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真是“日本製造”?其實還是離不開中國!

這篇談談日本,涉及到新年號。

當新年號“令和”被公佈以後,木叔注意到一些朋友和媒體認為這是日本在歷史文化上去中國化的體現,對這個還是可以談幾句自己的看法和分析的。

在木叔看來,這個年號不僅沒辦法在根本上去中國化,相反還能體現日本人在某種程度上的精明之處。

圍繞這個年號可以有兩個看法,一個是外在的,一個是內在的。

日本新年號真是“日本製造”?其實還是離不開中國!

外在來講,令和確實是出自日本古籍。日本對外宣稱也是這麼表達的。

大家都知道了這個事實——“令和”的出處是日本現存最早的歌集《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和字好理解,令字在現代中國文化中更多沒什麼感情色彩。有關它的褒義,可能現代中文用的少,覺得這個字比較生硬,但古文意思還是挺不錯的。

比如令字也有‘好’的意思,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日本選了令和,其實表達的就是“美好、友好、平和、安和”的意思。

年號嘛肯定要有美好的寓意,這兩個字的意思就如此。

另外年號出自萬葉集,這也是日本古籍在2000多年日本天皇世系的歷史中的首次。意義確實重大。

比如高岡市萬葉歷史館館長坂本信幸就評價稱:從萬葉集中引用得非常巧妙,有別於迄今為止出自中華古籍的年號,也給人以柔和的印象,方便書寫。

從這個角度講,很多人認為日本是逐漸在年號上去中國化的。

日本新年號真是“日本製造”?其實還是離不開中國!

但是要從內在來看,令和兩個字雖然表面不是來自中華古籍,實際上也離不開中華文化。

令和的出處雖然來自《萬葉集》,但比《萬葉集》還要早的中國古籍《文選》中就有類似的文章。而《文選》是古代日本上層非常熟悉的中國古籍。

換句話說萬葉集的一些詩詞的來源,其實還是中國古籍。

舉個例子——

共同社引述中央大學教授水上雅晴的看法稱,雖然令和出自日本古籍,但還是由受到中國古籍影響的文章當選。

因此可以說,日本的新年號既體現了日本的個性,也體現了中日曆史關係。

日本新年號真是“日本製造”?其實還是離不開中國!

其實我們不用總是糾纏日本是不是在文化上要脫亞入歐,從明治維新以來的100多年,日本雖然意識形態越來越西化,但文化的根基來自中國,永遠改變不了。

我們應該有這種文化自信。

體現在新年號上也是如此。日本的年號制度就來源於中國漢朝之後的年號制度。只要日本天皇還用年號,就擺脫不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只要日本還是用漢字,也不可能完全離開中華文明對其發展的作用。

客觀而言,日本人對中華文化的保留髮展有自己的一套,既表達了歷史感,還有獨特性。

看看我們周邊的其他鄰居:韓國、越南、緬甸等這些曾經被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也曾經使用漢字的地區,如今還哪有把漢字作為本國文字的?

和他們相比,日本對中華文化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日本新年號真是“日本製造”?其實還是離不開中國!

所以,從挑選這個年號來看,體現了日本微妙的外交心思——

對外展示了日本獨立自主的精神,又能給人文化融合的歷史感。

當然選擇年號的學者不一定考慮這麼高深,但客觀來講確實有這種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