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白河在古代可以行船吗?

卧龙小吏


白河是南阳的母亲河,见证着南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成就。她源出嵩县界内伏牛山玉皇顶东麓,流经五县二市而注入汉水,全长近330千米,流经市区32千米。

据古书记载,白河四季皆可行船。民国初年,航行在新野、南阳一带的船舶有4000多只,南可通汉水入长江,顺航至湖北、江苏、江西等省,从新野北可达南阳、内乡、南召、社旗等县,故有“水陆要冲、南北通道”之称。

明清时期,白河水大,可容南方船只自汉江抵达南阳。当时南阳南关白河码头帆桅林立,客商云集,生意兴隆。朝山街因临近码头,时称“新街”。繁荣景象,今天难以想象。


聚焦南阳


南阳是古代长江水路沿汉水向北最北的码头,有三大特点:1、船小,古代的船一般也就能载个两三吨都算大船了。2、季节性强,一般只在夏秋两季。其他时间不行。3、行船靠汛期,可是汛期涨水往往伴随着凶险。

南阳有汉代冶铁遗址,冶铁需要沉重量大的铁矿石原料,指望肩挑背扛的陆路运输,自然无法办到。这也是白河在古代水路畅通的明证。社旗有著名的山陕会馆,山西、陕西一带到南方做生意在此中转。形成著名的水陆码头。现在尽管不通航,可是也留下了明证。

比白河水系小的唐河,在夏季涨水期还有开行武汉的船。现在季节性强运输量小又危险的线路,自然不看好,加上现在河面架桥、截流、疏水灌溉、水量越来越不稳定等诸多原因。河道不畅。自然行不了船了。


沙洲孤鸿24331826


南阳白河在古代当然可以行船,在清代这条水路还繁盛一时。

清代光绪朝编写的《南阳县志》有清楚的记载:“舟行淯水,胜百斛。盛夏水涨,三日夜可抵宛口达汉,冬春或日不十里”。

这里记载的“淯水”就是南阳白河的俗称。由此记载可知,南阳白河的通航能力可达“百斛”,且全年皆可通航,尤其是“盛夏水涨”之时,白河航运“三日夜可(自南阳)抵宛口达汉”在当时可谓是相当便捷的交通方式了。

历史上南阳盆地水路交通图(转引自龚胜生:《历史上南阳盆地的水路交通》)

白河上的码头

南阳县南的瓦店,因为“地濒淯水”,在清光绪年间“民习舟楫,帆樯出入”。

直到清末,从襄樊北上的大型货船仍可抵达南阳城关,小船仍可到上溯至石桥镇。当时的石桥镇河运繁忙,“毂绾水陆,号为繁富”。襄阳城外十里处之新杉洪码头为沟通汉水上游各支流的航线,此时也变得繁忙异常。

“唐白河、滚河、清河之水由此至白河咀入汉,往来行船夹岸停泊,商贾云集”。

白河上曾经帆樯林立的景象

《当代南阳城市建设》一书记载:“明清两代,沿城南关白河岸上相继辟建四座码头,经营水运的船行多达9家。‘南阳商贾多以舟揖为利’”。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清代的南阳白河是一条商业繁荣的黄金水道,从南阳府顺流而下直至襄阳注入汉江,又通过汉江和长江相连,这条水道连通南北,将南阳盆地通过南边的出口与江汉平原相连,在铁路和新式交通工具出现之前的传统时代,是一条繁忙的水上通道,舟楫繁忙,兴盛一时。

直到建国后,这条水道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白河上帆影点点的画面,还是会留存在历史的记载中,留存在那些为数不多的记忆中。

白河帆影


参考文献:

1、潘守廉修,张嘉谋纂:清光绪三十年刊本《南阳县志》

2、徐少华,江凌:《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的交通与城镇经济发展》

3、《当代南阳市城市建设》编辑室编:《当代南阳城市建设》


历史宝藏


看来你还年轻,鸭河水库没修之前四季都能行船,瓦店三十里屯育阳桥以前都是码头。从前河南没有铁路公路,南阳的水运在河南省是最好的没有之一。大宗商品全靠水运,是南襄古道南船北马的起点。以前从蒲山往汉口运石灰的帆船绵廷很长,赊店荆紫关都是几千年的水旱码头?


光芒南山之南


不能行船是修了鸭河水库之后的五九年。


丁丁134719114


因为古代没有水库和拦河坝所以可以通航。


乐乐273451877


南阳第一台车床是从汉口运到我们的南阳。听父亲讲当时把机床卸下后正好水位下落,所雇佣船只搁浅,到第二年水位上涨才走了!船家没办法就找到爷爷,只有每月送去吃食供养几个月。车床后归政府办南阳车床厂,在北关。


弓长120144496


在古代当然可以行船,50年代就在小寨门,就有船。就是现在的滨河路,当时是白河的主河道。


蓝天大海180460744


白河六十年代还在行船。


手机用户11208766398


60年代然还通船,南阳到汉口常年通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