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白河在古代可以行船嗎?

臥龍小吏


白河是南陽的母親河,見證著南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成就。她源出嵩縣界內伏牛山玉皇頂東麓,流經五縣二市而注入漢水,全長近330千米,流經市區32千米。

據古書記載,白河四季皆可行船。民國初年,航行在新野、南陽一帶的船舶有4000多隻,南可通漢水入長江,順航至湖北、江蘇、江西等省,從新野北可達南陽、內鄉、南召、社旗等縣,故有“水陸要衝、南北通道”之稱。

明清時期,白河水大,可容南方船隻自漢江抵達南陽。當時南陽南關白河碼頭帆桅林立,客商雲集,生意興隆。朝山街因臨近碼頭,時稱“新街”。繁榮景象,今天難以想象。


聚焦南陽


南陽是古代長江水路沿漢水向北最北的碼頭,有三大特點:1、船小,古代的船一般也就能載個兩三噸都算大船了。2、季節性強,一般只在夏秋兩季。其他時間不行。3、行船靠汛期,可是汛期漲水往往伴隨著兇險。

南陽有漢代冶鐵遺址,冶鐵需要沉重量大的鐵礦石原料,指望肩挑背扛的陸路運輸,自然無法辦到。這也是白河在古代水路暢通的明證。社旗有著名的山陝會館,山西、陝西一帶到南方做生意在此中轉。形成著名的水陸碼頭。現在儘管不通航,可是也留下了明證。

比白河水系小的唐河,在夏季漲水期還有開行武漢的船。現在季節性強運輸量小又危險的線路,自然不看好,加上現在河面架橋、截流、疏水灌溉、水量越來越不穩定等諸多原因。河道不暢。自然行不了船了。


沙洲孤鴻24331826


南陽白河在古代當然可以行船,在清代這條水路還繁盛一時。

清代光緒朝編寫的《南陽縣誌》有清楚的記載:“舟行淯水,勝百斛。盛夏水漲,三日夜可抵宛口達漢,冬春或日不十里”。

這裡記載的“淯水”就是南陽白河的俗稱。由此記載可知,南陽白河的通航能力可達“百斛”,且全年皆可通航,尤其是“盛夏水漲”之時,白河航運“三日夜可(自南陽)抵宛口達漢”在當時可謂是相當便捷的交通方式了。

歷史上南陽盆地水路交通圖(轉引自龔勝生:《歷史上南陽盆地的水路交通》)

白河上的碼頭

南陽縣南的瓦店,因為“地瀕淯水”,在清光緒年間“民習舟楫,帆檣出入”。

直到清末,從襄樊北上的大型貨船仍可抵達南陽城關,小船仍可到上溯至石橋鎮。當時的石橋鎮河運繁忙,“轂綰水陸,號為繁富”。襄陽城外十里處之新杉洪碼頭為溝通漢水上游各支流的航線,此時也變得繁忙異常。

“唐白河、滾河、清河之水由此至白河咀入漢,往來行船夾岸停泊,商賈雲集”。

白河上曾經帆檣林立的景象

《當代南陽城市建設》一書記載:“明清兩代,沿城南關白河岸上相繼闢建四座碼頭,經營水運的船行多達9家。‘南陽商賈多以舟揖為利’”。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清代的南陽白河是一條商業繁榮的黃金水道,從南陽府順流而下直至襄陽注入漢江,又通過漢江和長江相連,這條水道連通南北,將南陽盆地通過南邊的出口與江漢平原相連,在鐵路和新式交通工具出現之前的傳統時代,是一條繁忙的水上通道,舟楫繁忙,興盛一時。

直到建國後,這條水道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但是白河上帆影點點的畫面,還是會留存在歷史的記載中,留存在那些為數不多的記憶中。

白河帆影


參考文獻:

1、潘守廉修,張嘉謀纂:清光緒三十年刊本《南陽縣誌》

2、徐少華,江凌:《明清時期南陽盆地的交通與城鎮經濟發展》

3、《當代南陽市城市建設》編輯室編:《當代南陽城市建設》


歷史寶藏


看來你還年輕,鴨河水庫沒修之前四季都能行船,瓦店三十里屯育陽橋以前都是碼頭。從前河南沒有鐵路公路,南陽的水運在河南省是最好的沒有之一。大宗商品全靠水運,是南襄古道南船北馬的起點。以前從蒲山往漢口運石灰的帆船綿廷很長,賒店荊紫關都是幾千年的水旱碼頭?


光芒南山之南


不能行船是修了鴨河水庫之後的五九年。


丁丁134719114


因為古代沒有水庫和攔河壩所以可以通航。


樂樂273451877


南陽第一臺車床是從漢口運到我們的南陽。聽父親講當時把機床卸下後正好水位下落,所僱傭船隻擱淺,到第二年水位上漲才走了!船家沒辦法就找到爺爺,只有每月送去吃食供養幾個月。車床後歸政府辦南陽車床廠,在北關。


弓長120144496


在古代當然可以行船,50年代就在小寨門,就有船。就是現在的濱河路,當時是白河的主河道。


藍天大海180460744


白河六十年代還在行船。


手機用戶11208766398


60年代然還通船,南陽到漢口常年通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