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譽:一聲空喊,戰局扭轉

王丹譽:一聲空喊,戰局扭轉

王丹譽:一聲空喊,戰局扭轉

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統百萬大軍,以投鞭斷流之勢討伐東晉,兩軍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決戰,最終竟然是隻有8萬人的東晉大獲全勝。前秦卻一敗塗地,並從此走向衰敗滅亡。東晉則乘勝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從此再無外北邊之憂長達40年。回顧當年席捲天下的前秦王朝,再想想雄踞北方的蓋世英雄苻堅,為何以絕對優勢卻遭慘敗?導致前秦大敗的原因很多,但關鍵卻是恰恰一個幾乎被人們忽略的重要原因——有人在兩軍陣前的一聲空喊。

《資治通鑑》在記述整個

王丹譽:一聲空喊,戰局扭轉

朱序畫像

戰爭過程之後,有句似乎漫不經心在補記,本應足以引起後人的十分重視,卻被人們所忽視。這句補記的原話:“初,朱序在陣後呼:‘秦兵敗矣!’眾遂大奔。”(開戰之初,朱序在前秦軍陣後大喊:“秦軍失敗了!”前秦軍隊全部潰敗紛紛逃命。)人們不禁要問,朱序何許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喊?這喊聲為何有如此的殺傷力、破壞力?這其中竟然隱藏著一個怎樣的驚天密謀!

朱序原來是晉兗州刺史,東晉升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即淝水之戰前6年)被任命到當時東晉梁州刺史,鎮守當時北邊重鎮襄陽。朱序到襄陽後,嚴陣以待以犯的秦兵,就連他的母親韓氏也率領府中婢女和城中婦女組成的“娘子軍”,修築新的城防工事,老城被秦軍攻陷後,部隊很快轉移到“娘子軍”所築的新城(史稱“夫人城”)繼續堅守。東晉襄陽守軍在朱序率領下屢破秦軍。太元四年(379)二月,朱序因部下襄陽都護李伯護投降前秦,引狼入室,致使襄陽失陷,自己被俘後被押送秦都長安。秦王苻堅非常賞識朱序,就封他做支度尚書(相當於現在財政部長兼央行行長)。

王丹譽:一聲空喊,戰局扭轉

謝石雕像

前秦建元十九年、太元八年(383年)十月,即淝水之役決戰前,前秦王苻堅趕赴駐紮在壽陽的前線指揮部,派出朱序去勸降東晉的最高指揮官——謝石(宰相謝安的弟弟)。誰料,朱序卻偷偷幫謝石出主意,對付秦軍,並且幫助謝石分析戰局:“如果秦軍百萬大軍全部集結完畢,那就真難對付了。現在我們必須趁他們沒有完成集結,就迎頭痛擊,只要打敗他的先頭部隊,那麼他們的士氣就洩了,我們就能大獲全勝。”東晉採納了朱序的建議,從而取得勝利,朱序等曾被迫降秦的文官武將紛紛乘機反水投奔自己的故國東晉。可見,朱序在陣後那一呼,既不是看到真實情況,也不是突發奇想,而是蓄謀已久的密謀。

王丹譽:一聲空喊,戰局扭轉

苻堅畫像

晉軍西行,與秦軍對峙淝水。 當年(383年)十二月,苻堅制定了誘使晉軍“半渡而擊”的作戰計劃。在兩軍對陣時,晉軍是按照朱序之前的建議所定的戰術,示弱佯求秦軍向後退,讓晉軍過河再戰。而妄自尊大的苻堅卻臆想:以秦軍後退,誘使晉軍渡河,半涉之時,正好一舉將晉軍全殲。誰也不會想到,就在秦軍剛轉身後退的一剎那,早已在秦軍之中的朱序就高喊一聲:“秦軍敗了!”(史冊原文“秦兵敗矣!”)大軍突然後退和朱序這聲大喊,讓不明真相的秦軍官兵信以為真。在當時通訊、指揮條件下,秦兵自然而然地想地信以為真。是啊,如果沒有失敗怎麼會後退呢?此時秦軍大亂,不攻自破。前秦主攻部隊15萬,投入總兵力過百萬淝水大戰,竟然被東晉8萬北府兵打得一敗塗地。淝水之敗,對前秦王朝而言,不僅是軍事戰役失敗的噩夢,更是政治走向滅亡的噩耗;而對於東晉來說,奠定了40年太平江山。

王丹譽:一聲空喊,戰局扭轉

淝水古戰場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