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汽車為什麼都這麼便宜?

日常找料機


現在的汽車為什麼越來越便宜?我們如果是仔細看的話,都可以發現汽車已經飛入了平常百姓家,甚至一個家庭現在都有兩輛以上的汽車。



首先就是因為現在汽車的生產廠商比較多了,你仔細回憶一下,以前只有捷達,桑塔納,富康那樣老掉牙的車型,國內的車型也只有QQ那樣的微型車,而現在呢,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汽車的車型都多了起來,無論是SUV還是轎車還是越野車,都是有很多的選擇,那麼競爭大了,自然而然車的價格就相對而言降低了下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汽車減配特別嚴重,你仔細想一想原來的汽車雖然說價位比較貴,但是配置方面可以說是比較豐富,尤其是安全配置方面,可以說是不惜成本,發動機方面也是造最好的車,提供最好最充沛的動力,而現在呢,汽車發動機以及汽車的整體構造都在減配,在看不見的地方減配,造成的成本降低,那麼價格自然也就下來。

再就是現在同一個品牌的車型,它的車型種類比較多,低端的車型和高端的車型拉開的價格差距比較大,你比如說大眾從最便宜的捷達到寶來,到速騰到邁騰乃至更高一級別的車型,產品線比較廣,所以說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最便宜的標配的捷達,這也讓大家感覺汽車都變得便宜了。


66號車坊


說起這個,我想起前一陣我陪一個兄弟去二手市場淘車,他預算3萬,最後興沖沖地我們花了兩萬開了輛國產小車回去,我清楚地記得我倆把車開走的時候賣我們車的老大爺說了句:“現在的小年輕多幸福,兩萬多就能能買車了”。當時我倆回來的路上還就這事兒小討論了一下,感嘆現在車越來越便宜。

前兩天刷微博刷到一張1996年車價的圖,給大家看看

乍一看好像和現在的價格差不多,但一想那可是1996年,北京房價才三千多,五環都是菜地,我現在在的五萬多一平的天通苑連菜地都不是,那時候一輛A6能買一套一百多平的房子。我公司北京同事說小時候發小家裡第一批做it的開一輛夏利都算是上流社會了。

分析下原因,我認為是技術的進步,整個汽車行業技術的進步和國內汽車行業的進步。早期國內汽車行業剛剛起步,技術都要從國外直接買過來用,主動權和定價權完全掌握在別人手裡,自然價格非常的高,一些自主的汽車品牌又因為當時國內汽車基礎產業落後,加工生產成本高昂導致價格也高。

不過慢慢的隨著技術的進步,基礎產業日漸發達,加工成本大幅下降,成本就下來了。同時國內汽車技術也發展起來了,早期國外的一些技術壟斷慢慢被打破。目前國產發動機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正在趨於成熟,現在技術壁壘主要是在變速箱方面,好的變速箱還要進口,這是限制成本的一大因素。


吱道二手車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人們的收入水平水漲船高,相比上個世紀可謂是天差地別。擱以前汽車可以說是一個奢侈品,人們想買一臺車代步,提高生活水平可謂是隻敢想想,能買得起車的人並不算多。看看八九十年代那時候車的售價,對照人們的收入,可以說是相當昂貴。

就拿本田來說,最低也得近30萬,而豐田最低也得近40萬。所以按照當時的人們的平均收入水平,多數家庭是難以承受的。但如今人們的收入水平上來了,為何汽車卻越賣越便宜了?

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國內的國外汽車品牌相對較少。當時的整體經濟水平並不高,中國市場也還沒能在各大汽車品牌商心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多是看重北美和歐洲等地區。但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國外的汽車品牌商意識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而紛紛進入國內。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形成競爭態勢,價格就會自然而然降低。

中外合資

在當時很多汽車還是以進口形式在國內售賣,那麼國家自然會收取高額關稅,這也是保護本土車企的一種措施。另外運輸成本也相當大,買一輛車,這輛車得漂洋過海才能到達車主手裡。這些都是造成當時汽車售價高昂的原因之一。而中外合資生產之後,首先關稅方面的支出成本降低了,其次運輸成本同樣降低,這些也是售價降低的原因之一。

造車成本降低

造車成本是影響汽車價格的主要因素,以前的造車技術不如現在先進,研發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製造成本相比現在要高。核心技術是一個車企的發展根本,保持進步才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所以在研發上車企都不惜下血本。而且當時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程度不高,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人力成本這一塊也是相當大的成本。隨著技術山更多突破和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的發展,各方面的製造成本降低,也影響著汽車售價的走向。

自主品牌崛起

中外合資生產,也給自主品牌各方面帶來了不少提升。並且隨著自主品牌的不斷長大發展,如今已然對合資品牌形成一個可見的威脅。並且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同樣也在逐步理性化,對自主品牌的一些固有的不良印象逐漸在改變,自主品牌的崛起也掠取了合資品牌的部分市場。國內本土品牌的崛起加上“外憂”,走物美價廉的路線是一個必要的競爭手段。

結語:如今買車不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汽車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汽車越賣越便宜,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車早茶


隨著汽車發展的速度加快,汽車的價格變得越來越親民,各種低價、高配,SUV、MPV、通通不過10萬,為什麼價格越來越低,主要由以下幾點

1、捷達在12年之前還10萬起,13年開始就8萬了,除了從合資變成國產之外,主要是因為沒有市場競爭激勵,車商不得已只能減少利潤。

2、相比以前那些皮糙肉厚,用一二十年都沒啥毛病的汽車來說,現在的汽車基本維繫在5年一換的節奏上,,選購便宜的組件,車輛的整體性能降低了,價格也就降低了!

3、影響產品價格的最直接因素是什麼,那當然是成本。要做出一款車,最主要的成本在三個方面,製作成本、研發成本以及材料成本。隨著技術的突破和機械化生產日益嚴重,減低了這三方面的成本。

4、車輛本身的價值就是這樣的價格,早前因為競爭少,可選車型也有限,說白了就是你愛買不買,不買你也買不到別的車,所以我說什麼價就是什麼價!


二黑汽車


如果您春節回鄉過,會發現汽車確實開始走向尋常百姓家了。

想想看,1985年的時候,桑塔納在國內賣20多萬元,相當於20多個萬元戶啊(當年哪裡出一個萬元戶都是了不得的事)。這麼多年過去了,如果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的一篇權威學術研究報告看,通貨膨脹率高達255倍,也就是說當年的20萬相當於現在的5100萬。


這麼一看,現在的汽車簡直就是白菜價。 那為什麼現在的汽車都這麼便宜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生產力提高

生產力包括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提高勞動者素質,拓寬對象範圍,發明更好的工具,都可以提高生產力。

現在勞動者上崗都會經過培訓,培訓也更加科學,相比早前走一步看三步,勞動者做事效率更高了,次品率也更低了。


類似的,現代的生產工具更加先進,以前機加工還需要人來操控,但現在主機廠已經大幅提升了自動化率(比如一些新工廠的車身車間自動化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的水平),甚至已經開始推黑燈工廠(無人工廠)的概念。

2. 汽車利潤降低

看看4S店想盡各種辦法增加利潤就知道了,現在很多品牌都是以搶佔市場為首要目的,這導致汽車的利潤被壓得很低。

3. 產業集群效應

產業集群效應(cluster)是指集中於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係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組織等行為主體,通過縱橫交錯的網絡關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空間積聚體,代表著介於市場和等級制之間的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


這聽起來可能比較拗口,您大概可以這麼理解:因為分工越來越細、合作越來越有規章、各個環節下的企業越來越多,推動了整個產業的蓬勃發展。 這就好比以前是一個人做滿漢全席,得費天大的力氣,但現在不一一樣了,有人負責擇菜、有人負責生火、有人負責做,甚至還有人負責把調味料放在你跟前。

對應下來,現代汽車生產理念中,汽車主機廠已經不再抓住每一個環節不放,而是大力發展供應商體系,供應商就是負責“擇菜、生活、做菜......”的這些人,而主機廠則負責統籌規劃,並負責把關每一個環節,保證最終送到桌子上的菜餚合大家胃口。


東拉西車


現在的汽車為什麼都這麼便宜?

現在車子比較容易買,其實並不單單是車子變的便宜,老百姓也變得富有了;如果在上世紀的8、90年代,無論車子多便宜,普通的工薪族也買不起,月工資才幾百元,買臺電視都費勁呢,就不用提買了;車子的價格的確在不斷的走低,但速度沒有咱們的收入增長快!


1984年左右的普桑15萬元左右、奧迪100的價格40萬元左右,這個數據估計很多叔叔阿姨們都會有印象,如今的奧迪A6多少錢?新款車型41.78萬起步,而老款的估計30幾萬即可,所以車子的定價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奧迪100是奧迪A6的祖先),只不過1984年的一個普通工薪族的月薪連100元都達不到,而40萬的奧迪100,是普通人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的,即便那個年代奧迪100賣10萬、5萬,普通人也同樣買不起,因為收入太低!

而這幾十年間,老百姓的工資翻了很多倍,而車子的價格只是下降了最多25%左右;而實際上車子的定價本身沒有便宜多少,但我們的收入高了,買起來就容易了!在幾十年前買車是沒有貸款按揭一說的,想買就全款、要麼就別買,而如今貸款買車是主流,全款購車佔比不到整體的10%,所以大部分人買車都是依靠貸款買的,所以車子真的便宜了麼?既然都這麼便宜了,為什麼大多數普通人都選擇貸款購車呢?車子其實並沒有便宜太多!

總而言之咱們的汽車價格的確降了,但是幅度並不大;在2013年時,咱們國內的汽車市場趨近於飽和,失去了井噴式的增速,而是逐漸變得平緩,而這時BBA率先打起了價格戰,粉粉大幅度的拉低旗下產品的價格,這次降價算是這麼多年國內車價降的最狠的一次,而BBA的降價也帶動了整體的降價,所以如今的車價看上去比較合理,但絕對算不上便宜!說到底如今汽車能夠普及、能夠走進每一位朋友的家庭和自身的降價關係不大,主要是這幾十年間我們變得富強、收入大幅度提高,再加上有各種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購車服務,才讓我們買車變得容易,只不過很多朋友認為如今車容易買是因為便宜;若在80年代,即便一輛奧迪只賣2萬元,普通人也買不起!


非專業車評


不是現代的汽車便宜,而是為什麼以前汽車的價格那麼貴!

實際上,我國汽車市場的汽車價格就基本上沒有正常過,一方面是國際汽車大亨對汽車技術處於壟斷的地位,國內汽車生產設計水平太低,另一方面,國內汽車的需求也實在是驚人,記得前任朱鎔基總理說過一句話,中國大約有兩億個家庭,如果每個家庭都夠買一輛或幾輛車,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國內的公路、交通系統根本沒辦法承受。

只要有市場,只要有壟斷,價格就一定會虛高!

國外的同型號汽車,進口到國內,價格就有很大增加,當然這一方面是國家稅收的原因,但是國家為什麼收稅,實際上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國內的汽車企業,防止國際市場對中國汽車行業的衝擊。

記得早期的日本家用電器在國內的價格也很高,松下、東芝、日立這些品牌的價格比國內的要高很多,但是也不愁銷路,後來國內的創維、長虹、海爾、海信這些品牌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性能上追趕上了這些品牌,於是,日本家電的價格迅速下降,有些甚至難以為繼,無法經營。

國內的汽車工業也是如此,最早國產車根本談不上什麼設計,有的簡單的設計出來,有的像眾泰皮尺部那樣對國外車型“逆向研發”,發動機沒有、變速箱沒有,底盤是借鑑的,外殼是皮尺部測量出來的,這種情況下,國產車並不能對合資車型形成競爭。

但是近幾年,國產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中低端市場上給合資車型以較大的衝擊,同時,國產車型之間也形成了競爭態勢,自然價格就會降低。

而對於中國來說,一旦設計成型,形成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其成本也會迅速降低,因此,總得來說,現代的汽車價格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成熟!可以預見的是,以後汽車的價格仍然會保持這樣的態勢。


眾口說車


現在的汽車確實越來越便宜了,20年前捷達桑塔納都要一二十萬元,但是現在幾乎只要幾萬元就能買的到。歸根結底是什麼?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高,汽車行業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降低了汽車製造業的成本,而我國的汽車廠商也開始逐漸的在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打破了國外汽車廠商的壟斷,在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汽車廠商為了取得更好的市場和銷量,互相打起價格戰也就變的理所當然。

無論是壟斷市場還是寡頭市場,對於消費者而言都非常的不利,因為市場價格完全由這些極個別企業主導,我們此前面臨的就是來自汽車市場的技術壟斷,變速箱、底盤、發動機等等都需要依賴於國外汽車廠商,但是現在我們在這些核心部件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像比亞迪、奇瑞、吉利等中國車企已經能夠獨立的完成製造並投入市場,車企之間的競爭壓力已經越來越大,降價成為了車企之間競爭的重要手段。

看看現在中國市場的汽車價格,賣的最好的車型大多是SUV和緊湊型轎車,而這類車型的價格大部分在10萬元左右就可以買的到,有些合資車型甚至幾萬元就能買得到,這都源於國內汽車品牌的崛起,衝擊了合資車企的銷量,畢竟國產汽車配置高價格低,實惠的商品誰都願意買,特別是對於大部分的普通家庭。


樓盤網


首先,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先進技術的應用促使汽車的製造週期縮短,產能提高。在當今時代,庫存車輛大量累計的現象屢見不鮮,一個工廠年產幾十萬輛車已經是很容易的事情。

其次,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從最初的幾個十幾個品牌到現在的百花齊放,為了提高自己的銷量,降低車價,增加優惠力度已經成為廠家慣用的手段。

再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經從奢侈品變為普通的耐用品,由享受的工具變成代步工具。

最後,也不排除簡配這一重要因素,許多廠家都採用簡配的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例如現在許多車型都省去了前霧燈,後防撞鋼樑,內飾由軟質材料換成硬塑料,大燈由氙氣換為鹵素等等。


米粥聊車


看到鼠哥先問聲好,吱吱吱。就這7-8年時間,中國汽車呈爆炸式增長,據XX網統計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1.8億,2020年約為2.5億輛。餘憶童稚時,村裡來輛三輪蹦子我們能追著跑幾里路,聞著三輪蹦子排出的尾氣,我們都感覺到幸福😂😂。那時候鎮上跑的最多的就是麵包車,後來鎮上一黃毛哥買了輛自由艦專門拉客,那時候還在上學每週週五放假坐車回家,我就特別喜歡坐那個黃毛的車,因為那個玻璃升降是電動的,好高大上呀🙈🙈🙈,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不知道怎麼用,把那個按鍵按下去了玻璃降到最低,我賊,不知道怎麼弄能升上來😅😅😅 那時候我就想以後一定要買輛自由艦開著

汽車以前是有錢人的代名詞,而現在像咱們樣平常家庭都能買的起,不由的感嘆——車越來越便宜了。進口的、合資的、國產的,特別是國產車發展的特別快,極具有性價比,很多在高檔車才有的配置,國產車都配有。

車為啥越來越便宜:

  1. 規模化生產。現在造車都是生產線,哦不,專業叫法是——XX平臺,這項舉措大大降低了成本。
  2. 技術的進步。以前製造汽車的某一個部件,因為工藝呀,技術不成熟,造成製造難度大,而現在已達到很成熟的地步,能夠模塊化生產。
  3. 支撐國產車快速發展很重要的汽車核心部件——4G63、64等系列發動機,在國內建廠大規模生產,像東安,瀋陽航天發動機廠,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成本。
4.偷工減料。現在車企間競爭非常激烈,都在打價格戰,誰造出的車能吸引眼球並且價格便宜,誰就能佔據市場地位,但是呢,市場已經很透明,車企自己心裡比誰都清楚想要車漂亮又要兼顧價格真的很難辦到,所以只能從配置、材料上縮減來達到目的。看的間的看不見的都偷工減料,獨立懸架改成扭力梁非獨立的、發動機隔音棉沒有了、三缸機橫行、一體式的控制臂改為分體式的…… 而引發的問題——安全?常看到很多段友調侃,短軸是中國特色



以上內容純手打,喜歡的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