經過商業化的檢驗,更何況,民營企業在中國的遊戲方式,向來是獲得經營資格的成本與效益,要重於把錢投到所謂的科技上。科技容易過時、被超越,而經營資格的價值則幾乎是恆定的,殭屍般的存在、應付完檢查了,剩下一副皮囊的價值也比拿著的科技要大。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企業在破產清算的時候,撇除土地、廠房、設備,經營資格的價值、往往會比手裡拿著的所謂技術,要大得多。


作為高鐵世界第一的國家,摩托車製造業又有何不可!


當站在城堡外看這行業的時候,通常就是這個想法。還沒進城的話,本事再大也得寄人籬下,而龜縮在城堡裡的人,每天想著如何把牆築得更高、更堅固一些,幹活累了,天氣、環境不好,不知道為何而活的時候,就得想著逃出來。已經在城堡裡的人,不想逃的、還沒逃的,自然覺得技術重要。

這遊戲方式在中國,汽車、摩托車製造行業尤甚。這結論能怎麼下?也許把錢都投去搞房地產,借建廠之名多圈土地,資質、技術都不重要(雖然搞房地產也有房地產的技術,但跟科學的關係不大),說不準反倒是個民營企業的最佳選擇。


作為高鐵世界第一的國家,摩托車製造業又有何不可!


上述這些算不算實況?看看近些年來,新產品推出最為積極、種類較多的那幾家,當然不說是全部的摩企,但很多的製造商、摩托車都只是其集團下面的副業而已。拿其他業務、或者說是從其他市場賺來的錢,在供養著面對國內市場開發所需要的資源。有時候都不知道,這究竟算是生意、還是情懷,或許,就當是留點血脈、留個希望罷了。

從一帶一路海外發展就能看出中國的人力、財力、物力,中國摩托車同樣不缺,缺的是國家對摩托車行業的重視,如果能把發展高鐵的精神放到摩托車上,摩托車豈有不行之理。至少不會被日本摩托車碾壓毫無還手之力,望國人多多支持中國摩托車發展,早日創造一箇中國造世界品牌摩托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