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本文作者為島城作家、散文家侯修圃老師,描述了西鎮老街濮縣路巨大的發展變遷。文中照片均來自青島城市檔案論壇網友,特表示感謝!

西嶺,比濟南的無影山高得多,可以說,是青島的無影山。不過青島人沒有這樣叫。套用魯迅的話,山本沒有名,叫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名。鄙人就命名它為無影山。無影山的中心就是現在的青島24中學和街心公園。濮縣路就是無影山脖子後的一條飄帶。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濮縣路並不長,不到二百米,頭頂西藏路,腳踏嘉祥路,始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末。濮縣路1號,是青島24中學教師宿舍,建於1982年,1983年竣工。共住教職工20多戶。鄙人在此居住9年。

2號,是服裝八廠,有職工不到百人。這座樓與我居住的樓對門,我每天可以看到工人出出進進。此樓原來是三層,80年代末又接上兩層,因我住一樓,對我家就有點擋光,我們普通百姓無奈何人家,有苦只能自己嚥下去。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服裝廠下馬,改成大酒店。我於1992年搬走了,所謂惹不起還躲不起。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服裝八廠隔壁,是鄆城北路街道辦事處。80年代之後,這個不起眼的街道辦事處,卻走出三位副局級幹部,分別是:耿玉坤、劉全斌、徐麟謙,三任書記連續三屆被選為市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風水好,還是機遇,誰也說不清。新世紀以後,鄆城北路街道辦事處撤銷,合併於雲南路街道辦事處。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濮縣路10號,現在是市南區第二實驗小學,其前身是青島濮縣路小學。1930年,湖北旅青人員建立了“湖北會館”,是一座很普通的二層樓房,轄地241方步。1933年,湖南、湖北兩省旅青人員在大學路建了“兩湖會館”,由沈鴻烈題詞。濮縣路的湖北會館自然就邊緣化了。1941年,日佔時期,一個叫岡田青裡的日本人,利用會館辦了一所專門招收日本僑民的日本子弟學堂,取名“興亞學院”。之初,只招了一個一年級班和一個幼稚園班。岡田親任校長兼教日語;他的妻子任教務長兼教師。學校辦到1945年夏天結束。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抗戰勝利後,會館改名為市立育英小學,1946年更名為市立臺西濮縣路國民學校。

1946年,青年教師徐靜賢被聘為濮縣路小學高級教師,執教到1949年6月。解放前夕,她曾受軍管會的指派組織並參加護校等活動,解放後被指派擔任該校代理教導主任組織日常教學工作,三個月後,被調去團校培訓班學習併入團。團校結業後,即擔任市南小學團支部書記兼總輔導員受黨支部書記唐瑞五直接領導。她先後擔任過德縣路、北京路、大學路等小學校長。文革後調入市南區教研室擔任語文教研員並負責推廣普通話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市南區取得山東省普通話比賽第一名的好成績。現已91歲高齡的徐老,仍然精神矍鑠,除閱讀文學作品外,每天玩微信,聊朋友圈。大家直呼她是市南教育的常青樹和不老松。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青島嘉祥路小學

1949年9月,市教育局把這所小學改為青島市濮縣路小學。1952年,又將私立青村小學(即後來的嘉祥路小學)劃作濮縣路小學分校。1957年,市教育局撤銷雲南路小學,成立青島24中學並佔用雲南路小學校址。雲南路小學一分為二,一部分流到定陶路小學,一部分到濮縣路小學。濮縣路小學擴建蓋了一座三層大樓,能容納18個教學班。同時擴建其分校,改名嘉祥路小學。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1997年,濮縣路小學再次改建,1999年竣工,改名市南區第二實驗小學。這所小學培養出不少人才,比較知名的有著名雕塑家徐立忠、文史專家王鐸等。

徐立忠(1941——),山東青島人。1954年畢業於濮縣路小學,考入青島一中學。他自學成才,擅於雕塑、繪畫。1988年調入青島畫院,任專業雕塑家、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雕塑作品《聞一多先生紀念像》曾獲首屆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紀念獎,雕塑《孔子》立於美國硅谷聖荷西市並獲山東省城市雕塑展覽一等獎,《友誼之帆》立於日本下關市國家公園內。還有作品立於青島老舍公園、音樂廣場等地,深受老百姓歡迎。

王鐸,著名文史專家。1965——1970年在濮縣路小學讀書並畢業。曾任《青島晚報》文史版編輯。其代表作《青島老掌故》。

傅淼,1992年畢業於青島濮縣路小學。參演的《孫中山在澳門》獲飛天獎、政府獎;參演的《da師》,獲中國電視劇金鷹獎、飛天獎和全軍金星獎等。2009年9月,被評為“青島最美麗女性”。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過了濮縣路小學是幾座二層樓房,普通居民居住,最末是市南區商業局宿舍,接著是一座公共茅房成為濮縣路和嘉祥路分水嶺。 

單號,實際就是青島24中學外牆,到汶上路口一座舊式二層樓房算是交角。我的朋友山文琛先生在二樓住了多年。

山文琛(1927——2014),黃縣人。其曾祖父做過廣東一位知縣。他家學淵源,書香門第。1952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學院中文系,旋即分配長春一所中學任教師。1957年,錯劃右派,1962年摘帽之後,回到青島。他的妻子是西部一所小學教師,40多歲因不治之症辭世。他拉扯兩個女兒相依為命。因所謂右派問題,沒有工作在街道上幹臨時工。上個世紀70年代,他在濮縣路小學修桌椅,我們認識併成為莫逆之交。他多才多藝,書法、繪畫、小提琴無一不精。那時,他白天干木匠修桌椅,晚上教小提琴,學琴者每週有七、八人之多,有的成為國家藝術團體的小提琴手。他為國家培養不少藝術人才。兩個女兒是下鄉知青,因會拉提琴都相繼調到文藝團體。小女兒曾任山東歌舞團首席小提琴,後出國到新加坡音樂學校作教師。

1978年,山文琛平反恢復職級,安排在青島35中學任教師(後改幼兒師範)。先後教語文、書法、繪畫。中學高級教師職稱。他的作品《山文琛書法藝術》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發行。2014年因病去世,享年87歲。

從汶上路口一溜下坡,到滋陽路嘎然而止。高低二層或平房,開著理髮店、雜貨店、小吃店等。這條路與解放前沒有太大的變化。

青島城市檔案:懷舊濮縣路


本世紀初,隨著西部改造,汶上路以東高樓林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來源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整理:何良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