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本文作者为岛城作家、散文家侯修圃老师,描述了西镇老街濮县路巨大的发展变迁。文中照片均来自青岛城市档案论坛网友,特表示感谢!

西岭,比济南的无影山高得多,可以说,是青岛的无影山。不过青岛人没有这样叫。套用鲁迅的话,山本没有名,叫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名。鄙人就命名它为无影山。无影山的中心就是现在的青岛24中学和街心公园。濮县路就是无影山脖子后的一条飘带。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濮县路并不长,不到二百米,头顶西藏路,脚踏嘉祥路,始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濮县路1号,是青岛24中学教师宿舍,建于1982年,1983年竣工。共住教职工20多户。鄙人在此居住9年。

2号,是服装八厂,有职工不到百人。这座楼与我居住的楼对门,我每天可以看到工人出出进进。此楼原来是三层,80年代末又接上两层,因我住一楼,对我家就有点挡光,我们普通百姓无奈何人家,有苦只能自己咽下去。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服装厂下马,改成大酒店。我于1992年搬走了,所谓惹不起还躲不起。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服装八厂隔壁,是郓城北路街道办事处。80年代之后,这个不起眼的街道办事处,却走出三位副局级干部,分别是:耿玉坤、刘全斌、徐麟谦,三任书记连续三届被选为市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风水好,还是机遇,谁也说不清。新世纪以后,郓城北路街道办事处撤销,合并于云南路街道办事处。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濮县路10号,现在是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其前身是青岛濮县路小学。1930年,湖北旅青人员建立了“湖北会馆”,是一座很普通的二层楼房,辖地241方步。1933年,湖南、湖北两省旅青人员在大学路建了“两湖会馆”,由沈鸿烈题词。濮县路的湖北会馆自然就边缘化了。1941年,日占时期,一个叫冈田青里的日本人,利用会馆办了一所专门招收日本侨民的日本子弟学堂,取名“兴亚学院”。之初,只招了一个一年级班和一个幼稚园班。冈田亲任校长兼教日语;他的妻子任教务长兼教师。学校办到1945年夏天结束。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抗战胜利后,会馆改名为市立育英小学,1946年更名为市立台西濮县路国民学校。

1946年,青年教师徐静贤被聘为濮县路小学高级教师,执教到1949年6月。解放前夕,她曾受军管会的指派组织并参加护校等活动,解放后被指派担任该校代理教导主任组织日常教学工作,三个月后,被调去团校培训班学习并入团。团校结业后,即担任市南小学团支部书记兼总辅导员受党支部书记唐瑞五直接领导。她先后担任过德县路、北京路、大学路等小学校长。文革后调入市南区教研室担任语文教研员并负责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市南区取得山东省普通话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已91岁高龄的徐老,仍然精神矍铄,除阅读文学作品外,每天玩微信,聊朋友圈。大家直呼她是市南教育的常青树和不老松。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青岛嘉祥路小学

1949年9月,市教育局把这所小学改为青岛市濮县路小学。1952年,又将私立青村小学(即后来的嘉祥路小学)划作濮县路小学分校。1957年,市教育局撤销云南路小学,成立青岛24中学并占用云南路小学校址。云南路小学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到定陶路小学,一部分到濮县路小学。濮县路小学扩建盖了一座三层大楼,能容纳18个教学班。同时扩建其分校,改名嘉祥路小学。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1997年,濮县路小学再次改建,1999年竣工,改名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这所小学培养出不少人才,比较知名的有著名雕塑家徐立忠、文史专家王铎等。

徐立忠(1941——),山东青岛人。1954年毕业于濮县路小学,考入青岛一中学。他自学成才,擅于雕塑、绘画。1988年调入青岛画院,任专业雕塑家、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雕塑作品《闻一多先生纪念像》曾获首届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纪念奖,雕塑《孔子》立于美国硅谷圣荷西市并获山东省城市雕塑展览一等奖,《友谊之帆》立于日本下关市国家公园内。还有作品立于青岛老舍公园、音乐广场等地,深受老百姓欢迎。

王铎,著名文史专家。1965——1970年在濮县路小学读书并毕业。曾任《青岛晚报》文史版编辑。其代表作《青岛老掌故》。

傅淼,1992年毕业于青岛濮县路小学。参演的《孙中山在澳门》获飞天奖、政府奖;参演的《da师》,获中国电视剧金鹰奖、飞天奖和全军金星奖等。2009年9月,被评为“青岛最美丽女性”。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过了濮县路小学是几座二层楼房,普通居民居住,最末是市南区商业局宿舍,接着是一座公共茅房成为濮县路和嘉祥路分水岭。 

单号,实际就是青岛24中学外墙,到汶上路口一座旧式二层楼房算是交角。我的朋友山文琛先生在二楼住了多年。

山文琛(1927——2014),黄县人。其曾祖父做过广东一位知县。他家学渊源,书香门第。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旋即分配长春一所中学任教师。1957年,错划右派,1962年摘帽之后,回到青岛。他的妻子是西部一所小学教师,40多岁因不治之症辞世。他拉扯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因所谓右派问题,没有工作在街道上干临时工。上个世纪70年代,他在濮县路小学修桌椅,我们认识并成为莫逆之交。他多才多艺,书法、绘画、小提琴无一不精。那时,他白天干木匠修桌椅,晚上教小提琴,学琴者每周有七、八人之多,有的成为国家艺术团体的小提琴手。他为国家培养不少艺术人才。两个女儿是下乡知青,因会拉提琴都相继调到文艺团体。小女儿曾任山东歌舞团首席小提琴,后出国到新加坡音乐学校作教师。

1978年,山文琛平反恢复职级,安排在青岛35中学任教师(后改幼儿师范)。先后教语文、书法、绘画。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他的作品《山文琛书法艺术》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因病去世,享年87岁。

从汶上路口一溜下坡,到滋阳路嘎然而止。高低二层或平房,开着理发店、杂货店、小吃店等。这条路与解放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青岛城市档案:怀旧濮县路


本世纪初,随着西部改造,汶上路以东高楼林立,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