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麼戰略價值嗎?

杜達特洛夫斯基


在阿富汗的地圖上有一塊土地就像伸出的一隻長手,與中國的新疆接壤,這個地方就是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全長400公里,其中在阿富汗境內長約300公里,中國境內約100公里。這條長長的走廊曾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通往南亞、中亞和西亞的重要通道,玄奘去天竺取經就是走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與其實際用途比起來,更重要的是其戰略價值。銘蘇先生今天就給大傢俱體介紹一下其歷史和戰略地位。

一、瓦罕走廊的近代歷史

瓦罕走廊在歷史上曾是我國的故土,是亞歐大陸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中亞文明、波斯文明和歐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但是,近代隨著英國在南亞殖民版圖的擴張,英國建立英屬印度殖民版圖。俄國在征服廣大中亞地區,藉助《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吞併大清西北大片領土以後,俄國開始將勢力伸向帕米爾高原,並同大清在瓦罕走廊和帕米爾高原地區爆發激烈衝突,俄國佔領了帕米爾高原大片領土。

當時,英國擔心俄國會從中亞南下印度地區,危及自己的英屬印度殖民地安全,所以英國三次出兵阿富汗,企圖在阿富汗建立緩衝區,並向帕米爾高原地區滲透。俄國為了避免同英國發生衝突,也同意與英國劃分勢力範圍。阿富汗位於英屬印度和俄國之間,就成為兩國反覆爭奪的對象,阿富汗實際上就是英屬印度和俄國之間的緩衝區。

1895年3月11日,英俄簽訂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劃定兩國在帕米爾的勢力分界線,將興都庫什山北麓與帕米爾南緣之間的狹長地帶劃作兩國間的“隔離帶”,這條“緩衝地帶”就是瓦罕走廊。

但在當時,整個瓦罕走廊地區都是大清的領土,而英國和俄國就揹著大清將瓦罕走廊劃給了阿富汗,以此作為雙方東部的緩衝區。而當時大清正值甲午戰敗,無力西顧,但是還是就兩國在中國帕米爾劃界一事向英、俄進行了抗議和交涉。

上個世紀60年代,中阿兩國對瓦罕走廊地區的邊界進行了劃界,兩國邊界線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剋剋拉去考勒雪峰,全長92.45公里。

二、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

瓦罕走廊位於興都庫什山以北,帕米爾高原南緣,北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鄰,南部與巴基斯坦相鄰,東部與中國接壤,西部連接阿富汗,是這一地區的戰略通道。

瓦罕走廊全長400公里,在阿富汗境內300公里,中國境內100公里,最窄處約15公里寬。瓦罕走廊地勢西、北部較低,東、南部較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一年中除了七八九三個月以外,其餘時間都是大雪封山,自然條件較為惡劣,因此這一地區總人口只有1萬多人。

瓦罕走廊位於塔吉克斯坦、中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四國之間,在古代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玄奘前往天竺,馬可波羅東來中國都是經過這一地區,可見這一地區在溝通東西方文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唯一與中國相連的陸上通道,阿富汗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果能夠打通瓦罕走廊的交通,那麼有利於解決阿富汗資源外運問題,這將促進中阿經濟發展。

同時,中國和阿富汗在反恐方面也有合作,由於瓦罕走廊的東段中國境內有邊防戰士長期駐守,整個瓦罕走廊相對比較安全,這與整個阿富汗的安全形勢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守好這一通道,可以阻止不法分子從這一通道進入我國境內,對於維護新疆安全至關重要。

2001年美國借反恐之際出兵阿富汗,由於阿富汗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長期在阿富汗保留軍事存在。阿富汗美軍的補給一直以來都是難題,由於阿富汗地處內陸,只能通過周邊國家將補給物資運入阿富汗。由於美國與伊朗關係不好,只能通過巴基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但是經過巴基斯坦運輸的物資經常遭到半路打劫,繞道土庫曼斯坦又太遠,以至於駐阿美軍經常出現補給短缺。美國曾經要求中國開放瓦罕走廊,作為駐阿美軍的重要補給線,中國當然沒有同意。

阿富汗地處東亞、南亞、西亞、中亞的交匯處,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各方勢力爭奪的對象,而這個瓦罕走廊又是東亞連通南亞、西亞、以及歐洲的重要通道,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銘蘇先生


瓦罕走廊是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走廊,也是連接阿富汗至我國新疆地區的一條狹長通道,據說通道最窄處僅有15公里。然而就是這樣一條不怎麼起眼的走廊,卻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


從衛星地圖上看,整條瓦罕走廊呈現東西走向,總長約300多公里。瓦罕走廊全段原本都屬於我國,但在近代史上被英俄等國強行切斷,並將其中一大段走廊划進了阿富汗的領土中,目前也只有不到100公里的路段還處於我國領土內。

歷史上,瓦罕走廊是我國西域(新疆)進入中亞的要道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份。唐朝天寶年間(公元747年左右),唐朝名將、安西都護府長官高仙芝就曾率一支輕騎兵通過瓦罕走廊,攻滅了吐蕃的盟國小勃律王國,從而保持了絲綢之路的通暢。


如今,瓦罕走廊依然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因為這是阿富汗與我國在陸路上唯一相連的通道。眾所周知,阿富汗國內擁有豐富的礦藏資源,而我國又有巨大的需求。如果打通瓦罕走廊,既可以幫助我國大量進口阿富汗礦產,同時幫助阿富汗大量進口生活用品、工業用品。促進兩國的貿易,加強經濟合作。

而且,瓦罕走廊是我國與阿富汗之間的緩衝區,對於我國、阿富汗乃至俄羅斯都有重要的軍事價值。扼守瓦罕走廊,既有利於保障新疆地區的穩定,也能阻擋來自外部的軍事威脅。



歷史的荒野


瓦罕走廊是一個大峽谷,北邊是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帕米爾高原的高山,南邊是巴基斯坦境內的興都庫什山的峻嶺。這裡的高山平均海拔都有5000米以上,山頂常年積雪,成為中亞地區河流的水源地。這些河流沖刷出來的河谷地帶,就是瓦罕走廊了。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瓦罕走廊都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成為翻越帕米爾高原的一個重要商道。

(瓦罕走廊長度400公里)

這個地區歷史上曾經數次屬於中國,漢代時的蔥嶺一帶,是西域都護府的地盤。唐朝武功最盛,兵鋒到達過印度,747年高仙芝曾經攻破小勃律國,即今天的克什米爾地區,瓦罕走廊是一條進軍通道。後來大食國、吐蕃分別與唐朝爭奪西域,很快中原王朝的勢力就退出了爭奪,直到清朝時再度捲土重來。

明朝時期,新疆地區的察合臺系汗國分分合合了幾百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汗國,最終準格爾汗國終結了這一切,而清王朝憑藉征服準格爾汗國,恢復了對西域的統治,乾隆以“故土新歸”和“新闢疆圍”命名新疆,時在1759年。

(乾隆時西北邊境臻於極盛)

清朝末年,國力衰微,英國和俄國分別從南北向中亞地區滲透,迫使中國的西北邊境線逐漸內移,很多附屬國也紛紛被英國、俄國佔領。在阿富汗地區,英國和俄國侵略軍遭遇了。為了避免英屬印度與俄國控制的中亞地區接壤爆發衝突,他們從中國搶來了瓦罕走廊作為“緩衝區”,時在1895年。中國雖然深陷在甲午戰爭,但也向英、俄提出了嚴正抗議。

海權時代,絲綢之路早已不通,瓦罕走廊的重要性因此一再降低。此處由於海拔較高,多屬於山地,可用於耕作的土地很少,也很貧瘠,因此物產不豐,能夠養活的人也很有限。至今這一片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寧夏自治區的面積,也只生活有1萬多人。阿富汗是偏遠地區,而瓦罕走廊又是阿富汗的偏遠地區,在這地生活的也不是阿富汗主體民族普什圖人,而是與伊朗人同宗的塔吉克人。

(瓦罕走廊居民:塔吉克人)

在亞洲淪落的19世紀、20世紀,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幾乎沒有。然而在亞洲崛起的當下,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卻越發突出了起來。

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即是通道的作用,這個通道可以是人員通道、能源通道、影響力投放通道。在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時,很多支援物資就是通過瓦罕走廊運抵阿富汗的。美英國家的海上實力非常強大,而海軍建設又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隨著中國海軍不斷走向藍海,衝破島鏈圍堵,在西北地區開闢陸地通道,也是十分具有戰略意義的。

瓦罕走廊遠離阿富汗戰場,且貧瘠異常,在阿富汗局勢最混亂的時候,塔利班也沒有控制過這一地區。我們可以在瓦罕走廊設置軍事基地,防止宗教極端勢力通過這個通道滲透進入中國。由於遠離各方勢力核心,因此安全形勢相對樂觀。中國通往中東地區的能源通道有三條通道:西北的中亞各國、西南的巴基斯坦,還有一條就是瓦罕走廊。

(新疆通向中東地區的通道)

如果中國在瓦罕走廊建設軍事基地,各種軍事物資都會源源不斷地運到該地。相應的,各種交通設施,公路、鐵路、高鐵,都會紛至沓來。阿富汗經濟落後,亟需發展,這樣的交通系統的建設及其帶來的經濟收益,將會使阿富汗獲益匪淺,遠比“炸彈民主”更有吸引力。

(中國在阿富汗援建的大型項目)

相比於西北通道與俄國傳統勢力的協調,西南通道郫路支斯坦的混亂形勢,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通道在安全形勢、政治支持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優勢,而且通過阿富汗與伊朗等中東國家聯繫路程更短,更為快捷。

這樣一條通道將會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投放通道,也可以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立足點之一。在中國通過陸路突破美國戰略圍堵的當下,瓦罕走廊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意義。


而知而行


翻開地圖,阿富汗東部那條長長的“尾巴”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是帕米爾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亞與南亞之間的交匯地帶,更加是東亞與西亞之間唯一的直接陸上通道。

不過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要看如何去經營。


19世紀,佔據南亞次大陸的英國不斷北進,而北方的沙俄也不斷南下,兩個老牌帝國的衝突交匯點就是素有“帝國的墳場”稱謂的阿富汗。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沙俄將清朝在中亞地區的藩屬一掃而空,還獲得了帕米爾高原大片領地。而英國雖然損失慘重,終究還是將阿富汗變成了自己的保護國。

大英帝國與沙俄,利用清朝忙著甲午海戰無暇西顧的機會,各退一步將瓦罕走廊劃入了阿富汗王國。

如今的瓦罕走廊,全長大約400多公里,最窄處不過十幾公里,總面積大約6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屬於阿富汗。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瓦罕走廊,南北兩邊都是難以逾越的巨大山脈。

雖然這裡每年除六七八三個月之外都常年積雪,瓦罕走廊仍舊是東西方古文明重要的交流通道。著名的高僧法顯、玄奘都曾經通過瓦罕走廊前往古印度,而古代波斯與古印度的文化也曾通過這裡進入西域與中原。

瓦罕走廊,只有一萬多居民,因為自然環境惡劣相當貧窮落後。瓦罕走廊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中亞、東亞、南亞與西亞之間的交匯要衝,當年的英國殖民者與沙俄、前蘇聯,都曾經為了這裡而付出慘重代價。因為環境過於惡劣,如今的瓦罕走廊仍舊屬於一種真空狀態,任何一方的做大都可能打破這種平衡。



更加重要的,還是瓦罕走廊的經濟戰略價值。作為東、西、南、中亞交匯點,如果能夠得以經營有效開發,阿富汗與西亞豐富的自然資源就能夠得以大規模便利輸出,而東亞也可以獲得新的內陸市場與更加多樣化的原料供應地。

雖然瓦罕走廊是中阿邊地,但是對於巴基斯坦也非常重要,對於中巴經濟走廊的經略重要性也相當高,屬於咽喉之地。對咱們來說,瓦罕走廊如同西部門戶,守住這裡就是守好門戶。

隨著這些年西亞內陸局勢不定,美國急於從這裡脫身,以及中巴之間的經濟合作不斷加深,瓦罕走廊的重要性與價值也就越來越凸顯。經營得當,就可以減少對於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同時也為廣大西部開闢新的出海口。


澹奕


謝悟空。


這問啊,前不巴村後不著店,實在為發問者的智商著急!因為戰略價值,永遠是聯繫著戰略玩家的。

作為世界近三百年來最多災多難,又最令人為戰抗壓能力肅然起敬的國家,在阿富汗的戰略玩家,頂級層面始終是四方:阿富汗自己、蘇俄、西方大國、東方大國。

接下來讓我們從四方角度一一分析“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

阿富汗的生命線路


阿富汗是絕對的內陸國。在歷史上,雖然西亞中亞一度也誕生過強大且燦爛的文明,但惡劣的自然環境決定,這塊貧脊土地不足以自持。而東方文明是西亞中亞繁榮的關鍵供給方。特別是阿富汗獨立建國後,西方勢力的存在與北方壓力的不消除,瓦汗走廊成為其與東方大國的陸橋。

隨東方大國的經濟發展與阿富汗礦藏的發現,這個陸橋的意義更加重大一一真正的經濟生命線了。試想,如果沒有此走廊存在,阿富汗與東方大國的經貿必須過境他國,對貧弱的阿富汗必將成本高漲。而且充滿不確實性。

地緣政治上,也是阿富汗的生命線一一是東方大國鄰國。維護鄰國的穩定與發展,是東方大國的一貫主張。如果沒有走廊的存在,東方大國是不便於對其國家問題進行參與的。

西方的邪惡通道

對東方大國西部心懷叵測並非秘密,而世界皆知幾十年來橫行中亞的恐怖組織,到底是誰在幕後作崇。瓦罕走廊,就是世界一些大國在阿富汗培訓好武裝人員後向東輸送的通路。

當前,國際局勢改變,紫氣東來成大勢所趨,曾經的邪惡通道有演化為阿富汗生命動脈的可能,因此,瓦罕走廊就成了西方大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急於關閉的生命之門。

所以,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瓦罕走廊將成為中亞的力量匯聚之地,熱點中的熱點。

俄羅斯的法碼

遠的蘇聯時期不說了,與西方大國一樣的。當前,雖然中亞各國獨立了,但還是俄羅斯的勢力區與後院。以傳統影響力與上和組織兩個途逕發揮影響。但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後,直接在中亞與俄對沖。瓦罕走廊的存在,使俄羅斯有了從東方引援的理由。

而鑑於走廊對東方大國的戰略意義,俄羅斯也足以憑其與東方換取利益。

東方大國的陸橋

中亞的資源、中東的能源、西部的穩定,對東方大國而言,件件都是核心利益。瓦罕走廊,可是最近、最直接的陸路通道!

毫不誇張的說,瓦罕走廊,不僅關係著阿富汗的貧窮還是富貴,也關係著中亞、中東各國的發展命運。將其比喻上“陸上的蘇伊士”,絕不過份!


巴山肖鵬


來回答一下今天的問題。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麼戰略價值嗎?

我看了一些答主的討論,有的從瓦罕走廊的歷史來考量。

我認為,探討“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首先離不開阿富汗作為我們鄰國的一個整體的戰略價值。因為阿富汗和我們的西北腹地接壤,並且宗教,習俗等相近。所以,近些年來,我們的西北腹地很容易受到來自“三股勢力”的極端化思想的入侵。而要保持這一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其最重要的一個外部因素就是要和阿富汗合作,通過有效管理瓦罕走廊,來遏制這幾股勢力在我們西北地區的滲透。

所以,瓦罕走廊的首要戰略價值就是在反恐這一層面。當然不光是我們,世界各國比如美國也積極地介入到阿富汗的軍事部署中來。讓西亞的形勢複雜化。

所以,我認為,這個地區的戰略價值,就是要通過管理它,來實現西北地區的穩定發展。

歡迎探討。


本來世界觀


我來做個簡敘。

歐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有個地理、文化和歷史分界線,即地理上以300公里瓦罕走廊或瓦罕河谷為界線,北面是帕米爾高原,南面則是興都庫什山脈。文化上以北為中亞東突厥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以南則是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文化為主。從歷史上也是沙皇勢力南下和英國勢力北上的對峙線,即於十九世紀由這兩家劃定的“三八線”。地理樞紐位置非常重要,可連接西亞、南亞、中亞和東亞。但因為高原山勢和氣候條件險惡,多為無人區。

從現實地緣政治來講,瓦罕走廊毗鄰克什米爾爭議地區巴基斯坦一方,加之阿富汗幾十年內戰,成為世界恐怖主義衍生地,中國需要九十公里中阿邊境安全保障,對走廊實行嚴格監控。歷史上,瓦罕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線路,如果阿富汗國內達成和解,轉向經濟發展,瓦罕走廊無疑是另一條現成的“中巴經濟走廊”,其基礎設施建設應該不在話下,如此經濟上可將阿富汗融入中亞南亞經濟圈,戰略上將其納入上合組織,徹底排擠走北約和美國影響力。目前,中巴阿三國已開過數次外長會議,探討安全問題,這都對阿富汗國內局勢產生積極影響。

可以說,之所以阿富汗幾十年戰爭不斷,也正如瓦罕走廊歷史上地處沙皇和英國爭奪分界線一樣,阿富汗至今仍是東西方、中南亞文化交織和宗教信仰爭取的前沿。只有走向和平,瓦罕走廊的地理和戰略優勢才能挖掘出來,否則只能封凍,一如高原茫茫的無人區。


西門十所8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整個走廊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最窄處僅15公里,最寬處約75公里。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公里。 瓦罕走廊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東、南兩面地勢較高,西、北部地勢較低。瓦罕走廊屬於高寒山區,每年除6、7、8三個月外,均為大雪封山期。中阿接壤的邊境地區基本上是人跡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勢複雜,氣候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8月的瓦罕河谷才漸漸有些春意。

瓦罕走廊在歷史上曾是歐亞大陸地區的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中亞文明、波斯文明、歐洲文明在這裡交匯融合:公元前6世紀中後期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就將這裡納入版圖。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就是從這裡進入印度次大陸的。公元399年,東晉僧人法顯從長安沿古絲綢之路西行求佛,歸來後著有《佛國記》,在他的《佛國記》中是這樣描述瓦罕走廊的“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人骨以標行路”。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啟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爛陀寺,途中經過瓦罕走廊,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長安後將其所見所聞寫成《大唐西域記》。早在漢代這裡就被納入到西域都護府的治理之下,公元747年唐朝大將高仙芝通過這裡攻打小勃律國,此後這裡就成為唐朝、吐蕃、大食三方勢力爭奪西域的重要戰略據點。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攻克伊犁併成功俘獲準噶爾汗國大汗綽羅斯·達瓦齊,被準噶爾汗國作為人質軟禁在伊犁的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被釋放,然而僅僅兩年後他們就舉兵叛亂,清軍在平叛後重新統一了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此後清政府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內的帕米爾地區設官、駐軍鎮守。

從1810年起英、俄兩大帝國在亞洲腹地展開了持續近百年的地緣政治競賽:1810年日後的第一任香港總督璞鼎查秘密潛入波斯回見波斯地方王公,試圖在波斯扶植一個親英的政權。僅僅兩年後俄軍在阿拉斯河擊敗了英國支持的波斯軍隊,逼迫波斯愷加王朝簽署《古里斯坦條約》:聲明放棄對格魯吉亞、達吉斯坦、明格里等的主權要求。1825~1828年另一次俄波戰爭又帶來了影響深遠的《土庫曼恰依和約》:波斯王國被迫將阿拉斯河以北的全部領土(包括東格魯吉亞、東亞美尼亞和北阿塞拜疆)割讓給俄國,由此拉開了俄國南侵的序幕。英國為搶得先機於1838年立即發動第一次阿富汗戰爭,1841年阿富汗人奮起反抗,1842年英軍狼狽撤出阿富汗,撤出喀布爾的1.6萬名英國軍民中僅1人獲救,英阿戰爭的慘敗束中斷了英國在中亞的擴張企圖。現在輪到俄國人出招了:1864年10月7日沙俄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中國新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領土。1865年6月16日由米哈伊爾·切爾尼亞耶夫少將率領的1900名俄軍士兵用12門大炮攻佔了3萬大軍防守的塔什干城,從而將中亞地區的浩罕和布哈拉兩個汗國分隔開來。1868年4月由沙皇任命的突厥斯坦總督康斯坦丁·馮·考夫曼派遣3500名俄軍入侵布哈拉汗國重鎮撒馬爾罕,迫使布哈拉汗國的統治者承認自己為俄國的藩屬。1869年冬季一直俄軍小分隊秘密登上裡海東岸的克拉斯諾我沃茨克(今土庫曼斯坦巴希),在此建立了一個窺視希瓦汗國的永久要塞。1873年春考夫曼集結起一支1.3萬人的大軍從塔什干、奧倫堡和克拉斯諾我沃茨克三個方向同時穿越沙漠對希瓦汗國發起進攻,5月28日希瓦都城被俄軍攻陷。1875年8月22日俄軍展開對浩罕汗國的軍事行動,在安集延、奧什等重鎮相繼陷落後浩罕汗國被改為沙皇俄國治下的費爾干納省。1881年沙俄又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得以佔據伊犁西部霍爾果斯以西的大片中國領土。1884年初俄軍攻佔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樞紐——土庫曼人駐守的最後一座重要城鎮梅爾夫城(謀夫城)。至此沙俄在中亞吞併了相當於半個美國大小的土地,由此建構起一道西起高加索、東至固勒扎(今新疆伊寧)的包圍圈,將英屬印度直接置於這一包圍圈的威懾之下,中亞開始被沙俄視為自己攫取印度洋出海口的地緣通道。英國自然不能坐視俄國對英屬印度的威脅,於是英國人的目光再次瞄準了作為英屬印度和俄屬中亞之間過渡緩衝地帶的阿富汗——1878年11月英國派遣3.5萬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此戰英國仍沒能完成征服阿富汗的既定目標,但迫使阿富汗方面接受《甘大麥條約》,阿富汗的內政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英國的控制。

正是英俄之間這場大博弈使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凸顯了出來:1895年3月11日英俄之間的這場大博弈以簽訂《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畫上句號。在這一協議中英、俄兩國就各自的勢力範圍協商如下:“英國和俄國在維多利亞湖(佐爾-庫耳湖)以東的勢力範圍將以下列一線為界,該線從湖東端附近的一點起,沿上述緯線以南的同一山脊而行,當該線到達緯線以後,便沿該山脈的橫向山嶺下降,直至阿克蘇河畔的克孜爾.拉巴特,如果該地位於上述緯線以南,則從這裡再向東延伸與中國邊界相接。如果查明克孜爾.拉巴特的位置是在維多利亞湖的緯線以北,則該線應劃在阿克蘇河畔位於該緯線以南的最合適地點,然後再按上述方向延伸”。這條界限——沿著噴赤河(阿姆河上游)及其支流帕米爾河,現在是阿富汗與塔吉克斯坦的東段邊界。根據協議的這一劃分標準:瓦罕走廊被劃在俄羅斯帝國之外,從而使其成為沙俄勢力範圍與英屬印度之間的緩衝區。儘管瓦罕走廊只有6萬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但在當時卻是全世界兩個最強大的帝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區,無論誰得到這裡都可以使其成為將自身勢力範圍向中亞、印度、波斯以及我國的新疆、西藏等地輻射的重要地緣通道。

新中國成立後經中、阿兩國的協商劃分了兩國國界:瓦罕走廊東部約100公里長的部分劃入我國版圖,西部約300公里長的部分併入阿富汗。如今瓦罕走廊無論是對中國和阿富汗兩國而言或是對周邊的亞洲腹地國家而言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表面上看這裡是聯繫中、阿兩國的通道,實際上可以說是連接東亞和西亞的戰略地緣通道,也是溝通中亞和南亞的地緣通道。這裡毗鄰中巴經濟走廊,這意味著守護好這裡對中、巴兩國的經濟及外交合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戰略價值。由於瓦罕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惡劣的自然環境,使這裡如今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美國、俄羅斯以及塔利班等極端勢力對此地都有些鞭長莫及,如果我國在瓦罕走廊我方一側設置軍事基地就可以有效阻止宗教極端勢力向我國新疆地區的滲透。至於阿富汗一側的瓦罕走廊則可以扮演中阿之間的重要橋樑:阿富汗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而我國在這方面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工業不發達的阿富汗也迫切希望通過對外出口礦產資源改善國家的境況。這就使兩國之間存在合作基礎,而瓦罕走廊恰恰是阿富汗與我國陸路連接的唯一通道。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在這一地區規劃公路、鐵路、高鐵等基礎設施將對目前貧窮且經戰火洗禮的阿富汗意味著什麼,而這又會對雙邊貿易和經濟合作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呢?況且正如上文所說的瓦罕走廊絕不僅僅只是連接我國與阿富汗之間的地緣通道,通過這裡我國可以打開與巴基斯坦以及中亞、西亞各國的聯繫通道,如果經營得當就可以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合作獲得西部印度洋的出海口,從而減少我國能源安全與對外貿易過分依賴於馬六甲海峽的現狀。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瓦罕走廊也可以扮演溝通沿線各國的地緣通道角色,因此可以說瓦罕走廊恰恰正是亞洲腹地各國外交的一個戰略支撐點,我們不能單純立足於中阿關係去看待,而一定要將其放置在全球戰略環境中去看待。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瓦罕走廊,中國控制住這個通道,可以抵擋南亞和西亞的任何勢力,所以無論南亞和阿富汗如何亂,中國始終是安全的。可以說瓦罕走廊相對於新疆的地位,和河西走廊相對於中原的地位一樣。


蝦果仁


這裡就是真宗的瓦罕走廊的入口。瓦罕走廊只有小几十公里是中國的,屬於塔什庫爾幹縣地界,有邊防軍守衛。當年的絲綢之路就走這出蔥嶺,唐僧也是走這繞道去印度的。這條連接中國和阿富汗,走廊的北面是塔吉克斯坦,南面是巴基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