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瑞、石藥、中國生物製藥2018業績大PK!誰最賺錢?誰受4+7影響大?未來看好誰?

  • 2018年,三家企業營收情況如何?創新藥表現怎樣?未來成長的底氣是什麼?4+7對他們影響有多大?市值遠遠高於同樣體量的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恆瑞靠什麼?

4月1日,中國生物製藥披露了2018年年報。全年收入208.9億元,盈利強勢增長316.7%達到90.4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生物製藥於2018年年中上市的國產創新藥安羅替尼上市第二年,銷售額已高達10億元,並帶動其腫瘤產品線強勢增長。

截至今日收盤,中國生物製藥股價上漲2.23%,市值達到921.46億元。

在中國醫藥上市企業中,中國生物製藥與石藥集團、恆瑞醫藥常被拿來作對比。他們均在早期向創新藥轉型並獲得成功,並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目前,石藥集團營收體量已經與恆瑞醫藥相當,中國生物製藥無論是營收還是盈利規模都已超過恆瑞,但恆瑞市值已經逼近3000億元,而石藥和中國生物製藥卻已經“掉隊”。

2018年,三家企業營收情況如何?創新藥表現怎樣?未來成長的底氣是什麼?4+7對他們影響有多大?市值遠遠高於同樣體量的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恆瑞靠什麼?

恒瑞、石药、中国生物制药2018业绩大PK!谁最赚钱?谁受4+7影响大?未来看好谁?

1

誰最賺錢?

對比恆瑞醫藥、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三家的業績可以看出,從營收上看,恆瑞醫藥與石藥集團體量相當,中國生物製藥營收208.9億元超過前兩家。從歸股淨利潤上看,恆瑞醫藥高於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利潤增長最強勁,增長316.7%達到90.46億元。

中國生物製藥產品線包括肝病、腫瘤、心腦血管、骨科、消化等領域。其中肝病藥物貢獻了最多的收入,64.17億元佔集團收入的30.7%,其次是腫瘤線佔16%,心腦血管佔14%。

2018年,中國生物製藥有4個品種銷售額過10億元,分別為潤眾(恩替卡韋分散片,32.58億元),天晴甘美(異甘草酸鎂注射液,17.1億元),凱芬(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9億元),骨化三醇膠丸(10億元)。

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正大天晴的1.1類新藥安羅替尼於2018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增長迅速。正大天晴在近期關於“4+7”的電話會中披露:2018年安羅替尼收入10億元左右,預計明年能達到20億元。根據天風證券的預測,安羅替尼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7億元。隨著更多的適應症獲批,市場空間還將進一步打開。

中國生物製藥稱,在安羅替尼的帶動下,其他的抗腫瘤藥物如賽維健、格尼可、依尼舒等也都實現了超過30%的增速。其中賽維健增幅超50%。

恆瑞醫藥的業績最突出的表現是“穩”。得益於創新成果的逐步收穫以及現有產品逐步擴大市場,2018年恆瑞三大產品線保持穩步增長,其中腫瘤產品線增長29.23%,影像線產品銷售額增長22.67%,麻醉線產品同比增長29.25%。

腫瘤藥品仍然為恆瑞貢獻了接近一半的收入,73.95億元佔總營收的42%。此外,抗腫瘤產品線的毛利率為93.35%,高於影像產品線和麻醉產品線。

恆瑞在年報中披露了核心品種2018年醫療機構採購金額,共有6個品種採購金額超過10億元:阿帕替尼17.41億元,右美託咪定16.81億元,多西他賽15.3億元,碘克沙醇注射液13億元,吸入用七氟烷12.4億元,注射用苯磺酸阿曲庫銨12.8億元。

作為恆瑞的第一個創新藥產品,阿帕替尼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恆瑞在年報電話會中披露:阿帕替尼肺癌適應症在做Ⅲ期,如果批准下來以後,會作為重點,還沒有具體時間預期,至少下半年。

值得期待的是,2018年恆瑞有兩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分別為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和吡咯替尼。恆瑞醫藥在財報電話會中表示:吡咯替尼、19k和白蛋白紫杉醇都是下半年開始賣,現在還不方便公佈數據。但這兩個大品種都被證券分析師認為有望進入10億元梯隊。

根據天風證券的測算,中國升白藥市場由大概50億元的規模,未來恆瑞、石藥、齊魯三家共同競爭這50億元市場,恆瑞的硫培非格司亭將來銷售有望超過10億元。吡咯替尼獲批適應症為HER2 表達陽性的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目前還有多項臨床試驗在進行,未來成長空間巨大。西南證券預計該產品峰值銷售預計超過30億元。

石藥集團2018年年報中最亮眼的莫過於創新藥的放量。全年創新藥銷售收入實現103.44億港元(88億元),同比增長57.2%,佔總營收的49%,接近一半。這也是石藥集團多年前向創新藥企轉型之後,創新藥業務收入首次超過百億港元。此外,普藥收入和原料藥收入分別佔總營收的29.5%、21.5%。

值得注意的是,石藥集團將部分首仿藥也劃入“創新藥”部分,如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甲磺酸伊馬替尼等。短期內石藥集團的業績增長也主要靠這些產品帶動。

作為石藥集團第一個創新藥產品,恩必普仍是石藥集團業績第一大驅動因素。2018年銷售收入增長36.5%,國金證券預計銷售額為41.6億元,體量較大且仍在維持高速增長。恩必普銷售增長的原因一方面是醫保紅利持續釋放,另一方面,石藥集團在2018年擴大了恩必普專線銷售隊伍,逐步開發縣級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市場,銷售覆蓋醫院數目快速增加。石藥在電話會中表示:相較全國的縣級市場,公司目前拓展的恩必普市場還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公司在空白市場的拓展和終端下沉將持續發力,保證產品持續的增長。

石藥集團腫瘤藥系列產品銷售收入增長123.3%,是業績第二大驅動因素。核心產品有多美素、津優力和2018年3月獲批上市的首仿藥克艾力(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石藥集團在2018年擴大了津優力的銷售隊伍並增加了醫院的覆蓋,未來該產品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長效市場的領導品牌。克艾力目前已經進入多省的大病醫保目錄,首年銷售業績亮眼,未來隨著學術推廣、更多適應症的獲批,還將繼續放量。

2

4+7影響幾何?

作為仿製藥佔據主要產品線,且貢獻了大多數利潤的當下,恆瑞醫藥、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都不可避免受到“4+7”影響。

由於錯過“4+7”帶量採購,恆瑞醫藥對超15億元大品種鹽酸右美託咪定注射液主動下調價格。“4+7”之前,恆瑞的鹽酸右美託咪定佔據樣本醫院銷量的85%,是該市場的最大玩家,彼時揚子江的產品根本還未上市,卻由於“4+7”的契機突然殺出來攫取恆瑞的市場份額。降價加上市場份額萎縮,恆瑞這款銷量排名第三的大產品接下來一定會受影響。

讓業界擔心的還有未來注射劑的一致性評價以及帶量採購。恆瑞醫藥在2018年年報電話會中表示:“注射劑一致性評價方案還沒出來,但藥監局已經在收集資料。如果注射劑也進行帶量採購,業績肯定會大幅下滑,如果發生會積極應對。”

恆瑞還提到,各地醫保局成立之後,開展大範圍的腫瘤藥專項採購的可能性比較大,其產品價格會受到挑戰,面臨較大壓力。

雖然仿製藥集採政策正在落地,2018年恆瑞醫藥仍然擴充了銷售隊伍,銷售人員增加接近4000人,累計銷售人員達到12175人,銷售費用也達到了新高,為64.64億元,同比增加24.58%。對此,恆瑞表示:2018年擴充是為PD-1上市人員儲備;影像綜合線也增加的比較大;帶量採購以後,仿製藥銷售人員要壓縮;銷售人員不能再增加了,主要做內部整合。

石藥集團4款產品進入帶量採購競標之列,最終阿奇黴素、阿莫西林、曲馬多在議價環節沒能與談判要求達成一致而流標。石藥集團對外表示,四個產品銷售總額全國範圍內大概在4億左右,對集團整體銷售貢獻不大,暫時對集團業務和利潤指標沒有影響。

“4+7”對石藥集團的影響更多集中在其後續品種上。截至2018年底,石藥集團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有6個(9品規),還有7個產品在一致性評價審評審批序列。通過評價的產品包括核心品種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石藥集團在電話會中披露:白蛋白紫杉醇在第一稿集中採購文件中是有的,彼時公司股價跌了很多。這個品種不列入帶量採購對我們是好事。

但隨著帶量採購繼續推行,該產品仍不可避免地受到降價影響。不過石藥集團也認為白蛋白紫杉醇上市不久,對公司業績影響不大,市場的反應過激了。從石藥集團目前的利潤來源和仿製藥營收規模來看,創新藥和未來國際化是石藥集團的發力重點。

中國生物製藥在本次“4+7”帶量採購中涉及到了6個品種:瑞舒伐他汀、恩替卡韋、厄貝沙坦、替諾福韋二吡呋酯、伊馬替尼、氟比洛芬。天風證券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6個品種合計銷售額53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33.6%。尤其是銷售規模超過30億元的大品種恩替卡韋。受此影響,中國生物製藥的利潤在2019年會被大大壓縮。正大天晴相關人士此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需要用別的產品來分攤原料、人工、流通等成本,才能保證該產品不虧本。

即使如此,由於中國生物製藥創新藥已經開始放量且產品較多、體量較大,中國生物製藥表示仍然有底氣保證每年10%的研發投入不縮減,支持創新藥研發進度。

3

未來成長靠什麼

隨著仿製藥進入微利時代,且創新藥已經逐步成為恆瑞、石藥、中國生物製藥的主要利潤來源,企業未來的潛力仍然是靠創新研發和產品管線。而研發方面的實力也是恆瑞醫藥最被看好的方面,是支撐其70多倍市盈率的主要因素。

從研發投入來看,恆瑞醫藥仍處於龍頭地位,中國生物製藥研發投入在國內醫藥上市企業中排名第四,次於百濟神州、恆瑞、復星,為20.88億元。石藥集團研發投入略低,為13.5億元,佔營收比重7.5%。

恆瑞醫藥2018年研發投入繼續飆升。研發團隊有3000多人,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地建有研發中心。2018年在PD-1上的研發投入2.9億元,比上年同比增加262.9%;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研發投入1.2億元,同比增加1145%;SHR3680研發投入1.1億元,同比增加411%。報告期內,恆瑞醫藥取得創新藥臨床批件16個,有56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

石藥集團目前在研項目300餘個,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代謝類疾病、抗腫瘤、精神神經及抗感染幾個領域。其中10個小分子新藥、7個大分子新藥、4個新制劑藥品正在中國進行臨床研究,6個待美國ANDA的藥品。

中國生物製藥已累計有臨床批件、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申報生產的在研產品共 497件,其中心腦血管用藥54件、肝病用藥38件、抗腫瘤用藥206件、呼吸系統用藥25 件、糖尿病用藥26件及其它類用藥148件。其中2018年新獲得生產批件18件,臨床批件23件,其中1.1類新藥臨床批件18件,生物類似藥臨床批件2件。

雖然目前來看,石藥集團創新藥營收佔比最大,但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的重磅創新藥放量在即,未來創新藥將貢獻主要收入和利潤。其中,PD-1的上市不僅意味著潛在的銷售額,還是恆瑞醫藥作為中國醫藥行業研發引領地位的象徵,這將進一步拉高市場對恆瑞醫藥的期待。

恒瑞、石药、中国生物制药2018业绩大PK!谁最赚钱?谁受4+7影响大?未来看好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