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擎子yeerum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簡單來說就是長江後來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一代更比一代強。

二戰中的傳奇衝鋒槍,蘇聯曾經生產600萬支

波波沙衝鋒槍可以說是二戰中最具傳奇的衝鋒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就考慮到衝鋒槍在未來戰爭中的價值,因此一直試圖製造一款合適的衝鋒槍,但是當時的技術條件並不成熟,戰場形態並不適用,蘇聯始終沒能製造成功一款牛叉的衝鋒槍。

在二戰開始後的蘇芬戰爭中,蘇聯就已經吃了缺乏自動武器的虧,當時芬蘭使用的M1931式索米衝鋒槍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傷亡,因此,蘇聯已經加緊了研製,一直到1940年底,蘇聯輕兵器專家在採用了新的生產工藝後,才製造出了波波沙衝鋒槍,但是當時還沒有來得及大量製造,蘇德戰爭就爆發了。

蘇德戰爭的大部分戰役都是依託城市展開的巷戰,如列寧格勒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等等,在巷戰中,交戰距離縮短,短兵相接的機會增多,步槍就顯得沒有必要,相當於在屋裡使用青龍偃月刀,刀是好刀,施展不開啊!

這樣的話,對體積小、質量輕、靈活多變、火力猛的衝鋒槍就有了用武之地,蘇德戰爭初期,因為德軍大量裝備了MP38/40式衝鋒槍,在巷戰過程中打的蘇軍是落花流水,蘇軍將領表示“我們用的是步槍,而法西斯用的是衝鋒槍!”

在連續吃了芬蘭和德國的虧後,蘇聯開足馬力加大對沖鋒槍的產出,1942年初開始大量生產,到戰爭結束前不足四年的時間,蘇軍一共生產了六百萬支衝鋒槍,而德軍在二戰中生產的衝鋒槍不過一百萬支。

蘇軍大量換裝波波沙衝鋒槍之前,蘇軍最小單位的配置是,一挺輕機槍,1-2支衝鋒槍,剩下全部為步槍,1942年之後,蘇軍最小作戰單位的配置,一挺輕機槍外,全部衝鋒槍,因此,成就了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中的地位。

蘇聯迫切需要衝鋒槍,不止是因為衝鋒槍最適合蘇聯戰場,因為金屬衝壓技術在槍械上的應用使得衝鋒槍的能夠大規模生產,造價更低廉,最重要的一點,波波沙衝鋒槍操作簡單,對於蘇聯在戰爭中動員起來的新兵來說,教會開槍就能上去無腦突突!

二戰後,波波沙衝鋒槍為何會迅速消失?

從上面的資料也可以看出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中起到的巨大貢獻,然而二戰結束後不久,蘇聯人就將其大量拋棄,不得不說蘇聯人不重情分。

關於蘇聯拋棄波波沙衝鋒槍,縱橫認為有多種原因。首先,在二戰中,蘇聯擁有1700萬的軍隊,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大量裁軍,勢在必行,擁有1200萬軍隊的美軍,三年就裁撤了900年士兵,相對來說,蘇聯留個三四百萬作為常備軍也足夠用了。

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中的優點,粗糙,射程太短,精準度低等等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可以說,在大規模兵團作戰的巷戰中,是波波沙的主要戰場,然而,二戰結束後,世界上還真就沒有幾次大規模的巷戰,由此可見,衝鋒槍只是二戰後期的一個過渡。

在二戰結束後的次戰爭時代,突擊步槍才是王道!

其實,在二戰時期,德軍就已經在尋找取代衝鋒槍的槍械,將衝鋒槍與自動步槍進行結合,去衝鋒槍的射擊速度,取自動步槍的射擊精度,1944年經過德國改造升級的StG44突擊步槍橫空出世,成為一款劃時代意義的步兵武器。

德國曾經計劃全員換裝StG44突擊步槍,但是限於當時德軍的處境,這一計劃沒有實現。

相對於衝鋒槍來說,突擊步槍具有很多優點,彈量充足,火力相對較猛,精準度也高一點,可以說,突擊步槍簡直是甩衝鋒槍一百條街的產品。

在德國研發出StG44突擊步槍後,蘇聯在1944年開始也進行了突擊步槍的研製,1947年面市,到1949年最終定型。

相對來說,AK47作為一款神槍,性能很優秀,結構簡單,結實耐用,造價低廉,故障較少,威力巨大,隨即開始大規模裝備蘇軍,波波沙衝鋒槍在AK47面前就跟小學生一樣,被取代是一瞬間的事情。

時至今日,AK47突擊步槍一共生產了將近兩億支,流行之廣,堪稱歷史之最!

波波沙衝鋒槍出生於二戰,自然也就結束於二戰,隨著槍械的發展,前浪只能被拍在沙灘上了。


史論縱橫


波波沙41衝鋒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一戰成名,憑藉71發彈鼓輸出的強大的火力,徹底碾壓了德國士兵引以為豪的MP-40衝鋒槍。

戰場上,甚至出現了非常喜劇的一幕,德國士兵也大量使用蘇制波波沙41衝鋒槍,但衝鋒槍子彈不好搞,於是,德國軍工馬上就將繳獲的波波沙41衝鋒槍集中起來,將其7.62毫米口徑改成了9毫米,以方便使用德國軍隊MP-40衝鋒槍的9毫米子彈。

戰後,波波沙41衝鋒槍參與了朝鮮戰爭,大量裝備了朝鮮人民軍,實際上志願軍戰士用的是另外一把35彈匣供彈的波波沙43衝鋒槍,這兩把衝鋒槍在陣地中,火力壓住了以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為主的聯合國軍。

但不久,波波沙41/43衝鋒槍便很快就銷聲匿跡了,原因是戰後蘇聯開發了性能更為優良的一把步兵槍械,即大名鼎鼎的AK-47自動步槍,發射的是7.62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採用30發彈匣供彈,對目標的侵徹力、有效射程、射擊精度等都在發射手槍彈的衝鋒槍之上,實際上是一把步衝合一的自動步槍。


蘇軍自身從1949年正式裝備AK-47自動步槍,從5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出口給友好國家包括友好國家的仿製,AK-47自動步槍成了許多國家的軍隊的制式裝備,自然就淘汰了射程近、對目標打擊威力有限的波波沙41/43衝鋒槍。

事實上,戰後步兵手中的槍械是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和發射小口徑步槍彈的自動步槍的天下,衝鋒槍儘管有所研發,但適合特種作戰人員使用,一般步兵大都裝備的大都是採用3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

綜上,波波沙41/43衝鋒槍,是二戰時期巷戰的有力武器,其出現主要是為了加強步兵的火力,當時的步兵畢竟絕大多數使用的是5發手動步槍,戰場上的火力非常稀薄,衝鋒槍就是為了加強步兵的火力。

但衝鋒槍發射的是手槍彈,儘管火力猛,但射程近,殺傷威力小,同樣火力猛,但射程遠、威力大的自動步槍的出現,事實上就封殺了衝鋒槍在步兵班的生存空間,是戰後包括波波沙41/43在內的衝鋒槍在步兵班中銷聲匿跡的最主要原因。


國平軍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AK47自動步槍出現以後,淘汰了波波沙。

波波沙和Ak47相比,性能上有很大的缺陷。

波波沙屬於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所以波波沙射程不能超過150米,大部分是在50米內使用,再遠就打不準了。

所以波波沙的作戰很侷限,就是單純的近戰。

然而,現代戰爭作戰距離基本是在400米內,但絕非就是50米內。

所以波波沙存在50米到400米的火力缺口,這在戰場上是極為不利的。

但AK47就不存在,它的火力可以覆蓋400米內,可以點射可以連射,等於既有波波沙的有點,但是沒有波波沙的缺點。

所以,波波沙被淘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同時,波波沙是使用手槍彈的,當時蘇軍的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已經統一使用短步槍彈。

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在大量生產手槍彈,增加後勤的負擔。要知道,衝鋒槍在實戰中每天消耗彈藥極為驚人,補充困難。

1949年AK47開始大量裝備蘇軍部隊。AK47有木製槍托和摺疊式金屬槍托兩種,前者供空軍和海軍、勤務、警衛人員使用,後者則是傘兵、坦克駕駛員和特種部隊使用。為了區別,—般帶有金屬槍托的叫AK—47S。

由此,波波沙就徹底被淘汰下來。


薩沙


因為AK突擊步槍的出現,PPSh-41波波沙衝鋒槍這種類型的武器已經沒有很大意義了。

二戰時裝備衝鋒槍的優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個大國的輕武器設計思路還比較保守,均採用了動能較大,後坐力也比較大的全威力步槍彈。比如美國的.30-06,蘇聯的7.62x54mm R,英國的.303 British和德國的7.92x57mm毛瑟。這些槍彈只能用在單發手動步槍,或者半自動步槍上。在全自動步槍上,在全自動步槍上由於後坐力過大,槍械會很難控制。M14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發射7.62x51mm NATO全威力彈的M14全自動射擊很難控制,為此有些M14的快慢機還上了鎖,阻止士兵調節到全自動模式。

波波沙衝鋒槍

為了補充單發步槍/半自動步槍在近距離較弱的火力密度,各國都裝備了衝鋒槍。衝鋒槍發射後坐力較小的手槍彈,全自動射擊時比較容易控制,同樣射程也比較近,普遍在100米左右。

戰後戰爭形態的變化,突擊步槍逐漸取代衝鋒槍在軍隊的地位

而在戰爭後期,以及戰後的一些研究表明,這一時期的步兵交戰距離普遍低於300米,射程一千多米的全威力彈已經沒有很大意義了。所以催生了StG44,AK等突擊步槍,突擊步槍發射的是中間威力步槍彈,相比全威力彈,全自動射擊已經能夠有效控制了。

AK突擊步槍

所以之前為了補充單發步槍/半自動步槍火力密度的衝鋒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各國在裝備了後坐力較小的突擊步槍/小口徑步槍之後,紛紛淘汰了發射圓頭手槍彈的傳統衝鋒槍。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曾幾何時,雷鋒同志和他手裡的鋼槍這張宣傳畫在神州大地廣為流傳,而且有一首歌就叫《接過雷鋒的槍》也在那個年代流行一時。那麼我們不禁想問,究竟他手裡的是一支什麼樣的神槍,竟讓我們代代相傳?


雷鋒和他的鋼槍(仿造“波波莎”的50式衝鋒槍。

其實這支槍大有來頭,在二戰中稱為神槍一點都不為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PSh-41(什帕金1941型衝鋒槍)衝鋒槍,又稱“波波沙”衝鋒槍。在蘇聯的AK系列槍械之前,同樣有一支槍幾乎就成了蘇軍槍械的代名詞。它由前蘇聯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格奧爾基·謝苗諾維奇·斯帕金設計,在1940到1941年初完成全面試驗, 1942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並裝備蘇軍。它是蘇軍在二戰期間使用量最大的衝鋒槍,可以說哪裡有紅軍那裡就有這種衝鋒槍,二戰結束以前產量高達600萬支。除此以外,PPSh-41在二戰後仍然被許多國家的軍隊裝備。而中國仿製自PPSh-41的50式衝鋒槍也生產了36000支,雷鋒的槍就是上面提到的PPSh-41的國產版本。


柏林無名戰士紀念碑

該槍採用自由式槍機原理,利用發射子彈後的氣體反衝槍栓,可實現連發(最大速度大約1000發每分鐘)或是單發(由快慢機切換)。使用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改型自德國毛瑟手槍彈)作為主要彈藥,最大有效射程250米。槍支可以選用71發的彈鼔(5.3千克)或是35發的彈夾(4.15千克),主要零部件採用金屬衝壓製作,木質槍托固定在槍身後。早期型採用弧形座帶缺口照門的表尺,後期型具有頂部拋殼口和可以調整為100米和200米的範圍內的“L”型翻轉式帶缺口式照門的表尺,前瞄準具則一直是帶護翼的柱形準星。


帶71發彈鼔的PPSh-41

在生產過程中除了槍管需要機床加工以外,其餘大部分零件都是採用衝壓工藝製造,這樣少數的熟練工人用機床加工精密部件,而大量不熟練的工人使用簡單的設備生產衝壓件,勞動力資源在戰時可以優化。全部87個零件僅需7.3個工時,生產效率非常驚人。可實現大規模生產並不意味著粗製濫造,也不意味著成本低下,例如槍管和槍膛內均進行了鍍鉻防鏽處理,這個工序大幅度提高了耐用性與可靠性。由於較短的自動機行程,加上較好的精度,三發短點射基本能命中同一點。白樺樹的木質槍身和專門的散熱筒外觀看起來粗糙,但是這顯然有利於持續射擊,使武器結實耐用。


71發彈鼔

彈鼓雖然是波波沙衝鋒槍的最大優點,但是中國仿製的波波沙中,卻放棄了彈鼓這一容量巨大,作戰持續射擊時間長的性能,彈鼓簡單實用而不花哨,為什麼就是不用呢?原來,彈鼓是波波沙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缺點,利弊共存。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最早也是帶彈鼓的,但用到實戰中發現,槍支本身的重量就不輕,再加上裝滿了子彈的彈鼓,而且不方便攜帶,士兵奔赴前線的腳步更是沉重不堪,而且彈鼓裝子彈也是件麻煩事。


國慶閱兵裝備的50式衝鋒槍

雖然彈鼓裝的子彈多,但是裝填子彈所需要的時間也久,在爭分奪秒的戰場上,一秒鐘就能決定誰生誰死,關乎性命的大事,容不得疏忽。後來,各國又相繼研發出各式機槍、輕武器,彈鼓更是無用武之地,逐漸地退出了人們的視野。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和評論!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


戰後已經不是衝鋒槍的時代了。

二戰時期,波波沙衝鋒槍可以說是蘇軍的標誌性武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總共生產了600多萬把波波沙衝鋒槍,巷戰中,噴著火舌的波波沙為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波波沙衝鋒槍,是蘇軍的制式武器,堅實可靠,火力持續性強。不光蘇軍喜歡這把槍,德軍也喜歡,甚至德軍改進了波波沙衝鋒槍。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結束後沒多久基本上退出現役了,而這把槍,只能在蘇聯的一些盟友手中使用了。

衝鋒槍是一戰和二戰時期戰場上廣泛使用的一個武器,而衝鋒槍的弱點就在於,射程太短,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有效射程僅僅200米,距離遠了,子彈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而這個致命問題也是要得到解決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突擊步槍。1947年,蘇聯就推出了AK47突擊步槍,1949年全面列裝。射程夠遠,射速夠快,大面積裝備了蘇軍部隊,這個時候,波波沙也就沒了存在的意義了。

波波沙衝鋒槍的淘汰是必然的結果,二戰後期,德國人推出了STG44突擊步槍,這個時候,蘇聯人也認識到了突擊步槍的重要性,射程遠,火力強,絲毫不弱於衝鋒槍。衝鋒槍更適合近距離作戰,軍隊中淘汰衝鋒槍是必然的結果。

波波沙是一把好槍,但是淘汰也是必然的結果,波波沙衝鋒槍已經不適合更加現代化的戰爭了。


軍武文齋


因為人家有AK-47了,波波沙就可以淘汰了,但是其他工業水平比較弱後的社會主義以及兄弟國家,撿起來了,比如中國,就進口了大量波波沙和其他繳獲的德軍武器。有了突擊步槍和中間威力彈,以波波沙為代表的衝鋒槍就可以淘汰了,畢竟突擊步槍同時具備步槍和衝鋒槍的特性,同時使用一種子彈(中間威力彈)可以簡化後勤,戰後輕武器發展,突擊步槍是主流,蘇聯有AK,德國有G3,不過當時蘇聯的民間依然有大量波波沙。過時的波波沙連賣代送有不少流通到了阿拉伯國家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手中。至此,戰後蘇聯開始使用突擊步槍,並替換了衝鋒槍(波波沙和波波斯)和步槍在步兵輕武器的位置。


軍事裝備講談社


首先波波沙衝鋒槍是二戰時期的應急產品,是戰爭環境下摧生出來的。其實蘇軍早在蘇芬戰爭中就曾經吃了芬蘭索姆衝鋒槍的苦頭,但是並未引起足夠重視(或者說並未研製出合適的衝鋒槍)。所以,當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步兵仍然是以機槍和步槍為標準列裝。是德軍的mp38/40衝鋒槍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才使蘇軍真正認識到衝鋒槍的重要性。情急之下就地取材,用生產一支莫辛納幹步槍的槍管可以生產兩支波波沙衝鋒槍,由於使用了衝壓工藝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波波沙衝鋒槍得以迅速量產,並迅速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可以這樣說:波波沙、喀秋沙、伏特加是蘇軍最終戰勝德軍的神器。到二戰結束時蘇聯大約生產了近六百萬支波波沙。

那麼為什麼二戰後蘇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淘汰波波沙呢?原因有三:

一、波波沙本身射程較近、工藝粗糙、射擊精度也不算太高,只適合突擊、近戰和巷戰,有它的侷限性。

二、突擊步槍的出現大大擠壓了衝鋒槍的使用空間。當1947年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投產以後,由於該槍射程遠、精度高、單發連發轉換自如、結構簡單、性質可能、成本低廉迅速成為替代波波沙的不二人選。

三、蘇軍之所以能在短期內淘汰波波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波波沙大都被換成了銀子!下家一個是華約組織中的東歐小弟。另外,就是朝鮮和在朝鮮戰爭中急需武器的中國人,蘇聯趁著朝鮮戰爭之機,把本需要淘汰的包括帝俄時期就生產的莫辛納幹步槍和波波沙衝鋒槍作價賣給了中國人,狠狠地敲了中國人的竹槓!這些戰爭債務我們直到六十年代初才還完!


宋效田614


或許很多人對波波沙這個名字並不是很熟悉,但你一定在某個時候見過它,這款衝鋒槍(PPSH-41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圓盤式彈匣。

雖然蘇聯早在1925年就提出了研製衝鋒槍的計劃,但在之後的近十年間,始終都沒有突出成果,直到1934年狄格特亞耶夫衝鋒槍,即D-34的問世才算讓蘇聯擁有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衝鋒槍。

但D-34型畢竟是自我摸索中的開山之作,性能達標的同時也伴隨著諸多問題,比如在長時間操作下供彈口極易變形、製造工藝複雜從而加大了批量生產的難度等;因此D-34型兩年裡總共生產了不到一百支,並且在問世五年後匆忙退役。

也是在D-34型衝鋒槍退役的當年,蘇聯與芬蘭爆發了冬季戰爭。沒有襯手衝鋒槍的蘇軍在面對大規模裝備索米M1931衝鋒槍的芬軍時,死傷慘重!被激怒的斯大林當即下令集中力量研製一種至少能與索米M1931相媲美的衝鋒槍。

終於,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六個月,一款名為PPSH-41的新型衝鋒槍問世並被軍方採納,也算是解了蘇軍無衝鋒槍可用的燃眉之急;而它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波波沙衝鋒槍。

相比此前被蘇軍拋棄的D-34型衝鋒槍,PPSH-41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諸多零部件都可以通過沖壓工藝生產(單支衝鋒槍生產工時只需原來的一半),這樣就可以及時、足量的供應武器需求巨大的蘇德戰爭。

後來,蘇聯還以PPSH-41為基礎延伸設計出了結構更簡單、生產效率更高的PPSH-42/43兩個型號。整個二戰期間,波波沙衝鋒槍總共生產了超過六百萬支,也是這一時期產量最大的衝鋒槍。

我們以PPSH-41為例,它採用氣體反衝式槍栓並配有轉換連發和單發射擊的快慢機;PPSH-41前端略帶傾斜的散熱筒不僅可以散熱,還可以簡單的兼顧制退器功能、防塵、防槍口上揚等。不過有利亦有弊,這樣的設計使得PPSH-41在設計時不僅噪音大而且槍口焰明顯。

波波沙雖然誕生於二戰時期並在戰後逐步退編,但並不影響它在一些熱點地區的出現,比如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都曾出現過波波沙的身影!

客觀而言,槍械製造水平就如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而這也正是許多名槍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當時蘇軍重火力相當給力,各種巨炮火箭炮還有坦克海,,步兵基本都是靠近了打掃戰場清理殘敵才開火,設定的100-200有效射程米夠用了,實際上衛國戰爭決定戰爭勝利的還是坦克大炮灰機,輕武器不能左右一場戰場勝負!但是東線德軍一部被蘇軍圍困後,面對蘇軍波波沙衝鋒居然還能還以暴風般的火力壓制,,,而且射程更遠殺傷力遠遠超過波波沙的手槍彈,這真是要蘇軍大跌眼鏡,後來看到MP44突擊步槍的魔法作怪,中威力步槍彈好處已經植入蘇軍將領心中需要這種自己的武器,,,,這就催生了AK47,2—4倍于波波沙的射程-更強大的威力,更主要是步槍機槍都通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